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桑树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桑树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桑树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

摘要:当前空气环境污染、水质污染、土壤污染、风沙侵蚀及石漠化问题等均影响城市生态环境。对在城市行道、园林景观区和城市防护林区域,栽植不同的桑树品种,发挥桑树在生态治理及美化环境方面的优势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桑树;城市绿化;生态环境

栽桑养蚕自古以来是我国农户的主要收入渠道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桑树特性的加深了解,随着蚕业资源综合利用的深入推进,桑树资源的多功能用途逐渐被发现,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大。特别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生态与环境形势日益严重,污染负荷将突破生态与环境承载能力的极限,城市生态与环境问题随时会恶性爆发,并可能出现难以逆转的生态与环境灾难,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最大障碍,甚至严重影响全球环境并损害中国的国际形象。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桑树对恶劣自然环境的超强适应性和突出的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等生态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被利用到城市绿化、城市防护林、城市景观树、城镇特色旅游等方面,推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向前发展。

1桑树的生物学特性

桑树原产我国中部,有约五千年的栽培史。目前,全国各地保存了桑种质资源3000余份。经过整理和鉴定,探明我国有15个种4个变种,是目前世界上桑种分布最多的国。栽培范围普遍,东北自哈尔滨以南,西北从内蒙古南部至新疆、青海、甘肃、陕西,南至广东、广西,东至台湾,西至四川、云南,被称为“东方神树”。品种资源丰富,分布范围广泛。为落叶乔木,属桑科桑属。树冠呈倒卵圆形,饱满,枝叶茂密,秋叶金黄。桑叶呈卵形或宽卵形,先端尖或渐短尖,基部圆形或心形,锯齿粗钝,幼树之叶常有浅裂、深裂,上面无毛,下面沿叶脉疏生毛,脉腋簇生毛。桑树喜光,对气候、土壤适应性都很强。耐寒,耐旱,耐水湿;也可在暖和潮湿的环境生长。喜深沉疏松肥沃的土壤,能耐轻度盐碱。抗风,耐烟尘,抗有毒气体。桑树是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的好树种。其根系兴旺,生长快,萌芽力强,耐修剪。寿命长,普通可达数百年,个别可达数千年。

2城市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2.1空气污染严重

生态修复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大重要任务。目前,无论是中国的北方城市,还是南方城市,空气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几亿城市居民和工业发展地区的居民,每时每刻呼吸着混浊的含有大量重金属元素的气体、浮尘和二氧化硫、一氧化碳、铅化合物、苯并(a)芘、氮氧化物、烃类等致癌有害物质的空气。城市居民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大气污染已成为城市居民的头号杀手。由于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气体排放量大,从而造成我国约1/3的国土面积及20个省市发现了不同程度的酸雨现象。

2.2城市水质、土质污染严重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中水质污染严重,土壤碱化、酸化,许多本应生长良好的植物由于水土不服,栽植不长时间就枯死,在许多绿化区出现了枯枝、死树等现象。这些都要求在城市进行环境绿化,植物的抗逆性要强,而桑树在这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古人曾有书“木各有所宜之地,唯桑无不可宜”。2.3风沙侵蚀和石漠化的威胁严重许多的城市经常受着周边荒漠风沙侵蚀和石漠化的威胁,在城市周边栽植生态修复树就成为了许多城市建设的首要任务。经林业部门多年研究发现,只有耐高温、耐旱、枝条不易折且根系发达的树种才能在风沙荒漠区存活。

3桑树在城市生态环境改善方面的优势

桑树作为乔木,树冠宽广,枝繁叶茂,十分壮观;作为小乔木或灌木,造型优美,十分适合在公园、广场、景区等地栽培;作为生态修复树,桑树根系深,枝叶宽广,抗逆性强,适应环境能力强,作为生态树种防风固沙、治理水土流失有很好的效果。因此根据不同特性的桑树品种,结合城市不同的生态环境布局,可分别将桑树作为城市行道树、园林景观树、生态修复树进行栽植,能够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3.1桑树作为行道树在城市建设中的优势

3.1.1行道树种的特点

行道树主要栽培在人行道绿带、分车带绿地、河滨林荫道及城乡公路两侧。理想的行道树种选择标准,一般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要考虑便于养护管理,要选择适应性强、防污耐损、抗病虫害、强健长寿、易于整形的树种;另一方面要考虑景观效果,要选择春华秋色,能美化城市道路,愉悦行人或驾驶员在行车时的心情。

3.1.2桑树作为行道树种的优势

桑树就较好的符合了行道树的种种要求。桑树对土壤的适应性强,耐寒耐旱,耐瘠薄,也可在温暖湿润的环境生长;喜深厚疏松肥沃的土壤,能耐轻度盐碱;桑树叶面宽大,对大气中的氯气、氟化氢、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有很强的吸收净化能力,叶片不受损或损伤面积小于总面积的20%,生长发育正常,为一级抗性树种;桑叶的滞尘能力很强,是一种很好地绿化树种,在国内一些城市(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克拉玛依市等)和欧洲一些国家(如希腊)的城市还选择桑树作为行道树;桑树枝条抗风不易折断,生长快,萌芽力强,耐修剪,寿命长,一般可达数百年,个别是可达千年。使用桑树作为行道树,管理方便,耐修剪;能净化空气,调节局部气候。桑树树冠宽广,有些桑树品种树形独特,能够在美化市容和增加城市特色的同时,起到遮阴避凉的作用

3.1.3适宜作为行道树的桑树品种

垂桑可作为城市行道树的主要栽植树种。垂桑,树冠宽广,枝条柔软下垂,形似柳树,有龙槐一样的树容。夏日炎炎,成年垂桑可为行人撑开一片绿荫,清风袭来,枝条随风舞动、婀娜多姿,行人赏心悦目。树间可搭配多彩灌木,如:丁香,紫薇等。

3.2桑树作为园林景观树在城市建设中的优势

3.2.1园林景观树种的特点

园林景观树种是指栽植在园林、广场、花园等地的美化树种。常选用树冠宽大、枝叶茂密、外观美观、生长健壮、便于修剪管理的落叶阔叶乔木。在夏天,可以有大面积的遮荫,冬季又不遮阳光,还能吸附灰尘和减少噪声,保持空气新鲜。

3.2.2桑树用作园林景观树种

桑树作为园林景观树,其种类繁多。根据不同品种、不同管理方式培育出的桑品种囊括了乔木、小乔木、灌木等树种,因此也培养出了各种桑树千姿百态的树形。普通桑树随着树龄的增长一般可达10m以上,2013年在河北发现的古桑群树径粗达1m以上,树高约20m;普通园林绿化中采用的龙桑、垂桑树高控制在3~4m;而根据山西省蚕业科学研究院的试验,将桑树进行盆栽,树高1m左右,放置在园林、广场中也十分美观。

3.2.3适宜用作园林景观树的桑树品种

龙桑、果桑、垂桑等适合作为园林景观树栽植。龙桑、垂桑树形独特,适合修剪造型。龙桑,枝条曲折多变,似龙驰骋遨游;垂桑因其形似柳树的娇柔姿态,亦常被用到园林设计中。果桑春华秋实,秋日硕果累累,游人观赏愉悦了心情,同时亦可饱口福。

3.3桑树作为防护林在城市生态修复中的优势

3.3.1桑树作为生态修复树种的优势

桑树的根系强大,耐旱性能良好。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域生长的桑树,最深的主根系能够达8m,侧根最长超过9m。在沙地上生长的树冠直径若为1m,其根系就能够向周围辐射超越4m,根系散布面积为树冠投影面积的15倍之多。这样的状况在南方也同样得到证明。因此,应用桑树来防风固沙具有极大的优势。桑树是多年生乔木,木质坚硬,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极强,生长所需的温度范围也很大,可在-30℃至40℃的温度范围内生存。桑树还耐干旱,调查表明,同样30年生的树种,桑树在北纬42°年降水量300mm的干旱沙地中生长量为刺槐、榆树的5倍。对土壤的要求也不严苛,在土壤pH值为4.5~9.0的沙壤土至粘质土,以及含盐量在0.2%以下的轻盐碱地上都能生长。桑树根系的这些特性能够满足生态修复和城市防风固沙的需要。

3.3.2适宜作为生态修复树的桑树品种

桑树类型众多,经过科研工作者多年筛选出的一些桑树品种适合风沙荒漠区栽植。这些桑品种耐旱耐寒性强,根系深,固土储水能力强,能够起到较好的防风固沙作用。如:沙桑、策沙1号、皮目1号等桑品种,可作为生态修复树栽植在风沙荒漠区。沙漠桑品种枝条柔韧,受风吹不易折断。极强的适应性和生命力,新疆地区的一些城市把其作为城市周边的生态修复树种。桑树搭配小型灌木,配合草本植物进行栽植。通过深根系乔木、灌木及浅根系草本植物的组合,达到防风固沙、治理水土流失的效果。

3.4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在城市周边建立集栽、养、采摘、加工一体的休闲桑果园区,不仅能合理利用资源,改善城市环境生态环境,满足市民就近休闲、观光、旅游、采摘一体化的需求,而且能够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生态环境脆弱的今天,将栽桑与城市生态建设结合起来,将桑树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城市发展的不同布局、不同的景观要求、结合桑树本身不同的品种特性,因地制宜,栽植桑树,在满足生态效益的同时,兼顾经济效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居民生存环境,能促进城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利,张林,赵卫国等.桑树种质资源的国内外现状比较[J].植物资源学报,2004,5(3):285-289.

[2]卫建平,牟志美;桑树抗逆性研究进展[J].北方蚕业2006,27(2):5-7.

[3]左少纯,刘和洋,丁天龙,等.生态桑沙漠化治理方案及实践[J].蚕学通讯.2016,36(1):25.

[4]林志明,姜卫兵,魏家星,等.论桑树的综合价值及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7):179-182.

[5]买买提依明,夏庆友,吴丽莉,等.新疆沙漠桑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J].北方蚕业,2007,28(2):1

作者:王晨阳,安太成,黄凡哲 单位:山西省蚕业科学研究院

文档上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