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环境发展在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环境发展在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环境发展在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

据统计每个农民每年平均产生200kg的生活垃圾、500kg的粪尿和1.3t的生活污水。在传统农业经济条件下,农村产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通过直接还田等途径几乎可以达到全量循环。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已不是纯粹的农业经济。经济模式的变化对农村生活垃圾的产生具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农村垃圾的组成因工业制成品消费的增加而日趋复杂,另一方面,农村生活垃圾传统途径因农村居民生产与消费模式的变化而日渐萎缩。在新余周边村落调研发现,农村建房依旧不规范,旧住房基本家家有条通向最近排水沟的简易排水沟,除人畜粪便外,几乎所有废水是直接排入户外。而新建住房的村户基本已自己安装水管和化粪池,但是化粪池设施并未统一做安排,各自重复建设,自家的所有生活污水都是隔一段时间用马达抽出至附近的排水沟或直接排入附近的排水沟,人畜粪便直接随污水排入河道沟渠,污染源宽,不易治理。新余市农村地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还很落后,大部分地区基本没有专门设置的环境基础设施,只是简易的垃圾堆积场地。生活垃圾、人畜粪便、养殖废物、农业废弃物和生活污水任意排放,显示出脏乱差的环境形象。

近年来,农村村户散户饲养家畜的已逐渐减少,伴随着农村养殖专业户数量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养猪、养鸡、养鸭等养殖业方兴未艾。由于大多数养殖场污染物的贮运和处理能力不足,许多规模化养殖场没有污染防治设施,大量畜禽排泄物、污水未经任何处理便直接排入下水道或随意堆放,危及周边村民的生活用水,给周边农村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给农村环境保护带来了压力。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村户采用柴火做饭的几乎为零,取而代之的是液化气灶或煤球灶,而农作物秸秆作为饲养家畜过冬的必备原材料,随着自己饲养家畜的减少而逐渐退出其舞台。而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农村中农作物秸秆有60%以上未被有效利用,或一烧了之,或弃之于村边、院落,或堆放于沟渠、行道两旁,或在收割机的裁剪下留置于田中,在雨水的冲刷下,大量渗入地下或直接排入河道,不仅浪费了大量尚能发挥作用的能源,而且污染了空气环境、河流和地下水资源。

影响农村环境变化的因素

全社会对加强农村环保工作的意识不强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对农村环境保护足够的重视,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方面的重点一直集中在城市,而城市环境的改善又往往以牺牲农村环境为代价。在硬件建设上,城市都以政府为后盾建设有较为完善的环保基础设施,而广大农村却基本处于空白,成为污染治理的盲区和死角。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各级领导干部对加强农村环保工作的观念有了较大提升,但还不到位,只顾生产、不管环境污染、达标排放不稳定的情况时有发生。一些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不强,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认识不足,加之缺乏维持运转的公共服务投融资机制和政策,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此外,各种农村环保设施面临着运营成本过高、无人管理的困难。受各级财力限制,农村环保基础设施诸如污水处理、垃圾收集处理等设施建设、推广普及难度大,有些地方甚至难以启动。农村环保法律法规建设滞后,缺乏系统的农村环境保护的内容。对农村发展中出现的环境污染现象,缺乏有针对性的法律规定,造成依法管理上的困难。而在有关农村环境保护如畜禽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土壤污染、空气污染、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立法基本上处于空白。

地方经济粗放式发展近年来,各项硬性支出政策的不断出台和地方政府为确保已有的支出水平不下跌,千方百计地培植“税源”,大力组织收入,对经济发展速度的关注程度远远高于对环境保护的关注程度,这就使他们走上了一条很难回头的粗放式经济发展之路。以经济增长指标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做法,更是一种以破坏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催化剂。这些地方经济越发展,污染越严重,环境破坏也就越大。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为了发展当地经济,往往凭借矿产资源优势或廉价出让土地使用权等举措,把那些在发达国家或地区被淘汰、被禁止的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引入进来,其结果往往是:引进一个项目,污染一条河流,掏空一座矿山,祸害四周村庄,殃及子孙后代。

风俗习惯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农村生产的垃圾总量也呈现出成倍增长的趋势。但受由古至今传承的垃圾随手一抛、痰水随口一吐、杂物随地一放等风俗习惯影响,绝大部分农户认为垃圾和污水被堆放在道路两旁、田边地头、村旁沟壑或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农药瓶、塑料袋随意乱扔、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粪土乱堆等现象纯属自然,见怪不怪,农民环保意识淡薄。而恰恰是这种传统思想给农村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每当洪水过后,河流两边的树枝、电线杆上挂满了塑料袋、粪便纸,不仅使农村环境质量日益恶化,而且对农民身体健康造成的威胁也在与日俱增。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政策构想与建议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环境保护在新农村建设中不仅具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而且面临的形势也是极其严峻的。同时农村环保工作是一项涉及到方方面面、极其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只有把农村环境保护提到可持续发展战略位置的高度,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才能真正解决好农村建设中环境污染的问题。

加大农村环保政策的宣传力度农村环境保护是一项需要巨额资金投入的庞大系统工程。在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的条件下,要完成这项工程仅靠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除了动员社会各界力量之外,还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参与。针对当前农民环保意识淡薄的现状,一是应由地方政府牵头,组织协调农业、环保、广播、电视、报社等部门联合利用各种形式开展农村环境警示教育,让广大农民全方位了解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的严重性,引导农民树立较强的环保意识。让农民自觉地参与到农村环保事业中来。二是应以“绿色家园”、“绿色环保示范户”等活动为载体,政府以少量的投资推动,就可以把农村环境保护变成一项声势浩大的全民行动,帮助农民告别陈规陋习,逐步实现农村污染垃圾的消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法律手段是农村环境免遭污染和破坏的有力保障。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不完善,依法治理农村环境有很大困难,必须加快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建设步伐。应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相关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与运行和对各类企业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同时出台与法律配套的法规、条例等规范性文件,确保已颁布的法律有效实施和农村环保工作有法可依。坚决杜绝对污染制造者的处罚力度过轻,甚至充当保护神的角色,加大环境污染源查处力度。明确规定处罚额度应远远高于污染治理费用,“从重、从快、从严”处罚,这就使其宁愿购置治污设备及污染治理而不愿承担超高成本的被处罚的风险。

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投入运行机制在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方面,应坚持“多条腿走路”的方针,逐步建立健全政府、企业、社会、个人多元化环保投融资机制。首先,各级地方政府应将农村环境保护投入纳入本级财政支出的重点内容,并重点向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方面倾斜。例如在农村征地和创办企业时,可在排污费、土地出让金和城市维护费中划出一定数量和比例的资金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其次,应强化污染者的经济和社会责任,坚持“谁污染,谁买单;谁受益,谁负担;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对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或个人,应责令其拿出专门资金限期治理整顿,从根本上杜绝污染源的泛滥。例如:在住户密集区建设垃圾池,利用广播形式,积极宣传垃圾入池。派贫困户或是岁数大的劳动力较弱的人员定期清理垃圾池及街道,可给予适当的工资,既解决了卫生问题又能增加他们的收入。最后,应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农村环保方面的补贴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和农民自身到农村环境保护上来,促进农民自觉地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民由污染制造者转变为优美环境的创造者和维护者。

作者:郭志强郭秋兰王艳李俊仁陈学武李慧单位:新余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