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信息业人力资源状况与策略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本文作者:陈晓红张海兰作者单位: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2010年末,浙江省信息服务业共有法人单位14966个,产业活动单位数17910个,第三产业占比重分别为4.11%和4.07%。在浙江省信息服务业中,计算机服务业的企业数量最多,占到总体单位数的56.16%,其次是软件业,占到总体单位数的35.21%。
人力资源数量结构。2006—2010年,浙江省信息服务业从业人员总数经历了快速增长后,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人员总数开始回落,尤其是城镇私营从业人员和个体从业人员,2010年末的人数还略低于2006年的水平(见表2),人员流失严重。城镇国有单位、城镇集体单位和城镇其他单位保持了稳步发展的态势,2010年乡村从业人员总数首次超过城镇从业人员总数。
人力资源素质结构。2010年末,浙江省信息服务业专业技术人员数达到5.2万人,占第三产业专业技术人员数4.04%,位居第三产业专业技术人员数第六,比上年人数有所减少。在信息服务业的人员构成中,国有单位和城镇集体单位合计只占到15%,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都集中在其他单位、私营从业人员和个体从业人员中(见表3)。2010年浙江科技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在浙江省信息服务业中,初级职称占到55.39%,中级职称占到30.15%,高级职称在事业单位的比重大于企业单位。浙江省第二次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数据显示,2008年浙江省信息服务业的从业人员总体学历偏低,大学本科和专科学历占了较大比重,分别为32.61%、32.32%,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人员只占3.54%,而其中超过50%的人员集中在软件行业。
人力资源区域分布。2010年末,浙江省信息服务业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数为11.15万人,比上年增加了11.06%,占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数的0.89%。在各市、县的人员分布中,浙东北的人数最多(见表4),占了全省信息服务业的79.55%,其中杭州市稳居榜首,占了58.21%,宁波市、金华市、台州市、温州市名列前茅。
从业人员工资水平。2010年浙江省全社会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统计公报数据显示,信息服务业2010年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56611元,比上年增长0.09%,比浙江省全社会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高出84.7%,其中,不含私营经济的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84146元,比上年增长6.97%,比浙江省不含私营经济的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高出102.74%。
科技经费投入。浙江省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内容显示,2009年信息服务业R&D人员全时当量0.81(万人年),占全省总量的4.4%,位居全省第三产业第二位;R&D经费投入17.50(亿元),占全省总量的4.4%,位居全省第三产业第二位。2009年,浙江省信息服务业科技经费收入中,非政府资金占90.31%,而这部分资金主要来自技术性收入,尤以软件业为多,占了93.56%;政府资金中,财政拨款占了90.94%,尤以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为多,占了93.82%(见表5)。
浙江省信息服务业人力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力资源的整体质量配置较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浙江省信息服务业人力资源目前的整体质量与国际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国内发达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初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占到85%以上,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人员只占3.54%,学历层次低,结构不合理,且技术职称偏低,高端人才和产业领军人物匮乏,导致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技术标准和知识产权等关键环节受到制约,人力资源整体文化素质已很难适应产业高度化发展和劳动生产率持续提升的需要。
2.人力资源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不尽合理。信息服务业的新兴领域正在不断拓展,软件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传输技术等各类技术相互融合渗透,新技术、新产品、新业务以及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社会对信息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但由于信息服务业是从信息产业中分离出来的一个门类,现有80%以上的人才都是专业技术人员,理工科毕业生居多,主要集中在工程和技术科学领域,知识结构单一,而需求量更大且适应面宽的自然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的人才缺乏,不能适应多学科、复合型的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要求。
3.人力资源区域分布配置不合理,人才流动性较大。浙江省信息服务业人力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呈现出高中低的分布格局,即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人力资源配置在总量和质量上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经济中等发达的中部地区次之,而经济较落后的西部地区配置水平最低。浙江省信息服务业中,85%以上的是中小企业和小微新创企业,受政策和经济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同时由于外资企业在浙江省经济较发达地区的进入,薪资福利和职业发展前景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更加剧了人才的流动。
4.缺乏对信息服务业人才培养的长效管理机制。从培训内容角度看,没有依据社会经济信息化的需要,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方式,更忽略了服务对象———用户的专业领域知识教育,不能适应不同专业和部门的需要;从薪酬体系角度看,存在多种来源的用工类型,秘密薪酬制度使得“同工不同酬”的现象比较普遍,分配的不公开透明,导致企业内部人员产生矛盾和冲突,行业人员流动率加大;从激励措施角度看,激励方式过于单一,把经济利益当作是调动信息服务业人力资源积极性的主要手段,企业的分配被导向至以经济收入为对象,过多地采用了物质激励的方式,且以短期激励为主。
5.资源匹配结构不合理,人力资源的优势难以充分发挥。浙江省科技经费投入与科技人力投入匹配较差,科技经费来源主要依赖于企业自身的技术性收入,政府投入较少。由于科技经费投入强度不足,研究和开发所需要的软硬件条件受到制约,大量的信息服务业人力资源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导致许多有经验的高水平科技人才离开原工作单位向科研经费投入高、个人价值实现更大化的领域和机构谋求职业。
浙江省信息服务业人力资源发展的对策建议
《浙江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到“十二五”末,浙江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规模将继续保持全国前列,实现业务收入3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5%以上;实现增加值12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4%以上,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3%。为了顺利完成产业规划目标,浙江省信息服务业“十二五”期间的人力资源发展思路应为: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加快适应浙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需要,牢固树立“人本发展”基本理念,加大人力资源整合力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进产业创新与融合,加快形成一支体制机制创新、配置结构合理、知识构成科学、总量满足要求的信息服务业人力资源队伍,全面提升人力资源核心竞争力及综合服务能力,为浙江信息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保障。
1.完善信息服务业人力资源发展的公共政策体系。健全、科学的政策体系是集聚各类产业人才的吸铁石,也是留住人才、使人才更好地发挥作用的加力器。浙江省要积极发挥政府在形成国家产业竞争优势方面的积极作用,全链条支持信息服务业人力资源的管理。首先,要坚持加大科技投入和实行税收优惠并举的政策,通过税收减让来分担科技投资的风险成本,扶持各类企业从事R&D活动,政府要在设立技术创新专项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建立科技风险担保基金制度,运用财政贴息(补助)等方面,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和外国资金投入信息服务业的技术创新,鼓励科研成果转化,形成一个鼓励科技投资的政策链条;在专业人才的个人税赋方面,对以股份或出资比例等股权形式给予企业技术人才的奖励,可在几年内分期缴纳个人所得税;对于符合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购房、购车、投资兴办信息服务企业或参加专业领域培训,可以适当进行个税奖励鼓励各类高级人才在浙创业和就业。其次,把握信息服务业人力资源的特殊规律,有针对性地改善人力资源环境,创造人力资源发展的专门条件。在不断探索完善现有人才政策基础上,对海外引智工程政策、人才专项住房政策、高校毕业生创业政策、产学研合作政策等方面重点突破,形成新的政策亮点。最后建立专项扶持基金,如人才基金、专利基金、研发基金、担保基金等,为信息服务业人力资源的发展和创新创业提供有效的支撑。
2.建设人力资源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浙江省要积极打造人才创业创新的大平台,合理规划产业集群布局,实现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加快构筑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的平台载体。首先,要广泛开展与政府、企业的全方位合作,发挥人力资源的整体竞争优势,建设好一批国家级、省市级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产业科研和生产基地,着力创建基地科技人才服务体系,建立引进人才的交流中心和集聚中心,做好人力资源的集约化管理,使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自主创业的产业高端人才或领军人物成为基地的共有资源,发挥人力资源集聚效应;其次,要在继续抓好已有的省各级产业研究开发中心基础上,积极组织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建立产学研联合体,加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在科研开发、人才培养、技术支撑、信息传递等方面的合作和交流,募集研究人员风险投资基金,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步伐;最后,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参与政府的决策过程,参与产业的市场调查、行业自律、知识产权、资质认定、政策研究、信息交流等工作,促进产业人力资源管理健康快速发展。
3.构筑多层次、立体化的引智工程体系。未来信息服务业人力资源的核心竞争力,是人力资源的高质量和合理结构。国际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了承接国际产业、项目和人才转移的机会,浙江省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人居自然环境,为充分吸收和利用国际国内的人力资源,实现合作共享,互利双赢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首先,要重点培养和引进一批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及其团队,要采取柔性引进、项目开发、国外访学交流、创建国外科研机构等多种方式和途径,改变高端领军人物匮乏的现状。政府和企业应加大与中央直属企业和国内外大型服务企业的对接力度,鼓励他们到浙江投资发展信息服务业。其次,要积极推进与浙江省高校、职业技术学院的合作,有针对性地加强信息服务业相关学科的建设,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要实施高技能型人才培养工程,建立学校和企业合作的信息服务业人才培养新机制,增强学生对信息服务业相关的生产过程、服务要求和行业技术的了解,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最后要建立多渠道竞争人才培养机制,大力调动社会组织的力量,拓宽人才培养途径,鼓励社会办学,为企业开展岗前、岗中培训和转岗人员的培训,提高信息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4.规范产业和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要进行前瞻性、全球化决策,发挥人力资源的竞争优势,真正落实好招人、育人、用人、留人四大环节,实现企业乃至产业的跨越式发展。首先,顺应信息服务业的分工演进规律,选择和培育产业复合型人才;遵循产业人力资源规范和法则,简化和规范劳动关系,降低人力资源的交易成本;构建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建立适用人才的培养机制。其次,要鼓励企业主动承接国外信息服务业转移和跨国并购实现,加大高端紧缺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建立高端人力资源储备库;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服务业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