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企业会计监督问题分析(4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会计监督
(一)会计监督的概念
会计监督,是指单位内部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法享有经济监督检查职权的政府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成立的社会审计中介组织,对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善性以及本单位内部预算执行情况所进行的监督。
(二)会计监督的作用
财经法规是我国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必须遵循的法律法规。而会计监督就是依据国家的财经法规,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真实性等进行检查,让企业严格遵循法律法规。因此会计监督的有效发挥,对防范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和保护国家财产有重大的意义。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合法性、合理性和真实性的管理,在保证企业遵守财政法律法规的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经济管理效益,避免的不必要的损失。
(三)会计监督的分类
按时间分类可以分为:1.事前监督。事前监督就是在发生经济活动之前,对活动承担的风险进行控制。2.事中控制。事中控制就是对正在进行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其在预计的计划中进行。3.事后控制。事后控制就是对已经发生了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找出未完成的活动,总结教训。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有利于发现问题,能防患于未然,能及时提出解决方案。而事后控制对于整个会计监督同样重要,事后控制能够更加全面地,整体地,真实地检查经济活动的过程。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应视情况而定,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不用的监督方案。按监督要求的不同,可以成为(1)政策性监督。政策性监督就是检查企业的经济活动是否遵循国家规定的法律法规,看重企业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真实性。(2)技术性监督。技术性监督就是检查企业的经济活动是否符合财务会计核算的要求,着重于企业经济活动的准备性和完整性。按监督的体系分类,可以分为:1.单位内部监督。单位内部监督就是企业内部的会计人员和会计机构对企业的经济活动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法律法规,是否符合财务会计核算要求而进行的一系列监督。2.国家监督。国家监督是国家的单位如:财政,审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部门对企业的有关会计资料和会计工作实施的检查。3.社会监督。社会监督就是经国家法律法规认定的注册会计师等审计机构对有关企业的会计资料,财务报表的一系列检查。同时也包括社会中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团体对企业的相关监督。
(四)会计监督的意义
市场经济是法制化、强制化的经济,要求各企业的经济活动必须在国家规定的法律、法规的范围内进行。会计监督是我国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障财政经济法律、法规贯彻执行中发挥重要作用。首先,合法的经济活动是企业产生经济效益的前提。可是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有的企业偷税,漏税,虽然这样的行为能给企业带来短暂的利益,但是会给国家的发展带来损失,同时在未来的发展中也会对企业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所以在市场经济中,需要会计监督。一方面要求企业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监督体系,另一方面也要求企业内部的会计人员遵循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来执行。因为会计人员不仅是普通的公民,有遵守法律的义务,而且也是直接参与经济活动的执行者。所以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活动中,不仅要对法律负责人,同时也要对单位的经济效益负责人,也是对企业的领导人负责。因此,在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要加强会计监督的力度,要从企业内部监督,国家监督,社会监督三方面齐头并进。其次,财经法律法规是经济工作的总依据,更是会计工作的重要保证。企业的经济活动中涉及到各方面的利益,会计人员在工作中有责任也有义务把财经法律法规作为自己工作的依据。如在判断经济业务是否合法的情况下,应该以法律法规作为依据进行判断。如果在经济业务中发现了问题,也应该及时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报告相关领导。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企业的领导一手遮天,认为“我是老大,我的公司我说了算”。同时会计人员也认为“严格的会计监督,会引起老板的不满,从而可能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在这样的环境下,会计监督工作很难展开,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国家的进步起到了消极的作用。因此,要在广泛宣传《会计法》和《规范》关于会计监督规定的同时,对不认真履行会计监督职责,干扰、阻挠会计人员履行监督职责的行为,要依法予以追究,扭转会计监督弱化的不正常现象。再次,企业领导人是企业的最高管理则,对企业所经营的活动负有最高的责任。《会计法》中规定:单位领导人要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有责任。如果要保证会计资料的完整、真实、准确,有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监督的实行的程度。企业领导人和会计人员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想让企业得到很好的发展,然而企业领导人的榜样效果是很大的。如果一个企业的领导人认真负责,坚决实行会计监督体制,那么上行下效,员工也将认真完成相关的会计工作。最后,在现实的工作中,许多企业领导人认为单位的会计人员的严格执行会计制度是与自己过不去,在会计人员的工作中进行阻挠,报复。这样的做法明显是不正确的,这样会对企业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因此《会计法》规定了:企业领导人不能阻扰会计人员正常的会计工作,如果横加阻扰就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会计监督是《会计法》和企业赋予会计人员应有的权利,会计人员在工作之中应该根据财务法律法规进行会计监督的工作。此外,因为会计监督是不断变革的,那么会计人员就要学习相应的会计知识,不断的充实自己,不断的提高会计监督水平。另一方面,会计人员也应该自己的综合素质,不要局限于“找毛病”阶段,而应深层次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国有企业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一)对会计监督存在误解
很多企业并未对会计监督有完善的理解,单纯的认为有人管有人看就是监督,会计监督是具有监督资格的具有组织性的,依法享有经济监督检查职权的政府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成立的社会审计中介组织,对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善性以及本单位内部预算执行情况所进行的监督。由于对于会计监督的理解不全面而导致监督体制不完善是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
(二)会计监督法律法规不健全
一方面,虽然《会计法》早已经颁布,但是与之相关的条例并没有颁布实行。会计监督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就会造成会计人员在实行过程受到阻碍。虽然新的财务会计制度已经建立,但是没有多少企业去用新的规章制度,甚至一些企业用传统的方法去处理新的问题,这样就会造成会计监督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而且由于一些概念的不明确,造成在执行的过程中管理权限不明确,从而影响会计监督。另一方面,《会计法》规定了在经济活动中,发现违法的行为,可以向相关部门检举,同时检举部门不能泄漏检举者的信息。然而在现实工作中,检举者的领导一旦发现此类问题,就会对检举者进行报复,甚至造成了人身伤害。
(三)企业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在一些中小型企业,缺乏完善的会计培训机构,而一些会计从业人员甚至没有资格证书,无证上岗。此外,他们的学历水平比较低,专业技能不强,从而使得整个团队的综合素质低。另外,一些会计从业人员的财务意识比较淡薄,对自己的约束能力不强,应有的职业道德不高,在这样的环境下,就会造成会计人员伪造会计账薄,伪造财务报表,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使会计监督不能实行其基本功能,最终破坏了企业的会计工作,造成了损失。
三、针对国有企业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对策
(一)提高企业对会计监督的理解和重视
对于企业对会计监督的误解的情况,需要我们做相关的宣传和重视,培训企业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提高对会计监督问题的全面认识和完整理解。提高社会对会计监督问题的重视程度,使企业管理人员真正理解和重视会计监督,从而使会计监督问题得以解决。
(二)加快立法、执法等法律法规的建设
在立法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以《会计法》为核心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体系的创立,加快对《注册会计师法》和《总会计师法》等法律法规的修改、完善和补充。另外需要建立有关企业的法律法规,让企业能够遵守,并且执行。一些企业的会计监督薄弱之处就在于,企业的管理权和决策权集中于企业的领导人身上,使得会计监督形同虚设,这就造成了企业会计监督体系的实效。这就需要通过立法使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为企业建立一套权责分离,分工明确的制度。明确会计人员的义务,使其对自己的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明确管理者的职责,使其不能在会计工作中对会计人员进行干扰以及对人身的报复。通过立法,让政府的监督人员在监督的过程中能够按照法律法规来进行,而不是对企业做出不公平性的行为,去干扰企业的经济活动。通过立法也让社会中的会计事务所和审计机构保持其独立性,不受到政府的干扰。让社会中其他人员保持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关注。在执法方面,需要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能够让政府的监督人员能够行使监督权和惩罚权,严厉打击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的偷税、漏税、做假账、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和财务报表的行为。真正的使会计监督体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同时也要让政府监督人员保持较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水平,让监督人员充分的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在执法过程中,也需要让政府监督人员去主动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会计监督体系。
(三)加强和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不断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是构建高效会计监督体制的不二选择。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对于解决会计监督弱化问题也十分有必要。想从根本上强化企业会计监督,从根本上讲,就应当采取许多种方法大力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第一,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整个企业的诚信,因此企业分管领导要切实把会计人员道德水平的提升放在重要位置。具体而言,管理层在招聘会计人员的时候,就应当招聘道德水平高的会计人员,这是企业会计职业道德得以提升的的前提基础。第二,企业领导层要把本企业会计人员培训摆在重要日程。管理层自己也要深入学习电子计算机操作知识和相关财务管理知识。会计人员更要积极主动的学习企业财务的操作技能和注意事项,培养遵纪守法,不贪图小便宜的道德情操。另外,企业会计人员应当认识到自身业务素质提升的极端重要性。
作者:张雨倩 单位:辽宁理工学院管理院系
第二篇:企业会计监督问题及对策
一、企业会计监督概述
企业会计监督主要是指企业会计机构、人员通过法律途径及依照法律的规定,对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以及企业内部预算执行情况等进行的监督。从狭义的角度讲,会计监督工作是会计工作的一项基本内容,也是企业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企业会计人员根据国家各项经济发展政策、会计职责法规等,利用企业生产过程中所提供的数据信息,对会计主体经济活动进行的管理和控制,使企业能够快速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的一种有效措施。从广义的角度来讲,会计监督既包括内部监督又包括外部监督。本文所述为广义上的会计监督,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三种形式。
二、企业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1.会计监督管理机制问题
目前,我国各级财政部门对企业辖内企业会计人员具有一定的管理职责,但各级财政部门在企业会计管理中则主要侧重于会计政策、制度的管理与建设。而对企业会计机构组织形式、会计人员人事变动、考核等内容则关注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企业会计工作的监督效率。另外,各级财政部门在对会计行业进行监督时,一般都将检查的对象设定为政府及事业单位,而很少对企业进行会计监督检查,使得企业会计人员工作松散,会计管理质量不高。另外,由于现行的政府审计主要审核企业财会信息的真实性、账务处理的合规性等,对会计人员、会计管理工作的监督则相对缺乏,从而使会计监督效果大打折扣。
2.各级财政部门等的会计监督缺乏联动性
当前,各级财政部门、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在会计监督工作中配合不够默契,缺乏相互之间的联动,进而影响到会计监督的实际效果。具体而言,财政、税收、审计、金融、工商等对企业会计工作进行监督都属于政府监督范畴,但在实际的会计监督工作中,各职能部门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例如:财政及审计部门着重检查企业经济活动中的财务数据结果,而对会计行为过程的检查及约束却相对缺乏。而税务、工商等职能部门则侧重检查企业缴纳税款的情况,以及在税收缴纳中有无违反法律的行为。各级职能部门的这种有针对性的的检查方式,使得企业在接受检查时常常会出现投机取巧的行为。也就是说,当财政部门检查时,企业将精力放于会计结果层面上;而当税务部门检查时,企业则侧重准备税收报表等相文件资料,从而可能造成企业会计管理的虚假性。
3.企业内部会计监督人员职业素养不高
企业之所以会出现各类虚假的财务信息,其根源在于其会计相关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不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大大加快了企业会计与国际接轨的进程,尽管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企业的快速发展,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企业会计管理相关人员综合素质不高,难以适应企业的快速发展。不少内部审计人员学历偏低、甚至从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会计从业培训,主动进行会计监督的意识单薄,且一部分人员对相关法律知识了解甚少,其执行会计监督时往往走过场,这也导致一些会计人员在缺乏监管的环境下,有意造假,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另外,一些企业的会计人员及企业领导者法律观念十分淡薄,甚至错误地认为向国家缴纳税款是企业经营的负担,出现偷税、漏税,财务造假等违法行为。
三、增强企业会计监督职能的对策
制定科学合理的会计监督措施可以有效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顺利完成,并为提升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建立健全会计监督管理机制
首先,会计监督管理部门在履行会计监督职能时,不仅仅要对企业会计政策的执行、自身会计制度建立等进行监督,同时还要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行为、会计机构的组织形式以及会计人员的各项考核进行监督及管理,从全方位角度确保会计监督的有效性。其次,企业要健全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机制,并按照国家及企业发展要求,在会计监督工作中配备专业技能较强的工作人员,从而有效提升会计监督管理水平。此外,企业要完善内部审计与监察制度,以此来保证企业会计监督工作的有效进行。
2.建立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
要想使会计监督工作切实落到实处,就必须要改变各职能部门互不往来的监督模式,而采用各职能部门联动监督的方式,对企业会计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例如:财政部门及审计部门在对企业财务数据结果检查的同时,也要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行为规范进行检查,一但发现违法行为,要及时处理,情节严重者可以移交司法部门处理。另外,税务部门及工商部门对企业进行税收检查时,不但要检查企业缴纳税费的情况,还要对企业会计组织形式及其它各环节进行检查,以确保企业会计监督的实效性。也就是说,各财政职能部门在对企业实施会计监督时,既要有针对性,又要尽可能在职责范围内增加检查内容,并做到相互之间互通有无,从而全面规范企业会计行为。
四、提高企业会计监督人员的职业素养
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归根到底都离不开人的参与,因此,加强企业会计监督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提高会计监督执业人员的思想道德、专业技能等职业素养。一方面,企业要定期组织培训,加大对相关职人员的培训力度,包括专业能力及法律法规等内容的培训。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企业会计监督人员的法律意识,使其在执业过程中自觉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查,并坚守自己的道德、法律底线,即使面对威逼利诱也能做到秉公办事,从而规范企业会计监督人员的行为。最后,要强化企业领导者的法律观念,使其清楚地认识到合规、合法的重要性,从根本上杜绝企业违法行为的发生,确保企业稳健经营。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企业会计监督对企业的良性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企业会计监督过程中,要明确会计监督的职责,摆正会计监督人员的位置,尽可能使会计监督工作发挥出最大的效力,以此来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作者:胡辰军 单位:国网太原供电公司
第三篇:企业会计监管体系创新问题研究
当前各个行业都少不了会计部门,会计部门是一个企业的核心部门,是掌控企业财政的关键所在。对于企业来说,企业会计监管体系是企业的监管核心。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会计的监管体系也应该作出更多创新化的发展来适应时代对于企业发展的需求。根据现代化的技术来更新和完善整个会计监管体系,从而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来服务。根据我国企业会计监管体系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创新化的发展是一项势在必行的举措,是对于企业的整个会计系统来说有着诸多益处的发展策略。现就企业会计监管体系中的一些创新性的问题进行具体的探究。
1企业会计监管体系职能和作用
企业会计监管体系的中心内容重在监管二字上,简而言之就是起到一种监督性作用的一个体系,这种监督性的作用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进而会对我国的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性作用。会计监管体系能够对企业中的会计工作进行阶段性的评估,利用专业化的评估体系对会计工作作出客观性的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来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除此之外,会计监管体系还在会计日常工作中起到了一个监督性的作用,能够防范一些不规范操作的发生,能够使得企业的会计体系保持一个正规化发展的状态。另外,会计监管体系还有着很多的作用。总而言之,会计监督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的程度,保证会计信息达到“规定要求或符合某些特征”作为他们的共同需要,是永恒不变的最低要求,而实现会计监督目的作用则是实现这一目的对会计信息使用者乃至社会经济的影响或后果,自然会因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企业组织形式和类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2目前企业会计监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2.1对于会计监管体系的关注度不够
会计监管体系在企业中的业绩不是十分明显,不是通过具体的数字和业绩来体现的,而且成效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够显现出来。这就直接导致了企业内部人员对于企业会计监管体系的重要性不甚了解,使得企业内部的许多人员认为企业的会计监管体系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体系,会计部门只重视企业账目方面的问题,对于监管事项基本是不关心。这种观念使得企业会计监管体系工作很难开展下去,会计监管体系不能够发挥出相应的效应,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企业会计系统内部存在的问题,对于企业的良性化的发展也很不利。
2.2企业会计监管工作过于表面化
企业会计监管工作人员对于会计监管的工作认识不够深入,工作热情也不够高涨,对于各项工作的开展都仅仅停留在一个表面化的阶段中,使得企业会计监管体系的各项职能不能够很好的发挥出来,对于会计工作的监管力度也不够,使得其监督作用也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这样就使得监管工作失去了其原本的意义。这种流于形式化的监管使得会计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淡薄,在工作当中也严重缺乏应有的严谨性,这种工作状态很容易出现失误,对企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甚至是不可弥补的损失。
2.3企业会计监督的惩戒力度不够
目前企业会计监管体系只是起到一个监督性的作用,在发现问题的时候大多数还只是进行提醒,即使是严重的问题也不会让相关的人员送交相关的法律机构来进行审查。这就使得监管体系的执行力度大大折扣,使得公司内部的会计人员对于监管体系不再存在着一定的威慑作用,也没有相关具体的规定来约束他们在日常工作中的行为,没有具体的惩戒标准来监督他们的不正规化的工作程序,这些使得整个会计系统的工作出现了混乱的局面。
3企业会计监管体系创新化研究
3.1加快法律体系建设,为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提供法律保障
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离不开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要加强我国法律体系的建设。我国已颁布了新《会计法》,应尽快出台《会计法》实施细则,提高《会计法》的可操作性;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会计制度,满足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需要;明确会计监督、审计监督的执法职责和权限,以实施清晰明了的监督职能;加大法律法规的处罚、赔偿和执行力度,对违规违纪的企业及其连带负责人予以曝光;同时还要强化一些相关配套法律及相关法规的实施,如《经济法》、《证券法》等,加快会计法律体系的建设步伐,使会计监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3.2明确会计责任主体,加强单位负责人在会计监督中的责任
对于企业会计监管体系中的各项任务要进行细化的分配,要将各项职责落实到个人,做到每一项工作出现问题时都有人可查、有据可依,使得整体的系统有一个清晰化的分工。提高会计监管工作人员的工作意识,进而肩负起自己身上的职能,努力将自己分内的工作有效的开展下去,从而从根本上提高会计监管体系的整体工作效率。此外,为了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单位负责人作为会计责任主体,还必须要懂管理、懂业务、懂财务、懂会计,熟悉有关经济法规,对自己负责,对单位负责,对法律负责。
3.3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加强会计职业道德观念的建设
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强化会计监督的根本要求。首先要对职业素养方面进行专业化的培训,这一部分是非常容易被忽视的部分,同时也是一个尤为重要的部分,只有在思想上给员工植入一个正确化的理念,才能够让员工在工作当中严格的要求自己。其次要加强会计监管体系的人员建设,引入专业化的人才,对于整个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对于会计工作中各项风险进行全面化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来应对。利用现代化的理论和现代化的管理来充实会计监管体系的内部管控,从而更好的为企业行使监管工作。
3.4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机制
利用改变企业内部的相关工作程序来提高企业内部人员对于会计监管系统的重视程度。首先要对于企业内部进行财务工作事项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监管,要让员工意识到自己所进行工作的严谨性;会计部门进行重要性决策的时候要有会计监管人员在场进行全程的监督,保障决策的公正和公平性;每一项工作都要增派相关的监管人员进行监管,绝不能漏掉任何一个环节;对日常工作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抽检,坚决杜绝不正规操作行为的发生。通过这些环节来让内部员工真正的意识到企业会计监管工作的重要性,从而让会计监管体系发挥出更大的效应。
3.5加强外部监督即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的作用
企业的监管仅仅在内部进行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结合外部的力量来进行联合监管。加入社会监管能够帮助企业的会计监管工作更客观化和正规化,能够更为真实地体现出企业会计内部所存在的问题,能够站在另一个视角来看清企业会计体系中的不足之处,有利于企业会计监管体系的进一步成长。政府的监管能够给企业内部带来更大的震慑作用,能够让企业员工自我监督能力得到一个更大的提升和发展,这样就大大的提高了会计监管工作的效率,使得整体工作的开展更为顺利,也能够帮助企业树立一个正面化的形象。
3.6加入科技化的管理手段来提高工作效率
21世纪的今天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随着世界的发展,许多的高科技发明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带来了很大便利。在会计监管体系中也可以加入这种科技化的管理来充实管理的手段。例如,在会计人员工作使用的计算机中加入相关的监督管理程序,一旦工作人员触碰超越权限的机密内容的话,系统就会自动将内容锁死,然后向监管体系发送相关的报告。再如,将会计监管的工作步骤程序化,就能够使得监管更加的正规化,省去了不必要的步骤,更加注重实用性。现代化的办公能够带来超乎想象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繁杂的会计监管工作程序,在人力、物力和时间上都给系统带来了更大的空间。
4结论
企业会计监管体系的设立是为了帮助我国企业的会计事业更好地发展,进而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方面的效益,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对于企业中的会计监管工作人员来说,要秉承积极的态度来深入地贯彻各项会计信息所传达出的内容,主动对相关的会计知识进行学习,从而更好地投身到企业的会计监管工作中去。整个会计监管体系要在发展中不断地进行自我的监督和总结,多吸取国内外的相关管理经验,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和需求来不断的进行创新化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企业会计管理部门的发展,使得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当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李海 单位:文山学院 政法经济学院
第四篇: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监管研究
一、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行政监管
政府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的天然代表者,自然从基本经济秩序维护的层面和视角进行行政监管,按照经济原则,使用行政手段,全方位地规范会计信息质量问题。行政监管主体内部人员是指实施监管行为的内部工作人员。行政监管主体及其内部人成为会计信息质量责任的主体主要基于以下理由:第一,财政部、证监会等部门是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法定监管者,是会计信息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负有直接的责任;第二,会计信息属于公共产品,一般而言,政府是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在会计主体提供会计信息,审计主体审计鉴定的同时,政府部门发挥监管职能,三方合力,确保市场中会计信息质量达到法定标准,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需要;第三,政府是会计信息产品的重要消费者,会计信息是其履行征税、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职能的依据,尤其是在履行上述职能时要队会计信息产生特殊的需要,如征税时所需要的会计信息需要企业单独提供,使企业产生税务会计工作,宏观调控需要对企业会计信息进行统计加工,综合成宏观经济信息,市场规制过程中需要企业提供基础具体会计信息,以便开展具体规制决策和行动。
二、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市场监管
市场监管主体也可以称为社会监管主体,根据我国《会计法》第四章会计监督部分的规定,会计监督包括企业内控监督、注册会计师审计监督和国家行政监督,而注册会计师审计监督就属于社会监督的形式,这样,就构成了企业、社会和国家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会计师事务所和信用评级机构是市场经济发展中孕育而生的通过提供鉴证和评价服务而实现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监管的主体,属于非官方的市场监管主体。这里主要以信用评级公司这种新型的社会监督形式进行分析。注册会计师审计监督和信用评级机构监督之所以被称为市场监督,主要出于他们都属于社会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中介服务机构,他们与被监督对象都是一种交易型的服务监督关系,独立于企业和政府之外。第一,他们独立于政府,不属于政府序列,与政府没有隶属关系,有独自的私性经济利益诉求,是自主营业、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属于市场中的独立经济活动主体。第二,他们独立于企业,这里的独立并非仅指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经济个体意义上的独立,而在于他们与企业之间存在会计审计和咨询服务的相互受益的交易的同时,他们从事的是一种会计信息质量鉴证性的服务活动,这种鉴证服务具有监督意义。从经济互利上讲,他们与企业这种鉴证服务互利是有严格的限度的,即他们的直接服务对象是企业,但最终服务对象是社会公众和国家,以追求私利为手段,目的在于实现社会经济公共利益。第三,从运行主观形式上看,他们追求经济性私利,独立于政府;但从运行客观实质上看,他们追求社会经济公共利益,独立于企业,可以说,会计师事务所和信用评级机构与企业和政府之间的“貌合神离”与“形散神聚”的辩证统一关系,使得他们获得了独立的存在价值,即公私兼具,以公为主。在部门法划分的语境中,如果说企业是追求私利的代表,是民商法等私法的核心主体代表,政府是追求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是行政法等公法的核心主体,那么,会计师事务所和信用评级机构等市场中介则是追求社会整体经济利益的代表,是经济法等社会法的核心主体代表。因此,通过追求私利的经济服务手段,实现维护公共利益的监督目的,在服务中实现监督,在追求私利中实现社会经济公共利益的目的,在传统的平等交易中完成传统不平等监督的活动,这种平等服务与不平等监督的高度融合,就是现代经济法所要完成的调整任务。第四,之所以把会计师事务所和信用评级机构等称为市场监督主体而不是社会监督主体,主要是因为社会监督太过于宽泛,而市场监督比较贴切,因为在传统定位中,他们就是市场中介服务机构。
三、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行业自律监管
一般意义上,行业自律监管属于会计职业自治层面。目前中国全国性会计行业协会有:中国会计协会、中国会计从业协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简称“中注协”)、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和中国会计学会等。由于企业会计工作和人员与从事审计监督的注册会计师及其工作之间属于知识上的共同体和法律上的利益共同体,因此,行业自律部分选择从事审计监督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简称“中注协”)作为自律监管主体代表。中注协的自律监管的实质是行业自治,中注协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第一,注册会计师审计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决定了中注协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注册会计师通过审计鉴证和咨询服务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巨大影响主要来自于其业务知识上的权威和优势、来自于其与被审计对象之间的利益共同体(被审计方付费)、来自于法律对审计强制性要求以及长期以来投资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形成了对注册会计师在会计信息质量保障方面的高度信赖。第二,源于《注册会计师法》对中注协的授权和定位,中注协对注册会计师资格取得、职业准入、执业规则、执业管理等多个方面享有职权并承担职责。第三,作为行业组织,维护行业和成员利益的同时,也要担负行业自律,履行并实现行业对社会的承诺和贡献,最终实现行业的社会整体利益贡献。因此,必然要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重大影响。
四、结束语
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行政监管是全面的、多路径的,除了监管对会计主体及其内部人之外,也要对属于市场监管的审计主体及注册会计师、信用评级机构和属于自律性监管的会计行业协会等这些监管者进行监管,才能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
作者:牛童 单位:开封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