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农村人口发展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内容摘要]本文从农村发展的问题着手,分别从问题的提出,原因的分析和问题的解决三大块对农村人口问题作了详尽的阐述,强调农村的发展关键在于人口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核心家庭剩余劳动力计划生育教育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一步开展,特别是2000年我国成功加入WTO,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世界经济大环境下,我国经济可谓空前发展。然而,在国民生产高速发展的同时,农村问题却越来越突显出来,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上一块不小的“绊脚石”。因此,怎样踢掉这块“绊脚石”成了我们未来很长时间内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农村发展面临的几个问题
贫困问题从我国目前贫困人口的致贫原因来看,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灾害致贫,一是非自然灾害致贫。从贫困群体的分布来看,主要是区域性贫困和阶层性贫困。但由于中国地域辽阔,灾害频繁,灾民众多,国家的财力十分有限,因此能得到国家救助的灾民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约占40%—50%。
截至1997年底,我国解决了3000万人的温饱问题,1998年又解决了1000万农村贫困者的温饱问题。尤其困难的是,目前所剩下的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黄土高原、地方病高发区、高寒山区、深山区、石山区、荒漠区以及水库移民区,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脱贫难度可想而知。
我国约有三亿贫困人员,这是一个庞大的社会脆弱群体.改革开放20年来,虽然贫困者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在下降,但其绝对数量仍很大.
老年人问题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农村出生率和死亡率均在下降,人口老年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加上大批青壮年日渐迁往城市,农村老年人口的比重也日渐增高,,农村老年人的赡养压力越来越大,农村老年人问题日益严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大农村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与此同时,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农村社会一系列重大的社会变迁亦对传统的家庭养老提出了挑战:1.独生子女的计划生育政策带来了家庭结构的简化,家庭规模缩小。核心家庭增多,家庭代际养老功能弱化。2.原先壁垒森严的“户籍”、“身份”制开始松动,许多农民离开土地进城务工或从事其他非农产业,成为以工薪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新兴农民。对于留出的劳动力来说他们自身的养老、医疗、子女教育等要有化解风险的机制和能力;对于留在农村的劳动者来说,一般都是年龄偏大、技能单一或没有技能的人,他们的养老保障不可能靠移居城镇的子女,也不可能靠传统的土地保障。
教育问题农村人口素质普遍低下和现代化的要求不相适应,文盲和半文盲约占1/4以上,超过2亿人.虽然国家逐年增加农村的教育费用,但仍然难以解决众多农村青少年的入学问题,在广大农村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成千上万的学龄儿童失学,少无所学的现象十分严重.
一方面,农村经济的落后导致教育经费的供给不足,以至不少地区别说“普九”,甚至“普六”都很难办到.另一方面,重男轻女的文化传统到只女童教育的薄弱,大部分农村失学、辍学儿童都是这些女童.
剩余劳动力问题农村人口增长过快导致大量的劳动人口过剩.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势必将影响农村内稳定青少年犯罪率、农民收入增长、生态环境保护及农业现代化进程.目前,我国有2亿左右的剩余劳动力,这么庞大的队伍向何方转移,如何安置?因此,探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实现其顺利转移,是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现实而紧迫的课题.
治安问题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村违法犯罪逐渐从求温饱型转变成享乐型甚至经济犯罪.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一些边远地区,运毒贩毒屡禁不止,大规模的聚众赌博流年泛滥,农村妇女问题也是屡见不鲜,盗窃、抢劫亦是逐年攀升,甚至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也加入了犯罪分子的行列,农村的稳定严重受到了影响.
农村发展问题的特点和影响
特点:第一.广泛性.一是问题本身的广泛性,即发展的问题是广泛存在的,不止上述的这几个问题.二是问题存在的广泛性,即具体到某一个问题时,它是广泛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的,就拿我们谈到的最后一个问题治安问题来说,它不仅仅涵盖了我们所举那几个方面,还有诸如拐卖妇女儿童等一系列违法乱纪行为.所以我们说问题是广泛存在的.
第二.长期性和艰巨性.这些问题大多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也就是说它们已经存在了很长的一段时期,而我们把它提出来进而解决掉是需要很长时间的,这就决定了问题的长期性,而我们面临的问题不仅是长期的还是艰巨的,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三.复杂性和多样性.一定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都必然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这是由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的,农村的发展问题也不例外.首先,其形式是多样的,既有来自贫困的问题,又有来自社会不安定因素的问题,上文我们已作了充分的阐述.其次,它在产生原因和危害等方面表现出空前的复杂性.
第四.特殊性.主要是指问题主题的特殊性.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所决定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传统意义下发展而形成的特定的农村社会.
农村发展问题的成因
通过上面的描述我们不难看出,这一系列问题(当然还有更多的问题期待我们进一步去挖掘、探索),无疑是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桎枯.那么,做进一步的探讨,这么多的问题背后又是一个怎样的问题在起着关键的作用呢?也就是说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我们为何贫穷,是因为我们的综合国力不够强吗?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不够高吗?我们的扶贫力度还不够吗?为什么我们会突然出现这么多的老年人口?为什么我们对教育报以那么多的投入和期望还是搞不上去?为什么会愈来愈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无法安置?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屡禁不止的违法犯罪活动?
这难道就是由所谓的“中国特色”决定的吗?
不错,这就是我们的国情,基本国情,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说到底就是人口问题.
按照中国传统的说法“多子多福”、“人多力量大”.然而,通过上边的描述,我们知道,“人”多未必就是好事.穷人多了,国家就富裕不起来;老年人多了,社会负担就越严重;文盲、半文盲多了,现代化就无法进行;剩余劳动力多了,就业愈发困难;违法犯罪分子多了,社会更加动荡不安.一个不稳定的社会,何谈建设,何谈发展.
解决人口问题,促进农村发展,计划生育是关键
说“人”多未必是好事.那么,要解决“人”多的问题,马寅初老先生提出的,被我国定为一项基本国策的“计划生育”无疑是条好路子.然而,我国自实施计划生育以来,一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另一方面却为何存在诸多问题呢?
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政策是好政策,关键是我们采取何种对策.农民是问题的主体,解决农村人口问题就得从农民本身着手.总结以往的经验,农村计划生育要建立一种有效的利益导向性机制,抓住农民所关心的热点,做到以家庭为单位,采取切实措施发展农村经济,解决农民老有所养的问题,切实做好计生宣传工作
逐步提高农民的思想觉悟,把实行计划生育真正转化为农民的自觉行动.
“人”多也未必就是坏事.相反,若能变废为宝、化材为才,自是公德无量、好处多多.因而,我们要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成创造财富的人才资本,这是知识经济对特殊国情的我们的特别眷顾.因此我们应抓住契机,真正实现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真正解决农村发展的问题.
我们应自上而下形成这样一种共识:积极应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社会变迁,顺应农村人口老龄化、农村家庭结构小型化、农村人口城镇化和非农化及农民自我保障观念的现代化等变化发展趋势,加快推进农村各项社会保障项目的发展进程,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认真总结20年来农村改革积累的丰富经验,对于全党自觉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进一步推动农村乃至全国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面对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进一步加强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民购买力,有利于扩大内需,保持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良好势头,增加我过在国际合作与竞争中的回旋余地。在从温饱到小康,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农村的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基层组织建设都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一些地方党的农村政策没有得到很好落实,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影响了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切实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建成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参考文献]
《社会保障概论》张彦陈红霞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地一版;
《社会工作概论》张乐天主编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年11月第1版;
《中国资政报告》连玉明主编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社会科学研究创新简论》何秉孟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