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人文环境对乡村老师影响探究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人文环境对乡村老师影响探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人文环境对乡村老师影响探究

本文作者:陈斐叶春霞作者单位:湛江师范学院

农村教师实际工作量与职业收入严重失调,极大地影响教师的心理安全。农村学校师资配备不健全,教师往往教语文、数学,还兼任思品、英语、自然等科目的教学。特别是一些学校实行“大循环”教学,教师往往是从一年级带一个教学班直到毕业,既当班主任,又当科任教师。巨大心智付出与社会地位、经济收入偏低的矛盾严重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继而影响了教学质量。此外,国家财政对农村教育拨款的经费比例小。大部分农村教育经费用于学校教学设施改善、接待上级教育部门领导的考察等,剩下是农村教师的工资,因而会出现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农村教师的生活福利待遇较差,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和地方补贴未落实到位等因素,教师工资所剩无几,还须开销在学习、培训、进修方面,农村教师特别是男教师家庭负担重,靠微薄的工资养家糊口。这些容易导致农村教师对自身的遭遇愤愤不平,内心的平衡被打破,缺乏安全感常常表现出的消极心理应激状况,极大地破坏了教师的心理安全。

社会发展变革对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专业学历的高要求与农村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空间的矛盾突出,导致教师缺乏心理安全感。社会发展要求教师素养要专且博。由于社会历史原因,农村教师队伍中有相当部分是中师学历或高中毕业的文化程度,缺乏系统的专业训练,其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没有达到相应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农村教师们不仅要面对升学率的应考压力,而且要面对教育评估和继续教育的压力。但是,农村学校教育信息闭塞、资料短缺,教师的进修学习缺乏基本的设施和学习研讨的教育文化环境,教育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又往往是流于形式。久而久之,农村教师集体走向平庸。大多数农村教师认为自己的知识赶不上时代的步伐,对于教学感到力不从心,产生产生深深的自卑感。特别在当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用工制度改革时,往往会引起他们的心理恐慌。

农村学校管理手段的简单机械影响教师心理安全。目前,农村学校管理者仍旧习惯以加压加量来促进工作。管理低效导致农村教师们经常超负荷工作。并且,农村教师对于学校、对于关乎自己的利益决策缺乏自主权与参与权,这样的隔阂造成了教师对学校没有归属感,缺乏心理安全感,加剧了教师的职业心态不稳定。由于看不到教师职业的发展方向,大部分教师仅仅是将教师职业作为养家糊口、维持生计的手段,形成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心理,导致他们待在教育行业却不谋育人,只谋求生。

农村教育评价制度不规范带来教师心理困扰。“以分数论学生,以升学率论教师”的现象普遍存在,许多学校简单地用及格率、排名次等指标作为考核教师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某些学校领导作风腐败,在教师的职称评聘、进修培训、评优晋级等方面未能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去评价和操作,而是“看关系,分远近”。这些评价方式忽略了教师在教学以外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更不合理的是,这些评价的结果直接与升职、晋级、加薪、绩效工资等联系在一起。不公正的评价制度严重挫伤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导致教师产生焦虑紧张的负性情绪,影响了教师的身心健康,部分学校实行了“末位淘汰制”以后,职业评价压力加大了教师的职业危机感,更使一些教师感到危机四伏。

农村职业环境的封闭性带来教师人际关系的不和谐。农村地理环境相对偏离城镇,交通落后,外部信息力量难以渗透等多重原因造成了农村文化的封闭。缺少进步文化的衡量,缺乏外界信息的补充,欠缺与外界的交流与沟通,带来农村教师职业文化环境的孤立。长期封闭的自力更生的教育生活方式带来的保守性,使得农村教师往往无法进行有效的合作。此外,随着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农村各级职称指标少,教师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这些都或多或少地加重了同事之间的矛盾,诱发了教师之间的敌对情绪。

(一)优化农村社区教育环境

良好的农村社区环境能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让农村教师对自己所处的工作周边的环境有一种自豪感、认同感和归属感,缓解自己紧张的工作情绪。社区与学校教师是互利型互动建设的关系:社区可以提供丰富的人才资源充当社区辅导员,可以与学校联合整治校园周边环境,优化社区教育环境。学校教育资源应当与社区文化宣传需求有机结合,针对社区居民文化水平和家庭观念的实际状况,成立社区教育委员会,并开办家长学校,定期开展访谈、讨论、讲座、阅读等活动,形成家庭———社区———学校之间的良性循环。在物质建设方面,农村村委会应加大对农村社区的文化、卫生、环境等硬件的建设力度,营造舒适优美的社区环境,同时居民也应自觉地积极筹措资金来建设优美的社区环境,自觉投身于创建良好的社区环境中,营造卫生干净的社区环境;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农村村委会应当注重“尊师重教”传统美德的真正落实,除了要求家长积极配合教师对自己子女进行教育以外,还要求家长尊重教师的劳动,理解教育工作的特性,允许教师有尝试、有失败,克服对子女的过高期望和对教师的过高要求,不应单一地以升学率和考入名校率来作为衡量教师的唯一尺度。

(二)营造发展型的教育工作环境

学校是教师工作的场所。学校教育功能决定了教师与学校、与学生之间的生活无法隔离,是一个生活共同体。因此,学校要致力于优化校园生活共同体,营造一种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的宽松的心理氛围,使教师置身其间能有一种安全感。学校管理者要重视、考虑教师与学校的共同的生存状况,结合教师的心理感受,制定与推行相关制度为生活共同体护航。对于入职初期的教师,安全的需要尤为突出,其作用也显得更加重要。对许多刚加入到学校组织中的教师而言,安全需求主要是在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退休福利等方面的关注;对安全需要最迫切的应该是在兼并的农村学校任教的或处于快速成长期的教师,如果学校不能为其提供满意的安全保护措施,这些教师极有可能失去心理安全。当然,教师要反身自问,反思自身的工作状况与发展目标,采用合理的生活诉求,促进生活理解,参与营造合作型的人际文化,改变农村封闭、独立的作业状态,并以此释放和排解心理压力。

其一,建立农村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对于营造教育生活共同体而言,目前农村学校管理的任意、主观的评价管理制度是定时炸弹。相关教育机构应当从整体上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管理制度,建立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重视教师的业务能力、教育态度和进修提高等多方面评价。学校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推行民主化管理,各项工作要做到有规可循,有据可依,操作起来公正、公平、公开。学校领导应改进工作作风,提高自身人际吸引力,有效处理教师间的冲突,树立可信任的形象,形成良好的团体心理氛围,为教师参与决策提供机会,给教师更多的自主权,从而创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校园人际环境,营造合作型的教育生活共同体,带给教师心理安全感。

其二,建立发展性教学团队。农村学校不妨因地制宜,以行政的手段建立教师学习型组织,以便教师借助同伴互助或专业引领带动自身专业发展。(1)同伴互助。教师之间结成互助伙伴,以发现和确定双方在教学能力和社会交往上的优缺点,不仅能促进教师间彼此交流,共同探讨,而且有助于教师之间形成和谐的气氛,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2)工作室。仿效名师工作室的培养方式,农村学校可以通过工作室开展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多形式、多活动的教师阅读活动,集体选读文学经典名著、教育理论专著、新课标教材、优秀教研论著、精品儿童文学、知名学科报刊等材料,以读促学、以读促研、以读促教。(3)院校援助。在师资支援方面,可以采取派出实习师范生支教,选派专家指导小学教师的教学及研究等形式;在资料支持方面,可以编写与赠送图书资料、录制与赠送影音教学资料、提供教师教研资料,以便更专业地促进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

(三)促进农村教师内职业生涯的发展

教师的内职业生涯是指教师从事职业时所具备的观念、知识、能力和心理素质等因素的组合及其变化过程。内职业生涯的构成因素,一旦取得便具有相对稳定性,是教师发展的根本动力。有效的教师职业规划应把“内职业生涯”的发展作为关注的焦点。农村教师尤其需要合理规划内职业生涯发展,克服因外在环境的劣势所带来的消极暗示。

其一,农村教师要形成客观的自我认知。教师职业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应然状态和实然状态的矛盾。客观的自我认知可以有效地帮助农村教师在其职业规划的应然和实然中寻求一个平衡点,减少教师心理安全缺失所带来自我否定、自我放弃,有助于教师健全心理安全。一方面,农村教师应当了解和认识个人的长处和缺点,有意识调整自己的情绪、意向、动机、个性和欲望,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等。教师科学而深刻的自我认知,有助于他们通过对自己各方面的总结来寻找职业发展中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并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这将让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更加成功。另一方面,农村教师应当认识当前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趋势,社会热点职业门类分布与需求状况,自己所选择的职业在当前与未来社会中的地位情况。

其二,农村教师要寻找可行的职业生涯战略。职业生涯战略就是为了帮助个人实现其职业生涯目标而设计的一连串活动。教师职业生涯活动的设计主要有三个方向,即根据自己的个性、能力、爱好等综合考虑,选择教育教学研究方向、教书育人的方向以及行政管理方向。与城镇教师相比,农村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主要是为了认识自我从而促进发展。农村教师职业目标和职业方向的选择,必须考虑农村人文环境的因素和学校职业环境的可能,避免好高骛远,切实地思考如何提高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如何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何时参加培训以及采取什么措施进一步开发自己的潜能等。通过实际行动策略,使得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