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建立民营企业外部审计制度的必要性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目前,民营经济占据着我国经济的半壁江山,然而,其普遍存在寿命短、管理混乱等现象。一些企业发展到相当规模,突然倒闭、破产。当下,对民营企业内部违法行为存在“民不举,官不究”现象。地方政府直接干预企业经营,也难以改变民营企业的生存现状。因此,保障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必须建立外部审计制度。
关键词:建立;民营企业;外部;审计制度
一、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
目前,民营经济在我国占据了半壁江山。截至2017年底,我国民营企业数量超过2700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6500万户。民营企业为国家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以及80%以上的城镇就业。
二、民营企业的地位与寿命
国内各行业中,占主导地位仍然是国企。世界500强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20%。“据统计,中国每年新生15万家民营企业,同时每年又死亡10万多家,有60%民企在5年内破产,有85%在10年内死亡,其平均寿命只有2.9年。”
三、民营企业普遍短寿的原因
我国民营企业寿命短,难以成长,原因是什么?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刘兴国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1)创业者总体文化素质偏低,创业教育普及不够,且创业者中很大一部分人并不尊崇企业家精神,而是心浮气躁,妄图一夜暴富。(2)新创企业自我成长能力欠缺,普遍缺乏创新意识,不愿意进行创新与设备改造投入,受创业者素质影响,新创企业管理水平偏下,大量中小企业内部管理混乱,风险管控能力缺乏。(3)不完善的企业发展环境,融资难、融资贵。(4)执法不严与违法成本偏低等因素影响,市场秩序仍待进一步改善。激烈无序的竞争,诱使企业谋求通过不正当手段取胜,而不是致力于管理提升与创新。不仅新创企业生命脆弱,一些做到几十亿规模的民营企业也会在危机来临之际轰然倒塌,给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非常大。如:拖欠员工工资和社会保险,致员工聚众上访,债主集体讨债,非法集资等一系列恶性社会事件。这些曾经辉煌一时的企业,一个个倒下去,何其令人心痛!这一系列现象的背后,虽然大家一直强调外因,但本质上还在于内因:管理不善、违法经营、内部人恶意侵害公司及他人利益等。
四、民营企业建立审计制度的必要性分析
民营企业内部管理混乱长期存在,为什么没人管?在国内,国有企业由国资委和纪委来监管。而非公有制企业却存在着“民不举,官不究”的现象,没有人主动介入民营企业进行监管。而“民举”,却不是一件容易事。民营企业里存在着一些违法行为,但不是谁都可以“举”,也不是谁都有能力“举”。这是因为信息不对称,地位不对称,维权成本过高,维权过难所致。所以,有必要建立企业外部审计制度,从法律和制度上主动监管企业的违法行为。企业经营中可能发生多种违法、违规、违反社会道德的行为,这是有目共睹的普遍现象,以至于到了见怪不怪的地步。下面不妨举例来分析。
1.骗取银行贷款
企业通过包装、分拆、设立公司,财务造假(不限于骗贷)等一系列手段,把不具备向银行融资、贷款能力的主体变成了具有融资、贷款资格的主体,但其偿贷能力丝毫没有提高,而为了获取这种贷款资格,加大了消耗,加重了未来违约的风险。银行仅通过企业递交的材料,是不能发现问题的。通过专业审计,将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银行各相关部门。银行可以避免不良资产产生,相关部门可以进行处罚(如涉及)。
2.大股东或高管侵害公司和小股东的权利
股份制企业中,大股东有着决策权、控制权及信息优势。部分企业存在着大股东(或高管)掏空公司、侵害小股东和职工利益行为。小股东股权少,比较分散,无法参与到公司治理中,就算明知道大股东(或高管)掏空公司、侵害小股东利益,也很难维护自己的权益。一是难以取得证据;二是股权分散,力量薄弱,维权成本太高。而职工维权就更难了。如果通过定期审计,发现问题,直接交司法部门,就能起到震慑作用,从而维护企业的正常经营秩序。
3.私企员工侵害公司利益
一些私企,经过老板辛苦创业、经营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仅靠个人的能力就无法全盘管理。这时,必须任用他人参与管理。有些员工利用公司管理漏洞,做出损害公司和投资人利益之事。如:采购价格、质量问题,建设成本、质量问题,搭售同行业产品等。有些问题,需要具有专业知识和审计能力才能发现。利用外部审计可以发现大部分问题,可以向管理层预警,涉及犯罪的可以移交司法机关。
4.非法集资、传销、诈骗行为
一些企业,利用人们急功近利的心理,从事非法集资、传销或金融诈骗,导致集资或诈骗金额像滚雪球一样急剧扩大,涉及人员广、数额巨大,造成的社会影响也非常恶劣。近年来,已在全国范围内发生多起类似事件。通过外部审计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把犯罪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
5.盲目借贷扩张
一些民营企业在经过数年的良性发展之后,开始急于快速扩张,但是,这种快速扩张不具有坚实基础,是通过高负债来达到的。本不具备扩张能力,通过借贷盲目扩张,当企业无力承担巨额借款利息,或者外部市场发生变化,就会无力应对,轰然倒下。这当中,不少企业曾是行业龙头,或者国内知名企业。近年来,频频出现的地方“担保圈”问题,正是企业违法经营或盲目借贷扩张的后果,严重的直接使地方经济崩盘。通过外部审计,可以及时纠正企业的这些行为,或许能挽救企业的生存。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种种弊端,仅依靠其内部力量来改变,是难以做到的,也不现实。所以,建立民营企业强制性外部审计制度有其必要性和积极性。
五、对民营企业进行监管的必要性
有人认为:民营企业是私人资产,其经营是私人行为,国家没有必要监管。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首先,从法律层面上讲,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民营企业也不能不受法律的约束。其次,民营企业经营不是私人问题,而是社会问题。钱在个人口袋里,是私人资产。当钱变成资本投向社会,设立企业进行经营,就变成了社会问题。企业经营占用社会资源,包括土地、人力、能源等,带来环境问题。会涉及银行、员工、供应商、客户,以及周边产业等。企业良性发展会带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地方财政收入增加,促进就业,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如果企业向不良方向发展,其后果不仅是企业买单,更多将由社会买单。企业被掏空后,造成银行贷款无法归还,担保企业接连破产;供应商货款无法收回,从而传导给供应商;客户订单无法交货,影响下游企业;拖欠员工工资和社保,导致群体事件——集体讨薪、围攻当地政府机关,最终由社会买单。一些欠发达地区,地方财政收入依赖于一家或几家企业支撑,这些企业破产、倒闭,对地方经济的冲击非常大。我国许多民营企业发展之初有着良好基础,企业经营者也具备成为世界一流企业家的才智,只是我们缺乏企业家精神,不能踏踏实实经营企业,投机意识过强。民营企业成长中没有把关者,导致一些优秀民营企业最终走向了衰败和灭亡。
六、建立民营企业外部审计制度的承担者
国际上,不少投资者会请审计机构对自己的公司进行审计,来保障股东利益不受侵害。在国内,这样做的并不多,这与国内民营企业起步晚,管理机制不完善,管理者素质不高有一定关系。另外,请审计机构会花一定的费用,一般企业不愿做。有些地方政府经常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但其掌握的企业信息是不健全的,经营企业也不是政府特长和职能。名不正且言不顺,效果不明显。社会普遍共识是:民营企业“融资难,贷款难”,为什么?因为民营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管理不善,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内部透明度差,企业经营随意性强,不确定性大,加之规模小等因素,抗风险能力差。建立强制性民营企业审计制度,不是对企业经营直接干预,而是为了维护法律的尊严,为了让企业在政策、法律、社会道德的框架内发展。是为了保障正常的社会经济发展秩序,保障自由竞争的发展环境,让企业健康良性发展。这对民营企业更为有利。社会上现有的商业审计机构,为了商业信誉,都会与被审计企业签订保密协议,不会对外透露审计结果。所以,它们不能承担民营企业审计职责,不能担当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社会正义的使命。既然商业审计不合适,那就必然要求由政府来主导建立外部审计制度,对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进行强制性外部审计。审计可以免费,也可以低收费模式,但必须是强制的。从长远来看,由政府建立外部审计制度是完全有必要的。是专门设立还是并入一些现有部门,有待于执政者去研究。
参考文献
[1]刘宏华.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探讨[D].江西财经大学,2004..
[2]黄梦复.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No.12004)[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作者:楚成忠 单位:山东达驰电气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