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学校生态环境论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学校生态环境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学校生态环境论文

1学校生态环境的特征、结构与功能

欧阳明(1997)运用教育生态学的原理,把教育的生态环境大概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单个的或复合的教育生态系统,通过以教育为中心,并且综合外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规范环境所组成的;二是反映教育体系内部相互关系的系统,主要以单个学校为中心构成的;三是以学生的个体发展为主线,研究多种外部环境的组成系统包括自然、社会和精神因素。教育生态环境对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都具有强大的影响力,有着巨大的教育辐射作用,这就是一种教育“场”。周君华等人认为学校体育的生态系统与一般的生态系统不一样,在《学校体育的生态环境探析》一文中提出,学校体育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多因素、复合的网络系统,围绕着三种生态环境,分别是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规范环境,从中获取能量、信息和物质,通过以体育教育及其结构层次作为主体,并以培养人才为中心,从而做出反馈性的影响。蔡传明(2007)根据学校生态环境概念及其内涵,理论推断结合实际访谈一线的中学体育教师的感知,结果表明了中学体育教师的学校生态环境由以下几大要素组成,分别是校长领导行为因素、组织学习氛围、物质环境因素、人际关系因素及政策法规制度因素和教改教研,并在学校工作过程中对他们成长起重要作用的。学校生态环境的特征有导向性、动态性、多样性、互动性,这些学校生态因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教师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吴福鼎在《教育生态学》中提出了学校生态系统中的三大功能团,即引导保障群,传导反馈群,继承、开拓群,其相互作用的机制都是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的传输和转化。所不同的是,学校生态系统还有价值流、知识流和能力流的富集递增,从而使体育教师工作的学校生态系统在整体上实现促进体育教师成长的“育才”目的。苏峻(2008)对于学校生态结构与功能的诠释是学校生态结构由生态主体和生态环境构成的。生态环境主要包括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过程及学校文化,生态主体是学生和教师。生态环境规范是维持着生态主体的主要发展方向。适应、改造生态环境的过程中生态主体实现自身的成长。两者共同构成学校的生态结构,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在对学校生态主体的能力培养上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过程以及学校文化构成的学校生态环境结构具有定向、维护和滋养三大功能。

2学校生态环境的理论模型

蔡传明构建的学校生态环境感知的理论模型由政策制度感知、校长行为感知、物质环境感知、人际关系因素、教改教研氛围等5个维度组成修正为领导行为感知、教学条件感知、政策制度感知、工作待遇感知、人际关系感知、教改教研氛围6个维度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

3学校生态环境的测量

关于学校生态环境的测量的主要研究学校组织系统中的各构成要素。许松芽在研究《新手——熟手——专家型教师成长的生态观》,自编了《教师成长的学校生态观问卷》主要分为三个维度,领导水平、物质支持、人际关系,认为在对教师教育过程中,必须要提高领导水平,加速“校长的职业化”进程;努力提高学校的经济条件,从而为教师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物质支持;改善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学习。早在1991年Cheng编制的《学校环境气氛问卷》,主要包括四个维度:离心型、投入型、控制型、无首型,对香港津贴中学的组织环境进行研究分析。郑燕祥在研究校本管理倾向,编制的《学校组织气氛问卷》的三个维度分别是:教师表现、校长领导和组织表现。程正方在《中小学校长行为类型与学校组织气氛的研究》人文社科基金课题中,通过借鉴郑燕祥教授的研究理论,从校长与教师的关系、教师事业信守、教师团体心理及教师个体心理四个方面内容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孙卫参照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辛涛等人所编制的《学校环境量表》自编了学校环境问卷,将学校环境因素分为五个维度共19个题目:校长的影响、人际关系、工作提供的发展条件、物质环境及教风。蔡传明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仅从一般的学校环境角度对体育教师的成长的研究意义不大,但从特定的学校体育生态环境感知的角度来看待,能为进一步研究学校生态环境特质及其关系奠定基础,自编的《体育教师工作的学校生态环境感知问卷》,六个维度共有41条,教学条件感知(7题)、领导行为感知(12题)、工作待遇感知(3题)、教改教研氛围(9题)、政策制度感知(5题)、人际关系感知(5题)。

4学校生态环境的相关研究

经过对参考文献统计后我们发现,截止到2011年:我国科研工作者已发表相关教育生态的研究论文共计2781篇、出版相关教育生态的专著7部。这些研究主要涉及教育的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其中宏观研究包括教育理念、教育环境、学校制度等,微观研究包括大学学术、课堂教学、课程和教学环境等。生态学的研究遵从四个方面(环境和主体、变异和遗传、失衡和平衡、竞争和共生)的视角,研究对象的状态、关联、本质与规律则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关联性、动态性、开放性、平衡性等方面来审视,获取被研究对象的真实情况并找寻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黄兆龙认为现代学校社会生态环境是以人为主导的社会与个性关系的有机融合,难以把握与确定。每一所学校都有自身特殊公众对象,拥有外部与内部公众群体,并在管校办学活动中形成社会与个性关系,从而构成了现代学校的社会生态环境。学校公众具有可变性、同质性以及多维性的特点,所以社会生态环境关系状态是由学校内外部公众及其在办学管校交往中所形成的,具有不确定性特征。魏国孝认为宽松、正常、有序和协调学校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教育的发展,因次教育的生存和发展有赖于政策的相配套、经济的相适应、社会的相融合、自身的相发展。在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构成的教育生态,在其发展过程中,要想达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平衡,必须把各个因素团结起来,共同组成一个整体,相互之间进行着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不间断地、全面地交换。

5结语

通过对现有的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整理,得知影响体育教师的学校生态环境的感知形成是长期的、多方面、多层次的,除了客观的实际的环境反映,还有教师本身的主观感知,才能最终影响教师的实际工作。而事实说明,客观世界是影响人的行为,主观世界是决定人的行为,学者们的大部分研究主要针对普通高校教师和中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现状进行研究探讨分析,缺少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工作环境系统和多角度的研究,特别是成长的学校生态环境。国内研究关于运用生态学、教育学对学校生态环境的界定不一,研究多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规范环境或微观与宏观等笼统的分类进行探索。而真正把教师工作的学校生态环境和满意度的各个维度结合起来研究文章只有1篇蔡传明关于中学体育教师成长的学校生态环境研究。如有研究中提到学校环境只是单纯的作为物质方面,辅助满意度进行建议或对策中的一部分。因此,从感知上提高教师对所工作的环境有一个好的评价,是教师对学校的认可,从而更直观的找寻出影响方面,更有针对性的解决目前产生瓶颈问题,少走弯路、错路,为体育教师谋求更多福利。

作者:蔡月如单位:漳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