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名族生态环境防治对策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气候变化是当前的热点话题,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生态环境变化更为关注。为了适应气候条件变化下,人们对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改善以及农牧林业可持续发展、总体规划、科学布局等需要。2004年突泉县气象局开展了生态监测工作,通过几年的观测对比,退耕还林、还草的作用十分显著,生态环境明显的改善。
1气候的明显变化
1.1气温根据建站以来的气象资料统计表明,以10a为一个周期,气温在年、季、月变化上其位相变化基本相同,只是在振幅上有所差异。气温呈波动式变化规律,冷暖交替出现。突泉县气温年变化呈季节性单峰值分布,每年7月份最高,历年平均值22.8℃,1月份最低,历年平均值14.0℃。4—9月为生长季节,无霜期为146d,有利于多种植物生长。1961—2009年年平均气温逐年在上升,上升幅度达1.3℃,年变化率为2.6%,气温的明显变化主要是由于温室气体排放量在增加,大气污染物增多,形成了大范围的温室效应,所以造成气温的明显增高。建站以来的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2007年6月10日,为41.2℃。连续几年来,大于35℃的高温日数也在增多。
1.2降水变化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没节制的乱砍乱伐,导致气温逐年升高,气象灾害频繁发生,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降水量发生了明显变化1961—2009年的降水量以10a为一个周期,年降水量变化不是十分明显,但近20a来出现大旱大涝现象非常频繁,同时,降水的时空分布极不均匀,1991、1993、1998年降水量都在600mm以上,1995、1997、2004、2006、2009年降水量只有200多毫米,尤其2009年7月份降水量只有24.3mm,是建站以来的最少值,这种时空分布极易形成气象灾害,旱灾和局地洪涝发生次数在明显增多。
1.3大风日数变化风速就是对空气运动速度的测量,是空气运动的水平分量。大风是瞬时风速≥17.0m•s-1为标准。随着近几年来封山禁牧、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政策的实施,禁止乱砍乱伐,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大风日数明显减少
2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
2.1气候与农业的变化从农业气象观测角度来看,作物生长季有效积温是衡量作物生长环境热量变化的一个非常有效的因子。年平均气温在升高,无霜期也在增加。气温在升高则加大了土壤水分的蒸发,导致干旱;干旱又使气温升高,致使干旱加剧。从4—9月土壤水分蒸发量与积温和降水的关系可知,水分蒸发量与积温成正比,与降水量成反比,即在降水正常的条件下,由于积温的增加,蒸发量增加,干旱发生概率高,而在降水量减少的年份,蒸发量越大,干旱程度越重。气候变暖,土壤有机质的微生物分解将加快,这需要施用更多的肥料以满足作物的需要,而施肥量的增加则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导致土壤板结或盐碱化,同时,气候变暖加剧病虫害的流行和杂草蔓延,因此不得不增加施用农药和除草剂,破坏了已建立的生态链,增加作物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
2.2气候与地下水位的变化随着近几年来封山禁牧,退耕还林还草,地下水逐年在发生变化(注:由于迁站2008、2009年使用的是新站记录)。
3气象灾害防御对策
3.1加强气象灾害预测预报,制订灾害防御预案要有效地防御气象灾害的危害,首先必须加强气象灾害的预测预报工作,并制定灾害防御预案,为此,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不断提高预测预报工作水平,特别是中长期预测预报的精确性;二是要根据预测预报结果安排各乡镇春季的播种时间和适宜播种的品种;三是要制定气象灾害的防御预案。
3.2切实改变种植习惯,发展避灾农业大力推广适宜的新品种,适时早播,减轻或避开不利天气条件,要改变早收的习惯,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全面实施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以防促治”为方针。在一些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和具有重要功能的区域,应实行强制性的保护,建立特殊的生态功能保护区。
3.3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要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特点发展生产,因地制宜,继续走封山禁牧、退耕还林、还草的路子。重视农业气象技术实施,加快抗旱、耐涝品种的培育和推广,适当调整作物种植结构,从经济政策上限制耗水大的作物种植面积,推广先进灌溉技术,在有条件的地区推广喷灌和管道灌溉等节水灌溉新技术。
3.4加强抗御气象灾害实用技术研究和应用培育和选用适宜的新品种,调整粮食的产业结构和布局,提高抗御气象灾害的能力,加强灾后补救措施的研究与应用,搞好农田基本建设,加强水资源管理和调控,建设水利调蓄工程,研制开发节水灌溉技术,合理规划空中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增加气候意识,加强气候研究与预报工作。强化气候监测的基础和对气候变化规律的研究,提高气候预测预报水平,为各级政府部门决策提供更准确的气候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