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大学思政环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人文环境的涵义
《大英百科全书》把“人文学科”解释为“关于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的学科,人文精神是人的意识对主体自身的尊重、关怀以及追求精神及对自由、真、善、美的追求,而人文环境即是社会本体中隐藏的无形环境,它通过文化观念的价值和导向,以及精神力量的潜在压力,在健康和谐、热烈宽松的精神环境中完成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过程。人文环境建设的重心在于人文精神的培育,它实际上就是打上文化烙印、渗透人文精神的外部条件的总和。一个学校所应有的人文环境是要让学生感受到一种和谐、向上的精神,一种催人奋进的动力,一种豁达、包容的心境,一种学习做人的自觉。
二、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是人,其根本任务是端正人的品行、完善人的人格,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依托一定的环境,以人的需要为前提,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达到全员育人、环境育人。而人文环境建设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高等院校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实处具有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是集大学人文精神,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和谐的人际关系,浓厚的学术氛围等于一体的融洽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使人与人之间达到心理相容,使每一个个体能动地受到环境的影响和熏陶,从而提升整体的素质和修养。
1.良好的人文环境,能够起到价值导向作用,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教育的产业化,给高校办学带来效益和发展。但同时,原有的价值观受到了严重挑战,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和人生所追求的目标发生了改变,功利主义盛行、价值取向偏轨和道德滑坡等现象的出现,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难题。有专家预言,在强大的物质面前,人们将经历一场精神的困惑,出现人格的失落。因此,面对当代大学生,要从精神的层面给予营养,使其在得到良好的知识学习的同时,也得到健康的人格、情感等心理培育,而良好的人文环境所具有的人文价值必然在无形中发挥这一功能,给予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以正确的价值导向作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良好的人文环境,能够起到隐性教育作用,提高大学生学习做人的自觉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修养和做人的素质。一个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的途径,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在教育的过程中,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容易使受教育者产生抵触情绪,缺少说服力。在自我教育过程中,环境的影响就显现出来。由于大学生有着较强的自我意识,不盲从权威、反感空洞的说教,同时由于大学生可塑性强,易于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良好的人文环境所体现出的潜在的隐性教育作用就发挥出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使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环境的感染和熏陶,自觉地按照成才的模式塑造和提高自己,完善自我。
3.良好的人文环境,能够起到心理建构作用,提高大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
大学校园里的学生,尤其是新生,来自不同的地方,有过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经历,对大学生活感到压力、矛盾、困惑,产生许多心理上的问题。此时如果给他们提供一个和谐,融洽、团结友爱的人际关系,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尊重、信任、理解,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的熏陶以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社团组织活动,使他们的业余生活得到充实,使他们的才华得以展示,这样的人文环境能够缩短大学生的适应期,有利于他们健康心理的形成,提高大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
4.良好的人文环境,能够起到规范约束作用,有利于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塑造与提升
道德人格是大学生素质的集中表现,其重要内容是爱国主义、民族精神,这也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木内容。培养高尚道德人格,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不仅是时代和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和要求,也是大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需要。这种道德人格的形成,既有外在的环境影响,也是道德主体主观上的认识与需求。道德人格的形成需要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使其感受到人文环境中的道德关怀,感受到一个团结友爱、积极向上、充满生机活力的集体的存在,这种精神氛围对人的行为客观上会造成规范约束的效果,使人自觉地产生荣誉感,追求真、善、美的价值观,使其道德人格得以塑造与提升。
三、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环境的措施
1.以制度环境建设为支点
建设制度环境就是要使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通过制定有序的制度来调节受教育者无序的思想和行为的变化。学校的规章制度要有目标指向,要起到奖勤罚懒、匡正祛邪、扬善抑恶的作用。学校除了要落实国家和国家教委颁布的法规外,还要针对本校存在的问题,制定出具有自身特色的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使学生有章可循、考核有标准可依,推动学生工作严而有序的开展。制度重在落实,再好的制度不付诸实施只能流于形式。所以思想治教育要渗透到管理、考评等制度中去,要与教育制度相结合、与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制度相结合、与个体的发展评估指标相结合,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操作性,而且也增强了教育的辐射力和保障力量。
2.以营造良好文化环境为基点
营造文化环境主要从以下儿个方面进行。(1)把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校园文化的主旋律。学校应依照不同层次采取多种形式向学生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特别是要将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概念,让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2)把培育良好的校风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校风是校园文化的本质表现,是学校师生共同形成的、具有办学特色的、稳定的精神力量和行为作风,是学校管理和办学水平的集中表现,显示着校园文化的层次,体现着学校师生的文化素质和思想修养,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生活产生意义深远的影响。
3.加强教育主体环境建设是关键
邓小平曾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同志也强调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这充分说明教师对于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质量的培养起着关键作用。这就要求:(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自觉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挥自身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关键作用,要联系当前社会现实和大学生思想实际,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实效。(2)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自觉承担起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用优秀文化培育大学生。党中央、国务院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哲学社会科学中的绝大部分学科都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对于帮助大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认识和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3)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也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各门学科的知识环节中,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各个方面。
4.以积极向上的媒介环境为有效载体
以广播、电影、电视、录相、计算机网络、报纸、黑板报、学习园地等舆论工具为载体,进行思想政治的宣传,不仅具有典型性、生动性,而目贴近生活,容易使学生受到感染和启发。同时,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必须加强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着眼于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分辨信息、选择信息、综合利用信息的能力。(1)主动出击,占领网上思想教育新阵地。建立一批具有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的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在网上充分展现科学理论和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用科学、健康的思想引领网络阵地。(2)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思想政治活动。在校园网或局域网上开设各种交互式栏目,如在线交流、BBS(电子公告牌)、留言本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专兼职人员或有关权威人士与学生进行对话、讨论,对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疏导,对他们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并设计出体现时代特点的、有较强吸引力的各类教育软件,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3)有的放矢,加强对大学生上网的指导和教育,提高其自身的“兔疫力”,增强其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帮助其养成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
5.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是重要环节
针对大学生易发生的心理问题,应先培育大学生的心理放松与自我调节,使他们树立自信、自尊、自强的心态,敢于面对挑战、勇于克服困难,培养其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品质,并能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学校要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在师生间、同学间开展谈心活动,努力营造一种温馨、和谐氛围,给心理压力大的同学能诉说心事的场所,并通过设立心理咨询中心、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和信箱等方法,积极开展具有预防、治疗、教育的心理诊疗工作,为学生营造健康的心理环境。此外,还需加强教育工作者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培训,改善高校现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人员不足、水平不高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