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技术革新与中小企业循环经济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技术革新与中小企业循环经济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美国巴里•康芒纳[4]认为,只满足追求最大利润的需求使技术革新成为环境毁灭的工具,很多新技术从生态学的角度讲,都是一种祸患,在工农业生产中成为污染的重要环节。他指出,技术创新价值追求的片面性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多维性之间存在矛盾,因而有必要倡导中小企业开展环境友好的集约式技术变革以实现生态重建。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5]指出,工业革命浪潮使技术突飞猛进,非再生能源被直接投入大规模生产,但地球生物圈很脆弱,中小企业进行循环经济技术创新比大企业更有优势;技术创新的方向是发展从长远来看有利于社会和生态的技术,并预审负作用,使“新技术”严格接受生态监督。罗斯韦尔[6](R.Rothwell)集中分析了企业层次的创新,通过比较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特点及功能,认为中小企业的循环经济技术创新更具活力,并分析了创新战略、创新成败影响因素及创新进化过程。因此,中小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战略一直是学者关注的热点,技术创新与政府、市场、环境及社会一体化融合后的内在联系在不断被挖掘,相关研究开始向实用化、多元化、综合化方向发展,研究内容和成果注重对循环经济的实际指导作用。国内学者很重视技术创新对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由单一性研究向技术支撑、生态社会、现实实践、系统综合等内容转向,但侧重于中小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研究不多。张婧[7]分析了中小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支撑体系,认为其包括人力资源支撑体系、技术开发支撑体系和信息支撑体系。曹望[8]认为中小企业进行循环技术创新具有动力强、机制活的优势,指出中小企业存在循环技术创新意识薄弱、技术创新战略缺失、人才及创新资金不足、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选择适合的循环技术创新策略,进行有效的合作联盟以克服人才、资金、规模等障碍是中小企业进行循环技术创新、转型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赵世贤[9]认为,中小企业发展循环经济,需联合起来组建技术创新联盟。许小主、曹小芬[10]提出,中小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的对策是:树立面向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观,形成内外配套的技术激励机制,建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联合模式,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但这些研究未深入探讨中小企业基于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机理,对西方中小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生态化历程未能梳理,就技术创新对中小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影响亦论述不够精确。

技术创新与中小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对中小企业而言,循环经济下的技术创新具有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生态价值性,更强的外部经济性和多领域技术协同创新的系统性等特点。技术创新对中小企业循环经济的推动作用不可忽视。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实现循环经济发展的手段之一。创新是技术变革的集合,具有扩展性、价值创造性及难以模仿性,技术创新一旦被导入到中小企业的循环经济活动中,可产生四重功效[11],即原始创新的引擎效应、模仿创新的扩张效应、继起创新的持续效应、结构优化的集成效应,从而导致一系列科技新发明、新创造不断涌现,并被引入到新一轮清洁生产、节能降耗中,转化为中小企业的现实生产力,成为中小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原动力。技术创新带来技术进步,助推中小企业实现循环经济发展。首先它促进各循环经济领域内的纯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意味着消耗降低、能效提高和资源替代、资源利用率提高,同时带动全社会各相关领域中小企业管理技能、决策水平的提高,实现生产改进、知识积累和服务完善等。其次,促进产业间或企业间的技术转移和扩散,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中小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联盟技术水平或行业技术整体水平;再次,提升单个中小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能力及服务管理水平。创新是循环经济物化的实现手段,是中小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并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加速器。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及宗旨需通过技术创新来延伸与体现,它依托产业结构调整,将新产品、新工艺过程或服务引入市场,借助技术进步或国内外科技合作,进行技术扩散和推广,从而利用技术的溢出效应刺激规模投资,促进技术产业化,达到知识产出和价值增值最大化,从而提高中小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竞争力,开启数字化循环经济发展新时代。

发达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历程

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十分突出,因此美国的中小企业被视为“美国经济的脊梁”,日本的中小企业为“日本经济活力的源泉”,意大利有“中小企业王国”之称。这些中小企业以技术创新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成绩斐然,世界瞩目。从总体上看,主要经历3个递进阶段,从5个维度落实推进。第一阶段是重视污染物形成后对末端治理技术的研发创新。在政府相关法令、各种行政手段及民众强烈要求下,技术创新逐渐受到中小企业的普遍重视,创新活动主要针对废气、废水、废渣等传统“三废”和工农业显性污染,目的是依靠技术进步实现污染控制与治理。其中,空气污染控制、废水处理、固体废弃物焚烧或填埋等技术创新成果应用广泛、快捷,“深绿色技术”和“浅绿色技术”创新成为焦点。除此之外,中小企业注重开发市场前景好的绿色技术,也配合政府研发基础性、周期长、投资高、回报慢的环境友好技术,避免技术创新受到市场机制缺陷的影响,通过合理配置创新资源,使绿色技术迅速渗透到各行业。这一阶段,中小企业为发展循环经济而实施的技术创新处于政府引导、市场驱动、民众监督的被动发展状态。第二阶段是技术创新从被动防治、源头治理走向标本结合的主动预防。一是基于市场需求,中小企业针对废弃物产生源头和全过程控制开发预防技术,依托技术创新对污染产生、发展和结果进行全过程治理,促使清洁生产技术、工业生态技术等持续改进,相关技术知识连续积累,形成比较优势。生态工业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的广泛应用及其产业化发展使静脉产业快速崛起,成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柱产业之一。二是这一阶段的渐进创新或建构创新,都以满足环保需要、市场需求为前提,以循环经济型技术的持续创新为目的,努力缩短技术生命周期,以创新加快产品及技术的更新换代,使生产与消费活动对环境危害愈来愈小。三是带动各领域的技术创新不断组合、集成、扩散,增强系统集成能力,提升不同领域的技术创新集成能力,注重产业间的平衡协调发展,技术创新生态化由工业领域渗透到消费领域和社会循环系统,并引领全社会循环经济的发展。第三阶段是利用集成创新,使中小企业服务于全球化的循环经济发展。发达国家通过广泛寻求国际科技合作、单边或多边科技合作,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利用国际科技合作促进自主创新、集成创新,成为竞争力强的多技术企业,从而使循环经济所需的技术创新不断积累并跨越国界。中小企业通过出口或进口成熟的循环经济型技术、产品和设备,使技术创新主导跨国企业的经营战略方向,与其它国家共建全球研发网络,建构技术创新国际战略联盟,以此推动国内外中小企业成为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主体。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从5个维度,依托技术创新发展循环经济:一是企业内部清洁生产技术创新、节能降耗技术创新和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创新;二是企业或产业生态工业网络共生技术创新及产业链技术创新;三是废物回收和再利用技术创新;四是社会循环经济体系的集成技术创新;五是循环经济国际科技合作中所需的技术创新。发达国家重视技术创新,推动循环经济向产业化发展并向全世界扩散,市场前景广阔。以瑞典为例。瑞典中小企业数量多、经营面广,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能力强;在环境技术领域拥有一大批创新型公司、成熟型企业和先进的试验和测试条件,环境技术处于全球领先水平。这些环境技术型企业多为中小企业,80%的企业雇员人数不足10人,雇员超过50人的企业仅占5%[12]。尽管规模小但出口全球,如许多中小企业有长达数十年的循环经济技术和项目出口经历。2008年瑞典环境技术型企业的出口额约为52亿美元,同比增长4%[13],其“共生城市”项目出口平台有700多家中小企业向国外城市提供发展循环经济的绿色技术国际合作[14]。瑞典中小企业在环境技术创新、新能源利用、生态城市规划、环境工程咨询、垃圾能源化、工业与建筑节能、热泵与热交换、水处理与生物燃气、生物燃料、风力发电以及太阳能、海洋能利用等领域尤为领先[15],循环经济国际科技合作水平得到世界公认。可以说,瑞典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为全球循环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武汉市中小企业以技术创新发展循环经济现状

自21世纪以来,着眼于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和产业发展需求,我国以绿色低碳和智能化为突破口、以技术创新为依托,出台多种政策引导中小企业走循环经济之路,培育循环经济型新兴产业。各级地方政府纷纷制定政策,扶持中小企业,使之成为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的主力军。武汉市政府亦不例外,利用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先行先试的机遇,以东西湖、青山国家级和阳逻省级循环经济试点为依托,激励全市中小企业勇于探索、积极创新。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制度激励、项目推进、示范带动等多项举措下,许多中小企业实现了“循环”与“经济”的良性互动。

技术创新多样化助推武汉中小企业发展循环经济(1)技术创新引领节能减排。武汉市中小企业以循环经济的3R原则为宗旨,高度重视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不断组织与实施节能减排型技术创新项目,创新节能环保机制。利用污染减排的倒逼传导机制,依靠技术创新启动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三大工程”,建立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考核体系和目标责任制,定期“企业能源消耗绿色报告”,构建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发展新模式。(2)技术创新促进清洁生产。武汉市中小企业借助本土科教资源优势,依托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优势,开展多元化、全方位产学研合作,因地制宜地选择适用的技术创新方式,大力发展智能化、集约化、清洁化的“三化”技术,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开发、使用清洁能源,生产清洁产品,努力实现能源清洁化、工艺环保化、产品绿色化目标。(3)技术创新提升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在政府的引导扶持下,武汉市中小企业立足废弃物资源,大力加强对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创新,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餐厨垃圾(餐饮企业)及建筑垃圾集中处理率、再生资源集中处理率、再生资源主要品种回收率都有较大提高。如2011年武汉市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为92.2%,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8.5%,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为98.5%[1]。(4)技术创新推动传统工艺改造。工艺技术是进行产品研制与生产的重要实现手段,武汉市中小企业着力抓好技术改造,推动结构优化升级,拓展发展空间。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技术创新为重点,以管理创新为保障,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工艺为着力点,大力推进工艺创新和设备更新,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一是以技术创新为抓手,打造5个“绿色”工程:绿色产业、绿色工程、绿色生活、绿色行动和绿色经济制度,积极开展先行先试。二是以产业调整、技改节能为重点,借助创新成长计划,组织实施传统工艺节能改造工程,强化节能降耗,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和责任制,加快淘汰落后设备、技术和工艺。新生产工艺、新技术和新产品不断涌现,工艺装备数控化率和工艺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中小企业整体工艺水平大幅提升。(5)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助推中小企业构建内外合作共生链。武汉市中小企业注重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条,以技术创新与协作创新为突破口,构建中小企业资源共享及副产品互换的产业生态系统。许多中小企业通过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跨国、跨区域、跨行业组建产学研联盟,形成技术联盟协作网,打造循环经济技术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和服务链,实现技术创新价值最大化,催生创新高效化。如江南实业公司回收加工的废弃塑料量占武汉市废弃塑料总量的1/3,2009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39亿元;云峰能源环保公司收集青山热电厂、武钢江南热力公司等企业的废热资源,可为200~300家学校、酒店供热[17]。

武汉市中小企业开展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的主要问题武汉市中小企业在循环经济技术创新方面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国内外比较来看不尽人意,创新的广度、深度及水平与国外差距明显,缺乏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亟待提升。主要问题在于:(1)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激励不到位,循环经济型企业认定工作滞后。我国对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企业均有认定标准及优惠扶持政策,但对循环经济型企业的认定尚未展开,这导致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的中小企业不能及时享受政策优待。适合技术创新的信贷金融服务不到位,中小企业面临融资困境,同时相关中介服务机构及服务平台的协调、联络和监管有待进一步完善。创新的制度激励不完善,不利于创建循环示范型企业,一些中小企业开展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的动力明显不足。(2)技术创新人才不充裕,面向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体系有待完善。人才是技术创新的根本。武汉是人才大市,科教实力雄居全国第三,人才比较优势突出,但中小企业在开展循环经济技术创新实践中面临人才短缺问题。受制于企业体制、经济效益及社会环境等因素,中小企业从事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的人才数量不多,整体水平也不高;尖端人才相对匮乏,一流科学家和创新团队明显缺乏;人才显性与隐性流失现象并存,流失频率不断加快,技术骨干集体跳槽或同时离职现象屡见不鲜,高水平、稳定的创新型人才队伍有待形成。另外,由于人员、资产与经营规模较小,武汉市中小企业在技术研发、经费投入、创新人才及技术研发机构建设等方面先天不足,大部分中小企业技术支撑体系的维持只与企业经济效益相关联。这种旧模式导致企业在新技术的立项、设计、研发、实施等各个阶段,因畏惧技术创新成本和市场风险,而甘于技术追随和引进,使一些中小企业在循环经济领域无论是原始创新、集成创新,还是引进创新,均停留在低水平状态,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核心技术。(3)循环经济技术创新投入不稳定,技术创新缺乏统筹兼顾。武汉市中小企业在开展循环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时遭遇资金瓶颈,企业自筹资金和政府拨款是创新经费投入的主要来源;政府对中小企业进行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的经费投入,与发达国家、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明显。境外资金引进困难,国内民间资本、风险投资对此热情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顾虑创新成本、创新风险及由技术困境引起的研发周期不确定。同时,从整体上看,开展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的企业往往各自为政,缺乏全面部署与顶层设计,缺乏明确的技术创新战略规划和科学统一的技术创新战略部署;在循环经济的创新活动目标、创新资源配置和制度保障等方面,缺乏宏观调控和战略协同机制,导致中小企业难以总揽全局和兼顾各方,不能合理配置和整合各方创新资源,与大企业、科研院所或政府的合作创新、联合创新及协调发展、创新管理方面的整体调控能力有待强化。中小企业在进行循环经济技术创新时,存在科研力量分散、低水平重复创新、创新趋同的现象。

推进武汉市中小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的战略对策

武汉市中小企业要想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在国家竞争、区域竞争、城市竞争中成为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的典范,发挥先行示范作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须从以下方面探索适合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的有效对策:

弘扬和培育面向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精神首先,全社会要着力培育循环经济理念,弘扬技术创新精神。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全社会要营造崇尚竞争、激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让环境保护、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成为中小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改变企业或个人只注重经济效益的传统技术创新观,营造技术创新全面融入循环经济的新理念,从而有利于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和吸引高层次人才从事循环经济领域的技术创新工作。其次,中小企业要多元化整合国内外创新资源,实现产品技术及其战略、企业文化、组织管理、制度结构、市场流程等全方位的协同创新,加快信息、资金、人才、品牌、知识产权等有形或无形资源的融合进程。通过整合类的实际操作,深化员工的创新意识。再次,要坚持开展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企业竞赛,定期召开技术创新成果展示会,通过创新标兵的事迹宣传或表彰等手段,激励在循环经济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优秀成绩的企业、创新小组及个人,借助创新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提高企业员工从事循环经济技术创新工作的积极性。再次,中小企业要让循环经济技术创新工作成为人才竞争、领导选拔的价值评价体系之一,让技术创新精神、循环经济理念切实渗透到员工心中,落实到创新行动中,从而赢得持续竞争优势。

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政策首先,国家应出台奖励措施,鼓励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尽早出台循环经济型企业认定标准,对通过认证的企业给予各种政策扶持。市政府依据标准并结合市情,对所有企业进行筛选、认定,完成循环经济型企业的认证工作。认证有助于政府及社会各界对中小企业的科技攻关给予大力扶持,使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依托经济政策的驱动,产生导向和增值作用,从而塑造全新的循环经济技术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和服务链,为循环经济技术创新提供更大发展空间。建立健全加快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的专项投入机制,加大资金投入,激发创新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率。其次,武汉市各级政府要结合市情、区情及自身优势,确定基于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优先发展领域,制订中小企业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科学发展整体规划,加强国家战略、区域战略和企业战略的协调统一,并完善单个中小企业的循环经济技术创新战略规划和内部管理。再次,完善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生产许可证制度和绿色收费制度,加快出台各类产业政策、绿色税收优惠政策、财政金融政策、消费政策及奖励政策,培育和完善资本市场及技术交易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为中小企业开展基于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扫除资金障碍和分散技术风险。最后,各级政府应支持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完善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信息交流平台,为循环经济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保障,建立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园区、企业与园区、企业间、政府与公众间的联系机制。同时,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有效遏制市场对资源、环境配置的失灵;通过专项指导,加强政府的有限管理和综合协调能力,健全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的沟通协调机制;完善绿色GDP体系,加强市场监管和财政监督力度,扩大政府绿色采购规模,借助市场机制引导绿色生产、绿色消费。

强化面向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体系首先,加强基于循环经济的基础研究。面向武汉市优势及循环经济发展的重大技术需求,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和关键技术突破及集成示范,不断攻克循环经济发展所需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缩短成果转化周期。促进科学优势向循环经济型技术优势的转变,研发高新技术,带动产业化建设,加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培育,完善中小企业创新体系。其次,建立与完善基于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体系,以支撑和引领循环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为主旨,以适宜技术组合、技术平台及重点实验室构建为重点,以设计循环经济相关技术标准为核心,以完善循环经济技术评估体系为保障,以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研发与推广为目的,以循环经济项目建设为载体,全面推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通过官产学研结合等有效形式,依托海内外科技园区建设,为中小企业开展国内外科技合作搭建平台,引导资金、人才、信息等创新要素向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集聚,推动中小企业整合内外资源,优化组合各种技术路线,优先发展多学科交叉、跨行业共进的公益性技术和共性技术,加快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的融合重组,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官产学研合作为基石、与循环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

完善面向循环经济的多元化技术创新投入体系首先政府要建立稳定、持续的企业技术创新经费保障机制和奖励机制。各级政府应加大循环经济的资金投入,要逐年增加面向循环经济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且投入比例应达到或高于国家科技进步考核指标。同时,不断鼓励从事循环经济实践的中小企业积极争取国家级、省级和市区等各级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基金,或科技三项费用的支持。由各区政府设立的科技发展基金、科技风险基金、中小企业科技进步奖励资金也应不断提高资助力度,扶持、奖励对创新作出贡献的中小企业、个人及团体,充分发挥各级政府资金的联动效应。其次,中小企业应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踊跃参与中央和地方各级重点科技计划项目,获取国家为支持科技事业发展而设立的新产品试制费、中间试验费和重大科研项目补助费。再次,开展基于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的投融资专项活动,促进中小企业多途径融资,建立技术创新与创业投资相结合的体系及机制,搭建本地中小企业与金融合作的互动平台,以各种政策吸引海外资金、民间资本加盟技术创新;争取上市融资,或通过配股、增发等多种方式再融资,促进本地中小企业并购重组,不断提高资金配置效率;构建以财政投入为导向、中小企业投入为主体、其它投入为补充、与资本市场对接的多途径投融资体系。

加快建设面向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人才队伍技术创新,人才为本,良好的技术创新人才队伍是中小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加速器。首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中小企业应坚持专业培养与综合培养相结合的原则,尽快培育循环经济急需的技术创新人才和高层次管理人才,建设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充实人才后备库。其次,武汉市中小企业应完善人才培养及引进机制,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作用,重视高层次技术创新人才培育工作。围绕湖北省循环经济优先发展领域,针对武汉市循环经济发展重要目标,结合本地中小企业实际需求,以实施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战略为导向,以实施循环经济科技项目和建设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为契机,建立和完善企业人才培养及引进机制,改善人才工作环境和生活待遇,努力营造人才聚集和成长的良好环境。借助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政策,合理挖掘、开发、培养企业本土人才和外来人才,建立与市场经济相匹配、与工作业绩相联系、鼓励人才创新的分配制度、奖励制度和福利制度,探索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实现形式,不断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依托循环经济的重大关键性技术研发项目或产学研合作项目,打造后备人才梯队,建设中青年技术创新领军人才、科技型企业家、科技创新团队、科技中介服务人才4支队伍,让人才成为实现循环经济技术创新跨越发展的加速器。

作者:严炜单位: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湖北省中小企业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