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生态环境下翻译教学形式管窥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生态环境下翻译教学形式管窥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生态环境下翻译教学形式管窥

1翻译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1.1培养目标不明确

目前,我国英语专业的翻译课程培养目标不明确,不知道学生毕业后将要从事什么职业,因此不能明确的根据工作岗位来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只是一味地向学生讲授普通的翻译技能,照本宣科地灌输翻译理论。教学方法没有针对性,学生对枯燥的翻译理论不感兴趣,同时也觉得翻译在日后的工作中没中没有什么作用,久而久之就放弃了对翻译的学习。

1.2课程设置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随着社会发展,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创新翻译人才,但是很多高校的翻译课程设置通常是英译汉和汉译英,教学案例通常是经典文学文本的翻译,具有时代性的应用文本翻译案例较少,而且大多学校从三年级或者四年级才开始开设翻译课,课时或者学时较少,不能在短时间内真正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

2生态环境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翻译教学理论

生态环境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翻译教学,不同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翻译课程教学。在传统的翻译教学中,经常“将改错作为教学手段,将教师提供的参考译文作为翻译课的终极目标,不符合真实情况下翻译的本质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学习翻译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而生态环境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翻译教学,强调时时处处以学习者的需求和利益为中心,协调处理各限制因子之间的诸多矛盾,教师从知识供应商转变成学习顾问和课堂活动的组织者与管理者,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适时地向学生提供学习资源。注重培养学生的人生态度和个性气质,使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适度发挥。教学不再是知识接力棒的简单“传递”,而是通过启发诱导以帮助学生在积极思考中实现推陈出新的“获得”。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本身就是对和谐、健康生态环境的构建和体现。正是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教师恰到好处的主导地位与学习者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地位和谐并存。由此可见,生态环境与“以学习者为中心”相辅相成,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后者是对前者的构建与体现,两者统一于教学全过程。

3生态环境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探讨

3.1同伴互评

同伴互评(peerrevieworpeerfeedback)是一种合作学习方式,通常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翻译者在一起组成小组,在翻译过程中互相提意见,点评对方的翻译文本。这种学习方式是以社会建构主义的合作学习理论为理论依据的,社会建构主义合作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而是学习者在社会团体中习得和内化各种知识。通过同伴互评这种学习方式,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首先发挥自我能动性提出一个翻译文本,然后互相讨论翻译文本,并分析对方翻译文本的优缺点,提出改进意见,小组内部成员之间互相取长补短,不断提高翻译文本质量。同伴互评这种合作学习方式不仅注重翻译者的主观能动性而且重视内部成员之间的合作协调性,真正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同伴互评这种学习方式在外语写作课堂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大多数研究者和教师们都很认可这种教学模式。Berg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通过同伴互评,学生之间互相提意见取长补短之后,外语作文的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Villamil&deGuerrero发现同伴互评的效果与学习者的英语水平有关,在同一小组内,水平高的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要高于中低水平的学习者。虽然同伴互评在写作课堂上被广泛应用而且得到了认可,但是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还不多。同伴互评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同时也减轻了教师批改作业的负担,延伸了课程翻译教学的广度和深度,真正做到了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的有机结合,也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在大班授课中,老师逐一检查批改学生的翻译文本工作量太大,而且不可能做到真正针对每一个同学的翻译文本提出详细的修改方案和意见。因此,很有必要把全班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之上进行分组,2-3人一组,然后老师根据对学生学习方法、英语基础的了解再做简单调配,在分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英语基础的高低、性格融合程度、男女生的比例等因素,并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组长。在课外翻译实践中,由组长负责组织整个小组进行互评。每人先拿出自己的翻译文本,小组互相讨论,取长补短后自我修订翻译文稿,最终由组长负责统一汇总。在课堂教学中,小组之间也可以拿出本小组的翻译定稿,整个班级的小组之间进行互相讨论,最终由老师给出点评。在这个过程中,小组内部和小组之间都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学习,在老师的点评之下,整个班级的学生都会在翻译理论、翻译技巧的掌握上和翻译实践中得到提高。

3.2评注式翻译

评注式翻译(translationwithcommentary)也被称作注解式翻译(annotationtranslation),指翻译人在翻译原文的过程中或者之后,将自己在翻译过程中运用到的翻译理论及其分析过程分享给其他翻译者,并同其他翻译者对这个过程和理论进行讨论。WilliamsandChesterman把评注式翻译定义为一种内省式或回溯式翻译学习和研究方法。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要做到理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首先在理解原文时如果遇到理解上的困难,需要自我借助参考书、语料库等工具解决问题;其次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翻译理论理性分析文本材料,把握原文的真正含义,同时翻译者还要对自己的分析和推理方式进行反思,自我监控这种分析和推测过程是否符合逻辑;接着,在理解和推理的基础之上对原文译法形成初步假设;至此整个翻译过程还没有结束,最后,在形成初步假设之后,翻译者还需要进一步找到实证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假设。如果实证证据充分,那么这个假设可以成为最终的翻译文本;如果实证证据不足,那么翻译者还需要修改甚至是放弃原有假设,再寻找其他更合理的假设。也就是说,评注式翻译就是翻译者把自己整个翻译过程用文字或者口头的方式呈现出来,供翻译者共同探讨,从而达到不断提高翻译质量的目的。在整个翻译过程,翻译者都需要进行理性的自我监控,通过这种自我监控意识督促整个翻译过程,从而不断提高翻译质量。评注式翻译在国内仍属一种比较陌生的教学方法,但是在国外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尤其是在欧美国家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比如在英国伦敦城市人文大学、加拿大渥太华大学文学院口笔译分院、德国美因茨大学、巴塞罗那资质大学等高校的翻译课程中,评注式翻译是一种常规性教学方法。评注式翻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第一,评注式翻译促使翻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都有理性的自我监控意识。这种监控意识可以减少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存在的随意性,使整个翻译过程是一种科学的、理性的思考过程。在翻译者科学推理、提出假设、寻找实证证据、推敲验证的过程中,翻译质量得到了保证。第二,评注式翻译可以使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真正运用到所学的翻译理论和方法,不会形成翻译理论和翻译过程“两张皮”的现象,翻译者在实战翻译过程中体会到了翻译理论的重要性,也会促使他们更加用心地学习看似空洞的翻译理论,同时也解决了翻译教师课堂上辛辛苦苦讲翻译理论,学生们不以为然,认为翻译理论空洞无用的问题。第三,评注式翻译也改变了翻译教师单一的教学效果评价方式,从而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目前多数高校都采用考试的方式来考查学生的翻译能力,简而言之,就是通过翻译结果来评价学生,而不注重学生的翻译过程。通过评注式翻译可以了解学生的整个翻译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反映了学生多种学习能力,例如:学生的语言基本功是否扎实,对课堂上老师讲授的翻译方法和理论的掌握程度,学生借助多种学习工具的能力,学生的文字理解力等情况。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助于老师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教学进度,提高教学水平。第四,评注式翻译改变了教师的角色,从“讲授教学”转变成了“引导教学”。在课堂上,老师不仅仅是简单照本宣科地讲授翻译理论和技巧,而是鼓励学生自我监控翻译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在整个翻译过程中通过讨论、自我否定来提高翻译水平,培养了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语

翻译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具有外语知识的人才,还有提高翻译者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翻译能力等综合能力。这一过程不是简单的课堂教学、靠教师的讲解就可以完成的,它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不仅需要翻译者的自我努力,同伴的批评建议,还需要教师高屋建瓴地指导和建议,因此在当今高校翻译教学方法相对滞后的情况下,笔者对翻译教学进行了研究和调研,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鼓励使用同伴互评式教学和翻译评注式教学。

作者:张敬生单位: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