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城市化进程背景客家学子进行的文化整合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客家学子(“耕山”族群)面临“农耕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因此ꎬ“文化整合”成为客家学子在城市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庸”思想在帮助客家学子进行“文化整合”过程中可发挥重要的调适作用有利于帮助客家学子看到“农耕文化”与“城市文化”在整合过程中的互补提升效应从而更好地应对文化冲突克服文化脱节现象
[关键词]客家学子;中庸思想;文化整合;农耕文化;城市文化
一、“文化整合”是客家学子在城市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客家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江西、广西、湖南、四川等多个省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客家族群形成了相对独立完整的文化体系在传统习俗、价值取向上都有自己的特色日本学者濑川昌久在其著作中叙述客家族群的特征有“作为‘我们客家人’的强烈自我意识以及自尊心其中客家的自我意识高这一特点得到大家的公认这不单是伙伴意识或者排外意识的强弱而是意味着客家往往主张自己系谱的正统性和优秀性”[1]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无客不住山”的客家族群也同样参与到都市化的进程中大量乡村客家人带着孩子进入城市参加工作越来越多客家孩子进入城市学校学习在融入城市环境的过程中尽管客家学子的适应能力很强能够适度调整自己的观念但由于他们多数来自山区长期处于“农耕文化”环境中与处于“城市文化”环境中的城市学子在交往过程中难免存在问题为此本文以来自不同省份、不同院校尤其是来自小城镇、农村受客家文化影响较直接的客家学生为调研对象通过分析他们的形象风格、行为方式、生活现状、文化心理、价值取向等多个方面的情况探讨客家学子在城市化进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通过对调研问卷的分析可以发现客家学子在城市化进程中可能存在三方面的问题:(1)长期处于“农耕文化”环境下的客家学子在融入城市过程中有的可能出现“文化脱节”的现象即精神和思想意识跟不上城市化进程在问卷调查中超过一半的客家学子表示难以适应城市的快节奏生活怀念进入城市之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悠闲生活对城市拥堵的交通状况感到不满(2)由于地域文化差异部分客家学子在适应城市环境过程中可能产生“文化自卑”心理城市学子的个性开放容易接受新事物而客家学子相对保守、拘谨客家学子在与城市学子在交往过程中观念差异明显沟通缺少共同话题难以互相接近客家学子难免对城市学子产生距离感产生自卑心理很难真正融入城市环境(3)在“农耕文化”与“城市文化”碰撞或融合的过程中有的客家学子存在从众心理或被同化现象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一部分客家学子虽然对客家文化认同度较高但是对客家传统文化认知度较低尤其是较早跟随父母离开家乡进入城市生活的客家学子他们对于客家传统文化的了解比较少认知度较低仅在与家人沟通时使用客家话客家传统节日习俗也在适应城市环境过程中有所简化他们的价值观因为受到城市环境的影响与传统的客家人有一定差异总之有一部分客家学子虽然认同客家文化但被城市文化同化的现象却普遍存在综上所述ꎬ“文化整合”已成为客家学子在城市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文化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文化的差异也逐渐凸显文化冲突随之加剧这一趋势更加体现了文化整合的必要性“文化整合是指通过分析和比较使不同的文化价值或理念相互渗透、互相补充从而达到兼容并包、求同存异从而实现文化的完善或创新从而实现文化的和谐发展和共同繁荣的过程ꎮ”[2]各种文化在不同的视野相遇时不可避免地会陷入机械的外部冲突和相互排斥的状态之中而要完成文化整合的使命我们就必须通过扬弃人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来实现其理性与价值的整合[3]
二、“中庸”思想在帮助客家学子进行“文化整合”过程中可发挥的作用
“中庸”思想与“文化整合”相契合儒学作为中国传统哲学长久以来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ꎬ“儒学作为一种积极入世而以济世安民为己任的学说则其方法论自然应以务实为旨必须立足于现实面对现实并具备包容一切正确观点和适应一切变化的功能”[4]例如ꎬ“中庸”思想在促进不同民系文化之间相互适应与协调减弱自我中心化意识方面就可发挥重要作用以广东高校为例广东高校的学子主要来自三大民系即广府民系、客家民系及潮汕民系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文化背景其在相处过程中难免因文化差异而产生各种问题而在“文化整合”过程中首先理解“中庸”思想可以帮助不同民系的学子建立文化平等意识平等关注各地文化促进各种民系文化在同一话语系统中平等对话其次理解“中庸”思想有助于引导客家学子理性判断时代特点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建立新型的城市观与人文观最后理解“中庸”思想有助于培养客家学子的包容精神有助于他们提高“文化自觉”意识加强与城市学子的文化沟通增进相互理解通过广泛吸收各种文化的优秀成分尤其是优秀的价值理念等精神内核实现本土文化的再创造与发展综上所述ꎬ“中庸”思想可以帮助客家学子建立对不同文化的理性态度和理性思维是对文化发展的深度领会与整体把握其理性精神正与“文化整合”的理念相吻合具体可发挥如下四个方面的作用(一)帮助客家学子积极建立新型城市观与人文观«孟子离娄上»:“男女授受不亲礼也ꎻ嫂溺援之以手权也嫂溺不救是豺狼也ꎮ”«荀子儒效»:“应变曲当与时迁徙ꎮ”“中庸”思想强调以“中正”为原则的“时变”“权变”ꎮ“中庸”不是世故与圆滑不是全盘妥协而是要在复杂的环境中调和各方的利益寻求实现各方利益最大化的解决方案“‘中庸’的行动抉择具有场依性、全面性及变通性的特点以保持所处生活环境的动态平衡ꎮ”[5]这一理论可以启发客家学子因时而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例如ꎬ“城市文化”与客家学子长期接触的“农耕文化”不同其重要特点就是集聚效应包括文化的高度集聚因此客家学子从“耕山”族群向“城市文化”的适应过程中不能脱离城市的经济文化去谈发展而应适度调整自己的观念在精神与思想意识上跟上城市化进程实现与都市环境的自觉融合特别是就读于省会城市学校的客家学子要提高核心竞争力在都市激烈的竞争中赢得生存和发展空间就必须看到城市化进程的必然性“中庸”思想体现了不同文化要素或文化形式之间寻求相互适应、相互协调从而转化为有机整体的过程有利于帮助客家学子积极建立新型城市观与人文观(二)引导客家学子合理调控情绪朱熹说:“喜、怒、哀、乐情也其未发则性也无所偏倚故谓之中发皆中节情之正也无所乖戾故谓之和ꎮ”(«中庸集注»)朱熹认为人的性情本来是没有所谓喜怒哀乐的情感的对于事物的喜好也没有所谓的偏袒即使将情绪表露出来也要合乎中道没有偏倚不暴戾这就叫和这启发客家学子在面对多元复杂的校园文化环境时应该把握好“中庸”的立场管控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轻易受外界的干扰有的客家学子的自我意识强在融入城市环境过程中因“城市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差异难免与城市学子发生矛盾中庸思想中的“和”启示我们对待各异的文化不可只固守自己的家乡文化客家学子要有一颗包容的心客观公正地看待各种文化吸取各地文化的精华“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ꎮ”面对文化冲突时要根据“中和”的原则把握好自己的情绪状态做到合理的情绪表达避免过激在心态上要做到不卑不亢灵活处理问题ꎬ“处于不同的位置应该清醒地选择自己的应对姿态”[6]在必要时还要学会适度忍让在自己与环境之间追求一种平衡的状态达到自己与所在群体的内在统一这不仅是一种情绪情感的克制还是对本性的回归(三)培养客家学子的自我修为增强“文化自觉”意识“中庸”思想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境界的人“中庸”包含了“礼”ꎬ“礼”即道德准则根源于人的舍而未发的内心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必须存在一个“礼”字要懂得文化差异带来的利弊学会理解懂得礼让学生同在一个校园由于来自五湖四海加之大部分学生都是首次离开家乡因此他们是直面文化冲突的主要群体面对这种情况客家学子应学会以宽容礼让的态度处理文化差异的问题以“礼”服人以实际行动获得城市学子对客家文化的认可与尊重ꎻ同时客家学子应不断强化“文化自觉”意识充分认识到不同文化有互鉴之处在继承传统优秀客家文化的同时要自觉吸纳城市文化的优秀元素以更好地融入城市的文化空间(四)加强客家学子与城市学子的互动交流以开放促发展“中庸”思想可以帮助客家学子学会平衡“农耕文化”与“城市文化”ꎬ看到两者之间的互补和提升效应为了加强不同文化的互容互鉴高校可以采取一系列文化整合的措施带动客家学子与城市学子的互动交流以开放促发展例如通过开展多元文化活动、优化文化社团体系、完善课程体系建设等途径来实现各种文化在同一话语体系中的平等对话在开展多元文化交流活动方面高校可以组织介绍客家文化特色的讲座、主题分享会、民俗文化节等提升客家学子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ꎻ在社团体系建设方面高校要对宣扬家乡文化特色的社团予以支持和指导并鼓励不同文化社团之间相互交流沟通促进不同文化和谐发展ꎻ在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方面高校可以开设多元的文化课程聘请客家地区优秀的教职人员或研究客家地方文化的科研人员向学生介绍客家文化帮助学生认识“农耕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异同增进对彼此的了解上述一系列整合措施一方面可以使客家学子更深刻地认识城市文化的开放性与包容性另一方面可以为客家学子对外展示传统“农耕文化”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在互动交流中加深城市学子与客家学子对“城市文化”与“农耕文化”的认识促进不同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三、运用“中庸”思想帮助客家学子进行“文化整合”可望达到的结果
(一)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引导客家学子借鉴运用“中庸”思想促进他们在适应城市化进程中主动调整心态、积极融入城市环境一方面可以唤起客家学子对多元文化的共识以及对不同文化的爱护与保护让他们自觉认识“农耕文化”与“城市文化”在碰撞之后的互补与提升意义另一方面有利于激发客家学子的开拓精神强化他们的包容意识和创新意识实现客家学子与都市环境的自觉融合(二)实现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引导客家学子借鉴“中庸”思想让他们正视“城市文化”与“农耕文化”的碰撞与交叉有利于帮助他们理性分析观念差异强化“文化自觉”意识克服某方面的文化自卑心理应对在融入城市环境过程中遇到的“文化脱节”问题“中庸”理念拉近了客家学子与城市学子的心理距离促进了客家学子与城市学子的和谐相处有助于实现客家学子与城市学子的共同发展
综上所述在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期运用“中庸”思想平衡“农耕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冲突让客家学子看到传统文化的回归和创新对“农耕文化”与“城市文化”进行理性整合有利于客家学子在文化多元的社会环境中实现人与环境、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参考文献:
[1] 濑川昌久河合洋尚.客家———华南汉族的族群性及其边界族群性及其边界[M].姜娜蔡文高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ꎬ2013:9.
[2] 邹雁余佳桦.广东地方院校应重视对地方文化的整合[J].教育探索ꎬ2014(1):104-105.
[3] 何中华.哲学的跨世纪使命:文化整合与自我拯救[J].文史哲ꎬ1995(6):39-41.
[4] 徐儒宗.中庸论[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3:48.
[5] 杨中芳.传统文化与社会科学结合之实例:中庸的社会心理学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ꎬ2009(3):54-60.
[6] 傅佩荣.止于至善:傅佩荣谈大学中庸[M].北京:东方出版社ꎬ2012:124.
[7] 文选德肖君华.以传统“中”“和”思想涵养核心价值观[N].光明日报ꎬ2014-04-21(11).
[8] 眭依凡.好大学理念与大学文化建设[J].教育研究ꎬ2004(3):14-21.
作者:邹雁 单位:广东省科技干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