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及应对方法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及应对方法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及应对方法

生态环境问题

水资源极短缺由于地表水系不发育,分布不平衡,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显得非常突出。近几十年来,由于气候趋于干旱和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区域性地下水位下降、水源地枯竭、植被死亡、湿地消失等一系列灾害和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据调查,吉兰泰、查哈尔滩、腰坝滩等地区地下水位逐年下降。由于地下水的提取量逐年增加,过去20年查哈尔滩地下水位以每年0.3-0.5m的速度下降,腰坝滩地区上世纪70年代平均每年下降0.23m。据多个牧民反映,腾格里、巴丹吉林沙漠周边地区牧场水井的水位也在不同程度下降。这说明,沙漠地区地下水的补给量在减少。由于水源地枯竭,地区多个城镇供水日趋紧张。水资源的极短缺及其不均匀性不仅是生态环境恶化主要原因,也是制约着地区经济的发展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如何充分认识地区水资源现状,合理开发与利用水资源是摆在盟前的一个极为重要生态环境问题。

气候趋于干旱,风沙加剧地区属于大陆性气候。总的气候特点是:干旱少雨、风大沙多、蒸发量大。盟降水量在40—200毫米之间,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且年际变化大。从近40年来看,地区不同年代降水量以90年代最多,80年代最少,60和70年代相比,70年代多于60年代。蒸发量的地域分布是北部大于南部,年最高值为4170.6毫米。盟全年七级以上大风日数16-108天,其中春季大风约占全年大风日数的70%左右。盟年平均沙尘暴日数为7-26天。地区近40年的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特别是80年代以后上升明显。从大范围来看温度升高2℃左右。虽然降水呈波动起伏,变化不明显,但潜在的蒸发量在增加,气候总体趋势是趋于干旱。气候趋于干旱是地区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野生生物资源过度利用依然严峻地区药用、经济价值较高的生物资源比较丰富,近几年由于人为乱采、乱挖现象严重,造成甘草、肉苁蓉、草苁蓉、锁阳和发菜等物种资源急剧减少。尤其肉苁蓉和锁阳,由于人的过度采挖,几乎没有繁衍机会。如果不尽快彻底地制止滥采滥挖现象,将对的野生生物资源带来极大的威胁。

局部地区土地荒漠化仍在加剧由于近几年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盟荒漠化速度有减缓趋势,尤其东南地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速度已超过荒漠化速度。但干旱较严重的北部和西部地区荒漠景观多样性指数在下降,景观类型向单一荒漠景观发展,荒漠化仍在加剧。

虫、鼠害泛滥严重长期以来,鼠害一直是造成地区植被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由于受干旱和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的影响,盟鼠害连年发生,使植被遭受严重破坏,给当地畜牧业生产和草地生态建设带来了极大的危害。盟每年鼠害发生面积为13300km2,其中严重危害面积为5300km2左右。在地区梭梭林鼠害发生最为严重。根据虫害调查结果,盟境内草原虫害发生面积达12300km2,其中,严重危害面积6200km2左右。如沙冬青、霸王等植物受到灰斑古毒蛾等害虫危害,并且呈蔓延趋势。

提高生态环境建设的艰巨性认识

近年来,通过退牧还草、生态移民、禁牧减畜等措施的实施和生态保护建设的加强,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恶化趋势基本得到遏制。从地区整体看,年均变化不显著,且局部地区有明显好转趋势,如额济纳旗黑河流域、贺兰山及其周边地区。生态治理面积也首次超过了沙化扩展面积。但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态保护与社会发展的矛盾依然存在,生态环境恶化因素并未彻底消除。例如,过度采挖野生药用植物、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人为的生态环境破坏现象依然很严重。此外,随着气候的变化,干旱、风沙、鼠害和虫害等自然因素仍然威胁着生态环境。因此,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提高生态环境要性的认识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生态环境保护也是一项需要全民参与才能取得成效的公益性事业。从职能部门、社会团体、企业到农牧民都要充分认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并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保护生态环境的宣传教育活动,尤其面向青少年广泛开展生态环境的保护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公民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会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并取得显著成效。

继续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近年来,地区已开展了多项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项目,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以往生态建设成效的基础上,以应地制宜继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在极干旱地区,通过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力争生态环境自然恢复。沿河流或降水量较好的地区多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同时,通过林草建设加以治理。

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无论研究生态环境恶化原因,还是生态恢复和重建工程是否合乎自然规律或取得的成效,必然通过及时、准确、科学的生态监测数据,揭示该地区生态环境变化过程。要得到及时、准确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目前,地区尚缺少一个较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另外,生态环境保护涉及林业、农牧、环保、水务和气象等多个部门。生态环境监测中各部门彼此之间缺少必要的协调和沟通,科研或监测计划相互衔接不足,导致信息不能共享,缺乏可比性。应汇总农、林、牧、水利、气象和环保部门的调查、监测及其它生态保护活动或科研项目中的数据资料,并进行统一管理,建立一套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以便预测和对照判定生态环境变化趋势,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更好的科学依据。

本文作者:达来周芸李德军作者单位:阿拉善盟环境监测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