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社会实践为载体的大学生情怀培育探索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社会实践为载体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培育践行“家国情怀”文化,探索“社会实践+知识转化+责任体验”的协同育人模式,是高校实践育人的重要抓手和重要挑战,也是培育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人才的有效路径。该文依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网络安全万里行”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的实施,分析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和“家国情怀”培育的路径与取得的成效,并针对如何从时代特点、资源优势、青年特点和学科特色等几方面提升实践育人效果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家国情怀;社会实践;人才培养
1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重要性
教育部在2014年印发的《完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指出:“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文化教育,要以……家国情怀教育为重点。”在中共中央、国务院2019年11月印发实施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提到,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家国情怀的培育是新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和书本里,由于教育者单一的运用理论引导学生,以致学生的接受度不高,认可度不强,执行力较弱。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必须依靠学生的亲身经历、亲临其境、亲自实践,坚持教育与社会服务、社会实践相结合,在社会基层中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在校大学生利用课余实践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加社会实践阅历,从而达到提升个人基本素养、提高个人能力水平等目的的活动。相比刻板的知识说教,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的亲身体验与历练中,能够切实感受到篆刻在中华民族民族精神之中的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加深对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增强,能够深入体会时代所赋予青年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信念,真正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融入深处,进而有效地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2]。
2实施现状
“网络安全万里行”大学生实践活动,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自2018年开展至今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创新探索“社会实践+知识转化+责任体验”相融合的协同育人模式、助力网络强国建设、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人才的重要举措。此活动号召并组织大学生依托学科优势,走进社区、走进农村、走进校园、走进企业,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宣传网络安全态势,助力培育安全意识,倡议网络文明素养,深入基层一线,扎根祖国大地,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参与学生除了分赴全国各地,也可参加由学院组织的多支海外实践分队,前往海外高校进行海外实践交流,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从国际视域深入理解网络安全对国家的重要意义。该项目由学院统筹规划指导,组织统一培训课程,提供物资,并支持学生自发设计实践方案和组建队伍,助力学生自主创作并设计网络安全科普手册、网络安全宣传读物和《网络安全法》普法视频等作品[3-4]。截至目前,该实践项目累计派出150余支实践队伍,实践地遍布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100余所中学,重点关注了新疆、西藏、宁夏等少数民族地区,实践行程超过40000公里,曾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标兵实践团队”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项目”。
3取得成效
3.1扎根中国大地,体察国情民情
“网络安全万里行”实践项目倡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贴近祖国大地、贴近基层群众、贴近扶贫一线。该项目号召大学生开展网络安全科普入户活动,走进农村、走进学校、走进社区、走进企业,在宣传中考察社情民情,在实践中体验责任担当。寒暑假期间,学生返回生源地,向中学生普及密码学基础知识,向社区群众宣讲安全使用网络的技能,向老年人耐心讲解如何有效防范信息诈骗等陷阱,向路边群众宣讲“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的深刻内涵;在重大时间节点开展主题科普实践活动,面向全校师生进行网络安全普法、网络安全知识普及、网络安全态势宣传;在对口扶贫小学,促进青少年网络安全意识萌芽与培育,助力培育新一代“中国好网民”。在实践过程中亲口诉说、亲耳聆听、亲眼所见、亲身经历,感受国家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筑牢“安全”报国的育人底色,不断传承和弘扬西电精神,激励学生奋发图强,勇于并乐于为国家建设奉献力量。
3.2理论结合实践,实践完善理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今时代,大学生思想活动和价值判断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和多样性进一步增强,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许多新问题、新挑战。志愿服务作为大学生群体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重要方式,紧扣时展要求和当代青年特点,寓教于乐,寓教育于服务,在潜移默化中使大学生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倡导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延伸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和空间,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学院组织前期培训,邀请专业教师、企业专家为参与活动的学生进行行前培训,讲解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迅速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与重大机遇,普及国家未来维护网络安全诸多领域的重要举措。学生们在宣传中对这些变化深入体察,深刻理解,与不同专业领域的工作人员交流,进一步了解网络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和国家为维护网络安全投入的巨大成本。将课本知识同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相结合,鼓励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中完善理论学习,在实践中体会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3.3开阔国际视野,提升专业自信
海外访学实践活动可以促进教学水平、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国际视野。“网络安全万里行”实践项目派出多支海外实践队伍,分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参观当地高等学府与研究机构,同从业人士和研究人员深入交流,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了解专业尖端前沿知识。海外实践活动设计围绕学生需求,为学生构建了网络安全的宏观架构与知识体系;在交流过程中,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网络安全领域的认知和理解,从全球角度加深对国家安全观的11个方面的理解,培育学生增强学术自信;在访问过程中,鼓励学生在体验中成长,在交流中感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海外访学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地激励学生为成为具有国际化意识、国际一流知识结构、国际开阔视野和一流技术的网络安全人才不懈努力,为我国网络强国事业贡献力量[5]。
4关于以社会实践为载体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的思考
4.1结合时代主题,筑牢理想信念,锤炼过硬本领
社会实践需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国家重大战略急需,以家国情怀、责任意识、职业道德培育为重点。实践项目以社会实践为载体,起笔红色传统、安全报国的文化底色活动,大力推动思政教育、学业能力与使命担当的深度融合,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社会实践全过程。坚持意识形态建设与学生实践活动相结合,整合实践资源,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到实际应用过程之中,深入西部地区,贴近祖国大地,投身基层、亲身历练、亲自体察、真心付出。在实践过程中,提升大学生的获得感与奉献感,加深对专业学科知识的认同度,加强自主发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基本能力,在身体力行中有效牢筑理想信念,在知识反馈中锤炼过硬本领,将国家的前途和个人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推动建立“安全人才”培养和“人才安全”可控双促进、双保障。
4.2结合资源优势,搭建育人平台,丰富实践形式
专业的实践基地和队伍可以有效地促进高校实践育人时效性和有效性,“网络安全万里行”实践项目坚持以生为本,着力统筹各方力量、资源,结合企业、基地、乡村,搭建协同育人平台,构建多方协同育人的共同体。结合学生的个人兴趣、专业研究方向、家庭所在地等因素,提供多样化方案可供学生选择,打造体现网络安全特色的社会实践育人精品工程。一方面,不断强化校企合作深度,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与多家国内知名网络安全企业共建实践基地,培养深刻理解网络安全的优秀人才;另一方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创新、自主实践。学生可以在人流量大的场所宣传网络安全小贴士、在青少年的心中埋下网络安全的种子、在社区里指导老年人谨防电信诈骗、在银行协助工作人员向来往用户介绍数字金融服务;更有少数民族学生前往西藏、新疆等地区,向亲朋好友开展科普活动,树立网络安全意识。在学生深入基层、勇于实践的经历中,坚定厚德立身、安全报国的信念。
4.3结合青年特点,完善激励机制,加强示范引领
实践项目以激励和引导学生走上自我发展之路为目标,以成长成才为核心,结合青少年时代背景、成长环境、网络文化等特点,制定培养机制和激励机制。前期对学生进行层次化培训,中期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后期开展总结考核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整理和评价。综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对学生实践队伍进行分层级的激励体系,对确有所需的队伍提供相应资助,对成效明显的队伍进行表彰奖励。并且加强示范引领作用,一方面,将优秀社会实践案例汇编成册,展示和推广实践成果,通过公众平台定期推送,营造浓厚的、积极的、鲜明的实践氛围;另一方面,开展线下事迹宣讲会,组织学生讲好实践故事,分享实践过程中的感触之处、困难之处、克服之法、收获成果,加强实践学生的荣誉感和获得感,并带动更多学生对实践活动产生认同感和兴趣[6]。社会实践具有正向影响和引领作用,号召并吸引广大学生参与其中,在解决人民群众实际问题和困惑中,帮助学生将自身学术志趣、兴趣爱好、职业发展和培养要求与家国情怀紧密结合,培育家国情怀,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中更好成长成才,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而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蔡扬波,徐承英.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20(1):10.
[2]陈少平.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实践教程[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7.
[3]甘霖.高校实践育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4]张晓红,卢兆彤,车雷,等.高校志愿服务项目案例分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5]陈秋明.大学生志愿服务理论与实践[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
[6]董志遥.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养路径研究[D].四平:吉林师范大学,2019.
作者:成诺 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