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金融结构变迁虚拟经济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金融结构变迁中的金融风险演化等进行讲述,包括了债务是一种以信用为支撑的资金跨时交易活动、风险转移的根源在于虚拟资本与生俱来的特性、间接融资的风险从银行通过证券和衍生证券、虚拟资本发展到了一个更高的阶段、金融风险已经不仅存在于金融机构之间等,具体资料请见:
[摘要]鉴于美国次级债危机造成的损失正在金融市场上扩散,本文对金融结构变迁中金融风险的演化机制进行了分析,指出这次美国次级债危机是缺乏有效风险管理的必然结果。并提出了应该在世界范围内建立统一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的建议。
[关键词]金融结构金融风险虚拟经济
一、引言
2007年3月13日,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NewCenturyFinancialCorp.)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停牌,4月2日宣布申请破产保护。此后美国次级债危机的冲击波,从美国向欧洲乃至全球迅速扩散。在世界金融结构联系日益紧密的趋势下,局部市场问题往往会引起其他市场的连锁反应,伴随金融结构变迁而产生的金融风险演化是引发金融危机的根源。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深入,金融风险全球化也愈演愈烈,中国实难独善其身。本文对金融结构的定义是:金融系统中各种制度安排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基本前提是不同的金融结构有着不同的金融风险,随着金融结构的变迁,金融风险也相应不断演化。关于金融结构与金融风险关系的国内外研究尚不多见,相关研究散见于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危机关系的研究之中。现有的文献多从数量比例关系的角度研究金融结构和金融风险,本文力求从经济虚拟化的角度探讨金融结构与金融风险的内在联系。
二、金融结构变迁中的金融风险演化
债务是一种以信用为支撑的资金跨时交易活动,因此债务本身具有虚拟性,与债务相关的收入现金流资本化会形成虚拟资本。由于信用是建立在未来支付基础上的一种承诺,未来的不确定性衍生出各种金融风险,不同的信用关系也蕴含着不同的风险。住房抵押贷款债务建立在借款人与金融机构以住房为抵押物签订的合同基础之上,住房抵押贷款本质上是一种虚拟资本,是借款者未来收入现金流的资本化。之所以说住房抵押贷款本质上是一种虚拟资本,是因为:第一,该合同无价值增殖的内容,却有价值增殖的形式;第二,虽然有房屋作抵押,抵押贷款合同却不代表住房这一物化的资产,而是直接代表一笔贷出的资金;第三,这笔资金已经用掉,还款的实际保证不是所抵押房屋的价值增殖,而是借款人持续不断的收入流。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一切可能产生收入的地方都会打上资本的烙印。那些没有价值的东西,由于能够带来收入,都被资本化了。虚拟资本正是在资本主义信用的基础上发展的。这使它一出现就具有社会属性和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价值增殖的烙印。虚拟资本的发展过程是不断脱离实际生产的过程;同时也是不断提高对社会经济整体状况依赖程度的过程。住房抵押贷款债务所蕴含的风险涉及以下三个方面:借款者未来的收入流、月还款金额和抵押房产的市场价格。这三方面都与社会经济状况紧密相关。就次级债而言,借款者属于信用评级欠佳人群,其未来收入现金流波动性较大,月还款金额与利率变化有关。
2000年后,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就开始不断降低联邦基金利率,直接刺激了次级抵押贷款需求量的上升。次级抵押贷款的增加又促使了房地产市场的回升,使更多的人加入到了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然而,自2004年6月格林斯潘加息后,连续17次地提高利率极大地增加了次级抵押借款者的偿还负担(参见表1)。同时住房市场持续降温,借款人很难将自己的房屋卖出,即使能卖出,房屋的价值也可能下跌到不足以偿还剩余贷款的程度,这直接导致次级债危机的发生。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借款者违反承诺不能如期偿还贷款不过是次级债危机发生的近因而已,次级债危机造成的损失如此之大,波及范围如此之广,还要从金融结构变迁引致的金融风险演化中寻找答案。自Goldsmith于1969年开创金融结构研究先河至今,金融结构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随着金融结构的变迁,金融风险也不断演化。在金融自由化的浪潮推动之下,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金融机构的活动边界日益模糊,金融工具的功能日趋复杂,金融风险在金融系统中转移和重新组合的同时,酝酿了更大的风险。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金融业的一个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筹资活动的证券化,随着证券化过程中不断涌现出来的筹资创新,一些新的发行工具和技术被广泛采用,使利用各种证券筹资比传统的银行贷款更容易,成本更低,更具有灵活性。整个金融业都受到了巨大的影响。贷款的规模日小,而证券筹资的规模日增,银行的作用也在发生重要的转变,其存贷中介的地位正在削弱,而为发行证券服务的人性质却在加强。一些大公司通过这种服务进入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筹资。这些创新使金融结构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模糊了金融机构的活动边界,间接融资市场与直接融资市场的联系也日益紧密,在其为金融机构创造出巨额收益的同时,也洞开了金融风险得以自由穿梭于两个市场的方便之门。在次级债危机中,次级贷款本是间接融资市场的一种交易,主要风险在抵押贷款公司和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将风险转移到了直接融资市场,通过直接融资市场的深化又产生了CDO,对冲基金又将其以放大多倍的衍生交易送回到间接融资市场(参见图2)。
究其实质,风险转移的根源在于虚拟资本与生俱来的特性。我们将以证券抵押而发行的证券归为第三类虚拟资本,它们是虚拟资本的虚拟资本,是一笔货币资金的第三重存在。在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中,人们已经分不清新发行的证券代表哪一个企业,或哪一个行业;也分不清它与哪一类职业的收入更密切。当我们按照传统,把证券与个别实际资本的关系看作其虚拟性的衡量标准时,这种虚拟性日益增大了。这种增大的虚拟性来源于如下两个方面:第一,第三类虚拟资本间接代表一笔贷出的资金。而货币连同金融机构的经营资本都带有相当大的虚拟性。因此,虚拟资本在当代的虚拟性增大,有很大一部分与当代货币金融体系的虚拟性有关。这使得任何直接或间接代表一笔货币资产的债券的收益,在很大程度上与国内的货币政策及各种金融管理措施有关。第二,第三类虚拟资本与贷出资金的间接关系使它与个别实际资本的关系更疏远。它与传统企业债券的一个重大差别就是它不再仅仅与某一企业的经营状况相关,而是与许多企业的平均经营状况相关。由于证券化,社会虚拟资本的总量增加了。用作抵押的证券与新发行的证券在很大程度上是叠加在一起的。似乎是新的虚拟价值增殖代替了抵押证券的虚拟价值增殖,实际上并非如此。抵押证券组合中的所有证券都保持着它们原有的虚拟价值增殖的全部特性,它们各自发行者的个别经营状况以及整个经济环境,仍会像以前那样影响着它们的虚拟价值增殖。次级债危机为我们这一论断提供了新的注解。
间接融资的风险从银行通过证券和衍生证券,两次打包后的三级衍生产品交易,再以更大的风险绕了一个大圈回到结算银行时,出于对暴利的贪婪,在杠杆交易和信用额度的支持下疯狂放大盈利预期,风险被放大了几十倍。这就是为什么虽然次级贷款总量不过8千多亿,但危机发生后,各国央行纷纷向市场注入的流动性已超过8400亿还未能解决的原因(参见图3)。如果说第三类虚拟资本将风险从间接融资市场转移到了直接融资市场,那么在直接融资市场上,是第四类虚拟资本——衍生交易工具,利用其虚拟性把风险放大了若干倍。金融衍生市场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风险管理方式进行套期保值。然而,衍生金融交易由于集中了分散在社会经济中的各种风险,并在固定的场所加以释放和转移,在规避金融风险的同时,也具有高风险性。在金融衍生物出现以后,虚拟资本发展到了一个更高的阶段。交易的东西本身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甚至有无东西交易都无关紧要。我们将这种无交易物的交易合同或凭证称为“第四类虚拟资本”。它们是始终无任何对应交易物的虚拟资本。第四类虚拟资本买卖大多是支付价格差额,而不是进行全额交易。可以说,这是一个风险交易市场,在这里投机者和风险避免者各取所需。这一交易已经被扩展到一切证券以及其它存在价格波动的领域。
总之,经济虚拟化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金融结构,在促进金融市场整体效率的提高同时,也使金融体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随着新市场和新技术的不断开发,许多传统风险和新增加的风险往往被各式各样的“伪装”所掩盖。这些风险游走或潜伏于金融结构中被人们忽视的角落里,一旦被经济扰动或其它随机事件触发便会出来兴风作浪。
三、结论与建议
在货币虚拟化和经济虚拟化的今天,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金融市场的运行规律日趋复杂,金融风险的发生机理不断变化,致使金融监管顾此失彼,货币政策左右为难。这次美国次级债危机是经济虚拟化下缺乏高度有效的统一风险管理的必然结果,其根源在于物质生产过程社会化和价值增殖过程的对立。随着物质生产过程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资本主义内在矛盾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物质生产过程已经社会化到了全球化的程度,但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基础上的价值增殖过程仍控制在发达经济体手中,在国际化、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经济的虚拟化和虚拟化的国际货币要求国际化的统一管理和控制。这是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从频繁爆发的世界性金融危机中可以看到这种要求是迫切的。在经济虚拟化下随着金融结构的变迁,金融风险在各金融主体间的流动性和传染性显著增强,金融风险已经不仅存在于金融机构之间,在金融机构与非金融机构,以及非金融机构之间也广泛存在,金融风险的破坏力和涉及面已今非昔比,这三大变化都需要在世界范围内建立统一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