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诗词与景观空间环境研究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诗词与景观空间环境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诗词与景观空间环境研究

摘要:中国古典诗歌与城市景观设计的联系作为研究基础,基于现代心理、美学、诗学原理,从两者的审美和创作的共同性入手。自古以来,诗词是文人的精神世界,诗歌创作中,诗人们通过对空间,时间,风景,人物等作描述,来传达自己的精神世界,而许多文人又在现世的生活里构筑了一方又一方的园林。由此可想,诗歌和园林景观自古就有联系,而其中的关系,本文将一探究竟。

关键词:中国古典诗歌;景观设计;共同性;设计手法

诗歌创作艺术是指以诗歌为体,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只有一种用言语表达的艺术就是诗歌。诗歌创作被视为艺术的创作,诗歌中的点滴也作艺术的点滴。当然,诗人创作中的状态也作艺术家创作状态。在诗歌创作中的秩序,逻辑,时空的转化,精致的描述,搭配等等,却是与艺术中的景观空间设计有着很强的联系性。

一、诗词与景观设计间的相互浸润与转化

(一)首先,中国文人们爱好诗词上的精神表达,同时在现世的生活中,追求着园林景观,因此很多诗人有着自己的园林。例如,竹林七贤的竹林精舍,白居易的桃花坞,嵇康的嵇山别墅,王维的辋川别墅,文征明的艺圃,等等。虽然这些例证都是条件尚好的文人雅士,但如沈复与芸娘那样只有几步花园,借景沧浪的雅性才着实让人感动,最后连沧浪也没得借了,只得做了碗莲放置桌前。这可见,自古以来,中国文人们,甚至是中国的传统精神里,都追求着:“天地有大美”这几字。(二)创作的情感表达(作用)。文人雅士们创作出的诗词,歌颂并描绘着自然的风光和雅致,这样描绘便促进了自然景观运用的文人气韵与美学。例如,文人们大多爱颂赞,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在这样的赞誉中,不管是文人,雅士,武夫,百姓都爱在器物或是日用常行中大量运用这四种元素,而在传统古代园林中(环境景观设计)也爱大量的布置和设计,烘托着这四物。

二、营造诗意景观的策略与表现

探索中国古典诗词(以杜甫诗赋为例)艺术作品与景观空间环境研究。通过现代设计手法,将杜诗文化全新注入浣花溪公园,推动其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全面展示杜诗的精品文化区域,为游客提供从杜诗角度感受成都历史文化名城形象的崭新视角。在历代文人隐士生活过的锦官城西浣花溪畔,成都这座古老与现代有机融合的国家中心城市,将翻开其全新的一页。在杜甫的生平中,经历了多个阶段,杜甫共有一千四百五十五首诗歌流传至今。如何运用杜诗各个时期的经典名句做出有意义的景观呢?首先,结合历史本身,了解到杜甫生平中,他最闲适,安逸的生活就是在年少时期在长安的生活了。所以在设计的场地上应该是一片开阔,明朗的景致。大片的缓坡草地,搭配景致的古桩,配以意气风发的雕塑造型的杜甫。而在石品的搭配上应该是圆融饱满的大石,弯曲而富有深意的道路,结合中国传统造园手法中,龙腹部栽种植物。而诗人的诗歌,用大片的雕塑石片呈现,宛如壮丽诗篇。在杜甫的人生第二阶段中,生命不再只是琴棋书画诗酒花,而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在追寻钟鼎的道路上,杜甫见到了民情苦味,寻官的不易。而这时期的杜甫经典名句是:“暮随肥马尘,朝扣富儿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设计中以抽象的唐代建筑群落构架为背景,以长安现实生活与皇室空中楼阁对比营造场景氛围。场地是一块厚重的铁板,铁板会随着时间有斑驳的痕迹,而铁板的运用是让体验者有场地强调的意味,有种登上历史舞台的仪式感。而唐代建筑构架的实在,残缺也是不抽象的造型里的历史真实感,而构架与铁板之间的联系就是用钢架组合成的杜甫这一时期的经典诗句,这也是寓意杜甫与皇室的空中楼阁间的联系就是诗文。在杜甫的人生最后阶段里,仿佛应证了一句话:我们身后遗弃的时间越是久远,呼唤我们回去的声音越是强烈。杜甫的最后阶段里,他开始想要回到长安,回到故乡,他不断回头,不断前行。杜甫在这时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家事丹砂诀,无成涕作霖”,“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设计中,以铁锈做远处的山川,一艘破败行进的石船,好像是杜甫余生的写照,船下铺设的是细石做的河道,而此处的造石则是色重,肌理感强的石头来烘托氛围。诗句其实就是诗人一笔一间对应上某种景致和心情的描绘,而景观对于每个人而言,都可以在心上营造一座园林,私享的、无边的、美好的。从诗词的语句间,设计师找到景观搭配的原由从而增加景观设计中的文人气,达到所要的目标。但有时,设计师找到的其实是“对应的心情”,然后设计出了“有情绪的环境”,不是死板的安置与摆放。与诗人那些“共通的情绪”,换做了设计中的起伏与隐逸,设计的思路与主张,让设计达到一种有“情绪的环境”,诗词是随心的,设计是随人的。

参考文献:

[1]朱良志.中国美学十五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4.

[2][丹麦]扬·盖尔.交往与空间[M]何人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0.

作者:李寒汐 单位:四川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