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新时代巴渝人居环境艺术整治策略研究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新时代巴渝人居环境艺术整治策略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新时代巴渝人居环境艺术整治策略研究

摘要:重庆地区多山地、丘陵,大部分乡村地貌起伏不定,村庄聚落也大部分呈散落状,不如四川盆地川西地区聚集型林盘村落分布密集,同时大部分村落建造多依山就势,随地形特征而变,极不规则,环境品质也不高。而在渝东北区域,长寿、垫江、梁平一线是难得的地势较平坦地区,其中许多村落呈现集中聚集型特点,所以对其人居环境的整治提升较其他周边地区更易推动,更快见成效。因此文章选取其中一个典型村落(垫江县明月村)进行人居环境艺术化整治提升设计工作探讨。

关键词:新时代;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艺术化

一、项目概况

新民镇明月村距垫江县城9公里,位于明月山下,其村落集中,为10余年前统一规划而建,周边地势平坦,村内有葡萄、西瓜等产业。过境村落的县级公路对面则是垫江的4A级景区———牡丹樱花世界。此次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各方希望将其打造为全县乡村振兴工作中的示范,与邻近的牡丹樱花世界形成游览、休闲互补,以促进规模吸引力提升,以期对县内其他村落起到带动、引导作用。

二、总体定位、设计构思

通过设计,结合明月村现状注入文化内涵,营造出有特色、品质高、协调的民居风貌,力图形成以地域文化展示、地方特产售卖、个性农家乐相结合为基础,兼有独特的体验性、观赏性的人居环境,形成可行、可游、可居、可购、可赏的综合性艺术化体验场所,成为明月村重要的聚落板块。力图把明月村打造为垫江县乡村游的重点区域,休闲体验的后花园。

三、设计工作内容

(一)民居风貌整治

1.现状梳理

首先,村落格局良好,为三围合的布局;其次,民居建筑布置错落有致,建筑多为二三层,体量适中,平顶为主。

2.主要问题

首先,屋顶漏水严重,导致几乎所有的民居屋顶均焊接有彩钢棚,杂乱无章,严重影响了村落的风貌。另其他乱搭乱建问题也比较突出,进一步拉低了村落的建筑品质。其次,墙体涂料脱落。当初建房时存在的各种原因致使建筑外墙涂料大面积脱落的情况普遍,民居老化情况突出。再次,建筑上管线、设施无序。各类线路未经过统一安排,四处架设,凌乱不堪;空调外机杂乱安置,缺乏外机架收纳。最后,民居风貌特色不明确。村落虽是统一规划,但其巴渝民居的特征并不明确,特别是近10年村民自行增建,其中有部分混杂欧式建筑元素,使村落风貌更显无序、无章。

3.整治策略

在产业上,将村落内一条主街打造成地方历史记忆展示、乡愁氛围浓厚的乡村商业街,以承接牡丹樱花世界游客的二次消费、体验。在临街民居内引入地方特产DIY小店、有地域特色的餐饮店等吸引游客,盘活民居经济价值。拆除民居屋顶上的彩钢棚,所有平屋顶统一加建具有巴渝传统民居特征的双坡小青瓦屋顶,同时结构采用穿斗加抬梁的形式。屋顶体量依原建筑尺度定,同时形成不同层次,以强化天际线变化。这样解决了屋顶漏水问题,同时为村民留置了储物、晾晒、休闲的空间。原村落布置紧凑,植被设置较少。为了增强建筑与人的亲密感,同时突出特色,增强建筑立面层次感,引导村民在建筑屋顶、窗户、露台等部位增植鲜花栏并维护。最后,对建筑立面进行整治。民居墙体上重新刷抹涂料,颜色以浅灰暖色调为主,辅以土灰色穿插,并在建筑墙体外层以青砖皮饰面,从而形成立面主体层次对比。同时在窗户部位植入特色木构,既遮雨防晒,又突出地方特色。此外,在一些民居一层入口加建木构门头,强化建筑的入口形象,提升居住仪式感。墙体立面设置空调外机架,使建筑风貌和谐统一。

(二)村落环境、设施改善

1.存在问题

整个村落缺乏景观、特色,体验性较弱;车辆乱停乱放情况严重,缺乏集中停放机动车辆的场地;广场位置虽好,但平淡无奇,毫无休闲体验感,且地面铺装损坏严重,沦为停放机动车辆的场所,同时也缺乏就坐设施。

2.整治策略

整治村落内现有绿地环境:保留现有乔木,维持村民菜地种植,维护花池,更换更乡土的材料,增加观赏性乔木,如樱花、黄桷兰、红枫等,增加花卉,如月季、三角梅等。在村落东侧沿公路增设带状生态停车场,在村落西侧空地设置较集中的生态停车场,以满足游客及村民车辆停靠需求,避免机动车辆停放到村落街巷中。在进入村落的三处入口设置入村门头牌楼,形成村落空间的小型节点。在村落中增设一些小型的构筑物,如景观门头等,既划分了空间边界,同时也增加了场地层次。将活动广场作为核心空间节点进行有机更新,在形式上,以圈层圆形地面铺装形式进行整治,体现圆满、和谐之寓意;广场中心竖立一圆环雕塑,与邻近水体中圆月造型相呼应,直接诠释明月村的精神内涵;设置休闲座椅,所用材料多选用乡土建材,以强化乡土味道。

(三)景观水体改造

1.现状梳理

景观水体与整个村落呈咬合状,即村落建筑三面围合水体,以远处的明月山为背景,形成了山水交相辉映,村落炊烟袅袅的场景。水体面积约5600余平方米,其中种有大片荷花,成为明月村有别于其他村落的独特景观。

2.主要问题

水体岸线破败不堪,整个岸边已有多处坍塌损坏,几处现浇平台亦开裂;驳岸为水泥抹就,品质低;岸线存在安全隐患,岸边本有不锈钢护栏,但损坏一部分后未维修,加之水深约1.5米,急需设置新的围栏;体验性不强,水体完全未呈现出应有的体验感,与人无互动,与整个环境关联性弱。

3.整治策略

在现有规模及形态上整修水体驳岸,优化岸线,运用地方条石砌筑岸墙,既乡土,也解决了岸边坍塌的危险。设置三处亲水石台阶,增强亲水性,突出人与水的互动。其中在村民广场处设置的条石台阶最大,直接将广场空间与水体联系起来,水体体验感得到强化,并与对岸的半圆形石台阶形成对景。各台阶空间形态不一,大小各异,互为呼应,成为人们休闲、停留的好去处。水中架设一条曲状的步行桥,呈现与在水中设置折形桥不同的体验感;在曲状桥的中端设置一轮圆月雕塑,桥上游人可穿行其中,产生独特的空间体验。圆月雕塑与广场的圆环雕塑形成了巧妙的组合景观,成为水体空间中的点睛之作。两处构筑物一轻一重,水陆交融。曲状桥将广场与对岸“幸福之门”步行区及两处亲水台阶空间联系起来,丰富了水体空间的游览效果。此外,水面上设置10余座大小不一的星型点状构筑物,与圆月雕塑形成众星拱月的场景;水中种植观赏性强的荷花,但对其生长范围进行限制,形成既有夏天的荷花胜景,亦有冬季的枯枝残叶的情景,同时也保留了大面积的纯净水面;沿水岸设置砖木结合的栏杆,既安全,同时也有节奏变化,任凭游人或依或靠,均有不同感受;在水体南侧笔直的水岸步道上设置10余座红砂石砌筑的圆拱,构成“幸福之门”,韵律感极强,尤其当一侧的樱花盛开时,必定成为游人争先留影的好地方;沿水岸栏杆设置点状的种植池,部分栽种少量开花乔木,其余树池栽种三角梅,以散开垂落的花丛增添水岸的魅力,弱化水岸的硬度,从而增强水岸的吸引力。

4.夜景的塑造

通常,各地在乡村游的营造上主要考虑白天的游览,至于夜间游则相对关注不多。然而,近年来夜间经济日益发展,夜间漫长的时间应得到统一计划与利用。笔者希望在明月村水体及周边环境打造浪漫的灯光设计,继续提升水体的价值,同时在村落民居建筑上做灯光点缀,延长游人体验、玩耍的时间,做足明月村的夜间经济,整体盘活村落的经济价值。

四、结语

明月村总体而言是有区位优势的,而且通过一系列的整治策略,环境得到优化,特色得到彰显,而环境价值提升后带来的是经济价值的体现,促进村民增收,也为县城增添了一个乡村游的好去处,同时也为周边村落的发展带去经验与启发。希望通过笔者提出的策略最终能形成一个城市反哺乡村,乡村对接城市需求的良性循环的乡村振兴案例。当前,乡村振兴项目在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大量城市资本涌入农村,许多在外务工的农民工也陆续返乡进行创业,这是各地乡村发展的机遇。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各地发展手段雷同情况普遍,相互间不是良性的借鉴,而是照搬照用,这就导致千村一面,特色得不到彰显,也满足不了人们对于乡愁的精神需求,物质建设也索然无味,农村的发展依然困难。因此,当乡村振兴成为一项国家战略时,当各类政策、专项资金投入乡村时,乡村的发展应建立在理性、科学的基础上,拿出适合自身的发展策略才能使发展真正得到体现。新时代,新气象。其中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很快能见效的一方面,所以各地区均在此投入大量资金、人力,以快速提升空间环境的品质。但乡村振兴涉及的生态振兴、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见效较慢,难度更大。环境的整治也在几个主要板块的科学梳理基础上进行拟定策略,而后实施。乡村的情况远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简单,它实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巨系统,每个板块都是其子系统,任何的思路与措施都应基于整个系统及实际谋定。乡村发展,是一个需要各方下大力气推动的国家事业,其广阔的发展空间、庞大的消费市场、现实的发展诉求,都是我国“双循环”发展策略中国内循环的强有力支撑。因此,乡村的发展我们必须落实好,从而真正实现国家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李先逵.四川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2.

[2]刘彦随.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J].地理学报,2018(4):637-650.

作者:陈中杰  单位: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传媒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