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环境监测发展及环境监测技术问题探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环境监测作为环境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过程中发挥着主体作用,是环境保护相关法律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依据。自2015年1月1日起,我国的新《环境保护法》正式施行。这说明了我们整个社会都已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因此,环境监测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的环境监测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加以改进。文章通过分析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供环境监测的相关工作人员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环境监测技术;发展;问题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变得愈加严峻。各类污染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甚至是生命。从世界范围来看,尤其是20世纪开始,已经发生了诸多的环境污染事件,如马斯河谷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印度博帕尔事件等等。随着环境污染带来的严重后果,许多国家已经开始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基于此,环境监测技术逐渐的发展起来,到现在为止,已经有60多年的历史。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不仅包括化学物质,还包含物理因素以及生物因素。因此,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环境监测的主要手段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即物理监测手段、化学监测手段以及生物监测手段。
1我国环境监测的发展
在我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环境污染问题。随着我国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逐渐增强,环境监测作为环境质量控制的基础,在我国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阶段。第一,环境监测的起步阶段。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这是我国的第一部环境保护基本法,在这一阶段,我国部分重点城市建立了环境监测站,环境监测得到了初步的发展。第二,环境监测的强化阶段。在20世纪80年代,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监测会议、正式成立国家环境保护局。在这一阶段中,明确规定了环境监测的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环境监测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第三,环境监测的深化阶段。20世纪90年代,国家环境保护局规定了环境监测过程的具体要求,并将环境监测质量认证纳入法治轨道。与此同时,随着GIS、GPS以及RS等技术的发展,环境监测在自动连续监测技术、区域生态监测技术和宏观预测预报技术等方面的发展。第四,环境监测的高速发展阶段。当前,在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社会公众对于环境保护的诉求逐渐增强,国家对环境治理的重视程度不断地提高。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建立全国统一的实时在线环境监控系统,实现生态环境质量、重大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监控全覆盖,可以说,我国的环境监测已步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
2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我国环境监测各个发展阶段的描述,可以了解到,我国在环境监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环境监测的设备、方法以及手段等方面,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可以说,我国环境监测的工作以及科研能力都得到了大幅地提升。尽管如此,我国部分地区依然存在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环境监测作为环境污染治理的基础,仍然存在着需要加以改进的地方,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环境监测手段缺乏科学性
从我国环境监测的发展历程来看,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时间较短。因此,尽管我国的环境监测手段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从采样的角度来看,目前主要选用点式采样方法。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方法,但是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污染物,特别是那些具有流动性的污染物。其二,从分析的角度来看,目前主要依据实验室的手动分析。在实验室进行手动分析,一方面,容易导致样品被污染或者是被破坏,另一方面,手动分析的工作量通常比较大,工作人员在分析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失误,从而导致数据不准确。这些都将影响环境监测的结果与现场的环境质量不匹配。其三,从样品信息的角度来看,目前主要以单纯的浓度表示,缺乏与环境生态风险、环境安全等信息的有效结合,未能全面的反映出具体的环境质量。其四,环境样品的监测缺乏ppb、ppt和ppq级的微量或痕量样品监测。因此,对于环境中的微量或痕量物质缺少必要的监测手段,如果仍旧采用ppm级的常量监测就会难以发现它们对于环境的危害。其五,在环境的应急监测方面,存在着技术水平不高的问题,难以适应现场快速、动态的测定要求。一旦发生突发的环境污染事件,很难迅速做出反应并提供准确的信息。
2.2环境监测结果缺乏代表性
首先,从环境监测的要素来看,会发现当前我国的环境监测要素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特别是在固体废弃物、土壤等环境要素方面,缺乏必要的常规检测,使得部分区域对于环境总体质量的认识不够全面。只有在水体、大气这两个环境要素方面,进行常规的环境监测。其次,从环境监测的频次来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环境监测的频次比较少。但是,有些环境监测工作,需要连续的进行检测,这就导致了环境监测结果与实际的环境质量以及受污染情况不相符,存在着不小的差异。环境监测结果作为重要的依据,如果存在不准确现象,将直接影响环境质量管理、环境评价、环境执法等工作的有效展开。再次,有些环境监测项目缺乏针对性。特别是对于部分特定的有毒有害污染物项目,并不在环境监测的范围之内,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检测结果不具有代表性。最后,表现为环境评价方法缺乏一定的客观性。目前主要的环境评价方法,通常采用对比的方式来定性的评价环境质量,分为超标、不超标两个结果。因此,较难反映出有毒有害指标对环境造成破坏的程度。受此影响,相关的环境管理与决策缺乏针对性,难以发挥环境保护机制的作用。
3提高环境监测水平的主要措施
3.1提高环境监测的科学性
通过上文的分析了解到当前我国的环境监测,并没有与现代科学技术形成很好的结合,导致其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因此,为了真实、客观的反映实际状况,要进行科学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可以采用线式或面式的采样方法,尽量全面的评价污染物对于环境的影响程度及范围。其次,可以结合现场分析、连续自动分析等方法,有效降低传统的实验室手动分析存在的误差。再次,根据不同的环境污染特征,选取适当的数量级样品检测手段。最后,应当充分挖掘环境监测数据的背后内涵,改变过去简单的达标、不达标的表述方式,尽量提供最可靠的信息,以便于环境管理人员做出正确的决策。
3.2加强快速监测水平
为了有效的处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减少人员的伤亡,需要在环境应急监测方面提升技术水平,以更好的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首先,提高应急监测重点工作的筛选水平。其次,事先准备好应急监测标准、方法、设备和应急交通工具,以及时应对突发环境事件。最后,做好自动化、快速环境应急监测设备的研发,以便满足环境应急监测的现实要求。
4结束语
在环境质量管理的过程中,环境监测作为首要环节,是环境保护机制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文章通过阐述我国环境监测的发展历程,了解到我国的环境监测已步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当前我国的环境监测存在着缺乏科学性、监测结果缺乏代表性等问题。因此,应当合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我国环境监测的技术水平,并且加强快速监测的应对能力,保护人们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顾自强,陈静,潘俊.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中的监测支持[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2]温东亮.浅谈环境监测技术的制约与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
[3]祁春满.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广东科技,2013.
[4]郭垠江.环境监测技术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J].河南科技,2015.
作者:郭欣 单位:黑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