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混合实习促动大学生就业探思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提要]由于我们国家正处于社会转型、经济结构调整等多方面改革中,就业问题也变得越发普遍,其中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十分突出。实习是大学生提升自我竞争力的有力武器之一,学生通过混合实习,既参加院校统一实习也参加自主实习来取长补短,完善自身能力已经是大众趋势。本文旨在分析实习对就业的促进作用,并为完善学生实习制度与提升学生实习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混合实习;就业;“追求-补偿”理论
如今,劳动力市场中高校毕业生供过于求的现象过于凸显的原因是高等教育的扩张和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党的报告就指出了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这一问题。党指出的内容体现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同时也是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大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新目标。而实习对毕业生、对高校、对国家来说,是一个能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影响大学生实习的因素
当今愈来愈普遍的大学生实习现象主要是源于劳动力市场的激烈竞争,实习已经几乎变成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针对高校学生主要实习决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宋哲和丁小浩提出“追求-补偿”理论,他们指出当学生将实习作为提升就业竞争手段时,高校学生实习的决策会受到成就动机产生的“追求”效果影响,也会受到教育院校教育对求职就业目标实现作出的贡献缺口产生的“补偿”效果影响。
(一)成就动机“追求”效果对大学生实习的影响。成就动机是“追求-补偿”理论解释实习行为的核心因素一,他们主要参考的杨国枢与余安邦两位学者的观点,认为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追求更高成就的心理倾向。学生成就动机的强度,会影响到其想要实现的求职就业目标的高度。对大多数高校学生来说,在大学生涯结束后能顺利进入劳动力市场,取得一份理想工作是他们最重要、最现实也是付出心血最多的目标成就,当个体以更高成就为目标时,成就动机能够驱动个体为实现目标去坚持不懈地努力。在成就动机较强时,学生会为求职就业设下较高的目标并且付出时间和精力来促进目标的实现,同时学生会把实习作为提升个人就业竞争力的手段,为了更好的求职就业结果,实习就变成学生的主要选择。
(二)贡献缺口“补偿”效果对大学生实习的影响。“追求-补偿”理论认为贡献缺口越大,院校教育对于学生求职就业目标的帮助作用就越是有限,学生需要通过实习投入填补的“空白”就越大,进而学生加大实习投入来提高就业竞争力的想法就越强烈。其中,院校教育对学生求职就业目标实现的贡献缺口主要由学生的成就动机与院校教育满意度间的落差来体现,相对于院校教育满意度而言,学生的成就动机越高,他面对的贡献缺口就越大。对普通高校学生而言,他所接受的院校教育和他参加实习的投入都可以在求职就业层面帮他产生收益。因为学生的学习投入可以增进人力资本积累,实习投入可以丰富实习经历,而人力资本的积累提升的能力和实习经历都可以帮助学生找到理想工作。随着学生成就动机越强,院校教育无法满足求职就业需求的想法就越猛烈,此时学生会明显感受到增加实习投入的迫切性,就会倾向于加大实习的投入。
二、实习对就业的影响
(一)实习对就业关系影响的研究。最近这些年来,我国的高校毕业生人数每年都在不断增长,就业结构化的矛盾日益凸显,于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压力逐渐加大,且很多就业单位把实习经历作为学生找工作的必要条件之一。对于实习与就业的关系,已经有研究做了一些探索,卿石松、曾湘泉调查认为与专业相关的实习经历或者适度的实习时长可以通过促进就业能力的形成来改善毕业生的求职就业结果。岳昌君等人认为实习经历对于就业落实起到促进的作用。Mason等人指出,实习经历有助于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在毕业生从学校到工作的顺利转移方面有显著作用。孙俊华和汪霞认为就业能力加上实习经历能有效促进高校毕业生成功就业,还可以提高其就业后的月收入。
(二)实习的参与方式。在不同维度,学界对大学生实习进行了划分,主要有根据地点维度划分为定点教育实习和分散教育实习、根据在同一单位实习的人数划分为分散自主实习和集中实习、根据组织实习的主体划分为学校统一安排的教学实习与学生个人行为的社会实习、根据实习的组织过程和方式将实习划分为院校统一实习和自主实习等类型。本文主要以院校统一实习和自主学习为对象进行分析。处于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就业体验型实习普遍化,使得大学生实习不仅仅限于课堂传授的理论和知识的应用实践。由丁小浩、马世妹、朱菲菲对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研究所“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的数据分析显示,总样本5,344人中71.4%的学生有过实习经历,其中只有9.2%的学生仅参与了统一实习,19.2%的学生仅参与了自主实习,而71.6%的学生同时参与了这两种实习,他们将其称之为混合实习。根据数据分析显示,混合实习已经成为大学生当下最主要的一种实习类型。
(三)两种实习参与方式的特征。混合实习是指院校统一实习和自主实习都参与过的实习类型,这两类实习参与方式从组织管理、实习效果、学生权益保障等方面的特征分析来看,院校统一实习通常采用集中定点的形式,因为有利于高校根据所掌握的学生信息和社会单位信息,来实现学生和实习单位、学生专业和实习岗位之间的匹配。而学生自主实习能够有效缓解高校实习经费的限制及组织上的压力,但实施过程缺乏指导和管理。统一实习的特点是专业对口性强、学用结合程度高,并且通过实习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而自主实习对专业对口性关注较少,学用结合的程度较低,以至于学生通过实习提升的通用能力不易于被识别,但自主实习学生可以通过实习履历积极地向用人单位释放能力信号,展示个人劳动生产率,从而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及更高的就业起薪。而从学生权益保障方面来看,一般组织统一实习的学校都会与企业签订实习协议,可在自主实习的情况下,因为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的原因,作为弱势群体的学生很难与实习单位签订对等的实习协议,于是在实习期间的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同时从实习效果来看,由于信息不对称,许多大学生在自主实习中存在着盲目跟风、过度实习导致学业受到影响的情况。
(四)混合实习下两种实习参与方式对就业的影响。如上所述,由于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所以学生参与实习的整体比例增加,并且对于绝大部分大学生来说,实习是他们从校园走向社会、从学生转向工作角色的纽带和桥梁,对他们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又因为院校统一实习和自主实习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大多数同学会为了弥补自身能力缺陷、提高就业起薪、增加就业对口度选择混合实习。在学者胡东调研的宁夏某高职学校2017届203名毕业生中,包含自主实习和统一实习学生,一共发出的203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01份。从就业率来看,自主实习对于学生在原单位就业更有效果,其中有38%的学生在自主实习后直接在原单位就业。院校统一实习后在原单位就业的学生占比27%,虽然大部分统一实习的学生在实习期间或实习结束后都选择更换实习单位,但相比之下自主实习学生的实习单位更能满足学生需求。周峰、张金体在研究实习和择业的关系时也得出:毕业生中大多数人会选择的第一份工作是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或者是自己擅长的,又或是曾经在实习中从事过的。从就业起薪来看,自主实习和院校统一实习的大学生中,自主实习学生的薪酬水平会相对略高于统一实习的学生。主要是自主实习学生选择实习地点和实习单位更加灵活的原因,由于部分学生选择在经济发达的中东部地区的企业来实习,工资收入水平高,同时也有通过亲属的关系,被推荐进入效益较好、规模较大的单位进行实习,福利待遇优厚。相比之下,院校统一实习的学生单位安排大多为本地企业,且许多为体制外经营性单位,受区域经济发展的限制,除个别效益好且规模大的企业,统一实学生的普遍薪酬都较低。从就业对口度来看,院校统一实习的学生就业对口的概率更高,这与学生就业时考虑的因素和用人单位的专业能力要求等原因有关。丁小浩等人对5,344人为样本的研究中,统一实习的学生有77.1%的学生认为在选择和确定工作单位时专业对口这个因素“非常重要”或“重要”;而在自主实习的学生中,该比例为68.6%。此外,统一实习的学生实习专业对口性更强,也与院校统一安排时是通过专业对口将学生划分进实习岗位有关,从而就更容易获得专业对口单位的聘用。从就业满意度来看,实习的参与方式对学生的就业满意度没有显著影响,因为除实习对学生就业满意度有影响外,能影响学生就业满意度的因素还包括就业起薪、是否解决户口、是否专业对口、就业地点、行业、岗位类型、就业单位性质、等就业结果的因素,其中也包括求职花费及时间等求职过程因素和学生个人、学校和家庭社会关系等因素。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实习参与方式对就业满意度的直接影响并不显著。
三、结论与建议
(一)主要结论。在社会经济转型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在不断增大。虽然学生不同的实习方式会对其就业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但站在学生个体角度,实习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从而获得更加理想求职结果的有力武器,实习能够对学生起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帮助:首先,实习有助于学生积累人力资本。通过不同种类的实习,学生可以积累工作知识与经验,从而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其次,大学生实习也具有能力信号的作用,能够向用人单位传递出有关毕业生个人能力以及在岗位胜任力的信息。再次,实习也有助于学生对社会资本的积累。他们利用实习这一接触职场的机会,和用人单位或行业从业者建立联系,用来丰富自己在求职和工作中的人脉资源。最后,实习还为学生提供了较为有效的职业体验机会,帮助每一位参与者深化关于职业与自我关系的认知,从而促使学生找到同自身条件最匹配的行业与岗位。
(二)政策建议。完善学生实习管理机制,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统一实习和自主实习会对学生未来就业产生一定影响,这一状况对学校的实习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学校是学生实习的直接提供者,就需要学校明确自身人才培养目标,为了让学生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应该强化实习管理、提升实习服务、完善实习制度、狠抓实习质量,学校可以按不同专业为学生指派实习教师指导学生实习来提高学生统一实习的效率,也能有效缩减院校贡献缺口。以实习带动学生就业,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拓宽实习渠道、加强校内外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在此基础上,探索创新、实际、灵活的实习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选择。二是合理的规划学生的实习安排,应该做到早准备、早动手,有效避免因为实习影响学生就业效果。三是灵活实习,学校或老师可以指导、鼓励学生认识并加以利用自身优势,去合理的选择实习方式,同时学校配套对应的管理和评价机制。加强建设专业实习基地,开展创新创业实习。为避免学生在院校统一实习时出现实习岗位不对口等问题出现,各大高校应该加强和所在城市以及周边地区的大型企业的联系,与他们组成共建单位,以此来建立起良性互动机制。这样不仅有利于解决学生的实习岗位对口问题,也帮助学生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且各大高校可以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召唤,创新高校学生的实习方式,结合学生所学专业,鼓励院校学生通过创新创业的方式开展实习,学校亦可指派专门的创业指导教师对学生创业实习过程加以指点。创新创业的实习对学生而言可以因材施教,锻炼学生的领导力、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可以增强学生与人沟通协调的能力,自我保护意识和抗风险意识。最后笔者认为高校学生实习制度的完善还需要政府、企业和大学生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政府应该从法律和政策方面做好引导,针对就业单位在接收大学生实习态度上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出台相应保障大学生实习和各方利益的法律法规,并且通过财税优惠和专项资金保障等多种政策,鼓励用人单位接收高校实习生;对政府和高校来说,两者之间也应该加强合作,可以接收适量学生到对口的部门实习。企业应当转变自身观念,从战略人力资源到社会责任等多个角度来完善内部对实习生的招聘和培训、实习指导、薪酬管理等制度,加强与高校在各个环节的沟通与合作。对于大学生来说,需要及早明确个人专业兴趣、把握不同专业的特性、注重自主实习实效,认真参与学校安排的统一实习,努力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大学生需要尽早对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在充分自我认知以及在学业有余的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适量但深度参加自主实习,以此来自我丰富职业体验,提高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抗私,朱晨.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J].人口与经济,2017(01).
[2]丁小浩,马世妹,朱菲菲.大学生实习参与方式与就业关系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05).
[3]胡东.高职学生实习方式对就业影响因素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35).
[4]宋哲,丁小浩.高校学生自主实习投入决策的“追求-补偿”理论及其实证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8(05).
作者:戴志彤 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