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路径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自1993年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二十多年来,我国现代高职教育实现了跨越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创造了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突出贡献,成为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引擎之一。当前,随着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我国正在加快构建具有世界水准、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便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然而,我国高职院校大多为重点中专、中职学校单独或合并升格而成,组建时间不长,历史积淀不深,与本科院校相比,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还处于摸索阶段,未能体现高职特色和文化育人功能。本文以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为例,对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深度融合的路径进行初步探析和思考。
一、内涵与关系辨析
(一)高职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高校彰显个性的重要标志,是高校的精神和灵魂。高职校园文化主要是指校园的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是全体师生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和学习生活过程中形成的物质和精神成果,是全体师生自觉践行的最高目标、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高职校园文化融入了更多的职业特征和职业素养,突出“职业性”,高职校园文化与行业企业有着紧密的关联性。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高职院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要体现服务学生、服务行业企业和服务社会的理念。同时,高职校园文化还是大学文化,具有“高教性”。
(二)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经营理念、经营目的、经营方针、经营行为、经营形象、价值观念、社会责任等的总和。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企业文化的内容主要包括经营理念、价值追求、企业精神、团队意识、制度纪律、企业使命等。
(三)二者的联系与区别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联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两者类型相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都属于亚文化概念,都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二是两者功能相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都具有导向、规范和协调作用,增强单位的核心竞争力。三是两者特点相似。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都具有普遍性和差异性,学校都有校园文化,企业都有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又存在显著差异,各具特色;同时,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都要吸纳社会文化中的有用因素,都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区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设主体不同。师生员工是校园文化的建设主体。企业员工是企业文化的建设主体。二是建设目标不同。校园文化是一种教育文化,高职院校最大的追求目标是社会效益。高职院校以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为龙头,努力提升办学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促进学校事业科学发展。企业文化是一种经营文化,企业的目的是盈利,之所以要建设企业文化是追求利润和效益最大化的需要。三是本质特征不同。高职校园文化具有高雅、含蓄、内敛等特点,往往表现为更多的“书斋化”;企业文化更讲究“实用”,因此,企业文化表现为更多的“市场化”。在校园里面,相互关系比较单纯,校园文化总是含蓄的。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创新和竞争,因而比较显性和外向。
二、融合的意义
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促进二者的深度融合,符合高职教育的内在要求,对于高职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有利于学生成才
通过让学生亲身感受优秀企业文化精神,充分体验企业的竞争压力,清醒地认识到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对企业发展和员工成长的重要性,自觉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和使命意识,激发学生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提升职业素养的内生动力。
(二)可以塑造学生良好品德,有利于学生成人
企业文化的精髓在于“质量至上、信誉第一”,要求企业员工具有强烈的质量意识、效益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实现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能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同感和责任心,培养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精神,增强交流沟通、团队合作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事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可以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学生就业
高职学生大多来自高中或中职,缺乏社会阅历,心理上不成熟,缺乏对企业的了解,多数高职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较差,不能迅速适应企业的管理要求,不能准确自我定位。通过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多深入企业的机会,去感受企业的严格管理和纪律要求,锻炼他们的生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帮助他们主动调整心态,对自己进行合理定位,缩短就业后适应企业岗位的时间,提高适应能力。
(四)提高发展能力,有利于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
随着生源的逐年下降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来临,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部分高职院校面临生存危机。优秀的校园文化一旦形成,便可构成高职院校最持久的竞争优势,推动高职院校持续健康发展。新一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指标体系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重要的评估指标,足以表明文化建设在高职院校改革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五)提升企业文化层次,有利于增强企业综合实力
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深度融合,应该是双向互动的融合,既包括企业文化融入学校,也包括校园文化融入企业。校园文化融入企业的主要方式有:为企业员工开展在职培训,与企业人员互相兼职互相聘用,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为企业选送优秀毕业生等。校园文化通过这些途径深刻影响企业文化的构建,提升企业文化品位。“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指导地位,必须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内涵。“以人为本”是一种价值理念和价值指向,在发展观上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发展应当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而不是以物为本的发展;二是发展应当是以绝大多数人为本的发展,而不是以少数人为本的发展。在历史观上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充分肯定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主体地位;二是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历史的尺度,更要坚持人的尺度。高职校园文化融入企业,有利于企业文化中人本精神的生成,减少物本思想的烙印。
三、融合的路径
高职院校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就要与区域经济互动,与行业企业共赢。因此,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有着天然的联系,必然具有职业性、区域性等文化特征。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须构建有效的融合路径。
(一)人才培养目标融合
高职院校以职业岗位(群)对人才的知识、能力需求为依据,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需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学院依托合作办学理事会和江苏食品职教集团,通过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订单”培养等方式,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将优秀企业文化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学院各专业普遍将食品文化、酒文化、餐饮文化、茶文化等作为专业或素质拓展课程;在学生工作中,引入企业团队管理理念,强化班级管理,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得到企业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
(二)文化精神融合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高职院校应以校企文化精神的融合为核心,吸纳优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打造特色文化,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提升综合实力,不断丰富和提升学校精神文化内涵。食品工业是道德工业、良心工业,学院积极推进食品产业文化进职教、食品企业文化进校园、食品职业文化进课堂;先后建成校史馆、食品科技馆、食材药材园、食品文化主题广场,成立企业文化研究协会,开设“企业文化”专栏,设立优秀食品企业LOGO区,在校内实训基地有机融入“生产道德、销售人品”、“做食品就是做良心”等优秀食品企业文化,既提高了广大师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又弘扬了中国优秀食品文化。在今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始终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汇聚强大正能量。一定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高职院校要积极倡导“劳动光荣,劳动美丽”的时代精神,借助广播电视、宣传橱窗、板报灯箱、网络新媒体等手段大力进行宣传,把创新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合作意识和爱岗敬业精神渗透到校风建设中,使学校精神与企业精神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学院先后建成优秀“校友林”和“校友墙”,开展“万名校友访谈录”、“千名校友话成长”、“百名校友进课堂”等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勤勉尽责、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等职业精神,塑造学生职业理想,拓展学生就业创业渠道,增强学生就业创业信心。
(三)建设机制融合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健全企业参与制度。研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有关法规和激励政策,深化产教融合,鼓励行业和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随着职业教育的深入发展,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已成为校企双方的共识。高职院校可以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全方位参与教育教学改革,更新教学内容,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承担实践性教学。教师在教学中,把企业的管理思想引入课堂,提升学生职业素养。近年来,学院先后与行业企业联合创办二级学院2个、共建“校中厂”3个、“厂中校”7个,专家(教授、大师、博士)工作室(坊、站)5个,教师工作站6个,实施校企“双专业带头人”制和“一课双师”制,这些校企合作平台不仅有效地发挥实践育人作用,而且在促进校企文化深度融合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文化活动融合
高职校园文化活动应充分体现职业认知、职业技能、职业心理等职业文化,实现与企业文化的互动对接。近年来,学院积极推进“一院系一品牌”活动,开展一系列精彩纷呈的融思想性、知识性、职业性、竞技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社团活动,学校的“科技文化艺术节”、食品与营养工程学院的“食品文化节”、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的“酒文化艺术节”、医药与健康管理学院的“健康文化节”等,已形成良好的社会效应和品牌效应;先后举办一系列食品安全教育图片展、食品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广泛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培养学生是非之心,增强学生良心诚信意识;开展食品安全文化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军营等科普宣传教育活动,与淮安电视台联合拍摄4集食品安全系列讲座,宣传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增强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意识,提高人民群众食品质量识别能力,营造了“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人人维护食品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区域文化融合
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是高职院校应有的办学方针,校园文化建设要与地方的自然条件与生态环境、人文精神与区域文化紧密结合。淮安是一代伟人总理的故乡,崇高精神始终激励一代又一代淮安人。学院以素质教育为主线,积极培育校园红色文化,大力弘扬恩来精神,将恩来精神融入校园,以恩来精神教书育人;依托纪念馆、童年读书处、“五德”教育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现场变课堂、素材变教材、讲解变互动,开展一系列主题鲜明、实践性强、参与率高、辐射面广的红色文化活动,先后创建“班”6个,以点带面,营造了浓厚的“人人学恩来,个个作表率”的红色文化氛围,促进了优良学风、教风和校风的形成。通过近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学院逐渐构建了以“良心、诚信、创新和包容”为核心内容的特色校园文化体系,高度契合了“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的新时期江苏精神以及“包容天下,崛起江淮”的新时期淮安精神。
作者:王传荣 丁正亚 单位: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