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激励机制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激励机制所采取的三种主要形式
激励来源于需求,实际上员工的需求是层出不穷的,有了需求才有动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是要根据员工的合理需求,采取多种多样的激励形式。一般来说,根据需求的不同,主要分为物质激励、成就激励和能力激励这三种主要形式。
一是物质激励。物质激励是最普通最基本和最为人熟知的一种激励方式,其中包括薪酬激励、奖金激励、福利待遇激励以及分红激励、股权激励等方面。要求人完全脱离一个“利”字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应该的。企业员工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通过奋发努力和辛勤劳动赚取报酬是无可非议的。在计划经济年代里,吃“大锅饭”的弊端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同样也严重影响了员工的物质需求,普遍贫穷成为难以治愈的顽症。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市场经济以后,企业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进行物质激励,而薪酬激励首当其冲。这种“按劳分配”“按质论价”,体现了对员工的人力资本的公平赋值。当然经过若干年后,以往简单而效的涨工资、发奖金的薪酬激励形式,已越来越不能明晰激励机制中的作用,于是现在的薪酬制度业已进行了重大改革,如在供电企业普遍实行的绩效考核制度,还有向一线岗位倾斜制度,使物质激励的作用越发明显。
二是成就激励。物质激励并非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当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基本满足后,就会追求其自身人生价值的最大实现,这就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产生的成就激励,它主要包括组织激励、榜样激励、荣誉激励、目标激励和理想激励等方面,也可以称之为精神激励。成就激励就是立足于尊重人、关心人、鼓舞人,让更多的员工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与决策中,给员工更多的权利和信任。有的专家认为,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没有什么秘诀,管理者对员工的热情和兴趣是管理成功的主要因素,而沮丧、低期望值及缺乏对员工的关注,往往使员工的自尊心受到极大挫伤。当今员工对成就的追求越来越高涨,因而成就激励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
三是能力激励。能力激励的重要性不仅使员工忠诚企业,对企业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而且还向自我发起挑战,不断促使全面而迅速地提升自身工作能力。比如培训激励,还有晋级、晋职激励等,都是行之有效的能力激励中的一般形式。企业通过培训,提高员工业务能力,从而为其承担更大的责任、更具挑战性的工作以及提升到更重要的岗位创造条件。又如,工作内容激励也是能力激励的一个方面,就是企业采取灵活的岗位双向选择方式,根据员工的兴趣、特长以及能力,人适其事,事适其人,人尽其才,让员工通过竞聘而选择自己喜欢的岗位。
二、激励机制所破除的三个“唯一”误区
对于激励机制很难找到反对的意见和抵触的做法,叫好之声不绝于耳。但是,激励机制的方便易行,决不意味着它是简单随意的,并不像有的人认为的那样——是谁都能轻易做得到的,只不过是“多给点钱,多发点奖”而已。既是机制,就必然有其严肃性与权威性,就应该破除对此认识上的三个“唯一”误区。
一是破除“物质激励是唯一”的误区。激励机制的形式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但是有一些人偏偏认为物质激励是实的,精神激励是虚的,乃至在心底深处把物质激励当成唯一有效的形式。其实,无论是物质激励还是精神激励,尽管它们的目标是一致的,但是作用与对象却是不同的。前者作用于人的生理方面,是人对物质需求的满足,而后者作用于人的心理方面,是人对精神需求的满足,两者相辅相成,并行不悖。物质和精神是激励运行的两只轮子,缺一不可。在现代企业,员工特别是青年员工对精神方面的需求格外强烈。当一个人受到别人的尊重,也就是对其施之精神激励的话,无疑会对这个人起到更大的奋发向上的推动作用。
二是破除“薪酬激励是唯一”的误区。薪酬和薪酬激励是两个概念,薪酬只是一种按照法律的规定对劳动付出的报酬,但这并不一定具有激励因素,传统的薪酬体系恰恰缺乏这一点。但是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特别经过近年来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大改革,薪酬体系焕然一新,它在保证企业发展的前提下不断提高薪酬水平,并突出了绩效挂钩与适当拉开差距等特点,企业与员工的利益实现了“双赢”,这样的薪酬体系也就会理所当然地具有了激励作用,所以薪酬激励深得人心。不过,正如物质激励不是激励机制的唯一,薪酬激励也不是物质激励的唯一,不能把激励机制的功夫全部用在薪酬激励上。且不说成就激励和能力激励,就是在物质激励上也是丰富多彩的。如改善员工工作与生活环境,适当安排员工旅游、休假,给员工增加保险险种等等,即在物质激励上更多地融入人性化个性化的因素,克服了偏执的单一的形式而造成的效果越来越不明显的做法。
三是破除“正激励是唯一”的误区。激励机制是以正激励为主的,且不说物质激励的提高工资水平扩大福利待遇等,成就激励的传统做法也是大张旗鼓地进行正面宣传,表彰先进,弘扬正气,知人善任,尽最大可能满足员工的精神需求。但是正激励不是激励机制的唯一,应该说,激励机制包括正激励与负激励两个方面,正如表扬与批评是思想工作方法中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一样。任何机制都有两重性,激励机制有激励人的一面,也有约束人的一面,激励机制是宽严相济的,负激励也不失激励的作用,“痛定思痛”“知耻而后勇”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只有正激励而无负激励,很可能造成松懈而不上进的后果,正激励与负激励都是必要而有效的。当然,负激励要慎用少用,用就用到恰到好处。
三、激励机制所坚持的三项基本原则
供电企业尽管有其公益性的属性,但是它要在获取社会效益的同时,还要获取最大限度的经济效益。当激励机制得到充分发挥时,有利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获取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总能立于不败之地,同时也能使广大员工充分享受到企业改革与发展带来的成果,进而发挥员工认同和接受供电企业“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核心价值观。归根结底,人们对激励机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总是充分肯定的,激励机制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基于此,为了更好地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必须坚持以下三项基本原则。
一是公开化的原则。激励的目的或使当事人产生新的动力,或激发其他成员的斗志,或树立榜样,弘扬先进文化。若干年前,神秘的“红包”曾一度流行,然而昙花一现弊病百出,其症结就在于“红包”缺乏应有的透明度,丧失了激励作用。事实证明,激励机制的直观性和公开性与激励产生的心理效应是成正比的。所以激励机制必须坚持公开化的原则,增强透明度。如晋级晋职就要实行阳光操作,采取公平竞争,不惟学历,不惟资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员工的上进心。特别是分配奖金等员工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公开化尤为重要。要尊重民意,接受监督,公开合理确定奖励对象、奖励额度,排除各种人为因素的干扰,使受奖人名副其实、受之无愧,真正产生激励作用。
二是合理化的原则。合理化是指激励的范围要适度,既不能激励点太集中,又不能激励面太宽泛。企业中有一些“明星”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享有诸多的经济实惠与政治荣誉。不可否认,这对于企业打造“明星”效应是有一定意义的。但是毕竟独木难支,殊荣独享的后果可能影响众人划桨的热情。所以激励不能过分集中在少数人身上,激励的对象要形成“橄榄形”,既要抓重点又要照顾一般,关注各类人群,对不同的对象灵活地采取各种激励方式。至于激励面过于宽泛,增加了激励管理的成本,削弱了激励的成效,意味着激励标准的降低,容易伤害未被奖励者的自尊心,使其产生逆反心理。激励的合理化衡量标准为,是否调动了真正优秀者的积极性,是否调动了大多数员工的积极性,是否打击了未被奖励者的积极性。另外,激励的合理化还要克服“强投入的激励才能有高产出”“激励多多益善”的片面认识,适时适度适量地投入,并使激励尽可能产生高回报。
三是制度化的原则。激励不能提供“全部需求”,只能提供“部分需求”,这就需要激励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要制订出激励的客观标准,对激励的各项指标要量化,对不能量化的内容也要建立相应的对照体系。如果是精神文明的功绩,依据制度则可类推出获奖等级,按等级给予奖励。另外还需要结合本企业实际,使激励机制具有个性化特色化的特征,或者说使制度具有更强的活力和可操作性。如国网大连供电公司近年来推行的“量化计分制”的全员绩效管理,不仅与薪酬挂钩,还与人才选拔、升迁竞聘、评优评先、职称评定、技能鉴定、教育培训及度假福利等挂钩,无疑是具有大连供电特色的,而不失客观性、公正性、准确性、连贯性和稳定性的激励机制。总之,就是要使激励切实形成一种生气勃勃的机制。
作者:孙玉梅单位:大连虹源大厦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