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飞速发展30多年,在向经济现代化大踏步前进的同时,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带来的负面影响——城乡差距却越来越大。究其原因,有制度设计缺陷、经济结构不合理、政策实施不到位等等,但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相对落后,农村人力资源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资源,同时也是实现农村经济现代化的关键。因此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合理利用对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稳定社会将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现状

1.农村人力资源数量。

1.1农村人力资源绝对数量巨大。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的人力资源总量具有数量大、增长快的特点。2014年底国家统计局网站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1866万人,占45.23%;居住在农村的人口略低于城镇常住人口,但总数也是十分庞大的。不难看出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任务十分艰巨。

1.2农村人口增长速度快。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多年来农村人口比重大(近几年除外),且农村育龄妇女人均生育数普遍高于城市育龄妇女的人均生育数,因此,农村人口绝对数量仍在较快增长。

1.3农村劳动力资源闲置严重。

由于农村劳动力供给量的不断增大及有效需求渠道的不畅,使得农村劳动力闲置数量巨大。尽管国家逐渐放开农村向城市流动的种种限制,但农村人力资源由于自身的种种原因(素质限制、年龄限制等)使得转移力度不是很大,转移的人口基本局限于青壮年,也导致我国农村中老年劳动力资源大量闲置。

2.农村人力资源素质方面。

2.1农村人力资源教育程度偏低。

由于多年来受我国二元经济结构政策负效应的影响,导致我国农村地区教育资源配置严重缺乏,农村的正规教育和职业教育都相当落后。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多是初高中毕业;中老年人口中文盲占比远高于同年龄段的城镇居民;农村人口中每万人的大学生人数比例远低于城镇人口的相应数据。

2.2农村人力资源身体素质偏差。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身体素质差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1)农村人口患病率高,患病治愈率低,婴儿出生畸形率高,农村孕、产妇死亡率高;(2)农村人口饮食观念陈旧单一,长期营养不良,卫生知识严重匮乏,十分不注重对身体日常的保健和护理。

三、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滞后的原因分析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滞后是多方面原因形成的:

1.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制约。

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对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在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下的户籍制度和就业制度严重束缚了农民迁徙的自由,使劳动力资源不能达到合理配置,在延缓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同时也进一步阻碍了农民个人思想的解放;(2)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导致公共教育资源分配向城市倾斜,带来农村教育资源严重缺乏,拉大了农村和城市受教育程度的差距,致使农村教育长期发展滞后,大量人才流失,难以形成人力资本优势;(3)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束缚农民思想意识的提高,农民长期局限于封闭的农村社会中,只能生成由听天由命的人生观、重农轻商的价值观、多子多福的生育观等组成的贫困文化,从而进一步增加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难度。

2.农村教育体制与人力资源开发正确方向的偏离。农村教育对解放农村的思想意识、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基础性、根本性的作用。然而,我国农村教育存在严重的教育目标错位、教育结构不当两个主要的问题。

2.1农村教育目标错位。

目前我国农村教育模式是在照搬城市普通教育模式,农村教育除了阶梯式的升学功能外,其他功能几乎丧失。然而因为教育起点不同及教育过程的不平等,使农村孩子考上名牌大学或者考上大学的概率极低,大部分农村地区学生不得不直接面对初高中毕业后在农村务农的选择。

2.2教育结构不当。

农村教育有其不同的特点,九年义务教育只是整个农村教育的基础,高中阶段的职业高中以及成人教育则是关键主体,也是难点。在农村教育发展规划中,应将基础教育和主体教育有机集合起来。但由于投入有限、资源匮乏,教育部门往往会忽视作为关键主体的农村职业教育、成人职业教育的发展。

3.农村贫困文化的束缚。

贫困文化作为一种脱离了社会生活主流文化的亚文化,其形成和演化并不是传承的,而是社会化的产物。由于社会福利资源分配的偏薄,以及社会保障层次的偏低和保障力度的薄弱,使得同是和谐社会蓝天下默默的辛劳者,农村居民却在养老、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范围内得不到与国民同等的待遇;农民身份的特殊性使其权利的丧失(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权利),进而使其能力的丧失,致使农民生活上的贫困、思想上的保守、社会上的排斥,价值文化选择的变形;使农民经济上被边缘化,进而在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也被边缘化。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脱离社会主流文化的农村贫困文化。

四、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途径

1.完善制度。

逐步改革以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为核心而设立的各项配套制度,还农村居民以真正意义上的“同等国民待遇”,完善与规范各项惠农、利农的法律法规。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闲置的难题。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其一,逐步放开原有的户籍制度限制,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实现城乡人口的自由合理流动。其二,改革和完善农村劳动就业制度,取消针对农民工的各种不合理的规定以及变相收费等。其三,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切实解决农村地区的养老、就医等后顾之忧。

2.办好教育。

农村公共教育资源的匮乏、教育目标错位以及教育结构的不当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起到了非常大的制约作用。因此加大对农村公共教育资源的投入是我国各级政府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其一是确保国家投入。确保农村教育投入占中央、省级财政预算支出一定的比例。其二,拓宽农村教育投入渠道,引入民间资本投入农村职业教育;其三,对欠发达农村地区教育投入要有所倾斜。在教育资源投入稳定的基础上,应改革当前农村的教育模式,在保证农村基础教育的同时,加强对农村职业教育引导,强化高中职业教育以及成人职业教育。

3.摆脱贫困文化的束缚。

贫困文化是一种比物质贫困更深层次的贫困。农村贫困文化的束缚,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发展缓慢或者原地徘徊,因此消除农村的贫困文化是发展农村人力资源的重要前提。

3.1制度设计理念的保障。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应再沿袭城乡二元分割的道路,而应以“构建公平、正义、普惠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目标。要改变城乡居民的社会福利资源分配不均,关键是改变政府在制定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时的基本价值理念。转变单一追求农村经济物质上的脱贫的理念,实现既要农村居民物质经济上的脱贫,又要精神文化上的脱贫,切实保障农村贫困居民“物质和精神双丰收”。

3.2制度设计政策的保障。

对农村社会保障的重点和方式应进行转变,走文化保障与经济保障相结合的道路。农村社会保障的重点不应仅仅是农村生活与生产条件的改善,而且还应把农村精神与文化素养的提升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使我国农村社会保障逐步走上文化保障、生产保障为主,生活保障为辅的道路。相关制度、政策的制定要沿着这一方向进行。

五、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潜力是巨大的,但目前存在的问题也是很大的,因此,针对我国目前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应从完善制度、增加教育投入与改革、贫困文化治理等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来加以改变。

作者:刘卫波 单位:西北政法大学人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