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生态环境系统浅谈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生态环境系统浅谈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生态环境系统浅谈

【摘要】构建和优化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生态环境系统是加强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文章尝试从分析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生态环境系统的构成要素入手,在此基础上探究优化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生态环境系统的方法。

【关键词】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生态环境系统;优化

教育生态学是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学说[1]。运用教育生态学分析方法研究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可以为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范式。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审视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可以看出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其环境之间存在一定的生态关系。关注构建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生态环境系统的主要目的,在于更全面地认识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重视优化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生态环境系统,旨在整合各生态环境中对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各方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其正能量。在国与国之间实力的竞争就是人才竞争的大背景下,加强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创新理念和探索应用新手段,有利于加强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从而促进“造就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2]工程的顺利实施。依据教育生态规律,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其生态环境系统之间具有以下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具有动态平衡性。当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其生态环境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输入与输出,通过自我调节能恢复到稳定的状态,则是平衡的;当生态环境系统对其影响超过它自身的自动调节能力时,就会失衡;二是具有协同进化性。当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其生态环境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发挥正向积极作用时,就有利于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生态平衡;当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其生态环境系统之间出现相互抵触时,就会对其产生消极作用。因此,有必要探讨正确的方式和途径,使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生态环境系统优化运行,以实现各子系统协调运作,发挥整体的系统合力,促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教育效果。

一、积极创造良好社会生态环境

创造良好的社会政治生态环境。在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确保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为高校凝神聚力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夯实基础。我国要坚持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纳入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整体发展战略,贯穿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过程,在所有层次的教育体系中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促进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持续提高水平。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要坚持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使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具有法制基础。还要健全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有关政策,引导社会各界对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给予关注和支持,通过政府的积极支持有力调动社会资源配合高校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良好的社会政治生态环境是高校积极开展特色鲜明、效果显著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创造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成熟的市场经济能够引领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向,有助确立人才成长目标,还能够评判人才的价值。我国要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在促进形成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中,不断拉动对人才尤其是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同时,要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加强经费投入,不断改善软、硬件条件,提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使培养的拔尖创新人才源源不断投入经济社会发展,从而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生态环境。要实现社会文化生态环境与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良性互动,全社会要积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3]的氛围,克服拜金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等消极社会心理。要加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聚正能量,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创建现代社会的优秀文化;要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重视素质教育,加强招生制度改革,加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使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建立在全面开展综合素质教育的基础上。着力净化网络生态环境。要克服网络环境中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对象产生的负面影响,社会和高校需要联手采取措施,社会层面“要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从制度和宏观层面规范网民的行为,遏制网络犯罪,维持信息在网络系统中的有序传播。要加强对家庭和学校周边的网吧的监管,坚决取缔黑网吧并严厉打击传播非法信息和黄色垃圾信息的行为;要增加技术投入,开发各种提升正能量的教育软件,占领网络空间,抵制不良信息的侵入”[4]。高校层面要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对象中“提倡‘网上道德’自律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文明上网,自觉抵制不道德的信息和行为;要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充分利用校园网、BBS等”[5]加强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对象的沟通;要开辟有吸引力的科技知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栏目,扩大学生科技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二、不断优化学校教育生态环境

加强师资队伍生态环境建设。保证和提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的质量和水平,一是要建立严格的教师选拔程序。应当对教师有共性和特殊性要求,共性就是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学历,经过较强的学术训练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特殊性就是要求教师具备某些方面的专长,如理论方面正在从事本学科的前沿发展状况研究,或在实践方面进行着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教师的学术科研水平高,可以引领学生进入学术科研前沿。二是要重视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要求老师始终处于学习状态,站在知识发展前沿,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6]。因此,除了教师本人要不断充实提高外,学校要有计划地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培养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三是要重视师资队伍的结构。注重吸收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有实践经验又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学术背景的人士从事兼职教学和研究,为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教育提供鲜活的案例和创新的思维。还要重视聘请成功的专家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客座教授。四是要重视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通过大力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品德,为教师树立榜样;通过师生座谈交流等活动,促使教师亲身感受到具备良好师德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通过对教师师德的考核,引导教师自觉践行师德要求。培育良好教学科研生态环境。首先,要构建“启发式”、“互动式”和“探究式”等课堂教学模式。启发式可引起互动,互动可引入探讨,探讨可引导学生自己查阅文献,积极思考问题,直至探讨当前该学科最前沿的理论问题。同时,考虑到标准化的评价测试只是反映了常规思维状况,因此,还要十分重视改革考试方法。其次,要重视科研训练中的全面指导。指导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对象参加科研训练,要将局部的指导与了解项目整体科研相结合;要将指导本学科科研训练与指导跨学科科研训练相结合;要将指导科研训练与严谨的科研精神养成训练相结合。第三,要营造浓厚的学术交流氛围。高校除了经常组织聘请校内外专家为学生进行高水平学术报告外,还要积极为学生搭建多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要重视制定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学术交流和的政策。重视创建实践生态环境。创建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践生态环境,一是加强内部建设。在硬件建设上,要不断完善建设高水平专业实验室,要重视建立相关跨学科的研究中心和实验室;在实践计划制订上,要注重基础实践训练和高难实践训练相结合,以及规定实践和自由实践相结合;在实践计划实施中,要注重严格的考核,并要组织实践观摩竞赛活动,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对象提供实践交流机会。二是加强外部建设。要不断完善高校与科研院所以及企业联合进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实训基地,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对象提供研发平台和实践平台;在实施上,要安排学生有一定时间到实习基地工作,教学实践环节中要重视实践教学和现场模拟教学结合,逐步使“学”转变为“研”。营造良好的德育生态环境。营造高校德育生态环境涉及许多方面,与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密切联系的至少有三方面: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对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要加强组织领导;要加强宣传和网络教育;要落实进教材和进课堂;要有践行活动计划;要结合实际开展特色教育;要建立评价机制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二是加强学术科研诚信教育。通过开展建设现代化强国教育,使学生明白要能为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作出自己的贡献,必须要有真才实学;通过开展成才观教育,使学生懂得要成为一个真正的拔尖创新人才,必须以诚信为本;通过开展道德教育,使学生提高在学术科研中杜绝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的自觉性。三是加强教书育人工作。爱因斯坦曾经说过:“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7]因此,在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对象专业课教学中加强渗透人文精神,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责任感、合作观念等。

三、重视建设家庭教育生态环境

首先,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增强责任感。社会媒体要通过广泛宣传,使家长明白“个体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有赖于多元责任主体间的协同互动。教育的责任应由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承担”[8]。其次,“可以建立家长代表委员会,定期交流研究,还可以通过开设家长信箱,进行情况通报,探讨教育的内容和方式。”[9]再次,倡导家长和学生及教师、辅导员之间通过QQ、飞信、微信、微博、电子邮件等,加强思想沟通,促进开展共同教育。最后,家长要重视自身的修养,在家庭中要发扬民主,和子女开展平等交流,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家长也要从国家利益出发,克服从功利主义出发培养孩子的倾向,应当大力支持有能力的孩子继续在学业上深造,共同为社会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作出贡献。四、主动接轨国际教育生态环境充分利用良好的国际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资源。首先,要加强考察研究。认真学习借鉴国际上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先进理念,结合高校各自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际,不断修订规划,加强探索实践,勇于创新,走出特色之路。其次,要根据实际情况派员出访交流学习。鼓励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对象参加出国实习,参与国际大学生学科竞赛等。特别是我国某些发展相对滞后的学科,要有计划、有组织地派学生出去学习。第三,要利用良好的国际教育生态环境,促进教学师资国际化。通过聘请专业外教授课,提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对象的英语口语水平;通过选派优秀教师出国深造,促进师资国际化;通过引进国外著名大学优秀教育资源,加强国际合作办学,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吴鼎福,诸文蔚.教育生态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2]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60.

[3]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37.

[4][5]刘成波,商树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系统的构建与优化[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4):28.

[6].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J].人民教育,2014,(19):9.

[7][8]邱柏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139.207.

[9]崔海涛.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江苏高教,2010,(5):115.

作者:崔海涛 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工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