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环境工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环境工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模式探索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环境工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新教材适应短学时的要求,从体系结构到内容具有新颖、系统、全面、科学、实用和普及的特点,并注意了与相关课程的区别与联系[1]。在内容上系统地介绍了固体废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基本方法、原理、工艺和设备,但是照搬教材编写顺序授课,由固体废物收集、处理及处置的顺序依次介绍各个控制过程单元操作技术,容易形成“就技术而技术,就方法而方法”的课堂格局[2],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差。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相关知识,清楚所授内容的相互关系,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需要强调按照固体废物“产生—收集—运输—综合利用—处理—贮存—处置”实行全过程管理的原则,增强学生对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的整体意识[3];适当添加了典型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如粉煤灰、电子废物、矿山废物、农业废物处理等技术。通过不断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使教学内容达到丰富和完善,对传统教学内容进行扬弃、积极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成果引入课堂,现已形成一套较为合理的、系统的教学内容。

巧妙合理应用多种教学手段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教学过程中涉及到大量处理设备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以及各种固体废物处理的工艺流程,这些内容用板书讲授效果较差。因此,对一些结构复杂的废物处理设备选用计算机仿真系统演示,如在介绍半湿式破碎机、球磨机构造等原理及特点时,通过仿真演示,使破碎机构型及工作原理生动形象地展现在使学生面前,并有助于分析固体废物在不同转速条件下产生不同破碎效果的原因;在介绍流态床逆流浸出塔热解废轮胎工艺流程时,通过仿真演示使废橡胶热解的整个工艺过程更加完整清晰。在授课中科学合理的应用多媒体课件,将枯燥的专业理论知识通过图片或动画的形式传授,使课堂有声有色,加深学生对专业技术的直观认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达到增强学生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在介绍固体废物填埋处置技术时,讲授理论内容之前先播放一段介绍“广州兴风垃圾填埋场”建设运营的视频录像,通过观看录像,学生对垃圾填埋场有一个直观的理解,有利于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但是上述这些方法必须适当应用,不能喧宾夺主,而在讲解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公式推导时,宜采用传统的板书教学形式。不管采用何种方式教学,都要发挥教师的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启发讨论式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授课过程中,教师通过生活实例或相关专业知识引导学生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做到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在介绍固体废物的收集、贮存及清运时,以人们日常生活垃圾为对象分别介绍瑞士、泰国、新加坡及我国垃圾收集、贮运方式,通过国内外生活垃圾收集方式的比较,启发学生分析不同收集方法的优缺点并对我国目前垃圾收集贮运方式存在的缺点进行讨论改进;在介绍危险废物固化/稳定化处理技术时,教师通过介绍目前固体废物国内外热点问题,如云南铬渣污染事件、污泥处理技术等为例,指导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处理工艺流程,并以作业形式提交;在固体废物热处理教学时,选取典型固体废物如以废塑料的热解工艺为案例介绍热解处理工艺及原理,分析不同塑料热解的产品组成与温度的关系,并结合国外研究进展对获得技术可靠和经济可行的工艺流程进行探讨,寻求一种科学有效的能源回收再利用的途径。通过启发讨论与案例形结合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真正意识到固体废物是“放错地点的原料”说法的合理性,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加强课程实验与设计,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和科研创新实验三个部分,分别从基本技能、综合训练及科研创新三个层次入手,逐级进行教学。实验教学为验证性实验,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学生实验的基本技能;课程设计题目选取贴近生活与工程实际,应用性较强,如选取“城市垃圾收集路线”、“沼气池设计”、“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等为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完成课程设计,培养其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除了教学规定的实验项目以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结合指导教师的能力和科研项目任务自主选择和设计新的课程设计和参加科研小组,提高科研创新能力。通过实践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就业或进一步深造打基础。

结语

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应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实践教学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对任课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积累知识,总结经验,关注专业研究领域科研前沿,即时补充新知识,做到推陈出新,并结合自己的科研进行教学,实现教学科研“一体化”。通过教学改革,将学生培养成具有从事工程实践和技术管理技能、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作者:高秀红杨春维滕洪辉朴明月单位:吉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