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论校企深度融合下的工匠精神培育对策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近年来,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越来越多地受到学校和企业的重视。无论是我国经济的转型,还是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才。校企深度融合的教育理念,是指企业与学校互相配合,共同探究人才培养方案,并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强化实践能力,提升职业素养,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目标。
关键词:新时期;校企合作;工匠精神;教育方法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希望企业内的人才都具有工匠精神,能够以劳动为荣,重视技能的提升,敢于创新,具备敬业守信的职业素养。为了建立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才队伍,很多企业都选择与学校开展合作,采取校企协同育人的教育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深度解读工匠精神,配合学校打造具备工匠精神的文化环境和优秀的专业教师队伍,并为学生介绍具备工匠涵养素质的工匠人物,力求更加高效地培养出知识性和创新性技术技能人才。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优秀的工匠追求完美,对细节有着极高的要求,享受通过自己的双手让工艺品逐渐升华的过程。工匠精神所代表的是时代的气质,是毫无保留地投入工作的一种生命状态[1]。具有工匠精神的人讲究执着专注,具有死磕精神,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放弃;具有工匠精神的人讲究精益求精,在工作中保持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敬畏自己的工作,通过精雕细琢,将产品做到最好;具有工匠精神的人讲究创新进取,具备终身学习的理念,并且敢于创新,力求突破自己,提升技艺水平,实现完善自我的目标;具有工匠精神的人讲究匠心筑梦,具有家国情怀,能够将“我的梦”与“中国梦”融合,具备用技能报国的精神。工匠精神不是口号,而是要从当下做起,不断磨炼专业技能,提升职业素养,保证产品质量。
二、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一直以来,“精英教育”“金钱崇拜”等思想逐渐让人遗失了工匠精神,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必须注意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首先,工匠精神是国家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就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和产业结构的升级。目前,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优势逐渐降低,想要保持我国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培养出更多具备“工匠精神”的职业人才,只有这样,我国才能实现发展为制造业强国的目标[2];其次,工匠精神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工匠精神是企业长寿的必备元素。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很多都是由于缺乏对精品的坚持。因此,想要保持持续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企业就必须具备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队伍;再次,工匠精神是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目标。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专业能力,还要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保障。企业需要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才,而学校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主要场所,所以,学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最后,工匠精神是学生个人发展的现实需要。当学生具备工匠精神时,也就具备了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可以更加快速地适应工作岗位,并在职业生涯中,快速脱颖而出。所以,和专业知识技能一样,工匠精神也是学生立足社会的重要条件。
三、校企深度融合与工匠精神的培育研究
当下,企业都希望可以得到长远的发展,渴望吸收更多具有职业态度与创新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经验和能力可以在实训中得到提升,但工匠精神必须在学校学习过程中领悟与养成。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与学校开展合作,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企业文化,加深对企业的认同感,并通过校外实训,在专业技术人员的辅助下,有效地提升自身专业技能,提高专业素养[3]。在此基础上,通过企业与学生的直接交流,可以让学生加深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毕业后直接到熟悉的企业工作。校企合作模式的要点为,(1)培养职业素质。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可以通过了解企业文化,加深对本专业的工作内容的了解,实现职业素质的提升;(2)学用一体。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深入企业进行学习与实践,实现学用一体的目标,提高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3)开展技术交流。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中的工程技术人员可以到学校开设讲座课程,并邀请校内全职教师参与企业技术开发。通过强化优秀教师与企业的技术人员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有助于企业的发展和学校教育工作的开展。通过与学校合作培养人才,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专业技术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在理论学习与专业实训的过程中,逐渐养成工匠精神。
四、校企深度融合背景下“工匠精神”的培育策略
1.打造具备工匠精神的文化环境
在校企深度融合过程中,企业与学校需要根据产业转型对人才素养的新要求,打造具备工匠精神的文化环境,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并在具备工匠精神的文化环境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人文素养以及职业素养,进而更好地投入到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具备工匠精神的文化环境,需要学校和企业之间加强交流,共同打造文化环境:(1)辅助学校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需要与学校共同营造校园环境,在校园人文景观、公共建筑等方面的设计过程中,引入企业文化,建立企业工作站、校企实训基地等。(2)加强企业精神的宣传。企业可以协助学校组织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并请企业内专业人员参与活动。例如,企业可以定期邀请学校新生到工作车间参观,帮助大学生加深对所学专业的了解,并邀请具备良好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高年级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为提升学生参与实习的积极性,企业还可以为学生发放薪资或生活补助。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又可以使学生受到企业人员工匠精神的熏陶。
2.通过典型示范引领弘扬工匠精神
通过典型示范,可以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企业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培养和树立先进典型的方式,让更多学生了解到工匠精神的内涵,提升自身综合素养[4]。在邀请学生参加实训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介绍优秀员工的工作经验、工作态度,通过深入学习典型事例,可以在遇到困难时,借鉴优秀员工处理问题的思路,并受到优秀员工的影响,养成坚持不懈、求实创新的工匠精神。此外,企业还可以定期派遣优秀员工走进课堂,为学生讲解专业技能知识,并在授课过程中,渗透工匠精神的内涵,通过树立榜样,可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先进事迹,并向优秀人才学习,强化工匠精神。
3.校企深度融合运行机制的科学构建
科学的校企深度融合运行机制,可以实现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让学生利用学校与企业的资源,提升职业素养,形成工匠精神[5]。在校企深度融合的运行机制构建过程中,企业必须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1)配合学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必须根据社会发展的形势,配合学校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需要请技术专家和管理人员积极与专业教师开展深入交流,共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2)配合学校实施工学结合计划。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后,需要到企业进行深入学习。而工学结合计划,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也有助于企业在与学校合作过程中获得真正的利益,让学生在工学结合的过程中,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并乐于在毕业后继续与企业合作,企业可以实现引进更多专业人才的目标,学生也可以快速走进工作岗位;(3)配合学校完成校本教材。很多专业技能知识的运用,都需要学生深入学习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典型案例。在企业的帮助下,校本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可以得到丰富,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最新的工程项目,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进行结合,让专业课程更具职业性与先进性,有助于企业对学生进行技术培训。
4.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教师队伍
培养“大国工匠”,关键在“工匠之师”队伍的建设,企业必须辅助学校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教师是学生职业生涯中的引路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所体现的操作技巧以及职业素养,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6]。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职业态度,才会让学生感受到所学专业的魅力,对工匠精神产生深刻的认识,所以,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必须协助学校打造匠师队伍。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作为兼职教师开展授课活动,让学生体会一线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精神。同时,还可以邀请教师到企业进行锻炼,充分地利用企业内的各项资源,帮助教师提升专业技能,并在锻炼过程中实现工匠精神的养成。这样,通过配合学校打造具备工匠精神的教师队伍,可以让学生受到一定的影响,逐渐养成工匠精神。
五、结语
企业必须通过加强与学校的合作,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进而培养更多与岗位要求符合的高素质人才。通过对校企深度融合的运行机制构建,营造传承工匠精神的文化环境,打造匠师队伍,并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训的过程中,养成工匠精神。
参考文献
[1]万长松,孙启鸣.论新时代中国特色工匠精神及其哲学基础[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5):456-461.
[2]高中华,赵晨,付悦.工匠精神的概念,边界及研究展望[J].经济管理,2020,42(6):194-210.
[3]马廷奇.命运共同体: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新视界[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0,177(5):123-131.
[4]石伟平,郝天聪.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695(7):94-98.
[5]徐国光,史军,李积珍,等.课程思政下高校育人工作融入专业课路径研究[J]福建茶叶,2019,41(9):129-130.
[6]董颖,郑友取,李俊.高校创业教育的校企协同:归因、模式与案例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9,39(8):68-74.
作者:高国丽 单位:吉林农业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