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环境研究

环境研究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环境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环境研究

矿区含煤岩系环境研究

太原组可分为3段(图2):①下段(K2砂岩~11号煤)存在3个旋回,发育有砂岩、暗色泥岩和11号煤,沉积了块状层理、交错层理、波状层理和水平层理等,砂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颗粒磨圆度较高,含黄铁矿结核;泥岩中见生物扰动构造,含大量植物炭化体,局部发育小规模灰岩,见海相动物化石(海百合、蜓、腕足等);②中段(11~9号煤)底部沉积厚层砂岩,中上部煤层发育,9号煤夹矸0~8层,发育有块状层理、斜层理、水平层理等;③上段(9号煤~K3砂岩)下部发育厚层砂岩,上部发育厚层泥岩。太原组中、下段显示障壁泻湖潮坪沉积特征,上段受到陆源物质的影响明显,属浅水三角洲环境[2-5]。

山西组山西组为一套以河湖相为主的含煤岩系,其岩石组成:砂岩及粉砂岩占43.09%~80.83%,泥质岩占2.69%~29.17%,不含石灰岩,煤占0~11.88%。山西组可分为2段(图2):①下段(K3砂岩—3号煤)由浅灰色石英砂岩、深灰色粉砂岩,砂质泥岩和3号煤组成,发育有交错层理、水平层理、斜层理和块状层理;②上段由灰褐色砂岩、砂质泥岩夹薄煤层组成,其特征显示出河流湖泊沉积特点。

沉积体系特征

障壁海岸沉积体系主要发育在太原组中下段,沉积相类型包括障壁岛相、潮坪相、泻湖相、沼泽相等。1)障壁岛相。发育于太原组下段,岩性以中、细粒石英砂岩为主,局部含砾石,受海浪冲刷和簸选作用,砂岩分选好,成熟度较高,发育有楔形交错层理,大型板状交错层理和波状层理等。粒度曲线呈多段式(图3),跳跃、牵引总体含量较高,悬移总体含量很少。平均粒度Mz=3.42,标准偏差σi=0.71,偏度Sk=0.056,峰度Kg=1.03,根据萨胡(Sahu.B.K.)环境判别公式计算出判别值为-3.67,属于障壁岛向海侧海滩砂[6]。伽马曲线和电阻率曲线呈钟形、箱形及短锯齿状,反映沉积时受潮汐和波浪作用影响明显[7-9]。发育有潮道、障壁砂坝、海滩沙丘等微相,局部砂坝决口发育有冲越扇。2)泻湖相。主要发育在太原组下段、中段,岩性由灰色、深灰色粉砂质泥岩及钙质粉砂岩组成,边缘泥炭沼泽发育,化石属种单调,含腕足、腹足类及植物化石碎片,生物扰动构造发育,代表了正常海水介质条件的沉积;沉积物见水平纹理和波状层理,反映低坡度、浅水、潮汐作用为主的水动力条件,以发育菱铁质结核或条带为特征,岩心中见新鲜的细粒黄铁矿,介质沉积环境还原为主。粒度曲线以跳跃为主,牵引总体缺失,悬移总体含量较少(图3)。电阻率曲线平直或低幅微齿化,伽马曲线小幅波动,略有起伏,9号煤发育过程中受到陆源碎屑影响明显,夹矸层数较多,伽马曲线波动频繁,高幅窄频峰值连续发育。3)潮坪相。分布在障壁岛岛后及泻湖周围地带,包括泥坪相、混合坪相和砂坪相等沉积微相。沉积细粒砂岩、粉砂岩和泥岩等,受潮流簸选,颗粒分选较好,常见波状层理,交错层理等。粒度曲线表现为多段式(图3),以跳跃和牵引总体为主,一般有2个次总体,悬移总体很少。电阻率曲线和自然伽马曲线幅值较小,曲线光滑,呈箱型或平缓变化的微锯齿状,煤层或砂岩发育时,曲线幅度增大,曲线呈长锯齿状,反映水动力条件周期性变化。4)沼泽相。沼泽相主要发育在泻湖边缘,泥炭坪随海退可进一步发展为沼泽,此外浅水三角洲体系和河流湖泊体系内都有发育,岩性以黑色、灰色泥岩和砂质泥岩为主,植物发育繁盛时沉积成煤。

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在太原组中、上段及山西组下段部分,沉积时极浅的陆表海环境使三角洲前缘发育规模较小,显示出浅水三角洲典型特征,发育有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等沉积相[10]。1)三角洲前缘相。分布局限,岩性以灰黑色粉砂岩和灰白色中细粒砂岩为主,磨圆中等,分选较差,砂体厚度大,内部见多个冲刷面,具大型板状交错层理和块状层理。测井曲线波动频繁,一般在潮道沉积底界突变,向上幅度逐渐减小,顶部渐变。2)三角洲平原相。发育有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泛滥平原、决口扇、泥炭沼泽等亚相。分流河道沉积中细粒砂岩,底部含砾,分选较差,具板状、槽状交错层理,正粒序。分流间湾以灰色、深灰色粉砂质泥岩为主,岩心中见大量菱铁矿结核和蠕虫状黄铁矿,具水平层理、波状层理及生物扰动构造。决口扇为中细粒砂岩和粉砂岩,分选磨圆较差,具板状交错层理和逆粒序;泛滥平原主要是泥岩和粉砂岩,具水平层理和透镜状层理,含丰富植物化石;泥炭沼泽在本区形成煤层。测井曲线高幅窄频变化频繁。

河流湖泊沉积体系主要发育在山西组,沉积厚层砂岩和薄层泥岩、砂质泥岩,局部含砾石。受陆源物质影响明显,沉积煤层夹矸较多,层厚较薄。1)河流相。岩性以砂岩为主,夹薄层泥岩、粉砂岩,发育有板状层理、楔状层理、斜层理和块状层理。垂向上发育典型的正粒序(图2),发育有边滩、河漫滩、河床滞留等沉积微相。分流明显,间湾发育,沉积了不连续煤层。粒度曲线多为二段式、三段式。例如K3砂岩(图4)粒度曲线三段式,百分含量曲线双峰态,标准偏差σi=0.41,分选较差;频率曲线偏度Sk=0.048,正偏;峰度Kg=1.28,为典型河流沉积,电阻率曲线多表现为钟形,少数为漏斗形。2)湖泊相。规模不大,水体较浅,边缘沼泽发育,沉积了较厚砂岩、砂泥岩和泥岩,洪涛山剖面内发现较大云母片,发育有水平层理、交错层理、微波状层理等。可见生物潜穴,富含植物炭化体。

点击阅读全文

政府绩效审计环境研究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社会需求;经济制度;政治体制;法制环境等进行讲述,包括了需求促生供给、中国的绩效审计,是在原有传统审计的基础上对审计领域的拓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治体制是影响政府审计行为的最为重要的政治因素、同的政治体制产生了不同的公共权力问题等,具体资料请见:

「关键词」比较环境审计绩效

所谓审计环境,是指能够影响审计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石爱中、胡继荣,2002)。审计主体首先要实事求是地认识环境、把握环境,并了解它的各种优势和弊端,并据此预测实施某项审计的可行性和审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尽管西方政府绩效审计的理论和实践为我国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及启示,但由于中国审计机关所处的环境与西方有很大的差异,中国政府绩效审计也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认识目前的经济状况、政治体制和政府管理状况等诸方面因素的优势和不利之处,才能使审计能与外部环境协调地运行,从而保证良性发展。

一、社会需求

需求促生供给。所以,社会需求是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的第一个因素,西方国家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历程也证明了这一点,西方发达国家的立法机构及社会公众持续企盼绩效审计对政府管理产生影响的社会张力,是政府绩效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原动力,并且这种原动力的客观性较强,有一种不可遏制的势头。

中国的绩效审计,是在原有传统审计的基础上对审计领域的拓展。从根源上来说,是审计机关自身为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而作出的调整。从开始这种调整到激发出广泛的社会需求尚需时日。就审计机关外部来说,在短期内,信息不对称的限制使得上至立法机关,下至普通的社会公众,都不可能向审计机关提出项目建议;作为被审计单位的政府部门对审计的偏见和自身管理中狭隘部门意识使得管理当局也不可能主动邀请审计机关实施审计。就审计机关内部来说,回应社会需求的能力也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所以,中国的政府绩效审计的原动力比较弱,更需要结合中国的国情来开展审计从而激发社会需求,而不能全盘照搬西方的经验。

点击阅读全文

环境监测对环境治理的研究

摘要:环境监测是帮助人们了解环境现状的基础性工作,高质量的环境监测工作能够打牢环境治理基础,促进环境治理措施更具针对性,提升环境治理工作效果反过来也会促进环境监测工作取得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治理;促进性

环境监测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的物质因素进行代表值测定,推导确定环境质量及其污染变化趋势。环境监测是环境治理的基础性工作,帮助人们了解环境质量和环境污染程度的重要手段,对环境治理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环境监测内容、类别和目的

1.1环境监测内容

环境监测一般包括现场调查、设计监测计划、优化布点、采集样品、运输/保存样品、分析测试、数据处理和综合评价等过程。环境监测的对象主要包括监测各种反应环境质量变化的自然因素、各种人类活动与环境有影响的人为因素,以及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的各种成分。具体来说,环境监测的内容主要包括:水、污水的监测;大气和废气的监测、噪声监测、土壤污染监测、固体废物监测、生物污染监测和放射性污染监测。除此之外,环境监测还包括振动、电磁辐射、热、光和卫生监测等内容。

点击阅读全文

环境保护档案研究

一、提高环境保护档案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1.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

在当前的新形势下,档案管理科学化、标准化已成为必然趋势,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相应的管理制度予以保障。为此,应当进一步加快标准以及规范的制定,并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环保总局颁布的《中国环境保护档案分类规范》为环境保护档案管理标准化的实现提供了有利条件,各单位应以此为依据,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档案管理制度,以此来强化对档案资料的管理,这样不但有助于档案管理顺利进行,而且还能有效提高管理成效。

2.完善硬件设施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电子类档案日益增多,这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应当对档案管理方面的硬件设施加以完善。除了要不断加大相关方面的经费投入之外,还应当选用较好的档案管理系统。由于市面上的档案管理软件较多,在具体选用上,应当结合实际需求,选取质优价廉的软件,这样不但能够节省资金,而且还能有效提高使用效率,有利于促进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为了进一步推动环保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进程,可建立如下系统:其一,计算机检索系统。该系统的建立不但能够方便档案使用者快速查找所需的资料,而且还能在调整档案时进行检索,可以显著提高工作效率;其二,计算机编目系统。该系统可以将各种类型的环保档案资料以一定的格式存在计算机中,并编成目录和索引,便于一次输入;其三,借阅管理系统。其具有快速查找、记录、注销数据等功能,档案管理人员借助该系统能够快速找到借阅者所需的档案资料。

3.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点击阅读全文

环境NGO研究论文:国内环境NGO困境及策略

本文作者:王德新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中国环境NGO遭遇的法律困境

自1978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环境NGO的社会主体地位得到了承认,并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我国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仍然是当前制约环境NGO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原因,这突出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环境NGO的成立实行“审批制”,准入门槛过高

目前,我国规范NGO设立的法规主要有三部:一是1998年10月生效的国务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二是同月生效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三是2004年6月生效的《基金会管理条例》。对于环境NGO而言,既可以依法登记为会员制的“社会团体”,也可以登记为“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它们都不以营利为目的,只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异。虽然我国已建立起一套登记制度,但实践中环境NGO获得登记的还占不到总数的一半。据统计,在民政部门登记的环境NGO只占总数的38.9%,在工商机关登记的占4.4%,另约有56.7%的处于没有登记的状态。[1]环境NGO的登记率偏低,原因就在于我国的登记制度不合理。首先,我国实行混乱的双重审批制。在NGO的设立方面,两部法规都实行“业务主管部门审查”和“登记主管部门审查”相结合的双重审批制。从某种意义上说,审批登记制阻碍了环境NGO的登记。一方面,不少地方的政府主管部门仍然保留着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模式,对NGO抱有高度的不信任感和怀疑眼光。主管部门在审批设立NGO的申请时,如何降低政治风险和规避责任往往是首要的考量因素,而NGO的发展被置于次要的目标上。另一方面,条例虽然对登记机关的工作流程有详细规定,但对于业务主管部门的审批义务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业务主管部门由于肩负对所属NGO的活动的日常监管职责,但又不能从中受益,故在当前强调“维稳”的大环境下很容易使其滋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对设立环境NGO的申请经常采取“推脱”的态度。这两方面的原因的综合作用使得实践中设立环境NGO的申请很难获得批准,申请者不得不转而求助工商登记,甚至冒险不登记。其次,我国设置了苛刻的成立条件。国务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10条设置了苛刻的社团成立条件。比如,在会员数量方面,要求至少有50人以上的个人会员或者30人以上的单位会员,个人会员、单位会员组成的会员总数不得少于50个。在物质条件方面,要求有合法的经费来源,其中全国性社团要有10万元以上的活动资金,地方性的社团要有3万元以上的活动资金。《基金会管理条例》虽然没有会员数的要求,但对原始基金额度的要求高得惊人。根据条例第8条的要求,全国性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800万元人民币,地方性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400万元人民币,非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200万元人民币,且原始基金必须为到账货币资金。相比而言,NGO的成立条件比公司法规定的公司成立条件还要苛刻很多。对于从事公益活动的环境志愿者来说,在NGO成立之初就要求达到上述会员和资金条件,显然存在困难。苛刻的成立条件,降低了环境NGO的登记率。再次,我国实行严格的年检制度。无论是社会团体还是民办非企业单位,都应当于每年3月31日前向业务主管单位报送上一年度的工作报告,经业务主管单位初审同意后,于5月31日前报送登记管理机关,接受年度检查。年检主要审查遵纪守法、章程变动的等情况,本无可厚非。但在实践中,某些地方政府出于政治因素的考量,在审批上体现了从严的精神。比如,“不听话”的不批,从事了“干扰地方经济发展”活动的不批,有疑问的不批等。年检审批机关的随意性,导致环境NGO获得合法身份的门槛太高,于是越来越多的NGO转而采取工商注册的形式;另有一些NGO寻求中国特色的变通方式如通过部门挂靠、媒体报道、领导出席、名人挂帅等方式,以使自身的存在获得合法性;还有一些NGO干脆游离于法律之外,我行我素地从事环保活动。

(二)实行“限制竞争、抑制发展”的政策,制约了环境NGO的规模效应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