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延迟退休人力资源开发的必然性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1.人均寿命的延长与健康水平的提高
由于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状况的提高,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较上世纪50年代上升将近20岁,健康水平也大有提高。如表1所示:全国老年人口身体健康与基本能够正常工作、生活的占83.5%,不能正常工作的仅占15%。此外,城市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要优于城镇与乡村,低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要好于高龄老年人。89.9%的城市老年人身体健康或可以正常工作、生活,仅有9%的城市老年人生活无法自理;60-64岁的老年人群体中,表示身体健康的占到80%,65-69岁老年人群体不能正常工作与生活的仍不到总人数的10%。随着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与健康水平的提高,提高法定退休年龄是必然趋势,低龄老年人将逐渐被正式纳入人力资源范畴。
2.劳动者受教育年限的延长
按照我国的教育制度培养年限,培养一名学士要16年、硕士要19年、博士至少22年,按照年满60周岁退休的制度,一名博士最多只能工作31年,而培养他则至少要花费22年时间,这是对劳动力资源的极大浪费。而随着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教育体制改革以及“学中干,干中学”的培养方式,老年人受教育年限逐渐延长。数据来源:丨"0年、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I"5年、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自1990年以来,60-64岁老年人口受教育情况。1990年低龄老年人中上过学的不到1/3,这是由于该年龄段的人在10-20岁的读书年龄正处于1935-1950年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因此很难得到读书的机会,绝大多数老年人都处于文盲或半文盲状态,人力资源可利用程度低。1995年情况得到很大改观,识字的老年人超过了半数。2000年是个飞跃,这部分老年人10-20岁时就是1945-1960年,中国已经将重点由革命转向建设,这段时期的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所以该年龄段仅有1/4的老年人未上过学,受过正规教育的老年人接近70%,有大专以上学历的老年人达到3.3%,接近3.6%的全年龄段人口值。2005年抽样调查数据显示60-64岁老年人有初中文化的较2000年有很大提高。老年人受教育年限的延长保证了老年人力资源的质量。
3.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90年代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来,中国经济更是奔向了髙速路。现阶段我国正在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歸驗諭-个輕功滅絲挪餘職源,而老年人力资源显得尤为重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利润最大化是经营者的终极目的,只要能为企业带来效益,不在乎劳动者的年龄大小。而现在企业的竞争最重要的是人力资源的竞争,对于优质的人力资源,企业管理者们更是趋之若鹜,他们不惜花费重金返聘年老的经营管理、技术人才,他们是企业的宝藏,不仅为企业创造效益,更为家庭提高收人,为社会做出贡献。
4.老年人社会参与的需要
老年人退休后往往被看成家庭的负担,社会的负担。一方面,退休使老年人失去了原来的工作,让他们感到自己一无是处,不再被社会所需要,心灰意冷;另一方面,对于一些老干部、老领导,他们失去了往日的权利与地位,从以前的前呼后拥到如今的门可罗雀,心理差距巨大,无法接受现实。另外,美国国际长寿中心主席罗伯特?巴特勒提出了老年歧视一词,将老年歧视列为社会第三大歧视,仅排在种族歧视与性别歧视之后。这种歧视,一方面来自于人们对老年人刻板的印象。认为他们体弱多病、行动迟缓、记忆力差、保守、固执、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另一方面来自于人的情感和态度。老年人自尊受到了伤害,他们渴望参与社会生活,自立自强,老有所为。
二、延迟退休背景下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
1.观念上的根本转变
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环境条件不同,心理素质不同,当他们步人老年时也会呈现出不同的人格特征和心理状态,而人们对老年人固有的保守古板、被动退缩、内向孤独的认识是不全面的。随着文化经济的发展,现在的老年人虽不如年轻人那样活跃,但也不像传统观念中那样消极,人们应纠正对老年人的负面认识,从根本上清除老年人参与社会的障碍。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不仅不会导致失业反而会促进就业。法国经济学家萨伊曾提出过“生产创造需求”的理论,这一理论被后人称之为萨伊定律。他认为,生产者生产并出售产品,要的不是钱,而是物,不是货币,而是其他产品。上世纪70年代,供给学派进一步发展了萨伊定律,强调在供给和需求的关系上,供给居于首要的、决定的地位。社会的购买能力取决于社会的生产能力,而社会的生产能力就是社会的供给能力,人们在向社会提供商品的过程中自然就创造出多方面的需求,社会的生产能力越强,需求就越大。因此,要想提髙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水平,就先要提高社会的生产水平。从微观视角看,老年人退休后,收入较之以前会有所减少,在购买产品、消费服务时就会更加谨慎,消费能力有所下降。这就导致企业生产的产品滞留,无法收回生产成本,企业为缩减开支,减低成本,不得不进行裁员,无经验、技术知识薄弱的年轻人首先离开工作岗位;从宏观视角看,如果整个社会有能力的劳动者较早的离开了工作岗位,就会使社会生产水平下降,社会创造财富能力下降,造成整个社会购买能力下降,最终市场对劳动力需求降低,加剧了年轻人失业。所以,只有提高国民消费需求能力,提高国家生产力水平,让有能力的老年人继续工作,才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进年轻人就业。
2.制度上的切实保障
从2015年2月中组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的《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县处级女干部和具有高级职称的女性专业技术人员退休年龄问题的通知》中可以窥见国家已经迈开了调整退休年龄的步伐,随着调研的逐步开展,调整退休年龄的制度会越来越完善。对于老年人再就业问题,也需制度保障。首先,应从法律上保障老年人再就业的权益,立法机构应当制定和完善保护老年人就业权利和合法收入的法律法规,不歧视不阻碍老年人再就业;其次,设立专门负责老年人再就业的管理部门,将老年问题纳入政府议事日程,保证老年问题及时顺利的解决;最后,发挥市场及社会的作用,让市场自主选择劳动力资源,在追逐利益最大化的市场规则下,优质的老年资源将得到最大的开发,同时,社会上的非营利组织也是保障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群体。制度的保障还体现在老年教育方面。一是要建构终身教育体系。人在社会中生存发展,就必须跟上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步伐,持续的学习要贯穿人的一生。除了现在多地已经建立起来的老年大学外,我们还应充分利用更多,更广泛的教育资源,比如高校,教育机构,图书馆等,为老年人提供丰富的学习平台。二是要完善技能和知识体系。不仅仅培养老年人的休闲情趣,更要联合职业技术学校的机构,进行专业知识,科技能力的培养。三是创新教学内容,老年人的教育也要与时俱进,求实创新,不能仅仅拘泥于固有模式,要变换教学手段,提高教育水平。
3.政策上的大力扶持
制度是保障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长效机制,但制度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它需要有长时间的调研、论证和拭点,才能最终实施。而任何制度的执行都会遇到不可预测的问题,当这些问题发生时,就需要政策进行辅助,通过政府强有力的手段,使老年人力资源得到更好的幵发。首先,要将老年人力资源开发上升到战略高度。不仅执政者要提高认识,广大群众也要提高认识,将老龄化的问题广泛宣传,普及老龄化知识,让全社会成员都能重视老年人力资源开发问题。同时,也要加强加快对老年人力资源问题的研究,探寻符合中国国情的老年人力资源开发之路。其次,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的方针。凡事要以老年人的权利和利益为第一出发点,促进老年人自身的协调发展,化解社会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不能为了开发而挫伤老年人的积极性,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努力消除老年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切实保障老年人的根本权益。最后,要在发展中解决实际矛盾。政府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在发展中解决问题,调节好市场与社会的关系。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就是要在持续的发展中化解矛盾,变阻力为动力,永不退,迎而上,老人源开进。
作者:高琳 单位:大连职业技术学院社会事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