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革新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革新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革新

1、高校电子商务教育与行业现实——对于“地域”理解的偏差

任何专业教育的培养都以市场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为参照,高校教育尤为如此。电子商务存在于互联网之上,加上近几年物流服务的不断完善,电子商务所绘制的遍布全球、“7*24小时”的商业模式深入人心,其实电子商务在实际运作上存在着很多关于界限的问题。比如在国际商务中必须用多语言版本网站的应用满足跨国交易的需要,即使在国内不同的地域这样的差异化要求依旧存在。从表面看,电子商务几乎涉及所有行业,但实际上每个涉足行业都存在着地缘性。如网络媒体行业一般集中于我国的北京,网络游戏行业多集中于广东。电子商务的一线省市,如广东、浙江、江苏等占我国电子商务订单总量的百分之三十以上。可见我国各地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数量实际相差较大。存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地与实际需求地不吻合的现实问题。以高职电子商务招生为例,高职电子商务的专业招生通常受到所在省市区域的限制,同时高职教育的输出层次较低。最终的结果:由于整个电子商务在较低层次的人才需求上要求比较单一,待遇普遍不高,高昂的生活成本较难实现非本地的专业对口就业。即使选择欠发达地区的本地电子商务企业对口就业也往往因为大环境发达程度的高低对后期未来的发展空间产生影响,直接导致很多学生不得不放弃对于原专业的就职愿望。对于这样的“生源入口”问题,我们可以考虑在招生阶段加以调节,在培养阶段加以引导。一方面在招生阶段,对于招生面相对集中在某一省市的院校而言,例如江苏,对于招生的宣传地和生源地的选取,以苏州、昆山等电子信息化发展较为发达的地区较为合理;对于招生面较宽的院校,可以着手结合自身院校背景从电子商务一线城市加大宣传如浙江、广东等地,如经调研,该地区高校招生与就业相对饱和,可适当考虑辐射该地区周边。这里不否认也可以选取电子商务将要发展和已在大规模规划并设立各式园区的城市,但笔者认为,但凡起步对于专业人才需求一般都相对较高,实际要求也细分较多,对于高职类较大量的较低层面的专业人才输出,接纳有限,也不太适合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初次就业。另一方面在培养阶段,对学生加以未来求职行业、具体的岗位等方面的引导。让学生清晰的了解未来的就业去向,形成对未来工作环境的基本预期。当学生怀有对未来的职业预期时,那么就会面临两个最基本的“生存”选择:能否就业和能否就好业。要能够就业就必须学好本专业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而这些知识和技能是自己打算去就业的企业所需要和认可的;要就好业就必须面临对就业地点的一个取舍,为自己未来的更好的发展谋取更多的认可和空间。长此以往,稳定对口的就业才能真正让一个专业走向正轨,得以继承。

2、高校电子商务教育与企业现实——对于“电子”理解的偏差

众多电子商务企业的崛起与发展,都充分展示了这个行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应势而动,在高校的电子商务教育中,高校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企业需求做出教育角度的分析和判断。高校电子商务教育对于本专业企业人才需求的判断是通常是三层结构:一是策划和高级管理人员,主要从事商务系统整体运营策划和组织管理工作,即高管或总监层次的人才;二是电子商务应用人员,主要从事电子商务的相关业务如商品管理、物流配送、网络营销等方面的具体工作;三是电子商务技术性人员,主要从事电子商务平台开发、网站建设、网站维护等相关工作。这样的三层次结构正好符合专科、本科、研究生三个层次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要求。实际上这样的分类指导方式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这里我们以高职电子商务教育为例,做一个简单的分析。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时应该具备的最低层次要求是:有能力从事平台开发和网站建设与维护工作。试想,如需满足这样的职业要求,作为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的设置就必须以程序设计与开发为主。遗憾的是,在实际的培养过程中收效往往无法得到有效地保证,笔者分析主要有三个原因:

1)对于“电子”的教育没有合理的课程递进线且存在先天不足

电子商务专业的招生录取对象大部分高考以文科身份入校,普遍对编程等开发类课程存在理解上的基础障碍。这样的障碍在专业教学中实际上也一直未能消除。因为电子商务的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在程序设计与开发这样一个技能的培养上通常无法像计算机类专业一样,实现一个递进的课程线,如大学一年级开设基础的C语言,后续再陆续开设高级语言设计课程。这样的先天不足和后续的缺乏深化对学生学习本专业的直接影响是自信缺失和对未来的迷茫。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即使在电子商务专业后续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中,高等数学等课程也不作为入学考试科目或必修科目。缺乏理性的思维培养和理解数量关系的基本工具,是不合理的。

2)“电子”类教育师资在专业上的拼凑现象

教授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程序设计与开发类课程的师资多数为计算机专业教师,对于计算机类课程非常熟悉,但对于商贸类知识缺乏了解,这是个较为普遍的现象。这实际上就存在了一个类似“本末倒置”的问题:教你工具是怎么使用的,却无法告诉你工具实际究竟能做什么,何时用何种工具可以解决何种问题。视角的不同,直接带来认识和结果的不同。

3)“电子”与“商务”理解上仍存在的“主次问题”

对于“电子”与“商务”孰轻孰重,表面上看似乎已经渡过了主要的争论期。大多数人都认可电子商务的关键在于“商务”而非“电子”。但在实际操作和实现上,却未必如此。这里存在许多现实的现象:从电子商务企业革新的角度,多数企业讲的是技术驱动营销变革。从我们对高职教育的理解,实践历来重于理论。导致从九十年代至今,在电子商务领域,技术、模式上的复制成为主流,将未成主流的新技术始终奉行为最佳的技术,却不充分考虑实际的营销创新,不考虑什么样的营销创新才能给消费者带来价值。在教学中,为实践而实践,却不深究实践本身的现实意义和作用。笔者认为,且不论教育的苛刻要求,是否以牺牲爱好为代价。我们举个例子来看现实企业对于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要求。在B2B领域,企业间通过电子商务方式展开贸易活动,由于对B2B的定义我们通常关注的是企业间采用何种平台来达成交易,其实在实际运用中B2B最应该关注的是两个企业间具体如何对接的问题,而不是首先找在哪里谈判的问题。即使以商务谈判为例,这一过程中最常用的是什么工具?是电子化营销方式中可使用的工具,如电子邮件、电子表格软件、搜索引擎等,最需要的是数据分析和管理知识。以企业商务沟通为例,企业常用的IM工具是Skype和Lync,并非我们常用的OICQ或者常说的MSN,我们也不会去深究OICQ究竟是如何设计出来的,实际上确实电子商务的建站时代也已经过去。任何商务活动的目的在于交换,如何准确地找到企业的目标客户,深入识别出一个真正的消费者,才是最有含金量的技术。笔者认为:对于电子商务“电子”类即技术类课程需要重新界定与优化,对于师资的问题理应重新的调配与融合,对于“电子”与“商务”的理解问题应该更加贴近企业的实际需求。对于“电子”类课程的界定与优化,应以实际企业工作要求为准。比如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的学生绝大多数不可能在企业创建初期进入该企业,主要面对的是企业在日常运行中需要掌握的电子工具的使用和对现有电子平台的基本操作要求。那么主要的技术类课程,重点就应该在强化办公系统和企业软件的实际操作与运用。对于师资的调配与融合,应形成一个兼技术与管理多方面知识的团队氛围。任何单人力的完成都是相对低效的,在充分沟通和交流基础上的团队合作,可以开发出更好的课程内容,也容易达成专业教学上的共识。以免让教师自身思维上的混乱和教学理念的差异,导致学生茫然。对于“电子”和“商务”的理解问题,应坚决从“商务”的角度思考“电子”的解决方式,这点毋庸置疑。

3、高校电子商务教育与高校现实——是百花齐放还是海市蜃楼?

电子商务职业岗位的多元化,开展电子商务教育的高校背景的多样化,都说明电子商务教育的百花齐放存在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1)在课程设置上可以考虑开设特定的课程在课程设置上开设特定的课程

比如美国的康乃尔大学Johnson管理学院专门设置了“网络初创公司的课程”课程,内容涉及初创网络公司面临的种种问题。诸如此类,西澳大利亚大学的“网络行销”课程也与此类似。这里笔者试分析一个现状:在高校电子商务教育中通常采用的一条技术线和一条管理线的双轨制。笔者认为并不合理。首先,我们并无构建一个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能力”培养要求。简单的说,无论是技术线还是管理线,能否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的职业能力。作为电子商务的高职层次人才,传统商务数据的采集、传统业务的数字化、在线商品的宣传推广、语言沟通与协调能力,诸如此类的基本职业要求理应建立最基本的课程体系加以保障。其次,双轨制培养方式的可行性本身存在问题。电子商务专业的定位模糊等历史问题,导致电子商务专业的招生问题突出,生源有限的情况下,在现有班级的基础上进行分类实施“双轨制”教学,实际操作上往往难以实现。再者,将技术与管理的割裂式培养,等同于将电子与商务的割裂。电子不如计算机专业,商务不如经管类专业的现象仍将存在。笔者认为,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在现阶段应以企业的实际运作需要为主线。企业的运作多数包含三个基本环节,即供、产、销三个环节。在供求的第一阶段重点考虑供求关系的建立,在生产管理的第二阶段重点思考企业内部生产的电子化改良,在市场营销的第三阶段具体讨论企业营销环节的实施。这样一条主线的结构,一方面可以理清学生对于就业的困惑,另一方面在教授内容上可以实现较强的连续性,真正结合实际,最大限度的学以致用。除此之外,即使学生选择自主创业或者从事科学研究也具备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2)注重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课后拓展

高校应积极鼓励建立电子商务背景的社团、协会和工作室,提供适当的场地和实验场所,增加对此类活动的认可和扶助。让专业技能在特定的氛围中得以运用,并赋予学生现实的感受和灵感的碰撞。

3)对于电子商务的教学方法也应更多地强调现实模拟与灵活变化

比如可以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实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两次创造:一次将抽象的理论变成形象的想象中的情境,二次将虚构的想象中的情境转变为实在而具体的实际活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电子商务的教育是启发式的、发散式的,强调创意与创新,对于任课老师的要求较高,需要对行业的发展有敏锐的嗅觉和良好的实践能力。无论在教学现场的如何发挥,必须有相对完善和健全的教学评价机制加以控制。以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作为考核评价的唯一依据。

4)与各种电子商务类型的企业多方面展开合作

以走出去与企业合作的方式实现教学做各方面资源的整合,同样也是实现百花齐放的一个方法。闭门造车,按部就班,往往让电子商务教育走入“海市蜃楼”的尴尬境地。

4、结论

高校的电子商务教育现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电子商务整个行业未来发展预期的一个判断,存在一些不现实的因素和自身的发展的障碍。为了更好的展开电子商务教育,我们亟需做出一些冷静的思考与分析。正视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现实问题,缓解、解决电子商务专业教育工作与最终专业就业对口率的矛盾,并在摸索中尝试谋求自身的专业教育特色。

作者:杭俊 单位: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