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地质灾害防治及地质环境利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如今,我国地质灾害时有出现,对人们的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地质管理部门必须加强防范地质灾害的控制权以及合理利用地质环境。本文介绍了地质灾害防治系统和使用该系统的地质环境的具体内容,并分析了防治地质灾害工作与地质环境的联系。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地质环境利用
引言
地质灾害问题一直困扰着世界各地的大多数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在不断地提高、改善。然而,近年来的地质灾害仍旧频繁发生,特别是在某些地区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后,地质灾害防治的相关部门逐渐认识到,虽然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已经建立以及健全,但是仍旧存在大量仍待改进的地方。本文主要对地质灾害防治和控制系统的许多不足之处进行了讨论,鉴于独特的地质环境,以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为视角对其进行重点分析,建立一个相对可靠、安全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和地质安全的评价环境。
1我国防治地质灾害有关设施
1.1地质灾害的主要特点
我国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并且地质灾害强度以及受灾的规模都相对较大,对我国人民人身财产安全形成严重的威胁。特别是我国西南部的山区,时有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威胁当地居民的生命安全,破坏当地的通信以及交通,给西南地区的经济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导致我国整体发展水平下降。为了有效强化我国西南部山区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有关政府应该加大人力、技术以及资金的投入力度,在重大灾害地区设置地质灾害防治系统,开展灾害防治预测工作,使西南部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得到保障,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1.2建立地质灾害调查区
在我国,为了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减少因地质灾害而产生的经济损失,有关部门应当在经常发生地质灾害的西南地区建立灾区调查区。派出专业调查小组研究调查频发区的气候特征以及地貌地质特点,估算地质灾害的出现以及使用紧急应对措施,并且根据其特点对其进行等级划分。当专业调查小组进行实地考究一段时间之后,科学研究每个地区地质灾害频发区出现灾害的时间频率以及特点,拟定有效地质灾害防范措施,为后续地质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1.3建设地质灾害警报装置
为了能够更好地分析研究重大灾害地区的地质灾害的防治效果,需要在地质灾害经常出现的地区设置灾害预警系统。建设地质灾害预警系统的重点是预警管理以及预警技术两个方面,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对灾害进行检测,在发生地质灾害前及时采集灾害产生的特点并且向相关部门报告,给出灾害报警预示,及时相处解决对策,减少灾害出现的频率。
1.4建立健全搬迁体制
如果受灾地区发出地质灾害预警,相关部门必须及时分析灾害信息,分析的信息包括:灾害危及范围以及地质灾害危险等级,如果灾害危及范围广、等级较高,则必须使用有效的搬迁举措。相关部门应当安排灾区居民有组织地搬出危险区,搬迁到预先设置的安置安全区,以确保受影响地区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减少灾害损失。地质灾害后,根据受灾地区的特点进行合理的灾后重建工作,必须做到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相结合,加强对居民住房的质量,为居民送暖。
1.5建立地质灾害应急处理体制
目前来看,我国的综合国力相对较强,科学技术以及经济水平处在不断发展的阶段,当地质灾害出现之后,可以及时对灾区进行善后处理操作。我国拟定的灾害应急处理系统的中心是严重地质灾害出现地区居民服务,采用先进的技术,与现有的人力、财力和其他资源相结合,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灾害应急响应机制。灾害应急响应机制一般包括应急处理技术体系、应急设备和网络信息技术平台,地质灾害出现之后,能迅速做出应急反应,以最快的速度组织工作人员抵达受灾地区,进行赈灾活动,有效、科学的减少受灾地区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降低损失,维护灾区社会稳定。
2利用地质环境与防治地质环境之间的关系
2.1地质环境给地质灾害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地质环境是人类活动以及地球自身运动之间相互作用出现的结果,并且地质环境在持续发展、演变的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类别的地质灾害,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的地质环境出现了相对快速的变化,人类改造自然的强度与速度在不断增加,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步伐也随之加快,所以,地质环境变化的速度,也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并且超越了环境自身承受的范围,如此的结果,导致了地质灾害的频发;地质灾害在某些地质环境中是不可避免的,其不能独立地从地质环境脱离出来,地质、地貌以及地形构造形成了地质灾害频繁出现的先决条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不断的变化,是导致地质灾害出现的导火索。
2.2地质灾害改变地质环境
根据定义,特指环境学的定义,所谓的环境质量多数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中,环境的默写要素以及环境的总体,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的繁衍以及生存的适宜程度。”对于地质环境来说,环境质量一般是指组成地质环境的每一种要素对人类的发展以及生存的适宜程度。正如前面提到的,如果地质环境的变化超出了地质环境的适应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这将导致某种地质灾害的出现。从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这方面来看,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造成无法估计的损失。在我国这样一个气候因素繁多、地质条件复杂以及地域辽阔的国家,地质灾害导致的损失每年可达数十亿美元。总体来说,地质灾害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①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巨大影响;②间接地影响全体人类社会以及经济的健康发展。从保护地质环境的角度出发,地质灾害的发展与产生,对反映地质环境质量好坏的地质环境全部要素对人类发展以及生存的适宜程度有着巨大影响。地质灾害影响越大,发展就相对较快,随之风险也就越大,对地质环境质量的改变也就越明显。
3建立地质环境评价体系
对于区域地质环境利用的评价必须要将其自身的特征放入考核的范围之内。其自身具备服务、基础以及公益等特点,在环境调查与地质勘测中使用不同的方法,判断、分析其地质的安全状况。通过使用区域地质环境评价体系,要充分认识利用地质环境监测领域的状况。强化地质环境的使用,同时尽可能减少地质灾害的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地质灾害防治监测任务全面完成后,还要实现人文环境和地质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其环境评估过程中不能局限于固定的研究思维以及视野,必须勇于探索、发现新的想法。确保工程地质环境安全的安全问题,一般包括环境相关区域内外因素和地质信息以及伴随相关的风险性和可能性。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安全性评价的地质环境计划,以避免由于违规项目造成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为了减少地质灾害的风险,必须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利用地质环境的思想。在构建系统和利用地质环境的过程中,始终注重人与自然环境,人类行为之间的和谐相处,适应和改造自然本身相结合。这不仅限于对地质和工程开展评价体系的建设,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利用地质环境,建立和完善地质环境安全系统,规范化建设,促进利用地质环境规范化发展。
4结束语
地质灾害的防范不但是牵涉社会保险、行政、立法等方面的问题,而且也是科学技术的问题。从危险的角度来看,一般是指发现地质环境的危险区,我国大陆地区已经建立了地质防治系统,其包括科学技术支撑、应急处理、搬迁治理、监测预警以及调查评价等;从安全的角度看,一般是指发现地质环境的安全区,因此能够架构区域地质环境功能区划、质量评价、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工程容量评价以及风险调控的工作思路。
参考文献
[1]闫国芹.地质灾害防治策略和地质环境应用探讨[J].价值工程,2015(10).
[2]黄将.靖西:全面落实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J].南方国土资源,2015(08).
[3]徐志文.在全省市(州)及扩权县(市)政府领导国土资源管理培训班开班仪式上的发言落实责任完善机制多措并举奋力开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新局面[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4(01).
作者:王亮 刘长宪 单位: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