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可持续成长战略中小企业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外部不稳定性
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外部环境,这些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市场竞争等。随着经济步伐的加快,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更新速度更快,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资金、技术、市场等多方面的风险,外部环境一个微小的扰动就会对企业的可持续成长产生严重的影响,使企业内部系统功能失常,从而降低整个企业系统的稳定性。比如顾客偏好的变化造成市场需求的波动,这时,企业研发的新产品或提供的新服务偏离了客户的需求,使这种产品和服务失去了市场,但是它们却耗费了巨大的人、财、物等资源,使企业蒙受了巨大的损失,由此可见,外部不稳定性越高,企业的脆性度也越高。
(二)内部不稳定性
中小企业内部不稳定性来源于企业财务、营销、生产、创新等子系统的脆性,如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过高、净资产利润率过低或者是企业资产安全指数达到警戒线以下时,都会造成财务系统的脆性增加。这种状况往往会造成两种影响:企业内部系统结构不稳定性增加;企业内部资源的过度消耗。另外,外部环境的扰动也会直接或者间接增加这种不稳定性,如果企业内部稳定系较好,就会降低外部环境的脆性影响,反之,会加强这种影响。
(三)企业敏感度及应对能力
企业的敏感度越高,就能越快地洞察外界环境的变化,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脆性事件造成的影响。企业敏感度越高,那么其灵活性越强,越能准确地预测脆性事件发生的概率,减小其对企业可持续成长战略的影响。组织结构灵活性、企业文化开放性、管理信息化程度能够很好的反映企业敏感度。应对能力是指企业运用自身的资源和能力,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外界环境的不利变化对其可持续成长造成的影响,将损失减小到最低,并且迅速恢复的能力。企业家素质、企业凝聚力、战略适应性、员工执行力能够很好的反映企业的应对能力。企业的应对能力强,就能迅速阻止脆性事件在企业中的蔓延,切断脆性的传导路径,控制脆性源,从而保证企业可持续成长战略的实施。
(四)企业脆性度
对于企业来说,脆性是一种信息,企业内含有脆性信息的多少,表征了企业在受到脆性打击时发生崩溃的概率或者可能性。企业脆性度越大,脆性干扰对企业可持续成长战略的影响就越大,反之,就越小。脆性度是企业系统本身所具有的性质,是内部属性,与外部环境无关,外部的干扰只会加强或者消弱这种影响,但不会改变脆性度的大小。但是脆性度受企业敏感度及应对能力的影响,企业敏感度越高或者应对能力越强,则脆性度就会越小,反之,则会越大。在企业可持续成长战略中,第一个维度是外部属性,后三个维度是内部属性,四个维度彼此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外部不稳定性会对内部不稳定性造成影响,外部和内部不稳定性会抑制企业敏感度而增加脆性度,内部不稳定性将降低企业敏感度,企业敏感度与应对能力的降低会加重内部的不稳定性,敏感度与脆性度表现为此消彼长的相互抑制的关系。
二、脆性在中小企业可持续成长中的表现
(一)创业阶段
中小企业规模小、人心齐,经营者的特点表现为权力大、喜欢独裁,那么中小企业的命运就掌握在经营者一人手中,这时中小企业根本谈不上可持续发展,其发展初期的这种粗放式的经营模式就已经为中小企业将来发生的危机买下了伏笔,脆性因素开始出现,具体表现为中小企业承受外界打击的能力比较弱,就像初生的婴儿一样。另外,中小企业在创业阶段又表现出机动性、成本意识强、具有冒险精神、有个性、责任感强及具有开拓精神等特点,所以中小企业有较高的敏感度。
(二)成长阶段
中小企业人员迅速增多,组织不断壮大,这时中小企业生产已经具有一定规模,产品成本降低,市场也逐渐打开,并且还能够占有一席之地,这时有的中小企业仍然保持着自由、独立的性质。随着中小企业人员的增加,中小企业开始建立自己的制度和规章,但是此时的各种体制还不健全,机制还不完善,这就形成了对员工的约束,中小企业的刚性逐渐增强;中小企业家的个性、冒险精神等也会随着中小企业规模的扩大而逐渐减弱,企业敏感度逐渐降低。由于企业脆性度与敏感度此消彼长的关系,脆性因素随之增加,中小企业的抗击打能力进一步减弱。
(三)成熟阶段
中小企业规模稳定,其成长状况具有特点:第一,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如地方政府要求中小企业的经营行为更加规范,这时中小企业就不仅仅是简单地适应环境,而应认真地分析外部面临的环境,并且要积极地采取对策。第二,产品的市场需求波动较大,来自行业内竞争者的威胁、潜在竞争者的威胁都会不期而至,中小企业承受的压力增加。第三,组织结构及管理方式复杂和多样化。在这一阶段,来自内外部的不稳定因素都会对中小企业形成一个无形的冲击力,脆性在中小企业成熟阶段已经积累到一定的程度,脆性度的增加以及敏感度的减弱共同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可持续成长战略。
(四)衰退阶段
由于新产品和替代品的出现,使原有行业的需求大幅度减少,市场萎缩,销售明显下降,利润也大幅度降低。此时企业想要延长自己的寿命无异于一场革命。一般的企业会在挣扎之中夭折,而另外极少数企业却能够实现一次转折,这只能归功于企业家对脆性的敏感度与有效识别。脆性在中小企业不同生命阶段的表现因行业性质、企业周期长短的不同而略有差异,但总的趋势基本相同。
三、有效应对脆性的中小企业可持续成长战略
(一)创业阶段
由于中小企业在这一阶段的特点,即经营者喜欢独裁,这就造成了决策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管理也缺乏相应的弹性,脆性在这时就已经开始孕育。这时企业要做的就是充分分析系统可能遇到的脆性事件,找寻和确定脆性因子,是我们防范和治理组织脆性的前提条件。这项工作的实施对中小企业而言可以防患于未然,还可以从容面对突发事件的来袭。同时我们应该考虑寻找组织中的韧性事件和韧性因子,引导中小企业朝着更加柔性的方向发展。因此,企业应采取“脆性识别”战略,在应对脆性的干扰方面,企业要能够准确地识别各种脆性因子,及时发现影响企业内部稳定性的脆性事件,同时设法提高企业的敏感度与应对能力,同时,在业务上,企业应将主要精力放在某一个细分市场上,而不宜将精力分散,首先稳固阵脚,再图发展。
(二)成长阶段
企业规模逐渐扩大,相应的企业制度也已经开始建立,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已的思维模式,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及外界环境的不断改变,经营者要转变思路,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破除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惯性。另一方面,深入研究中小企业组织的构成要素及其形成的结构质量,特别是关于中小企业组织子系统的科学划分将成为我们防范和治理企业脆性的基础工作。若前期没能准确识别脆性因子而造成了“脆性衍生”,那么,在这一阶段可以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从战略的高度,企业应成立专门的脆性预警部门,建立相关的脆性预警机制或报警系统,制定科学的应急预案,一旦脆性指标达到警戒值,就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防止脆性的进一步蔓延。
(三)成熟阶段
在成熟阶段,中小企业会出现不同的发展路径,有的发展为大中型企业集团,有的一直维持原有的规模。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企业家的眼光和洞察力、管理者知识、经验、阅历,公司的治理结构等,但最重要的是不同企业的内外部不稳定性、敏感度与应对能力和脆性度的不同。大中型企业集团由于建立了良好的脆性应急机制,能够有效防范脆性事件发生,从而降低内部不稳定性,脆性度的下降也促使了企业敏感度与应对能力的提高;维持原有规模的企业往往没有及时采取脆性的有效应对措施,脆性度没有明显降低,脆性的传导路径没有被切断。此阶段,企业应该强化战略意识、提升战略能力、对外部环境的预判能力及脆性的预防和治理能力,建立脆性风险信息管理系统,构建脆性的指标体系,把导致脆性的脆性因子全部纳入到信息系统中,对脆性事件实施全方位、多层次的监控,这样才能够保证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实现其可持续成长的目标。
(四)衰退阶段
进入衰退阶段的中小企业往往会出现以下情况:第一,少数中小企业采取急救措施,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克服内部的脆性,随着脆性度的下降,企业的敏感度和应对能力有所提高,内部稳定性也有所降低,企业有可能起死回生。第二,随着外部环境的恶化,外部的不稳定性加剧,最终造成企业脆性度远远超过警戒值,中小企业已经无法应对也根本无法预测脆性事件的发生,或者已经发现脆性源的存在,但心有余而力不足,随着脆性因素的不断积累,最终导致中小企业系统脆性被激发,企业崩溃。中小企业可以采取的战略:第一,充分分析中小企业的脆性事件,找寻和确定脆性源,这是防范和治理组织脆性的前提条件,这项工作的实施对中小企业而言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第二,深入研究企业组织的构成要素及其形成的结构质量,特别是关于企业组织子系统的科学划分,这将成为我们防范和治理组织脆性的基础工作。第三,进行业务上的剥离或者清算战略,取消脆性度较高的部门或子系统,保持核心业务,剥离非核心业务,延长企业生命周期,增强企业的可持续性。
四、结论
中小企业成长是其生存和发展的一种存续状态,它不仅表现为中小企业规模和数量的增长和扩张,而且还包括中小企业结构和质量的改善与更新。量和规模的扩张只是成长的结果,提高企业敏感度与应对能力,降低脆性度才是中小企业成长的核心内容。中小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脆性伴随中小企业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脆性的表现各不相同,脆性度不同的企业,其发展的路径也不一样,这就构成了优秀企业、一般企业和劣性企业的区别。随着对可持续成长战略以及企业脆性理论认识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家正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运用脆性理论与可持续成长战略的思想,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中小企业未来的发展是不可限量的。但是本文仅仅从外部不稳定性、内部不稳定性、企业敏感度及应对能力和脆性度四个维度入手来考察其对中小企业可持续成长战略的影响,没有对脆性的衡量标准做定量分析,这是本文不足的地方。
作者:邵仲岩刘翠永单位:齐齐哈尔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