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环境法教学改进和完善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环境法教学改进和完善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环境法教学改进和完善

摘要:环境法教学改革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是孕育生态大学的需要,是高校开设环境通识教育的需要。目前环境法教学中存在环境法教材不能满足环境法教学需要、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以凸显的问题,改进完善环境法教学要做到“五好”工程:挑一位好教师、选一本好教材、探几种好教法、带一拨“好”学生、塑一个好理念。

关键词:环境法;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一、环境法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第一,环境法教学改革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在校大学生的生态理念、生态环境意识、生态法制意识直接关系到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能否实现。环境法教育承担着塑造大学生良好的生态意识和生态养成行为。第二,环境法教学改革是孕育生态大学的需要。生态大学建设不仅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灌输,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以及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心。第三,环境法教学改革是高校开设环境通识教育的需要。目前,有一小部分高校开设通识教育课。有学者建议高校应将环境通识教育设置为公共必修课。“由于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多元性,仅依靠目前部分高校培养的专业人才已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将环境类课程纳入高校公共必修课十分必要”。[1]

二、环境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环境法教材不能满足环境法教学的需要

我国新的环境保护法于2014年4月通过,一些环境法教材进行全面修订,以反映环境保护领域最新的立法动态和理论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但基本上编排教材时只加入新的规章制度,整个体系内容变化不大。环境法案例教材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些教材所选案例年代较早或者不够典型,有些教材案例看似面面俱到,案例很多,但案例事实讲述很多,评述不足,不足够使人信服。

(二)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许多学校环境法师资不是环境法专业出身,加之环境法是交叉学科,使得环境法教师不能很好地完成环境法的教学任务。第一,由于缺乏相关学科知识,教师在环境法相关问题上讲述不够深入,浅尝辄止,在教学中容易出现照本宣课。第二,环境法体系繁杂,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讲述时面面俱到,泛泛而谈,教学重点不突出。第三,环境法教师由于自身知识面的局限不能深刻理解、分析与评判案例,难以有效引导学生解读环境法案例,在教学中呈现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第四,教学手段单调。它有鲜明的公共性和技术性的特征。但是教师仍然采用传统法学的讲授法使得教学手段单一化。

(三)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以凸显

第一,讲授式教学使学生被动接受,纯粹的知识记忆使学生主体地位丧失,兴趣降低,缺乏积极性。第二,环境法课程实践教育面临的障碍也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环境模拟法庭不好开展,因为环境案件数量有限,可以用来做经典案例的更少,加之环境案件的复杂性、技术性、公益性,使得环境模拟法庭面临很多难题。第三,学生的浮躁功利心态导致其主动性不够。环境法在司法考试里占的比重很小,期末考试一般是交一篇论文,也不像民商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国际法等学科被学生作为首选考研科目。第四,学生没有发挥主体性作用,没有参与到教师的授课过程,也难以与教师产生思想的碰撞与争鸣,不利于教学相长形成双向驱动力。

三、环境法教学的改进和完善

环境法教学是一个涉及教师、学生、教材、教法、教学理念的系统性工程,要改进和完善环境法教学要做到以下“五好”工程

。(一)挑一位好教师

首先,鉴于环境法的跨学科性质,所以应挑选经验丰富、博学多才、责任心强的环境法老师,能关注各学科最新的环境动态,掌握扎实的环境法专业知识。其次,加强对环境法教师的技能培训。高校应鼓励并资助环境法教师去国内环境法教学一流的高校做访问学者,为环境法教师参加国内环境法学术会议和研讨活动提供经费。最后,环境法教师应该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提高。要利用网络不断进行自我继续教育,通过网易公开课既可以观摩国内学者的环境法教学(比如清华大学公开课《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更可以领略国外大学环境法学者的风采(比如美国耶鲁大学公开课《环境政治与法律》、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公开课《环境法及环境政策导论》)。

(二)选一本好教材

“教材是负载教学内容的重要教学媒体,是教学活动系统构成、教学目标实现的关键要素。”[2]笔者挑选的环境法理论教材每章分为六个模块:本章导学、经典案例、需要知道、环保实践、延伸阅读、讨论交流。“本章导学”使学生整体上把握了该章的框架结构,避免环境法体系繁杂的缺陷;“经典案例”作为导入,使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新知识;“需要知道”是学生需要掌握的环境法基础知识;“环保实践”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避免理论教学的枯燥单一;“延伸阅读”包括国内外对本章节所涉疑问的理论阐述概要与推荐书目,满足对环境法怀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的需要;“讨论交流”强化了知识的实际运用,提高了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在环境法案例教材选择上,笔者《环保法庭案例选编》,里面收录了环保法庭成立以来审理的环境案件,这些环境案例能够使学生了解当前环境司法理论和实践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

(三)探几种好教法

除了讲授法,环境法教师在环境法课堂应尝试多种教学方法,提升环境法课堂的趣味性、生动性,寓教于乐,无形中使学生形成了环境法专业思维,实现环境法学的教学目标。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

1.影视教学法。

环境问题的全球化使得电影人也关注起环境题材,不乏推出优秀的电影作品。通过电影导入,提供一种轻松、活泼、有趣的视角来研讨环境法律问题,也为枯燥刻板的环境法学研究打开一扇窗,通过电影来揭示出深刻的环境法法理。例如《永不妥协》是一部关于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诉讼案件的影片,《阿凡达》以生态中心主义为视角。《海豚湾》极大地宣传和鼓舞人们去关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教师在学生观看完影片后要把影片与环境法课程相结合评析并组织学生讨论,不能仅放影片不做进一步的点拨深化。

2.时政教学法。

将环境法课程学习与热点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体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环境法实践品性。一是利用每年的两会。笔者所在的院校环境法课程设置每年的春季开课,此时正是“两会”召开之际,环境问题是近些年两会的热门议题,有很多环境提案和环保新做法,利用在课前五分钟开展“时政播报”活动。二是利用环境纪念日。利用环保纪念日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教育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相关实践活动。

3.辩论式教学法。

辩论式教学法就是针对问题的正面与反面作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而环境法从成立之初能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就备受争议,环境问题中有很多存有争议的地方。利用辩论式来辩真伪、论是非,使学生主动思考,自觉参与教学过程,理越辩越明,学生通过课堂辩论赛更加熟悉所学的环境法课程内容,课堂教学高效运行。以下题目均可作为辩论赛的题目:环境保护应当以人为本还是以自然为本?治理环境问题是科技先行还是理念先行?当环境保护取决于法还是取决于德?

4.多媒体教学法。

环境法的课程特点要求用多媒体教学效果会更好。一方面环境法课程内容较多,而多媒体包含丰富的信息传输量,能节约时间,使教师能够完成额定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多媒体的视觉冲击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紧迫性,树立学生思考、探索、解决环境问题的理念。这也符合建构主义的环境社会学研究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环境问题多种多样,有的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给予了重点解决,有的环境问题却无人问津,没有得到任何解决,其中传媒充当了重要角色。

5.案例教学法。

在教学中有些老师运用案例教学差强人意,简单举例说明、播放小短片视频不算真正的案例教学。案例教学要求老师要精心挑选具有典型性、新颖性、真实性的案例。现在“两高”提倡的案例指导制度为案例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教师多关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的环境污染犯罪典型案例,把案例指导制度引入案例教学法能培养法科学生查询案例、识别案例、运用案例、接受案例的能力。

(四)带一拨“好”学生

这里的“好”不是好学生、坏学生的评判,而是环境法教师像培养“学生干部”一样在学生中挖掘出一拨对环境法感兴趣的学生组成“环境法小分队”。“环境法小分队”有三个作用,一是协助环境法教师完成教学实践活动,比如组织环境法案例分析大赛、环境公益活动策划大赛,策划环保情景剧,模拟环境行政许可听证。二是与校园环保团体建立合作,可以利用专业知识为环保团体出谋献策并联合开展活动,扩大影响。三是发挥“朋辈激励”的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同学起到“榜样在身边”的示范导向,积极参与环保法实践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得以发挥,学生不仅仅运用环境法知识解决环境问题,也将环境保护当作义务植根于他们的心底。

(五)塑一个好理念

环境法思维不同于传统法学思维,环境法教师要以环境法思维为主体,注重环境法实践品性在教学活动中的展现,以其他学科思维为补充,通过扩展伦理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经济学等学科的阅读书目帮助学生获得相关思维的训练。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始终将“知识+能力+素质”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始终,使学生的环境法理念和环境法律知识转换为社会进步、法治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1]苟帅,徐吉侠,蓝增全.普通高校环境教育公共必修课建设的重要性[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6,(12).

[2]钭晓东,欧阳恩钱.环境法基础知识与能力训练[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4.

作者:武向朋 单位:信阳师范学院 政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