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思政教育下大学生社会实践思考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思政教育下大学生社会实践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思政教育下大学生社会实践思考

摘要:高校社会实践活动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环节,在培养学生增强才干、奉献社会、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等各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大部分高校在开展社会实践中表现出许多不足,忽略实践或活动与学生实际的关系。文章以福建师范大学W学院暑期社会实践为例,分析其社会实践的优长,将其作为优秀经验进行参考,并对活动进行反思,也试图通过分析W学院社会实践活动,为新时期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新思路,让其真正发挥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思政教育;大学生社会实践

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是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根本原则。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要把思政教育放在首位,更应重视社会实践与理论学习相结合,培养出有责任、有担当、有能力、肯服务的新时代人才。

一、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

(一)知行合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大学阶段是文化知识积累和社会经验积累的重要阶段,高校在注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之外,还应重视其综合素质的提升,尤其要在培养学生了解社会实际、适应社会需求、投入社会实践等方面下功夫,将所学专业知识与具体社会实践相结合,知行合一,充分运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将支教、助农等社会公益与课程相结合,使大学生学以致用,在具体实践中发现问题、认识问题,提高学生应对问题的能力。(二)乐于奉献,责任与使命的召唤社会实践的参与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服务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方面,通过义务帮扶、爱心支教、走访调查、关爱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等社会实践活动方式,与基层人民一起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下学会沟通交流,学会互帮互助,与此同时,反观自己的生活状态并及时地调整心理状态,培养吃苦耐劳、乐于助人的精神品质;另一方面,通过充分体验偏远地区的实际生活,使青年学生了解国情,正确判断社会需求,培养其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树立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宏远目标。

二、转变实践观念,更新实践思路

(一)发挥学生主体性,加强实践宣传

高校应牢牢把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大学生在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首要前提就是加强宣传,不断深化大学生对实践活动的认识,调动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大部分高校的社会实践活动集中在寒暑期,因前期宣传不够,准备不足,或者在组建实践队伍时仓促,面向学生范围过窄,使得学生对实践活动的主题、具体内容和申报流程并不了解,进而降低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缩小了社会实践的影响范围。对于社会实践活动的宣传应当把握重要时间节点和实践活动的各个阶段,包括对前期实践成果的宣传、实践项目的解读和指导、实践团队的选拔和组建、实践活动执行过程中的新闻报道、后期实践活动的总结和效果评价等。

(二)因势利导,广泛吸纳有利因素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是独立的,还应当结合学院特色和专业优势,吸纳专业老师作为指导老师,打破学历、科学壁垒,更好地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大学生社会实践不应只是参与生产劳动,而是全方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社会实践项目的选择应该联合大学生的专业和自身需要。以福建师范大学W学院“初晓助学团”为例,该助学团每年分赴山东、贵州等贫困地区开展“文学扶贫”助学实践,既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扶贫政策,又结合学院特色,招募师范专业学生参与其中,使其发挥所学所长,在实践中有所收获。除与专业结合,还应将专业课教师纳入社会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形成社会实践育人合力。大部分高校只是把社会实践活动当成学校课堂教育的补充,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多数由辅导员或团总支书记担任。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依托所学专业服务社会,实现个人价值,更能有效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在依托专业优势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更需要专业课教师的专业指导,因此,需要配齐指导老师队伍,鼓励专业课教师加入社会实践队伍中来,让学生既能在实践过程中得到专业知识、技术的指导,又有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真正使学生“增知识、长才干、强信念”。除了专业课教师,还应广泛吸纳硕博士研究生参与社会实践,发挥人才优势,更好地利用硕博士专业知识,鼓励跨学科、跨专业学生组建队伍,发挥各专业优势,各取所长。

(三)紧跟时代脚步,发挥红色文化活力

社会实践活动主题应当保持与时俱进的方向导引,密切结合时代主题,开展符合时代要求的实践活动。同时,学生可通过参观红色遗址,服务革命老区,参与红色社会实践,真正地了解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思政教育意义,培养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福建师范大学W学院社会实践团队为例,2019年“垃圾分类宣讲团”实践队,紧密围绕“垃圾分类”新时尚,提高群众垃圾分类新思想,发动、鼓励、引导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的行动中,从具体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建议、解决问题。2018年省级重点实践队开展的“重走福建之路”,利用地域之便,开展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相关学习,使大学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更加深刻的理解。2019年“重走初心路,建功新时代”省级重点实践队奔赴福建古田会议旧址和江西瑞金、于都等革命老区开展社会实践,通过走入革命圣地,体会艰苦岁月,采写英雄事迹。

(四)丰富实践类型,创新实践方式

社会实践类型多样,包括教辅类实践、社会调查类实践、志愿服务类实践、能力提升类实践。高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应注重形式的多样性,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社会实践活动。还应充分考虑各类实践活动的配合,拒绝单一的活动形式。在主题实践类型的选择上还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创造性,鼓励学生发现身边问题,学习优秀实践案例,创建既能结合时代主题又能彰显学生个性的实践活动。W学院“蓝之队”实践队,前往嵩口古镇进行调研实践,通过走访嵩口古镇民宿、古厝,深入了解嵩口古镇发展的历程,对农村传统文化的保护形成了更为科学的认识,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古镇文创产品的保护以及未来的发展,自觉承担起通过文创振兴乡村的使命感。

三、反躬内省,关于社会实践的反思

近年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体系不断完善,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与发展,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如宣传力度不足,总结反省不够。学生在开展社会实践中往往太急于完成任务而对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疏于管理,最大的表现是对实践活动的记录和宣传不足。记录和宣传不仅能起到推广的作用,也能加强学生对实践活动的投入和理解。此外,实践活动后期,对活动中的不足缺乏总结和思考,导致同样的问题在日后实践活动中反复出现。另外,缺乏实践活动固化成果,活动仅流于短暂的学习交流,无法形成较好的传统项目,也少有调研成果落地的情况。最后,社会实践的实效性和受众范围也有待提升和扩大。要想提高实效性还应正确把握新方向,充分发挥有效因素,切合学生实际,创新实践形式,真正吸引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其中。综上所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开展主题深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大学生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提升学生专业素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真正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在开展社会实践过程中应切实构建符合学生特点、体现院校特色和优势的实践项目,不断反思实践活动的实效性,创新活动开展的新思路,引导实践活动真正把思政教育和学生专业素质提升、个人发展有机结合。

【注释】

[1]崔秀然.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以成都体育学院为例[J].学园,2018(2):44-46.

[2]李彦杰.社会实践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7(23):142-143.

[3]饶旭鹏,程晨.论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社科纵横,2015(12):165-168.

[4]杨继瑞.关于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思考[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0(2):49-53.

[5]袁金祥.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功能的偏失与匡正[J].高教研究,2010(4):120-122.

作者:董倩雯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