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大学生环境保护教育有效途径探索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大学生环境保护教育有效途径探索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大学生环境保护教育有效途径探索

【内容摘要】环境保护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大民生工程,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幸福事,基于全面分析我国大学生环境保护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可通过开设环境类通识任选课、专业课中融入环境保护教育、环境保护实践教学、环境保护第二课堂等有效途径加强对非环境类专业大学生环境保护教育。

【关键词】环境保护;教育教学;大学生;有效途径

当人类发展的历程进入到20世纪60,70年代的时候,美国科普作家蕾切尔·卡逊编著的《寂静的春天》一书出版,向全世界展示了人类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引起了人们对环境保护问题的深刻反思,也给人类敲响了警钟,保护环境刻不容缓。全球各国都积极行动起来一起探讨如何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已成为最终共识,上世纪90年代我国已确定可持续发展为国家的基本发展战略,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正成为新的发展方向。进入21世纪,人类不得不继续面对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环境保护问题如何有效破解,只有提高人的环境保护意识才能有效地解决环境保护问题,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必须经过教育这条途径才能顺利解决。党的十八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已经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而且最近几年我国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问题频频出现,说到底还是我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很淡薄,环境保护的路还很长[1]。新时代大学生是我国环境保护的绝对主力,如何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成为我们高校必须完成的一个课题,基于此,在全面分析我国大学生环境保护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探讨提高大学生环境保护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当前我国大学生环境保护教育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还比较淡薄。当前我国在校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整体明显比较薄弱,主要体现在校园内一些公共活动场所的不和谐现象长期存在,一是在校园内公共绿化带经常可以看见有人乱扔生活垃圾,有人无视温馨提示,毫无顾忌地在下雨天随意走捷径乱踩踏草坪,造成大量草坪草死亡,严重影响了校园的美观程度,更有甚者进入公共绿地上树摘花,草地上搞集体聚会活动;二是在教室上课前很多同学将自己的饭菜携带进教室,课后又不能自觉地将这些餐盒、餐巾纸、饮料瓶等其它生活用品及时带走,更有不文明者随意在课桌上乱涂乱抹,给后面上课的同学带来极大的不便,教室楼道内地板上时常可见乱丢弃的烟蒂,给人一种不可想象的场景。三是在食堂可以看见一部分同学浪费粮食的同时,餐后将餐巾纸和餐盒不能自觉地放置在合适的位置。以上这三个方面的不和谐现象很好地印证了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还很淡薄,不仅影响校园的美观,而且严重影响学校的整体形象。除此之外,大多数学生对环境保护方面内涵需要进一步提升,一定比例的学生缺乏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积累,一旦遇到实际环境问题时往往缺乏一定的解决方法及环境保护的法律意识,对于环境保护方面的国家相关法律、政策的学习了解不充分,环境保护的知识面偏窄,体现不出大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应有担当。

(二)当前大学生环境保护教育手段过于单一。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大学生接受环境保护教育的主要方式仍然是通过课堂教学。而且在很多学校环境保护教育相关课程都被列为全校选修课,意味着有一定比例学生因为不选这门课程而错失接受环境保护教育的好机会,而且课程授课方式仅限于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只能为了修学分而学习,加上教师授课方式单一没有结合实践教育活动使其学生不能身临其境的感受环境污染、环境破坏对人类的危害,不能深刻意识到进行环境保护的紧迫感,责任感,最终使得整个环境保护教育课程学习流于形式,而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并没有实质性地提高。今后还需要采用多样灵活的教育方式和手段对大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教育的认同感,逐步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为今后参加各类环境保护活动提供强有力的内在驱动力。

(三)践行环境保护理念的行动明显滞后。如何践行环境保护的理念,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的各项活动中是当代大学生在内所有人都应有的义务,环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将环境保护意识转化为环境保护的具体行为要有一个很长的转化过程,首先要接受一定的环境保护教育来感化,大学生在学校通过接受专门的系统性的环境保护教育,使其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有明显地提升,只有从个人内心深处深刻意识到保护环境的极端重要性,人人都有责任保护我们的环境,才会把个人保护环境的强烈意识内化为保护环境的具体行动去付诸实施,潜移默化地去感化身边的每一个人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的大潮中。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对环境知识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普及率还不是很高,大多仅停留在了解和初步认识阶段,还没有转化为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的内在驱动力,从上述几个校园内不和谐现象的出现足以印证大学生践行环境保护理念的行为明显滞后。只有每个人付诸实际行动才能使我们的环境变得更加美好。

(四)环境保护教育相关课程设置有一定缺陷。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环境类专业已经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而非环境类专业学生的环境保护教育明显滞后,有个高校并未将环境保护相关课程列入全校学生通识课体系中,有的高校仅作为一般的选修课进行设置,没有起到全面覆盖,更谈不上有效的环境保护教育。

(五)对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在经历了诸多环境污染、环境破坏的沉痛教训后,我国已经深刻地认识到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极端重要性,保护环境刻不容缓。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前沿阵地,担负着培育国家栋梁的重任,对环境保护教育的宣传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同时,对大学生环境保护教育也要引起高度重视。尤其对环境保护教育课程设置方面给予高度重视,使其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参与行动意识有很大地提高。

二、提高大学生环境保护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概论性的环境课程列入全校通识选修课体系中。并非所有的高校都开设环境专业,因此各个高校按照各自的学校实际情况制定非环境类专业培养计划的时候可以将概论性的环境相关课程设置在全校公共通识选修课体系中,也可灵活调整放在跨专业选修课中。开设通识选修课的目的就是拓宽学生知识面和视野,通过多学科的交叉和渗透着力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强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侧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操作能力。具有环境相关专业背景的教师都可申请开设环境保护教育相关课程,这是非环境类专业学生接受环境保护教育的主要途径。环境科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涉及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等诸多领域[2]。只要具有一定环境专业背景的教师都可积极申报环境保护教育的通识选修课。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相关原理,做到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最终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在教学方式方法方面大胆提倡尝试多样化教学,例如可以充分利用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中报道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环境保护成果方面的图片,视频等素材进行案例教学,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启发了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热烈讨论,最后通过对比、分析、综合评价得出自己应有的判断,让学生将感性的认知通过深度思考升华为理性认知,使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有很大的提高。

(二)在专业课中融入环境保护教育。通过各个专业课与环境保护教育之间的关联性考虑在专业课中适当增加环境保护教育内容,这是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第二个有效途径[3]。环境科学涉及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各个方面,工程技术、化学、生物、物理、地理、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医药等基础性学科为一身,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跨多学科、涵盖面极广的学科体系[4]。所以各个学科都与人类共同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性。因此,在专业课的教学内容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将环境保护的相关内容与专业知识深度融合,把相关环境保护教育的内容渗透到专业课的教学中去,充分结合环境保护理念、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环保、清洁生产等新的前沿科学,着力增强大学生节约资源、合理消费、绿色环保的新理念。除了以上提到的一些基础学科之外,像哲学、美术、体育、历史等基础学科都与环境有一定的内在必然联系,各相关专业教师结合对专业课和环境相关内容的理解,融入一定的环境保护内容,让大学生接受环境保护教育。

(三)通过实践教学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对大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一定环境理论学习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关系,具备一定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形成环境伦理观,道德观,价值观、责任感和使命感。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体系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担负着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的使命,同时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一环。实践教学较理论教学具有综合性、创新性、直观性等特点。各个高校在对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实习活动,专业实习活动中可以尝试与相关企业、事业单位对接建立固定的实训关系,通过协商建立长期固定的实践教育基地,以这些基地为依托为学生提供一些如环境监督管理,污染治理、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清洁生产等良好的环境保护教育实践机会,通过学生实地实践,身临其境地体验人类如何与大自然和谐共存,有助于大学生深刻反思人与自然间的相互关系,提高他们对环境保护的认知,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最终升华为积极践行环境保护理念,用实际行动兑现对环境保护的承诺。

(四)通过第二课堂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是一种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教学组织活动,同时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一种途径。环境保护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是一项基本国策,因此,环境保护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决定性的影响[5]。各个高校可以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尝试性探索利用第二课堂开展环境保护教育,例如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值日,每周安排几个不同班级利用课余时间打扫校园内环境卫生,通过学生切身参加劳动锻炼,深刻理解爱护校园环境的重要性,实实在在地接受一场环境保护教育;也可以组织大学生对“美丽乡村建设”比较好的村镇进行参观,让学生亲身体会环境保护带来的变化,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行动;最后可以充分利用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引导大学生接受环境保护教育,比如成立绿色环保之家等大学生社团组织,通过这些社团组织定期开展校园清洁环保活动,举办一些环保知识竞赛,邀请相关环保领域的专家做环保专题讲座,还可以利用相关环保节日如“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等节日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让更多的大学生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的实际行动中来。

(五)自我学习的方式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便捷、及时、多样化,在万物互联的时代大学生可以借助各种媒体平台获取更多的环境保护知识,是进行自我环境保护教育的一种有益补充,只有努力提高个人的环境保护意识,才能更好地参与到环境保护的行动中,积极践行环保理念。

三、结语

总之,通过组织形式多样、丰富有趣的各种环境保护教育活动,让大学生切身体会到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只有保护好人类生存的地球环境才能保证人类的健康发展,把个人保护环境的良好意识最终转化为保护环境的积极行动才是接受环境保护教育的初衷。

【参考文献】

[1]孔海兰.高校加强大学生环境保护教育的探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4:20+23

[2]高军侠,刘蕾,姜灵彦.浅析高校大学生环境素质教育[J].环境教育,2011,10:58~60

[3]高子亭.高校加强大学生环境保护教育的思考[J].魅力中国,2020,39:40~41

[4]章申.环境问题的由来、过程机制、我国现状和环境科学发展趋势[J].中国环境科学,1996,6:5

[5]余璐.高校加强大学生环境保护教育的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7,5:36~37

作者:杜建雄 任尉香 单位:贵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