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农科类生产实习的创新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在教学计划中生产实习的时间安排与正常教学安排存在矛盾。这样生产实习也应该具有不连贯性,要灵活安排实习时间,又不影响正常教学,应根据农作物生长和管理的时间,在两学期内安排几周时间就可以完成生产实习。生产实习的多学科交叉性。农作物的生产涉及的教学内容较多,如种子学、耕作学、杂草学、病理学及昆虫学等多学科交叉,这就要求指导教师要有充分的实践经验和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求学生具扎实的理论基础。因此,生产实习的教师安排应该充分考虑到教师的专业及实践技术水平,不是所有专业教师均适合作为主带教师的。
农科类生产实习的模式决定了实习的质量和效果,因此,根据当农作物生长和种植特点以及实践基地的管理方式,确定一个合适的实习模式是保证实习正常有序进行的前提。我们尝试过以下几种实习模式,各有利弊,供大家在实习计划制定时的参考。
1.集中式的生产实习模式。集中式生产实习是指从作物开始种植一直到采收这段时间,学生不安排其他课程,以集中在一起,由指导教师带领进行实习。这种实习的优点是:学生能够完整的从事整个生产实习过程,充分接触生产实践,在实习时间上容易安排;缺点是:占用时间过长,导致整个学期无法排课,致使其他学期课程过多,学生理论学习效果不佳。
2.分散式的生产实习模式。在教学计划中预留出3~4周时间,根据农事操作的时间,随时安排生产实习,不影响上课的周数,但可能会因生产实习串动上课的周次,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分散式生产实习优点是从作物开始种植一直到采收这段时间,不占用正常教学时数,学生每学期的理论课程安排的比较充分;缺点是由于没有固定时间,会使教学秩序有所混乱,加重学生的学习工作量,如果安排不合理将会影响教学效果。
3.混合式的生产实习模式。在教学计划中,不将生产实习单独进行,而是随本科生导师进行毕业论文时,一同进行生产实习。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时间比较充足,可以与毕业论文或导师科研课题结合起来,更具有科学性和严谨性,有充足的经费来源;缺点是多数导师的科研方向和指导本科生论文内容与实际生产结合不紧密,有些实习内容与以后的工作无关,对学生就业帮助不大,往往失去了生产实习的意义。
农科类生产实习改革的设想
1.加强生产实习的多样化。由于我国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和国内企事业单位经营体制的转变[4]。目前,对于国内绝大多数农科专业来说,生产实习已经成为实践教学中的最薄弱环节,面临着很多困难。原有的生产实习往往只是农作物的从种到收的整个过程。而学生毕业从事这方面技术操作的仅占较小比例,其余的同学还有从事农药生产、业务、实验室检验和检疫等工作。因此,生产实习应该以农事生产全程操作为主,以参观相关就业单位环境,学习和了解不同用人单位工作内容、学习和听取相关行业报告和讲座等为辅,实现生产实习的多样化。
2.指导教师的专业化和固定化。目前,多数生产实习是专业教师轮流带,不利于生产实习的教学方式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不利于生产实习的建设、改革和创新。且农学类生产实习涉及多学科交叉,如果指导教师缺少实践经验,是无法完成教学实习计划和任务的,生产实习仅成了一种形式。因此,实习指导教师固定下来,教师进行多年的准备和实践才能更好地完成生产实习的教学任务,达到教学计划的培养目标。
3.以小组形式设置实习项目,加强团队合作的培养。由于农作类物种类繁多,学生不可能掌握所有作物的农事生产,广而杂不如少而精,举一反三,效果更佳。因此,学生应该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4~5人选择一种作物,从种到收分组进行,要求每组学生要设计整个实习的计划,并写出具体的实施过程和分工,通过集中Powerpoint汇报,指导教师进行指导后,学生进行操作,整个操作学生可以自主安排时间,教师定期检查指导,最终以计划项目书、实施过程、结果、学生的出勤及合作是否融洽等,最终给予考核。
4.采用分散式实习,满足教学计划的调整。由于农学类的生产实习具有季节性、周期性和阶段性的特点,就整个生长季来说,教学任务是不饱满的。如果集中式实习,占用时间过长,学生其他课程安排会过紧,造成教学计划混乱;而混合式实习由于导师实践经验和课题差别较大,不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分散式实习,不占用学生正常的上课时间,不影响正常教学计划,在生产学习的学期,其他课程适当少安排一些即可。综上所述,生产实习是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个良好的平台,也是学生在学校接触实际生产和走上工作岗位的最前沿。因此,生产学习的完善与优化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永刚张铉哲张俊华单位: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