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地方生态旅游发展情况与方法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宁德不仅拥有民俗宗教文化、廊桥文化、海洋文化、鲤鱼文化、红色文化等众多文化资源,而且拥有剪纸、根雕、银雕等特色传统工艺,构成了有别于其他地域的文化景观。据统计,全市拥有“霍童线狮”、“畲族民歌”和“陈靖姑信俗”等1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其中“霍童线狮”的发源地霍童镇拥有悠久的历史与人文积淀,被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宁德是全国著名的畲族人口聚居区,畲族人口达18.14万,约占全国的1/4。畲族人民在迁徙和拓荒殖土的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会风俗习惯,从饮食、服饰、民居到宗教信仰、音乐舞蹈、婚丧嫁娶等,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丰富多彩的畲族民俗风情形成了宁德地区生态旅游资源的一大民族特色,对旅游者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1优良的地理区位
宁德市位于118°32''''~120°44''''E、26°18''''~27°4''''N,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4~20.2℃,雨量充沛,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在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长期相对作用中,形成山高谷深的地质特征。宁德市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为优,市域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值为95.94,位居福建省首位。宁德市作为福建省东北翼的中心城市,南连福州,北接浙江,西邻南平,东面与台湾隔海相望,位居长三角、珠三角和台湾三大经济发达区中心位置,具有同时接受三大经济区域辐射和带动的特殊条件,是连接中国内陆地区的重要出海口。宁德海岸线长943.2km,占全省海岸线总长的28.35%,天然良港三都澳,位于太平洋西岸国际诸航线的中心位置,距台湾基隆港仅126海里。过去宁德市由于交通不便,优越的生态资源禀赋难以得到有效开发。近年来,宁德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104国道贯穿全境,沈海高速公路、宁武高速公路、温福高速铁路相继建成通车。这不仅为宁德市直接发展生态旅游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有利于吸引富庶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游客到宁德观光旅游,客源腹地广阔,优势十分明显。
2宁德发展生态旅游的劣势
2.1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旅游业是一项涉及多行业的综合性服务产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相关的基础配套设施。由于历史、体制、观念及规划滞后等方面原因,宁德经济不仅远落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沿海地市,也落后于省内的其他地市。长期以来对生态旅游业的资金投入不足,不仅制约了生态旅游资源的有效开发,而且也影响了对外宣传的力度和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近年来,尽管宁德地区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但仍不尽人意,“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相配套的产业体系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存在“短板”现象,尤其在“购”这一环节上最为薄弱。总体接待水平低,导致在宁德留宿过夜的游客不多,旅游消费的经济拉动作用较弱。由国家旅游局和中央电视台共同举办的“完美假期———旅游线路设计大赛”中,宁德地区的“闽东北亲水游线路”从数千条竞选线路中脱颖而出,入选中国十佳旅游线路。然而,景区之间以及城市到主要景区之间,尚未实现快速、便捷、畅通的交通网络。如堪称“中国冰臼宝库”的福安冰臼和素有“海国桃源”的霞浦杨家溪交通建设滞后,路面窄,路况差。
2.2旅游产品结构单一、缺乏特色目前宁德地区的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基本上以观光型产品为主,乡村会所、运动休闲和文化体验等动态的可参与型、体验型的生态旅游产品没有得到开发或开发不足,无法满足游客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独具特色的旅游商品不仅是游客的纪念品,也是旅游业创收、增加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之一[3]。然而宁德市目前旅游商品研究开发滞后,设计缺乏新颖性,包装简陋,缺少鲜明的地方和民族特色,品位档次不高,难以刺激游客的购物欲望。同时,文化在生态旅游开发和经营中的作用尚未得到足够重视,对生态旅游产品的文化加工、文化包装不够,未能更好地提高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生态旅游既包括自然生态旅游,也包括人文生态旅游。虽然宁德拥有众多世界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遗憾的是生态旅游业未能与文化产业有效地结合,打造出独具地域和民族特色的生态旅游品牌。
2.3规划滞后相较于传统旅游,生态旅游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和环境多重目标的统一。科学的规划,是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打造生态旅游精品的基础[4]。宁德地区生态旅游规划工作仍相对滞后,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评估与规划便匆忙开发。目前的旅游开发着重旅游本身及相关产业的布局规划,而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如以“三个世界唯一(鱼冢、鱼葬、鱼祭文)”而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收录的鲤鱼溪,由于水质的污染以及游客行人过量的投食,鲤鱼数量随之下降,也逐渐丧失了原生态下野生鲤鱼特有的灵性,已很难再现“闻人声而至,见人形而聚”的人鱼同乐的美妙情景。在景观设计上,没有充分体现生态化设计理念,一些景区大兴土木,大造人文景观,不少建筑物与自然环境不协调,破坏了原始自然美。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宁德地区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需要进一步借鉴和运用国内外生态旅游发展的先进理念和方法。
3宁德发展生态旅游的机遇
3.1产业扶持政策相继出台2009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并明确表示要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发展生态旅游。在过去的10年中,中国政府曾两次把“生态”作为旅游发展的年度主题,积极倡导走生态旅游、低碳旅游的发展道路,促进旅游与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加快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福建省政府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要充分发挥福建省森林覆盖率位居全国第一的生态优势,重点推进绿色生态旅游景区建设,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品。近年来,宁德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为全力打造海西东北翼特色文化和生态旅游基地,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在宁德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中共宁德市委宁德市人民政府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表明宁德将全力打造以宁德世界地质公园为主导的全国著名的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
3.2市场空间巨大生态旅游是增强人类环保意识和满足人类回归自然的高品质旅游。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广泛实施,以“走向自然、亲近自然、回归自然”为主题的生态旅游作为构建人类与自然新型伙伴关系的重要实践形式之一,倍受旅游者青睐,发展迅猛[5]。同时,旅游者的需求也逐步走向个性化和多样化,不少游客的需求已从单纯的“观光型”转向“观光-度假型”或“观光-科考型”等多层面的需求[1]。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环保的旅游消费方式,已成为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部分。宁德市临近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都是相对富庶的地区,旅游需求巨大。随着宁德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和生态旅游品牌宣传力度的加大,尤其是宁德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景区和“闽东北亲水游”等旅游品牌的成功创建,为宁德生态旅游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据统计,仅在2012年的中秋、国庆“双节”假日期间,宁德接待游客量达到63.25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31.21%,综合旅游收入35250.15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7.12%。
3.3“海西”建设和区域旅游合作格局的形成2009年5月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标志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从地方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进入全面实施的新阶段。作为海西东北翼中心城市的宁德将立足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区位优势,主动融入“海西”建设,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产业,积极与福州、莆田等周边地市及长三角、台湾地区进行合作。在推进福州、莆田、宁德同城化建设背景下,于2011年与福州、莆田两市签订旅游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将构建统一的旅游信息网络平台,联手打造福莆宁旅游品牌,并于2012年5月实行了“福莆宁旅游景区一票通”。
4促进宁德生态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4.1科学规划,合理利用生态资源生态旅游业是一种高度依赖生态资源的产业,必须树立绿色开发理念,重视生态旅游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对宁德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与合理配置,实施生态旅游精品战略。对可再生旅游资源可适当加大开发力度,对不可再生旅游资源加强保护力度。对开发可行性充分论证的前提下,有条件、有步骤地分期、分批开发,同时对生态旅游景区的规模、旅游地的空间容量、生态环境的承载力等进行科学的规划,加强旅游开发建设项目的审批和监测管理工作,采取必要的行政调控手段,确保生态旅游开发和经营严格按照规划要求,避免对生态、环境和资源的破坏,最终实现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4.2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积极培育人才通过完善生态旅游融资体制,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机制,鼓励外商、集体、个人和企业投资宁德生态旅游业,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市域及景区的交通、餐饮、娱乐设施的建设,大力发展旅游商品产业,将独具宁德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山海特产、民间工艺品转化为旅游商品,让游客真正获得“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全方位的优质服务。生态旅游的重要意义之一在于它能为游客提供科普教育和科学考察的机会和场所,发挥它的环保教育功能。如宁德世界地质公园,以雄伟壮观的晶洞花岗岩山岳地貌、绚丽多姿的火山岩山岳地貌、千姿百态的河床侵蚀地貌为主要特征,是集科考、科教、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科学内涵丰富、地方特色浓郁、具有很高地质地貌科学价值和自然人文科学价值的综合型地质公园。必须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尽快培养一批具有丰富地理学、生态学知识的专业性导游人员和相关服务人员。将地质地貌的形成、动植物的分布及保护区生态系统等自然知识讲解给游客,达到让游客认识自然、增强环保意识的生态旅游目的。
4.3开发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生态旅游产品在生态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宁德生态旅游发展必须根据旅游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充分利用区域自然与人文资源交融的独特优势,加快整合生态旅游资源,发掘、整理和提炼那些最具宁德地域和民族特色的饮食、服饰、戏曲舞蹈、风俗习惯和民间技艺等,尤其是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它们有机融入生态旅游中,培育出一批有特色、有影响力的生态旅游精品线路。通过优化特色产品层次结构,打造差异化旅游产品,加强名牌意识,努力实现生态旅游产品的多元化,如“宁德畲族风情游”、“宁德古廊桥文化之旅”、“宁德世界地质公园游”等,以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品牌来吸引游客。
作者:马宏儒单位:宁德师范学院艺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