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环境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初探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环境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初探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环境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初探

1优化环境工程专业师资结构

1.1加大具有工科背景人才引进力度

安徽科技学院是一所以农科为优势的院校,由于各种原因,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现有教师主要来自于全国其它农林院校,工程经验缺乏.为此,近年来,按照环境工程专业认证标准要求,学校大力引进具有工程背景且第一学历为全国重点工科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师,充实和优化教师结构,提高师资水平,保障卓越工程培养计划顺利实施.

1.2增强现任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为了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学校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工科专业教师必须通过“两进、一培、一参与”制度(进企业、进基地、进行专项技能培训,参与产学研课题)考核,获得“双能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能力、产学研合作能力)教师的资格认定制度;学校每年定期举行工科专业教师技能大赛,鼓励教师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工程实践能力;不定期组织选派专业教师都深入企业,挂职锻炼,已有多名教师先后被环境类相关企业聘为研究员,既加强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又增强了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扩宽了教师科学研究视野;鼓励教师参与环境类的各项职业技能鉴定(高级污水处理工、水环境监测工等),参加注册环评工程师、注册环保工程师等资格证考试,切实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1.3聘请实践能力强的企业高管、工程师及技术骨干担任外聘教师

通过和环境类相关企业签订协议,吸引了一大批企业高管、工程师及技术骨干担任卓越班学生的校外导师,为学生上课、做报告,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实训、毕业设计等.通过实行这种“双导师”制度,既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技术能力提供了平台,又极大的丰富了专业师资结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构建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新模式

“卓越计划”的原则和特点是要求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高校要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为此我校积极采取措施构建高校与行业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深入行业企业、比较分析现行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需求现状,邀请行业企业资源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构建,使培养出的人才更加接地气.其次,通过建立校企联合实验室、校外实践基地等措施,拓展学生实践平台,注重学生培养的过程管理,通过实行双导师制,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两名导师指导,在学校学生主要学习基本理论知识,主要由校内导师负责,到企业后学生的身份是学徒,强化实践动手能力,主要由校外导师负责.最后,通过和行业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由行业和企业考核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并择优推荐就业.通过源头控制、过程监督、末端把关,确保“卓越计划”下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3建立“卓越班”学生的准入、退出及奖励机制

学校制订了《安徽科技学院城建与环境学院环境工程专业“卓越班”学生遴选办法》,以把好“卓越班”的入口关.遴选工作安排在新生入学第二学期开学初(学生对环境工程专业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宣传的基础上、采取自愿报名和课程考试相结合的办法,按照考核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确定进入“卓越班”的学生名单,严格控制“卓越班”的规模在20-30人,追求培养效果和质量.同时还建立了“卓越班”调整机制,每学年结束对“卓越班”学生的学业成绩、科研能力及思想道德表现等进行考核,将综合排名靠后的10%的学生淘汰进入普通班学习,同时在普通班中根据学生志愿择优选择不高于淘汰人数的学生进入“卓越班”学习.学校为“卓越班”学生提供了更多形式的奖励机制,在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校各类奖助学金等方面,同等条件下,向“卓越班”学生倾斜.对于优秀的学生,可以优先推荐就业、优先推荐参加海外游学等活动.

4修改制订完整的“卓越班”人才培养方案

按照“卓越计划”的要求,制订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该方案强化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按照“平台”+“模块”设置课程类型,包括通识教育平台、专业教育课程平台、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个性化拓展模块.其中专业教育课程平台包括: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包括:工业环境治理方向、农业环境治理方向、环境信息规划管理方向.专业核心课程包括:环境监测与评价、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等.主要实践环节包括:金工实习、环境监测与评价实习、AutoCAD实习、大气污染控制实习、水污染控制工程实习、环境工程课程设计、农业固废资源化利用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该课程培养体系主要指标说明如下:最低修读169学分,其中课内教学环节必须修满133学分,实践教学环节必须修满36学分.课内总学时为2388学时(含课内实践457学时),周学时平均为22.4学时;必修课总学时1956学时,109学分,选修课总学时432学时,24学分,分别占课内总学时或学分的82%和18%.其中,通识教育平台45学分,810学时;专业教育课程平台64学分,1146学时;专业方向课程模块14学分,252学时;个性化拓展课程模块10学分,180学时.课程体系设置涵盖了环境类注册工程师考试内容,按照现行注册环评工程师和注册环保工程师制度,以工科基础知识为本,污染控制技术等课程为核心,构建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设置确保了为学生提供工程能力实践的机会,通过创建高校、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新模式,高校与行业企业共同设计培养、制定方案、共同实施.目前与安徽科技学院环境工程专业建立合作关系的有凤阳富春紫光污水处理厂、安徽宏大安全环境科学技术有限公司、安徽祥源安全环境科学技术有限公司、安徽中农化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安徽省凤阳染料化工有限公司、安徽蚌埠八一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蚌埠玻璃设计院、蚌埠市环境影响评价中心等几十家单位,通过在大三大四后让部分学生去企业,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生产实习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课程体系设置强化了对学生科研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程培养计划中列出了各种课堂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大一大二,学生主要接受基础实验技能的培训,大三大四的学生,可以作为“科研助理”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并且可以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近年来,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生获批国家级、省级及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50余项、发表科技论文10余篇、申报专利5项,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科研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此外,在个性化拓展课程模块中还开设了科技论文写作、科技创新理论与实践、资源环境研究进展等课程,并注重与国内外高校的交流,极大激发学生的创新研究能力.本文是对安徽科技学院基于卓越计划下的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进行探讨的说明,目前已在2012、2013级学生实行,由于实施时间较短,其中不可避免存在一些问题,希望通过未来的努力不断完善,最终制定出符合安徽科技学院卓越计划下的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为安徽省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李飞跃 邹海明 汪建飞 单位:安徽科技学院 城建与环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