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混交林与生态环境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1混交林培育技术的原则与要求
1.1混交树种选择混交林的树种,应按其在混交林分中所处的不同地位,一般划分为主要树种、伴生树种和灌木三类。各类在混交林分中的作用不同,选择的原则和要求也不相同。树种选择是否恰当,关系到混交林的成败。如混交用材林的树种选择,一方面要遵循所选择的树种生长好、适地适树,并有较好的抗性,另一方面所选的树种在混交林中能否互利共存,发挥混交林的良好效果。树种选择时,首先选定主要树种,再为主要树种选择种间协调关系好的伴生树种或灌木。如果伴生树种选择不当,被主要树种淘汰或者压抑主要树种,影响混交林效益,或达不到混交林的预期目的。一般混交树种选择时,应考虑以下问题。
1.1.1伴生树种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应与主要树种有一定的差异性如喜光程度,树冠宽窄,根系类型,耐荫程度,水肥要求,土壤肥力的效应等。一般要求伴生树种比主要树种生长较慢、比较耐荫,能在林冠下层正常生长。
1.1.2伴生树种要为主要树种生长改善林内生态环境,提高林分生产力如利用固氮作用的豆科树种紫穗槐、胡枝子等灌木,萌芽力强,枝叶繁茂,根系发达,可以较好地改良土壤,提高土壤力,抑制杂草滋生,保持水土。
1.3.3伴生树种应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并能抵抗自然灾害,与主要树种无共同的病虫害
1.2树种混交类型选择
1.2.1乔木混交类型。该类型由两个以上乔木树种组合而成的类型。如果树种搭配得法,可获得较有价值的多种木材。这种混交一般构成单层林冠,种间矛盾比较突出。因此必须掌握混交树种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在种间相互协调的情况下,进行合理搭配。常见的乔木混交类型有针阔叶树种混交,如红松与紫椴,落叶松与水曲柳、核桃楸,油松与栓皮栎、元宝枫,马尾松与栎树、枫香、木荷等;针叶树混交类型,如杉木与马尾松、柳杉,落叶松与云杉,油松与侧柏等;常绿与落叶树种混交,如杉木与檫树,油松与栓皮栎,柏木与桤木等。
1.2.2主要树种与伴生树种混交类型。这种混交类型,一般同喜光树种与耐荫性树种组合而成的混交类型。一般选择较耐阴的乔木或生长较慢的树种为伴生树种,构成复层混交林。这种混交类型,一旦种间关系发生矛盾,比较易于调控,因此混交林生长较为稳定。如落叶松与水曲柳或黄波罗,油松与色木槭或椴树,桉树与相思树,马尾松与红锥等。
1.3.3乔木与灌木混交类型。主要树种为乔木,混交树种为灌木,起覆盖地面,侧方庇荫,抑制杂草,改良土壤,保持水土作用,并在林分初期对主要树种有着辅佐效能。因此这种类型中的种间矛盾较为缓和,林分生长比较稳定。如落叶松与紫穗槐或胡枝子,油松与黄栌,杨树与沙棘,杉木与山苍子或三桠,松树与茶叶等。
1.3.4综合混交类型。以乔木为主要树种与伴生树种和灌木共同组成的混交类型。由于结构复杂,常常形成多层结构林分,种间矛盾也往往出现较早,而且在生长过程中变化较多,因此试验设计要求认真细致。一般在人工造林与封山育林结合时,可以采用这种混交类型,如亚热带山区,人工种植马尾松后进行封山育林,形成松为上层林冠,槠类、栎类、枫香等阔叶树为亚林层林冠,冬青、黄檀、槛木、山苍子等灌木为下层林冠的综合型的针阔叶树种混交林。
1.3树种混交比例选择合理的混交比例是调节种间关系和达到预期混交效果重要技术之一。如我国南方营造的杉木与檫树混交林,因檫树比例过大而使杉木被压。据研究结果表明,檫树混交比例一般以占10%~20%为宜,为了初期起到混交效果,其比例可占30%左右。在考虑混交比例试验设计时,首先是要有利混交中主要树种占优势地位,生长稳定,所占混交比例一般宜大些。如果早期速生的主要树种,其比例可适当缩小,伴生树种所占混交比例要有利于主要树种生长,一般试验初期比例约在25%~50%的范围。混交林中的灌木比例视立地条件好差而定,立地条件较差的灌木比例可大些。但是,在混交林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混交树种比例随之而变,当树种之间出现竞争激烈时,就要及时采取抚育间伐等措施,减少某一树种的株数,降低其比例,以缓解树种之间矛盾。
1.4混交方式(方法)的选择混交方式乃是各树种在林地上排列的方式,它在调节种间关系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一般分为以下几种。
1.4.1行内隔株混交。即在行内隔株或隔数株混交,树种间靠得最近,有利于发挥伴生效果,但种间矛盾较大,一般用于乔灌混交或种间关系较协调的树种之间的混交。
1.4.2行间混交。即树种彼此隔行混交,有利于发挥各种混交作用,也便于调节种间关系,施工比较方便,一般用于针阔叶混交、主要树种与伴生树种混交或乔木与灌木混交。
1.4.3带状混交。即主要树种和混交树种成带状混交,树种之间只在带间接触。这种混交的种间矛盾易于调节,一般在于乔木与乔木混交类型,如果混交树种竞争能力强,混交树种和主要树种可以采取行、带式的混交。如杉木与檫树混交,可用3行杉1行檫的带。
1.4.4块状混交。即把一树种块状种植,与另一树种的块状依次配置。块的排列可以是均匀整齐的,也可依自然小地形排列。块的大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一般用于种间矛盾较大的乔木混交或低产林分改造。
1.4.5星状混交。即单株树种散生于另一树种的行列之中。一般用于树冠开阔、喜光的树种,如檫树散生于杉木林分中的星状混交。
1.4.6植生组混交。即种群丛状的混交方法。植生组内为同种,不同树种的植生组交叉排列。但是,这种方法发挥混交效果较迟,种间关系易于调节,林分比较稳定,一般用于人工更新或次生林改造。
2混交林树种间相互关系的分析与观察
2.1混交林树种间关系的发展变化树种间关系是通过各种形式相互作用的结果,可能是彼此有利或彼此有害,也可能对一方有利而对另一方有害。如加杨与刺槐混交对两个树种生长有利,加杨与榆树混交对两个树种都不利,而与黄栌混交,则只对加杨生长有利,而对黄栌生长有害。可见,种间关系有利因素和有害因素始终是同时存在的。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树种种间关系为有利或有害,主要决定于树种本身的生物学特性。
2.2混交林树种种间关系相互作用的方式
2.2.1机械作用。包括树冠、树干的撞击或磨擦,根系的挤压,蔓生植物的缠绕等。混交林树冠撞击主要是宽冠软枝型树种在风的作用下对针叶树顶芽的撞击折断,在营造混交林时,注意在混交比例或混交方式加以调节,蔓生植物在林分抚育中应加以除去。
2.2.2生物作用。是不同树种间的杂交授粉,种间的根系连生、共生及寄生现象等。树种混交对某些树种菌根的形成和发育都可能有影响。有些树种在根系连生以后,生长健壮的树种夺走生长衰弱树种的水分和养分,使其生长受到影响,甚至会导致死亡。
2.2.3树种的枝叶有气态分泌物,根系有根分泌物这些分泌物存在于树种各器官之中,如乙醇、乙醛、乙烯、萜类精油、酚类、生物碱、赤霉素等,其有很高的生理活性,对相邻树种有促进或抑制代谢作用。
2.4.4生理生态作用一个树种对光照、土壤水分、矿物质养分的吸取,从而减少这些生活因子对其它树种的供应数量,这是问题的一方面。与此同时的另一方面,一个树种凋落物归还林地的养分被另一个树种所利用。有时两个树种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动物及微生物等许多中间环节而作用的。如混交林的抗病虫害能力就是这种复杂相互的作用的结果。因此,混交林生理生态作用,也是选择混交树种、混交比例及混交方式的重要依据。
2.3混交试验林中树种竞争能力的观察与评定在混交林中既要保证主要树种充分受益,又要使伴生树种发挥它应起的作用。因此,只有了解混交树种的竞争能力及其相互表现形式,以及种间关系的发展进程,才能更好地调控混交树种之间的关系,使混交试验林获得成功。。
2.4混交试验林种间关系的调控混交试验林在生长过程中,不同树种之间的竞争,往往形成优势树种对劣势树种的压抑,甚至导致生长衰退或死亡。因此及时处理好混交树种的种间关系,使主要树种正常生长,伴生树种和灌木协调发展,是营造混交试验林必须注意的问题。在混交试验林设计时应注意选择适当的混交树种,采用合理的混交比例和混交方式,使用缓冲隔离树种和适宜的间隔距离,利用混交时间或苗木年龄上的差异,应用某种促进定向培育混交林生长的技术及平茬、修枝、间伐等措施,以保证混交试验林的稳定生长。
作者:石慧书单位:宁夏吴忠市盐池县环境保护和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