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生态旅游与生态经济的关系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三峡库区生态旅游的内容
三峡库区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壮丽多姿的自然景观和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和谐统一,形成了三峡库区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资源。长江三峡库区生态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是中国旅游资源富集区之一。首先,长江三峡库区生态旅游资源数量多,类型齐全。据《长江三峡旅游线总体规划》统计,该区域可分为18个大的景区,290个景点。其中,国家级景点就达60个。按《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分类,长江三峡库区各类旅游资源基本具备,共含有58种基本类型。其中,自然旅游资源以名山、峡谷、风景与漂流河段、洞穴、湖泊、瀑布、泉等最为突出;人文旅游资源以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军事遗址、石刻、悬棺、古墓、宗教寺庙、各种古建筑群、古民居与民俗等居多。长江三峡库区生态旅游资源质量好,品位高,分布相对比较集中。在长江三峡库区的所有旅游资源中,被定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就有长江三峡、大宁河小三峡、金佛山、缙云山、双桂山、四面山、神农架等。拥有神农架、金佛山、缙云山、双桂山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公园和红池坝、仙女山等南方高山草场;文化古迹定为国家级的就有大足石刻、丰都鬼城、合川钓鱼城、涪陵白鹤梁、云阳张飞庙、奉节白帝城、屈原庙、黄陵庙和昭君故里等。[3]此外,还有雪野三峡风景区,其位于莱城区雪野镇邢家峪村正西,雷达山之麓。由小龙峡、老龙峡、五龙大峡谷天然形成的三峡风景区实乃是大自然妙笔神工雕镌的一副瑰丽画卷。三峡谷九曲十八弯,沟深险、潭深水急、林木茂密、百鸟齐鸣,给人以回归自然之感。目前,该景区开发新建了三峡、老龙湾、燕子崖、三叠瀑布、金鸡石、情侣石、寿星石、青龙潭、动物园等三十多处景点。修建双龙门、停车场、凉亭,旅游道5000余米,栈道5000余米,台阶3000多级,新增云梯、转伞、吊棍等旅游设施40多件,新上三峡大酒店、圣水山庄、孔家酒店、栗园酒家、天绿湖山庄等餐饮服务业10家,同时可供数千人休闲游玩就餐。餐馆均设景点之中,若进膳于此,脚下流水潺潺,头上百鸟争鸣,放眼四面皆绿,张口八方传情,令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确是消夏避暑之胜地。
三峡库区生态旅游的现状
(一)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脆弱,呈现出恶化趋势1、水土流失严重。库区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55。3%,每年进入江河泥沙量总计达1.4亿t,占长江上游泥沙总量的26%。2、气候恶化严重。该地区已成为全国重要暴雨中心,对农田、水利、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损毁十分严重;该地区也是全国干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伏旱发生率达80%~90%,一般持续30-50d,最高达80d以上,有的年份局部地区甚至颗粒无收。3、地质性灾害严重。据勘查,三峡库区各类崩滑体1190处,崩塌滑坡总体积达28.45亿m3。泥石流现象严重,主要集中分布在巴东、巫山、奉节、云阳等县约200km长的沿江地段,占泥石流沟总量的94%。4、森林和植被破坏严重。库区各县(区)的森林覆盖率从50年代初期的30%~56%,下降到目前的15%左右,沿江地带仅有5%~7%。5、水体污染严重。库区现有工矿企业3000多个,年排污水10亿t,污染物50余种,江段大肠菌,石油类、氨氮、酚、化学耗氧量超标,随着三峡工程的建成,库周涨落带的出现,大量有机物堆积在高温高湿下,细菌或病菌大量繁殖,将加重库内水体的污染。6、城镇生态失衡严重。沿江城镇建筑拥挤、公用设施不完善、功能不齐全、居民户外活动场所狭小、绿化地带严重不足,没有建立起处理城镇“三废”的完善系统。[4]
(二)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开发力度不够三峡库区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而且具有极强的垄断性,品种也十分齐全,可供不同类型游客不同的季节旅游。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库区内成熟的景点不多,海内外享誉盛名的景点不多,而且三峡工程兴建后,还淹没了部分好的景点。总的来讲,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严重滞后。
(三)旅游旺季旅游超载现象严重,未形成良好的生态旅游氛围三峡库区生态旅游区没有进行环境容量的控制和管理,在旅游旺季游人拥挤,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态旅游氛围。由于旅游季节集中及线路设计不合理,人满为患的现象时有出现。旅游数量过多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还会使游客产生不良感受,降低旅游兴趣。而在淡季生态旅游区人数又急剧下降产生旅游设施闲置等问题,旅游容量季节性变化很大。
优越的地理环境为三峡库区造就了极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大量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库区生态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发展好库区生态旅游业必将促进三峡库区生态经济的发展。
(一)生态旅游业是推动生态经济发展的动力生态旅游业是“无烟产业”,是第三产业中最具发展活力的行业之一,是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热点和新的增长点,也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因为生态旅游不仅可以增加外汇收入,弥补外贸易逆差;还可大量回笼货币,为经济发展积极建设资金。开发生态旅游资源的投资相对较少,资金投向灵活、回收期也较短,是三峡库区贫困地区脱贫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应当把生态旅游作为三峡库区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增加库区人民和地方政府财政收入。[5]
(二)生态旅游业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辐射作用旅游业的行业综合性、区域关联性和辐射带动性很强。发展生态旅游业可以促进第二产业结构高度化、生态过程清洁化、废弃再生化、环境无污染化以及农业生态化等协调发展,并带动第三产业商业贸易、交通运输、邮电通讯、饮食服务、金融保险等行业全面发展,有效地促进三峡库区经济繁荣,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6]
(三)以生态旅游为支柱产业,推动三峡库区的生态保护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生态旅游所倡导的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观念的深入人心,生态旅游的范畴从自然生态资源延伸到人与自然和谐的人文生态资源;将生态旅游作为发展三峡库区生态经济的支柱产业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其推动力和辐射作用,还可以唤醒人们对生态和环境的保护意识,可以扩充旅游的项目、内涵和规模,促进旅游业和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峡库区发展生态旅游,促进生态经济发展的开发对策
(一)制定三峡库区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库区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必须做到统一规划,分期实施,滚动发展,吃、住、行、游、购、娱各要素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在生态学、旅游可持续发展等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库区生态旅游资源的不同特点,结合“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规划”和“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编制出科学合理的生态旅游规划,使库区生态旅游能有序地、健康地发展。
(二)打造库区生态旅游目标市场生态旅游对旅游者素质要求较高。中国目前乃至相当长的时期内,大众旅游仍是主流,中国远没有形成一个有一定规模的生态旅游市场,社会公众还没有真正的生态旅游的意识。据1995年《全民环境意识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我国国民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环境保护常识欠缺是相当普遍的问题。因此,必须科学合理地确定库区生态旅游的目标市场,有重点地宣传促销。不能将所有市场都确定为自己的目标市场。这样才能利于库区生态环境的保护,有利于库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快库区的生态城镇建设步伐,努力培植生态服务产业三峡工程的修建,将淹没一批城镇。抓住库区移民城镇迁建的契机,在库区建立一批布局独特的生态“山水城”,实现城镇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如巫山县把新县城规划为山水园林生态示范城;忠县新县城规划为三面环水、背枕青山的半岛型“山水城”。生态旅游不仅包括旅游活动的生态化,还应包含旅游服务的生态化。因此,库区各生态旅游点应发展为生态旅游提供服务的生态服务业,如生态服装、生态饭店、生态商店、生态交通。不同的生态旅游点应根据自身特点选择相应的生态旅游产业,并由此带动库区一批生态产业的发展。[3]
(四)保护文化传统,营造良好的旅游文化环境独特的地域文化传统,民族传统是三峡库区旅游资源中极其宝贵的财富。保护库区文化传统,就是要在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同时,防止商品化和庸俗化趋向,尽可能地保持地方民族、传统文化的原生形态和纯正性质。旅游部门、企业应与地方文物文化部门通力合作,从每年的旅游总收入中提取部分资金用于地方文物和文化保护,组织人力广泛收集整理散落于民间的山歌小调和谚语民谣,采取紧急措施抢救已濒临消失的文物;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应积极提倡“双语教学”;鼓励恢复传统的节庆活动、民俗仪式吸引游人。
(五)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三峡库区旅游要加快发展,首先要加强以交通为先导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要尽快解决客运交通不畅的“瓶颈”问题。坚持统筹战略,既要发挥铁路大动脉的骨干作用,又要重视公路交通的主导地位和基础作用,发挥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的综合运输效益。同时,应多渠道、多形式地筹措资金,采取灵活的融资手段、为生态经济发展营造一个“造血”系统。要充分利用地区扶贫开发和移民开发以及西部开发的发展机遇,把生态产业发展作为重要项目,采取优惠政策,吸引海内外投资开发,同时引导民间投入,建立一个灵活的融资体系。改善库区接待条件,兴建上星级的饭店酒店,争取彻底改变接待能力差的情况。
(六)适应旅游现代化的需要,重视旅游信息网络建设快速发展生态旅游业,不但要有良好的硬件环境,还需要与良好的软件环境。旅游信息网络建设可以通过各种媒体大力宣传生态旅游资源的特色,充分重视库区旅游市场的深度开发和宣传促销,以提高国内国际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重视发展旅游信息网络建设,与国际旅游接轨,是旅游现代化的需要,是发展三峡库区生态经济的需要。
(七)尽快培养一批生态旅游人才生态旅游在旅游界尚属新事物,开发、经营与管理生态旅游的人才相当缺乏。库区本来就缺乏旅游人才,更不用说生态旅游人才了。因此,要尽早重视生态旅游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提高,培养一批与生态旅游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队伍,从而提高库区生态旅游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开展生态旅游还需要大量专业化人才,从规划、开发、建设到宣传、经营和导游都亟需一大批高层次的人才。各地都要积极创造条件培养自己的生态旅游专业人才。在有条件的地方,要采用向社会招聘或引进的方式吸取人才,使之为生态旅游做贡献。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加大科普推广力度,让农民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增强市场意识和生态观念。总之,一张蓝图,经过库区人民的不懈艰辛努力,一定会把库区建设成为山青水秀、花果飘香、经济发达、人民富裕、社会稳定的花园式生态经济区。此外,还可以开发和设计富有库区特色的生态旅游产品,开展生态旅游教育,提高大众环保意识,确定库区合理的生态旅游容量,建立环境检测站等等。由上可见,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经济与生态的统一,我们应该充分认识经济与生态两者之间的辨证关系,以三峡生态旅游为支柱引导经济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三峡库区环境的保护和经济的加快发展。
作者:王清清单位: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