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劳务工教育监管探索及思索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本文作者:沈慧敏作者单位:大众燃气有限公司急抢修中心党总支书记
企业外来务工人员的基本情况及特征
加强企业外来务工人员的教育管理,首先要摸清企业外来务工人员的基本情况及特征。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外来务工人员的教育管理工作。
1、外来务工人员的基本情况
大众燃气急抢修中心目前共有在岗职工350名,其中外来务工人员130名,他们的平均年龄33.5岁,正可谓年轻力壮,体力充沛;文化程度偏低,其中高中学历占10%,初中学历占35%,小学或小学以下学历占55%;由于来沪打工都是乡邻乡亲的介绍,企业外来务工人员地缘、亲缘纽带关系比较明显。同时,因受到地缘、亲缘纽带关系的影响,他们的群体性行为也比较明显。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分布在企业各大修部、急抢修部的站点,主要从事燃气急抢修及排管施工相关工作,成为企业建设和发展中举足轻重的主干力量。
2、外来务工人员的主要特征分析
一是具有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他们主要来自安徽、江苏、河南等地,又大多来自较为贫瘠的农村地区,为了生计长期奔波,使得外来务工人员比企业自有职工更能吃得起苦,任劳任怨;二是现代公民意识的缺失。由于文化程度比较低,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生活习俗较城市都相对闭塞与滞后,法制意识相对来说也不够健全,因此外来务工人员接受新理念的适应期较长;三是科学文化、劳动技能普遍较低。明显的地区文化差异,使这些体力充沛的外来务工人员多数从事重体力劳动,学习新技能的能力也相对较差,而现代化建设又迫切需要他们尽快从体力型向智力型转变;四是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诉求。他们政治上渴望平等,经济上希望同工同酬,文化方面向往丰富的精神生活,期盼早日与城市生活接轨,然而现实生活往往与他们的想法有差距。
加强外来务工人员教育管理的对策措施
随着企业的不断经营发展,外来务工人员已成为生产服务一线的主要力量,他们的思想稳定关系到企业的一方平安,他们的排管质量、服务态度、技能水平直接影响到燃气行业的社会形象和效益。
1、转变观念,明确外来务工人员在企业中的政治地位
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外来务工人员往往被叫做“民工”,这个本身无褒贬的词语被泛指那些来自贫瘠的农村,思想观念滞后、生活习性粗陋,从事城市最低层的简单体力劳动的人群。随着外来务工人员在企业的地位、作用越来越重要,企业转变观念,摒弃优越感及偏见性,尊重外来务工群体的思想、工作与生活习惯,并统一改称“民工”为外来务工人员或外来劳务工,以示对他们的尊重。为了帮助外来务工人员转变认识,更新观念,企业作了有益的尝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把外来务工人员纳入班组学习的行列。通过参与班组学习,让他们了解企业的经营发展和文化建设,了解社会的飞速发展,从思想与行动上实现与企业快速发展需求的尽快接轨。二是发挥外来务工人员中党员的作用。主动与这些党员谈心交流,邀请他们参加党内活动,发挥示范作用,帮助他们找到归属感。三是鼓励外来务工人员融入企业的文化建设。邀请他们参与健康有益的职工文娱活动,丰富精神生活,向他们开放“小书架”,提供书刊、阅读资料,帮助他们走出文化沙漠。
2、加强培训,提升外来务工人员的综合素质
外来务工人员普遍来自于偏僻的农村,文化、技能水平低下。因此,强化学习,转变观念,尽快顺应城市发展的步伐,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是外来务工人员立足于岗位、立足于企业的根本。企业对外来务工人员的职业培训及技能提高主要通过四个方面实现:一是上岗培训。作为易燃易爆企业,外来务工人员从事相关工种必须经过专业培训与考核,手持上岗证。二是每年开展脱产技能培训。通过电化教育、学习讨论、书面考试等形式,取得合格证。三是开展技能比武、实战演练活动,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技能水平。四是培养一专多能的外来务工人员。通过多种方式与途径使他们成为能从事不同岗位工作的多面手,在工作中发挥更大潜能,甚至替代不适应岗位需求的企业职工,逐步实现由简单的体力劳动向信息技能化劳动方式的转变。
3、强化维权,确保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做好外来务工人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关系企业和谐、稳定、发展的大局。解决这个问题的症结,就是要维护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唯有真情相待,才能心心相印;唯有同舟共济,才能共谋发展。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合理所得。多年来,企业对外来务工人员的辛勤付出按时支付劳动报酬,从不拖欠,对出色完成急抢修任务的外来务工人员按奖惩规定嘉奖鼓励。近几年来,在企业职工增资的同时,每年给外来务工人员增资,提高他们的生活待遇。2011年起为外来务工人员每月缴纳养老金、失业金、医疗保险金,保障了外来务工人员的合理合法所得。根据野外作业的特点,企业还开展“夏送清凉,冬送温暖”活动,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改善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设施。外来务工人员为燃气事业的发展功不可没。为了留人、留心,企业开创性地提出了旅馆式服务管理的模式,让辛苦一天的外来务工人员居有定所,食有安排,能在异乡体会“家”的温暖。每逢春节,党政领导总是陪同留沪待命急抢修的外来务工人员吃年夜饭,送慰问品,相互祝福,难怪很多外来务工人员感慨地比喻如同回到自己家里一样。关心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困难。外来务工人员生活上都较为清贫,如果有什么病痛或难事无疑雪上加霜。因此,只要他们有难事、急事,无论是党组织、工会,还是其周围的同志,都会伸出温暖的救助之手,帮助解决暂时的困难。身在异乡的外来务工人员难免会有想家的时候,企业就通过谈心、聊家常鼓励他们安心工作;对住院手术的病人,给予精神和物质的慰藉;对孩子入托有困难的帮忙联系;对无法买到返乡车票的帮忙解决。点滴小事见真情,外来务工人员感受到的是归属感、亲切感。注重外来务工人员的自我价值。企业打破传统的先进评选方式,将外来务工人员视同企业职工共同纳入“保高峰”、“安康杯”劳动竞赛等各类先进评选,实施奖励。通过树立先进典型,激发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热情,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在11.15胶州路火灾事故、吴江路天然气爆炸事故中,外来务工人员召之即来、来之能战,以高度的敬业精神和娴熟的技能,出色地完成了突发性抢修任务,得到领导肯定和大家的一致好评,企业为此专门发文表彰嘉奖。
进一步加强企业外来务工人员教育管理的几点思考
外来务工人员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随着国家现代化、城市化和企业发展的进程,这项工作显得越来越紧迫,企业必须在教育管理的创新上积极探索和实践,由此引出几点思考。
1、加强外来务工人员的法制教育
在当前依法治企的大环境下,要加大对外来务工人员法制教育的力度,把深入浅出的政治理论宣传与系统严谨的法制教育相结合。个别外来务工人员法制意识淡薄,在利益驱动下无视企业的规章制度,违法乱纪.为此,企业不仅要健全相应的规范和制度,严格管理,而且更要注重法制教育,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法制意识,引导外来务工人员学法懂法,遵章守法。要防止消极因素的积累而造成负面的“喷发”,影响到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
2、健全外来务工人员的劳动用工机制
随着劳动用工体制的改革,企业要转变用工理念,规范劳动用工制度,重视外来务工人员劳动关系的协调和劳动纠纷的调处工作,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逐步向同工同酬方向不断迈进,为外来务工人员参与竞争搭建公平、公开、公正的平台。对那些素质好、技能高、贡献大的外来务工人员尝试建立转为企业正式职工的用工机制,也可采取劳务工龄津贴的实施办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发挥优秀外来务工人员的示范作用
外来务工人员已经成为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吸收外来务工人员中优秀分子加入党组织应成为今后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由于外来务工人员具有流动性强、分布区域广等特点,他们的组织发展工作在运作上将会碰到很多新的问题,需要作进一步的探索并建立相应的运作程序。要通过外来务工人员中的优秀分子自身的努力和企业的探索,让他们加入到企业党组织,发挥先进分子的示范作用,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顶梁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