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城市老龄化应对方略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城市老龄化应对方略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城市老龄化应对方略

应当制定保护老年人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我国对于老年人问题十分重视,全国已有老龄办公室关注和研究老年人问题,“十二•五”规划纲要也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作了规定,建设部颁布了有关老年人设施规划建设的规范,全社会对老龄化问题已经引起很大关注,对于保护老年人的权益来说,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条件。但是,要从根本上提高对老龄化问题的认识,有效应对老龄化带来的诉求和挑战,关键尚需要制定保护老年人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切实将“老有所养”的责任,纳入民生的重要内容,明确法律定位,明确政策界限,从法律法规和政策的高度,规定并督促政府、社会和家庭子女共同承担,并成为评价检验城市发展建设是否体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重要一环,其重要意义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要知道,我国已是世界上唯一老龄人口过亿的国家,如何应对因老龄人口大量的增加而带来的社会保障压力和城市发展建设的压力,是前所未有的,非同小可,因此,制定保护老年人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是非常必要的,势在必行。

建立健全老年人养老服务体系

这不仅阐明了政府、社会、家庭子女对“老有所养”应尽的责任,同时指明了政府关怀、社会服务、子女孝敬和城市发展建设为此创造条件所负有的义务。一是以居家为基础。根据调查分析,我国大部分老年人拥有自己的住房,超过一半的老年人没有同子女在一起居住,这包括大量的“空巢”老人。根据老年人的养老意愿来看,约70%以上的城镇老年人愿意与子女合住,以便居家养老;10%的老年人表示无所谓;20%的老年人不愿意与子女合住。从历史传统来看,我国过去有大家庭(族)的传统生活方式,现在主要是小家庭的生活方式,不少老年人与子女同住并照料第三代,感到其乐融融;而那些空巢老人,大多数愿住家里,只是久之就感到子女不在身边,内心往往产生孤寂落寞,焦虑、抑郁、悲闷的情绪,期待着与子女相见。从国外的老年人生活状况来看,世界各国最主要的养老方式还是居家养老。因此,居家养老应当成为我国养老服务体系中的主要模式。二是以社区为依托。社区是家庭生活的所在地,亦是老年人口集中居住的地方,绝大多数老年人喜欢居住在自己熟悉的社区,尽管退休之后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机会少了,但生活的重心可以转向子女、家庭、近邻和依靠地缘关系认识的社区老年人群体,产生新的社交圈和老年人的生活方式。能够自由行动的空巢老人参加社区的老年人集体活动,可以减轻思念子女的精神压力。根据《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社区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社区应建立以满足居民一定需要的各种组织机构,社区服务的主要对象是社区居民和家庭,提供社区服务和保护社区的共同利益。那么,保护老年人的权益理当成为社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从某种意义上讲,真正体现对老年人养老服务的社会基层组织是社区,因此,要切实加强对老年人养老服务的力度和提高服务水平,必须依托社区。三是以机构为支撑。关怀老年人,办好养老服务的事,维护老年人的权益,没有政府的重视、全社会的支持,兴办各种有益的养老服务机构,加强公益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是不行的。比如养老服务应当是多种模式的,除居家养老外,尚需要建设供养型、养护型、医护型等养老机构,包括异地互动养老,将家庭养老与机构养老两种模式结合起来,形成“候鸟式”养老模式。兴办养老机构,还应当把政府投资(公办,国家事业单位性质)和社会资本兴办(民办)结合起来,同时要多办公益性养老院,能够为空巢老人提供性价比比较高的养老服务机构。尽管入住养老机构并非是主要养老方式,但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绝不能忽缺的社会辅助养老服务形式,随着空巢老人剧增和家庭养老困难比例的加大,机构养老服务必将成为一个重要支撑。现在的情况是,城市养老机构太少了,以北京为例,到2020年户籍老年人口将达到400万,而目前养老机构的床位只有8.2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不足30张,要满足2020年的需求,尚需大力兴建养老院、敬老院、老人院、福利院、老人护理院等养老服务机构。建立健全老年人养老服务体系,全面完善养老服务系统建设,是我国城市发展应对老龄化问题的最基本工作和迫切任务。

加强老年人服务领域拓展建设

对于老年人而言,我国的传统称谓中有下寿(60~69岁)、中寿(70~89岁)、上寿(90岁以上)之称,一般来讲,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生活需求是有所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论。比如下寿和部分中寿老人尚能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学习、旅游、锻炼、娱乐、社会公益和社交活动,这些活动有益于益寿延年。政府、社会、社区应当创造有利条件,拓展老年人养老服务领域,实现养老服务从基本生活照料向医疗健康、辅具配置、精神慰藉、法律服务、紧急援助等方面延伸,并向组织各项安全有益的活动拓展,让老年人“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不仅能够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而且能够提高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一是老年学校建设。目前,我国老年人中小学文化程度的占到一半,他们的学习要求是强烈的,要求学习文化、音乐、歌舞、绘画、书法、摄影、电脑、棋艺、厨艺、养生、文学知识和汽车驾驶的大有人在,我们应当为此创造条件和机会。二是老年人旅游。我国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占到一半,他们退休后十分喜欢参加在经济能力许可下的旅游活动,国内外看看,开阔眼界,增加老年生活情趣。尽管我国自费旅游团体中的老年人不断增加和专门的老年人旅游团队有所增多,但由于安全保险和缺乏应急能力等,老年人出团现状尚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随着老年人口越来越多,在这方面大有文章可做。三是开展老年人才咨询服务。我国老年人口中具有大量的专业知识人才和高级技术人员以及学校教师,组织这方面的老年人才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各项有关项目的咨询服务活动大有潜力可挖,以便充分开发利用老年人才资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发展建设服务,为社会文化教育服务。四是组织老年志愿者活动。许多身体力行的老年人愿意参加社会公益事业和社会志愿者服务活动,为社会和谐发挥力所能及的作用。比如交通协理员、治安协理员、社区巡视员、卫生监督员、环保联络员、义务服务员以及城市重大活动中的老年志愿者服务。这是一个不能轻视的社会服务力量,把老年人社会参与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既对和谐社会建设有益,也对老年人的心情愉悦有利,何乐而不为。五是发展社区老年文化事业。老年人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养老服务,同时需要精神文化上的养老服务,以便将老年人尤其是空巢老人带出孤独沉闷的困境,因此,发展社区老年文化事业就显得十分重要。社区不仅要办好老年活动中心,开展适合老年人的有益活动,而应当适时组织读书交流会、歌咏比赛、音乐演奏、老年人时装表演、体操排练、棋牌比赛、书画摄影展览、老年门球竞赛、诗词朗诵、厨艺交流、养生讲座,心理咨询等各项文化活动,营造社区活跃的精神文化氛围,让老年人把社区当成自己精神寄托的家园。

城市各项建设要体现对老年人的关怀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建设考虑对老年人的关怀十分有限和不够周到,比如非常光滑的坡道和地面(容易滑倒)、没有休息平台的高长楼梯、没有座椅的风景绿化带、没有扶手的地铁斜道出入口、没有栏杆的风景区高坡台阶、没有电梯的多层建筑、不开自动扶梯的商场楼梯等,给老年人和残疾人出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随着老年人口的越来越多,城市各项建设需要体现对老年人的关怀已是格外必要,不能疏忽,并须细致入微。一是市政道路交通设施建设。为保障老年人的出行交通安全,在一定的街道长度内应设置带有扶手的人行过街天桥或地下过街通道,公共汽车站应当设有坐凳和扶手栏杆,每一个居住区附近都能够有方便的公交站点,以便利老年人出行活动。在人行道上合适的位置应当设置便利老年人缓冲休息的座椅。社区停车不允许侵占消防通道、人行步道和老年人活动场地。大街道之间的平面交叉路口应避免设置过长的人行斑马线(老年人行走时易产生紧张感),可考虑在慢车道与快车道之间设置缓冲停息点。在人行道上,电杆、广告牌、宣传栏等拆除后不能留下朝天钉(钢筋头),以免老年人被绊倒发生意外。二是建筑设计与施工。在公共建筑与住宅建筑门前不应铺设光滑的地面和坡道以及过高的台阶,大商店内应设置上下全开的自动扶梯,高层住宅的电梯应当24小时全开放(北京有的高层住宅的电梯只是6:00~24:00开放,老年人若是夜间发生问题下楼非常困难),多层住宅也应设置电梯以利老年人使用,凡是住宅建筑的出入口应当设置便于老年人使用的坡道并设置手扶栏杆,住宅区的适当位置应设置供老年人休息、晒太阳、聊天的座位。根据老年人(尤其是空巢老人)住户的需要,应设置与社区有关机构相连通的应急电话或呼救装置。据报载,杭州某居住小区在楼梯的转角处摆放便利老年人爬楼梯时可以歇歇脚的椅子,受到赞扬。据说,政府已拨出专款在所有老居民楼里推广,这正是细微之处体现了对老年人的关爱。三是风景区和公共场合的建设。随着老年人旅游和参加公共活动的人数越来越多,风景区和公园的高坡台阶、水岸和卧桥、山坡危险处、观景高台、悬索吊桥、跨崖栈桥等都必须设施安全护栏,有条件时应设置平缓的上下坡道,在适当的距离和位置设置供老年人休息的座椅或茶座,在有可能发生危险的地段应设置对老年人关怀的警示牌。如果是露天温泉,一定要设置防滑的上下踏步、坡道及其护栏和削掉岩石的尖角,确保老年人的安全。公园是老年人晨练、晚练和漫步的集中场合,必须设置一定的休息桌凳、扶手栏杆、饮水点、路灯以及应急电话亭等设施。对于展览馆、露天体育场、城市广场、步行街、滨河(江、海、湖)人行绿化带等公共场所,在适当位置也应当设置一定的坐凳供老年人休息,甚至应当设置可供饮水的地方和厕所。社区的公共活动场地,往往是老幼经常活动的集中地点,除保证运动器材的安全质量外,一定要考虑休息座椅、防滑地面、照明设施和树木绿化建设等,成为老年人喜欢的公共场合。

营造社会对老年人关爱的风尚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口正在成为社会人口中比重增大的群体,成为城市发展中必须给予极大关注的社会问题和重要方面,不仅是政府,发动全社会(尤其是家庭子女)对老年人的关爱至关重要。除了老年人在城市里免费乘坐公交车、优先购物交费、半价看电影、发生意外有人及时救助外,有的城市社区、卫生院对老年人居民进行调查了解、专门体检、安装呼救装置、组织志愿者服务等,都是必要的社会关怀行动。社区还应当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建立健全对老年人的智能化服务及应急救助信息体系。古话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如果全社会每个人都设身处地想一想,都能从孝敬自家老人做起,敬老爱老助老蔚然成风就不会成为一句空话。现今社会,子女的工作、学习、生活和赡养老人的负担很重,加强社会化养老服务非常重要,但是,无论机构养老多么好,子女对老人的孝敬是绝对不能少的,家庭是满足老年人情感需求的最理想居所,老年人并不奢望物质生活有多么优越,有一个温暖的家或能够受到子女的关爱,得到精神上的宽慰和愉悦是最期待的心愿。家庭是城市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和细胞,家庭温馨、老人安逸,就会使社会和谐、文明进步,进而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强对家庭子女尊老爱幼的教育和鼓励是实现社会对老年人关爱最直接、最有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政府、社会和工作单位也应建立合理的就业制度和机制,创造条件,促进家庭子女能够“常回家看看”,莫让老年人尤其是空巢老人在养老机构或者家里承受孤独守候和痛苦思念子女的煎熬生活。在城市发展中,营造全社会对老年人关爱的良好风尚,尚有许多工作要做,量大面广,任重道远。我们需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认真考虑并切实关怀老年人现在和随后的养老问题,因为那也将是我们的未来。

本文作者:任致远作者单位: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