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P2P平台市场分析论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P2P平台市场分析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P2P平台市场分析论文

一、p2p平台核心竞争力分析及国内平台的主要瓶颈

(一)国外P2P平台的核心竞争力

根据国外主流P2P平台的发展历程可看出,成功的关键在于基于大数据的风险模型的应用和开放、透明、高效的平台运行机制。

1.以大数据为核心的风险模型以美国为例,其三大私营信用局Experian、Equifax和TransUnion保存有大约360亿份消费者信用报告,每年发出约30亿份新报告,能覆盖两亿名消费者。另外,由Fair&Isaac公司开发的FICO信用评分模型所得出的个人信用评分,也是美国P2P网贷平台进行信用评估所采纳的重要数据来源。P2P平台通过海量数据采集和成熟的信用评分模型,使纯线上信用贷款得以稳健发展,解决了违约问题及线下贷款审批流程长、速度慢的问题。

2.开放、透明、高效的平台国外P2P平台的本质是纯线上的个人对个人信贷撮合中介,通过充分开放,可发挥互联网长尾服务优势,撮合、聚拢分散的个体,实现规模效应,并因此成为银行金融服务的有效补充。平台服务的核心是更好地撮合借贷双方,扮演中介的角色。例如充分披露借款人的借款用途、还款能力相关的信息,提供分析工具、交流工具等,为投资者的独立分析提供依据,对每个项目投资起点金额不做限制,以鼓励投资者通过投资多个不同的项目分散风险;同时,对借款金额设置较低的上限(如LendingClub是3.5万美元),控制单个项目规模,以提高撮合成功率。

(二)国内P2P平台发展的主要问题与国外不同

国内P2P行业无准入门槛、无行业标准、无监管政策的“三无”状态,使得其进入成本极低,市场环境不成熟、投资者不成熟,导致国内P2P平台的发展路径与国外出现了较大偏离。目前,国内P2P的共性问题是P2P业务仅有其形未得其神。尽管线上线下结合模式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前国内征信体系不健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但也逐渐背离了P2P的本质。平台缺乏以风控模型为核心的平台竞争力,演变为线下企业贷款的线上销售。长期来看,缺乏数据积累,难以形成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互联网信贷服务闭环。此外,鉴于互联网企业与银行各自的特点,又存在以下不同的问题。

1.互联网P2P平台的主要瓶颈(1)品牌知名度不够,缺乏投资者信任由于P2P行业是新兴产业,不论是通过引入风投还是由地方小贷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发展起来的P2P平台均缺乏知名度。尽管有部分平台通过第三方平台增信,但在中国市场,一方面由于信息披露不全、征信体系不完善、监管缺位导致信息不对称,另一方面大众投资者普遍主观判断意识和分析调研能力不足,羊群效应、资金导向显著,品牌知名度仍显得十分重要。这从银行系P2P平台的后来居上也可看出端倪。(2)风险控制薄弱,专业能力不足P2P的本质是借贷业务,属于金融服务范畴。但在发展初期,由于市场不规范,使得一些P2P平台在灰色地带中野蛮成长。不过,随着监管机构的明确,后续市场的逐渐成熟,杂牌军将面临向正规军过渡的考验。内控合规问题、反洗钱甄别能力以及平台的风险管理、信息安全等问题,均将成为一些平台企业的发展瓶颈。随着产业整合和后续监管政策的出台,这些企业可能面临生存压力。(3)缺乏稳定的优质项目来源互联网企业P2P平台项目通常是少部分来自线上,大部分通过线下门店或合作的小贷公司获得。其中线上项目在现有的数据支持下审核难度较大,对优质项目的识别能力有限。线下项目对合作方的依赖程度较高,平台要想做大就需要与大量的处于不同地区的第三方公司合作,从而推高了借款成本;而这些第三方公司则倾向于将自身无法提供支持的项目转介给P2P平台。对于P2P来说,项目质量、项目来源都是问题。

2.银行介入P2P行业的主要问题银行系P2P平台尽管现阶段发展不错,但由于一方面国内大环境不成熟,另一方面受本身体制约束缺乏创新基因,因此仍然需要依靠银行的背景和资源,并未能充分拓展互联网资源、利用互联网数据/信息技术或创新风控模型。长期来看,其缺乏P2P平台应有的核心竞争力。(1)开放性不足,P2P业务依然聚焦“大户”银行系P2P平台开放性不如互联网P2P平台,更不如国外。一是对投资者要求较多,如对投资者账户的支持范围不广,且投资门槛较一般平台要高(陆金所部分产品起点金额甚至达到了100万元,与私募无异),背离了通过分散投资项目而降低风险的互联网信贷理念;二是对借款人要求也很高,项目金额动辄上千万元,依然没有脱离传统公司贷款“垒大户、傍大款”的思路,未能体现互联网金融平民化、普惠制的理念。(2)配套创新欠缺,特色不明显目前,银行系P2B平台对贷款项目的评定、审核基本沿用银行传统信贷审核体系,针对P2B平台的贷款审批流程、审批标准、大数据分析等配套机制尚未建立起来,风控模型没有创新突破,互联网金融平台服务闭环未能形成。因此,线下经营成本、审批效率、不良率等问题并未得到解决,线上数据累积也缺乏基础。后续银行要以此完全打开互联网金融局面并实现转型比较困难。互联网企业平台、银行系P2P均存在硬伤,要完全通过自身的力量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需要一定过程。鉴此,双方可通过合作来快速、有效地推动问题解决,实现优势互补。

二、银行业后续发展策略探讨

P2P行业目前正处于高速增长期,行业前景广阔。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7月底,小微贷款的不良率为0.98%,低于银行业平均不良贷款率1.6%。另一方面,随着主管机构和监管方向的明确,P2P市场将趋于规范,这为银行介入P2P行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银行布局P2P的意义不仅在于为现有金融服务提供补充,扩大中间收入,响应国家政策,承担社会责任,服务小微企业,发展普惠金融,而且也是通过基础平台服务或跨界深度合作获得海量客户信息,沉淀和累计数据池,为后续愈演愈烈的互联网金融服务、综合金融服务之战准备筹码。银行参与P2P业务的方式可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借P2P行业扩展的东风

为P2P平台提供第三方服务为主的行业解决方案统一规划,以提供资金托管、资产管理、代收代付、资金清算、信用担保、平台风险评级等综合服务第三方的业态,介入P2P生态圈,充分利用银行的品牌信誉、人脉资源等隐性资产以及专业服务能力,为现有的P2P平台提供全方位的行业解决方案,如全面资金托管、债权打包分拆、反洗钱甄别等服务,解决平台增信、平台流动性、风险控制等问题,提升P2P平台的专业性。对银行来说,提供第三方服务有助于扩大中间收入来源,促进交叉销售,分享P2P行业发展的红利;同时,通过跨界合作累积用户数据,还可为完善银行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大数据战略奠定基础。

(二)与优质互联网平台进行战略合作

拓展P2P业务,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取得突破银行业由于经营管理模式、企业文化、监管环境等因素,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发展相对缓慢。鉴此,建议银行选择流量大、创新能力强的大型优质互联网平台作为战略合作伙伴,以股权投资或者合资建立子公司的方式实现强强联合,以P2P业务为切入点,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取得突破。

1.专业互补,客户共享,打造开放式P2P互联网平台银行可在合作中为P2P平台提供专业的金融服务支持,确保平台的专业性、合规性。互联网公司在合作中为P2P平台提供以客户为中心的增值服务支持,将P2P平台与双方已有的即时通讯工具、支付平台等进行整合,充分发挥互联网公司的行业经验优势和创新精神,在银行专业服务的基础上进行流程创新、产品创新,保障平台的开放性、活跃度。双方共享基础客户,以“线上+线下”的模式起步,逐步打造开放式P2P互联网平台。

2.数据共享,建立以大数据为基础的风险控制模型,形成核心竞争力银行共享高资产质量的客户资源和金融服务数据,并利用可对接人行征信系统的优势解决部分信息不对称问题;互联网公司可共享高粘性客户资源和客户社交行为、支付行为数据。初期,双方可以共享数据为基础,搭建大数据分析平台,形成线上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应用、效果评价、模型改进的闭环;待大数据分析应用和风险模型验证成熟后,可向纯线上P2P平台过渡,打造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信贷平台,充分发挥线上平台低成本、低门槛、高透明度、高开放性、风险分散、低不良率的优势。

(三)自建P2B平台

把握行业发展机遇,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由于目前国内征信体系不完善、数据积累不足,P2P个人对个人信贷平台的基础缺乏,做P2P平台的时机尚未成熟。鉴此,银行可利用在信贷业务方面的经验和线下优质项目源的优势,试点搭建P2B平台,待条件成熟后再向P2P发展。由于银行背景的P2B平台在资金来源方面、资金成本方面有一定优势,灵活健全的风险控制和好的项目来源是竞争关键,因此建议在建设过程中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1.筹建子公司开展P2P业务,隔离行业风险仅靠银行现有信贷业务的简单复制是无法建立一个成功的P2P平台的。P2P需要符合其业务特色的配套流程和产品。而商业银行运作P2P平台,一方面由于P2P行业处于成长期,不确定因素较多,会增加其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则由于商业银行在开办业务、内控等方面均受到监管的严格控制,灵活性也不足。鉴此,建议银行通过筹建子公司开展P2P业务。这样一方面可以获得高于商业银行的开放性、灵活性,在业务拓展中更加灵活,有利于快速创新;另一方面,则可充分利用母公司的信贷服务基础优势,在项目资源、客户资源等方面联动发展。

2.充分应用现有的实证结果,优化借贷流程和风控模型等配套机制,发挥后发优势P2P行业发展至今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证研究基础,对于已达成共识的实证结论,银行应充分加以应用,以优化借贷流程和风控模型,使之更加契合P2B借贷模式。如可依据“纯信用贷款中50万元以下的不良贷款率为0.4%,100万元以上的在0.7%,450万元以上的则在1%以上”的实证结论,对P2P贷款产品中50万以下的采用信用贷款模式,而大于一定金额的则设置更高的要求(如资产抵押或投资额质押等)。

3.积累数据,为后续竞争奠定基础在平台运行过程中应充分采集客户数据,包括线上和线下的,包括投资人的个人信息、账户信息、交易信息、行为信息等,以及融资方的企业财务信息、杠杆率、经营信息、融资还款行为信息等,以为交叉销售及后续平台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黄磊朱珊单位:中国银行渠道管理部

文档上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