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创新管理与人力资源开发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创新管理与人力资源开发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创新管理与人力资源开发

一、传统人力资源开发模式存在的问题

1.激励机制单一,人力资源管理弹性较小。

首先,企业以物质激励为主,淡化了精神激励。“双因素”理论认为,人力资源开发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两个,即为激励、保健因素。而以往的人力资源开发,一味顺应“激励因素”,而未重视职工的“保健因素”。现阶段,大部分事业单位均以实行绩效工资制度,员工的职工资直接与岗位绩效相连,这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与此同时,根据“双因素”理论,物质激励通常只可满足员工的“保健因素”,却并不能增加其满意感,只有奖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满足员工的“激励因素”。其次,人力资源管理缺乏弹性、个性化管理力度小。根据“复杂人”理论,个体在多种环境和条件下,通常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及需要。

2.人才选拔与信息反馈机制不健全。

一直以来,企业的干部选拔机制都较为隐蔽,事业单位中甚至存在暗箱操作等行为,从而形成了“任人惟亲”的人才任用格局。在这样的形势下,为投机的经营者提供了晋升机会,而那些真正有才华的职工,却因为缺乏有效渠道及后台,无法展现自身的才能,甚至连晋升领导的机会都没有,久而久之,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度也就会大大降低,有些能力强、心怀抱负的员工,甚至会对单位离心离德,频繁跳槽甚至自甘堕落。与此同时,很多企业都是实行垂直化、多极化管理模式,中间管理层相对较多,基层职工和高层领导层之间通常没什么沟通或交流,这就会使很多普通职工无法被上层领导了解和赏识,晋升难度相应加大。

3.人才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人才流失严重。

在我国,人力资源行业、产业及地区间的配置严重失调,大大降低了其他资源的利用率。现阶段,我国还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及调整时期,随着需求结构的不断变化,低附加值的产品在市场中所占的份额日益降低,相对而言,各种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则在市场中占主导。在上述结构转型阶段中,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各种优秀的技术人才。另外,我国各地区的人力资源结构也不尽合理,人口与产值的分布极不均衡,使得仅有的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与利用。

二、人力资源开发的管理创新内涵

1.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本化理念。

人才,是一种可再生、可持续资源,同时也是一种资本性资源。在现代企业管理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中,人才是无法估量的重要资本,能够给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为此,企业应转变传统的“资源观”,从“人才即为资源”转变为“人才即为资本”。

2.人力资本的价值高于财力资本。

人力资本的价值远远高于财力资本。原因很简单,财力资本主要是通过人力资本来促进保值、增值,如果少了人力资本或素质较低,财力资本则无法获得顺利的发展。有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当前其中中的人力资本及产权数量较高,在企业额度总产权量中占比约为38%,即在现代企业产权数量占比为38%,这表明,企业发展中人力资本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3.用好比选好人才更重要。

企业选出的人才通常都能得到重视和重用,尽管有些人才选择方式选出的不尽为人才。不过现实更残酷的是,某些单位在人才选拔过程中,可以说是求贤若渴,而到手后却不懂得任用。因此,我们既要将优秀的人才选拔出来,用情感、待遇及事业去留住他们,同时也应为之提供平台,使之能将潜能发挥到最大限度,真正实现“舒心”留人。由此可见,用人要比选人更为重要。

三、人力资源开发与创新管理的建议及策略

1.建立全面薪酬体系,推广“柔性薪资”。

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竞争力较强的“全面薪酬体系”,在该体系中,应包含企业的内部薪酬(工作自由、参与管理等)和外部薪酬(直接、间接报酬等),从而提高薪酬分配的合理性。首先,应对薪酬实施“全面化”管理。要以绩效竞争和“保健因素”为前提,逐步实现和满足“激励因素”。要转变以往的“重物质、轻精神”的薪酬管理模式,树立起“职工本位”意识,充分尊重职工的差异性。

2.实施民主式管理,营造和谐的人力资源开发环境。

第一,应营造决策民主的工作氛围。气压应将决策分散开来,在决策中坚持“原权于民”,逐步适应员工实现自我内心需求,让每位职工都能融入和参与管理。企业的薪资分配及年度工作计划等,都应充分听取和参考职员的意见,并采取科学化建议,使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得到有效提升。第二,干部任用应尽量公平、合理。在企业的干部选拔过程中,应避免采用家族式或任人惟亲的人才选拔模式,而应采用相对公平、开放的人才选拔方式,坚持“任人惟贤”,让那些真正有能力、想做事、能干事的人能得到重用,并逐步晋升到领导岗位上。

3.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结构,发挥人力资源的最佳效应。

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能促进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进而推动地区间经济的统筹发展。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各地的经济发展速度层次不齐,这就使得人力资源大多流入到东部沿海较为发达的城市,分布在第一产业及其相关岗位中。人力资源配置结构的不合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极为不利。在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今天,产业结构得到了逐步优化与调整。人力资源开发在继续满足东部沿海人才需求的同时,还应积极投入农村,使农民的文化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4.企业应积极拓宽“出口”,增加人员的流动性。

如同一个湖泊,假如只有入口,而不设立出口,则肯定会水满为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同样也是如此。一家企业,假如只有人员进入而没有输出,则肯定也会人满为患。西方不少企业实施I/3制,也就是要想尽办法去保留I/3的骨干员工;余下的1/3员工则是不被重视,能够进行自由流动,另外还有1/3也可自由流动。在我国,企业并不需要如此大的流动量,不过学非所用甚至无法胜任本职工作,或者是或认为能在别的单位获得更好发展的人员,可允许其流动出去。建立和实施员工聘用合同制后,为企业的人员流动提供了条件与可能,企业为此也应充分加以利用。

作者:鲁亚雯 单位:延安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