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知识员工心理契约试析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论文摘要:从知识员工个体感知角度出发,探讨知识员工心理契约与工作满意度和离职倾向的关系及职业承诺的调节作用。通过对成都和苏州地区l6家高科技企业的368名知识员工的实证研究得出:知识员工的心理契约包括交易型心理契约、关系型心理契约和发展型心理契约三个维度,并且知识员工感知到的发展型心理契约履约程度和工作满意度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知识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又与离职倾向显著负相关,职业承诺在知识员工感知到的发展型心理契约与工作满意度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论文关键词:知识员工;心理契约;职业承诺;工作满意度;离职倾向
自从Argyris1960年提出心理契约的概念以来,心理契约理论一直是组织行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包括MacNeil(1985)、Robinson、Kraatz、Rousseau(1994)。对心理契约结构的研究,以及心理契约违背与员工工作态度、工作绩效关系的研究。Rousseau(1990)、Robinson(1994、1995)、Turnley(1999)曾研究发现,雇员对心理契约违背的认知与不良的雇员行为(离职行为、渎职行为)高度正相关;与积极的雇员行为(工作绩效、组织公民行为)和态度(工作满意度、组织忠诚度)高度负相关。然而,心理契约违背的发生机制,以及心理契约违背对员工情感和行为反应的影响是十分复杂的。Guest(1998)、Tumley(1996,1999)指出,心理契约违背的影响被夸大了。Turnley(1996)让员工总体上评价组织兑现承诺和履行责任的程度时,发现大多数员工的回答是正向的,仅有25%的人报告了组织未履行承诺。而且,也并非所有员工面临违背时都产生消极反应和敌对行为。这说明,在心理契约违背与员工态度和行为反应之间,还存在着大量的调节和中间变量。然而,这些调节、中介作用过程的研究仍然处于初期阶段。因此,本文试图探讨职业承诺这一调节变量对知识员工的心理契约违背与态度和行为反应的调节作用。这不仅能加深人们对心理契约违背与员工态度和行为反应作用机制的认识,而且有助于指导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
1理论基础和研究假说的提出
Blau(1964)[删与Homans(1961)等人提出的社会交换理论最初用来解释人际之间的态度与行为互换背后的动机。Eisenberger(1986)~。21、Hinkin(1995)和Hutehison(1996)将互惠的概念引入社会交换理论,用来解释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关系。该理论认为,企业和员工之间是一种经济利益、社会价值的交换关系,员工努力工作,忠诚于组织,组织则为员工提供薪水福利、教育培训和成就认可等酬赏。在这种交换关系中,企业和员工都应该明确各自的职责、义务和权利,这通常是在文本的层面上通过劳动合同的形式确定下来。除此之外,员工和企业还要“签订”一个心理契约。心理契约是相对于经济契约而提出来的,是指员工个体对雇佣关系中彼此应该为对方付出什么又应该得到什么的一种主观心理约定,通常是无形的、非正式的。在内容上,心理契约不仅包含经济契约的所有内容,而且包含经济契约所没有或不能明确表达的相互期望;在形式上,心理契约是经济契约的内部表现形式,是经济契约约束劳资双方行为的心理作用机制。员工会根据其感知到的心理契约的履约情况来调整他对企业的态度和行为。学者们对心理契约的内容和结构存在争议,主要有二维和三维结构两种观点。二维结构最早由MacNeil(1985)提出,Robinson、Kraatz、Rousseau(1994)对其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契约关系中包括交易型和关系型两种成分。
Rousseau和Tijorimala(1996)51以美国注册护士为被试对象进行研究,提出三维结构:交易维度、关系维度、团队成员维度。李原(2002)061以中国企业员工为研究对象,提出规范性责任、人际型责任和发展型责任三个维度。由此可以发现,不同的研究对象往往具有不同的心理契约结构,因此对心理契约内容进行对象差异的研究很有必要。在本研究中,我们将研究对象限定为知识员工。我们提出假说,知识员工的心理契约为三维结构且彼此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心理契约之所以引起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共同重视,主要原因在于心理契约的违背对员工态度和行为的负面影响,以及进一步造成的组织效益的损失。Rousseau(1990)Robinson(1994、1995)、Turnley(1999)的研究发现,雇员对心理契约违背的认知与不良的雇员行为高度正相关,与积极的雇员行为和态度高度负相关。在本研究中,选用工作满意度及离职倾向两个代表性态度行为指标来研究知识员工的心理契约与其态度行为的关系。故提出假说:知识员工感知到的心理契约履约程度与工作满意度正相关,与离职倾向负相关。
管理大师德鲁克最早提出知识员工的概念:知识员工是那种“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即指在企业中从事生产、创造和应用知识的活动,为企业做出创新型贡献,带来资本和货币快速增长并以此为职业的人员。从其工作内容来定义,则指从事以知识和技术的应用与创新为主要特色从事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员工。从工作场所看,高科技企业的员工大多属于知识员工。知识员工是一个追求自主性、个性化、多样化和创新精神的群体,他们更多追求来自工作本身带来的满足。他们的忠诚感更多的是针对自己的专业而不是雇主;为了和专业的发展现状保持一致,他们需要经常更新知识。因此,知识员工对专业以及职业的偏好是这类员工的一个重要价值观。组织情景中的价值观问题一直是组织行为学者关注的焦点之一。由于价值观具有行动指向性和激发动机性行为的本质,一旦形成,会通过多种途径起作用。价值观会影响个体的知觉过程,使人对外部刺激的知觉与其价值结构保持一致。个体价值观通过鼓励个体采取与其价值观一致的方式行动,从而广泛地影响人的行动、思维、决策、判断和情绪反应。因此,知识员工在感知到他们的心理契约被破坏和违背时,是否会产生工作满意度下降及离职倾向,会受到他们的价值观之一——职业承诺的影响。Blau(1982)将职业承诺定义为“个人对职业或专业的态度”,即留在现有职业和对现有职业的喜爱。职业承诺这一变量反应了知识员工这一群体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十分重视职业和专业。因此,我们提出假说:职业承诺在知识员工感知到的心理契约履约程度与工作满意度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故在文献回顾基础上,我们对知识员工的心理契约与职业承诺、工作满意度及离职倾向的关系提出如图1所示的概念模型,并提出如下假说。
假说一:知识员工的心理契约维度为交易型心理契约、关系型心理契约和发展型心理契约,且彼此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假说二:知识员工感知到的心理契约履约程度与工作满意度正相关,与离职倾向负相关。
假说三:职业承诺在知识员工感知到的心理契约履约程度与工作满意度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2研究方法
2.1问卷设计
知识员工心理契约量表:为了充分了解知识员工心理契约的内容和结构,我们首先对此进行了定性研究,采用的方法是焦点小组访谈。2007年8—10月,我们在四川成都进行了3次焦点小组访谈,访谈对象是成都l1个高科技企业的本科学历以上的知识员工,参加人数分别为8人、7人和l1人,共有26人参加,其中男性员工14人,女性员工l2人。由研究者召集并主持,为了便于比较各次访谈讨论的内容,并使得整个讨论过程不偏离主题,主持人在每次访谈中都使用同一提纲,向参加者提出相同的问题:在招聘时,你的企业给你提供了怎样的承诺?你认为你的企业应该给你提供怎样的工作条件、待遇及发展空间?将被访谈者的回答一一记录,并列成条目,进行整理,将多次提到的内容排在前面。并将通过访谈得到的内容条目和文献研究得到的问卷进行对比整理,得出知识员工心理契约问卷的基本题项。将此基本题项交予人力资源管理专家进行讨论,决定一些问项的删改,并再次与企业员工进行沟通,得到问卷的初稿。在四川3家高科技企业的65位知识员工中对问卷初稿进行试调查,得到较好的信度,值均达到0.8,少量修改后,最终定稿。知识员工心理契约最终量表共13个问项,用以测量交易型心理契约、关系型心理契约和发展型心理契约。
职业承诺量表采用2002年龙立荣等以330名教师为对象得出的职业承诺问卷,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在O.74以上,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指标。工作满意度量表采用Quinn(1974)1~l编制的,Pond(1987)[261和Rice(1991)tz~修订的包括六个问题的整体工作满意度量表。离职倾向量表采用了樊景立(Farh)等l998年开发的量表,该量表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和重测信度。量表在形式上采取7点尺度,最低为1分,表示“非常同意”,最高为7分,表示“非常不同意”。
2.2研究样本
选取成都和苏州地区16家高科技企业的学历在本科以上的员工进行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600份,收回493份,其中有效问卷36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61-3%。其中,男性占52%,女性占48%;博士学历占ll-2%,硕士学历占37.2%,本科学历占51.6%。
3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
数据运用SPSS15.0和AM0S7.0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可靠性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构方程分析和阶层回归分析。
3.1可靠性分析
使用SPSSl1.5软件计算各个变量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一~Cbac值(见表1)。在本研究中,仅值介于0.818至0.912之间,均大于0.7,表明数据是可靠的,内部一致性较好。
3.2验证性因子分析
采用AM0S7.O软件对模型中的6个变量(JYPC、GXPC、FZPC、OC、SA、LE)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本研究中所有问项的因子负荷介于0.56与0.94之间,符合大于0.50的建议标准;值均大于3.29,表明所有题项的信度均已达到0.01的显著水平t921。根据Bagozzi和l,的观点,CR值越高(应大于0.6),则量表的组成信度越高。由表1得知,各变量的CR值介于0.85与0.93之间,均大于0.6,表明模型通过了组成信度检验。各变量VE值介于0.54与0.82之间,均超过0.5,表明测量模型的收敛效度较好。此外,整个度量模型与数据的拟合度指标:GFI和AGF1分别为0.92和0.89,RMSEA为0.O5,RMR为0.088,NFI、NNFI、CFI和IF1分别为0.934、0.96、0.968和0.968,X=235(df=125),p=O.O0,XVdf=1.88<2,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表明度量模型与数据资料之间具有良好的拟合度。而且,所有观察变量和潜在变量之间的标准化系数介于0.56与0.94之间,小于0.95的门槛值,故不存在违犯估计问题。
3.3假设检验与分析
使用AMOS7.0软件分析各潜在变量之间的关系,得到路径图(见图2)。
图2显示,知识员工感知到的交易型心理契约履行程度、关系型心理契约履行程度和发展型心理契约履行程度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故假说一成立。图2显示,知识员工感知到的交易型心理契约履行程度中只有发展型心理契约履行与工作满意度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OO1)。知识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与离职倾向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P<0.001)。故假说二部分成立。
为了分析调节效应,可以使用带乘积项的回归模型。由假说2的验证分析得知:知识员工心理契约中的发展型契约和工作满意度存在直接相关关系,因此,这里我们验证职业承诺在发展型契约和工作满意度之间的调节作用。我们首先将职业承诺、发展型契约和工作满意度三个潜变量通过均值计算变为显变量,为避免回归方程中的共线性问题,对交互项数据进行了中心化处理。利用SPSS进行阶层回归统计方法分析,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加入职业承诺与发展型心理契约得乘积项后,R由0.449变为0.450,增加了0.O1的解释度,同时F值由5.304变为7.996,说明回归系数显著。因此,职业承诺的确对发展型t2''''理契约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而且,随着职业承诺程度的增强,发展型心理契约对工作满意度的积极影响也不断增大,从而假说三得到验证。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基于知识员工主观感知的心理契约模型包括交易型契约、关系型契约和发展型契约3个维度,13个问项。经检验,其信度和效度都比较高。而且,这三类心理契约存在相关关系。
(2)在假说二中,和知识员工的工作满意度直接相关的是发展型心理契约的履约程度。这说明,知识员工的交易型心理契约与关系型心理契约是通过发展型心理契约与其态度、行为发生关系的。
(3)知识员工的职业承诺对发展型心理契约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而且,随着职业承诺程度的增强,发展型心理契约对工作满意度的积极影响也不断增大。
4.2建议
第一,企业应积极了解知识员工对心理契约的感知情况,因为交易型契约、关系型契约和发展型契约存在相关关系,所以,无论哪一类别的心理契约履约程度的降低都会起连锁反应,导致知识员工的整体违背感上升。企业应关注薪酬、福利、工作条件、工作环境与知识员工心理期望之间的差距,积极做出调整。其中,企业应更为关注知识员工的发展型心理契约的感知情况,应积极为知识员工提供适当的培训、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第二,企业应积极了解知识员工的职业承诺,了解知识员工对职业的热爱程度,帮助知识员工实现专业的进步和提升。只有知识员工的职业目标和企业目标相吻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知识员工的工作热情,长期留住知识员工。因为知识员工更为重视其职业生涯的发展,企业应为知识员工提供符合其职业追求的职业生涯的规划和设计。超级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