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生态文明下抽象动画语言意象与符号的解读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生态文明下抽象动画语言意象与符号的解读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生态文明下抽象动画语言意象与符号的解读

摘要:抽象动画不只是屏幕中运动变换的几何图像,还蕴含着丰厚的人文思想和精神内涵,涉及时间的思考、情绪的表达、历史社会的变迁等观念。本文基于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背景,为提升动画艺术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及动画与符号学、生态学跨领域研究、动画与绘画、装置、材料等跨学科研究、动画与社会生态发展跨语言和跨文化研究,并通过抽象动画影片中蕴含的生态文明思想,来讨论抽象动画语言意象与符号。

关键词:抽象动画;生态文明;意象符号

动画艺术用造型语言结合视听语言直达现实的本质,并赋予无生命的客观对象以新的生命,从而对现实进行重新结构。从这个层面上说,抽象动画更是对具象的超越,从而更真实地反映了文化的根源和更接近自在的精神。那么,看似无情节无具象的抽象动画是以怎样的语言来与社会发生联系,使“抽象性”和“社会性”之间建立关联?本文选择抽象动画中蕴含的生态文明思想为讨论内容,分析其“抽象性”和“社会性”的关系,以解读抽象动画语言的意象与符号。

一、生态整体观:解读抽象动画之意象

在含有生态文明思想的抽象动画中,“社会性”体现于哲学思想的生态整体观,“抽象性”体现于意象。这类作品通常是作者对所见所闻的生态环境问题投以关注,再上升到超越现实、超越对话这一眼中世界的具象表达,从而进入一种比较纯粹的、有逻辑性的、有意境的、有美学哲学性思考层面的抽象形态语言。

(一)“心”与“物

”抽象动画以“意”为抽象的“心意”,“象”为外在具体的“物象”,表达出共生共存的生态整体观:尊重一切生命的存在,以整体的观念看待自然,实现“心”与“物”合一,突出万物共存的生态思想。《蛾之光》这部抽象动画影片,充分展现了作者对科技发展与自然界组成和自然界生物间相生相克的客观存在的认识。利奥波德的生态文明思想,通过以“蛾”的生存状态为创作主题,创造出动态的、特殊的形体和色彩,以此解释朴素的整体生态观。影片中,作者把飞蛾的翅膀、花等大自然中的物质和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如“玻璃的锋刃”放在两条胶片中,在实验室里用光学照相机拍摄而成。然后,影片通过剪辑,去捕捉大自然中那些瞬间即逝的过程,以及融入“科技进步作为双刃剑,与大自然应和谐发展”的生态思想,从而传递给人们一种真实的信息。

《蛾之光》的作者斯坦•布拉克哈格在《视觉的隐喻》一书中,开篇就谈到:“想象一双不受人为透视法则束缚的眼睛,一双不被逻辑结构左右的无偏见的眼睛,一双能透过事物表象看本质的眼睛。而对于一个没有任何色彩概念的孩子来说,他能分辨出草原中有多少种绿色呢?”这段话很好地表达了布拉克哈格的创作主题和精神境界,他把自然中的“物”通过影片的拍摄和剪辑,抽象为自己的“心意”,并升华为另一种“物象”:对视觉、多感官和思想内涵的探索,成为“飞蛾生死之间的凝视”。《蛾之光》中那些由大自然的物质构成的运动着的点、线、色块,是人类与自然的对话过程,是个人情感与客观自然的联系,是生态现实环境的秩序和模式的再现,也是“心”与“物”合一的具体表达。影片中具体的“物”不是孤立存在的,蛾身体的各个部分既代表着自然中的人,也代表着其他的生物,与花草共生同处,而“玻璃的锋刃”则代表着科技进步对自然的威胁。这些从自然中觅得的物质被看成是生物自然生长进化和社会发展过程的组成部分,每个部分又相互影响,因此对生态系统都有着确定的功能和作用。这样一来,“物”实际上被寄予了作者主观的生态思想,已经不是纯粹的“物”了。“物”本身就被赋予了作者的感情和思想观念,“物”由此也成为一个抽象的“心意”:尊重自然。将自然生态系统比喻为由不同物质组成和谐共生的整体,这是对生态圈整体的“物象”的描绘,这也表达出了利奥波德的生态整体观,山川、河流、草木、动植物都应该属于同一个整体,同时作为部分而又服务于大地这一个整体。

(二)“神”与“形”

抽象动画中的“意象”,为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由创作者通过独特的情感活动的理解、思考后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抽象动画则以独特的语言传神达意,使我们从中进一步认识到人与自然内在的一种生存状态,也就是实现主观与客观、突出“神”与“形”对自然体验而感悟生命本身的价值。《色彩幻想》是诺曼•麦克拉伦创作的一部抽象实验动画作品,作者将生态文明精神融入到对图形的探索实验中,体现出他深厚的精神内涵和高超的动画制作工艺。本部影片的“神”集中在:不能以人类的利益为出发点来解决环境问题,必须认识到生态系统的整体价值以维持生态系统的完整、稳定和美丽。因此,有着这样精神的“形”需要能与观众达成共识,充分地表情达意,同时又产生视觉刺激的普遍认同性,并得到隐喻内涵的共识。麦克拉伦通过墨水、颜料在胶片上绘画出各种图形,这些图形由点、线、面变化重组,由此呈现出多个视觉角度和多种视觉长度的图像空间。

这不同于传统动画叙事结构的复杂时序,它既创新了抽象动画中新的视觉语言,也突出了神韵。影片中“形”的基本语言由点、线、面构成,而点的大小密集、线的粗细弯曲、面的范围形状在画面中形成看似偶然的图形,却都是经过麦克拉伦为“神”而精心设计的。大家可以看到影片中红黄色颜料自然晕开的墨点的自由融合,自然、随意;还有粗细不等、排列不均的竖线的抖动,耀眼、动感;再有如同声波一样的点的缓慢变形、扩散、收缩等等,这都体现了麦克拉伦对“神”的理解和对“形”的把握。他让这样生动变化的“形”在音乐的背景下更为天然、质朴、自由,也让我们感悟到了其中的生态思想。麦克拉伦在创作这部抽象动画作品时,将黑白图形和彩色图形按照生态整体精神分成几个相对较为独立的篇章。黑白图形出现时,舒缓而单一,表现生态的缓慢破坏;彩色图形出现时,激烈而丰富,表现人可以干预、改造自然及其运动过程,但应以不破坏自然界物质循环和能量有序流动为限度,这是对生命系统和谐共生的讴歌。两者相互协调补充,一缓一急、一简一繁地陈述着生态故事的内涵,表达着作者渴望保持生态系统稳定的意图。

又如卡尔•西姆斯的抽象动画影片《生命起源》,这是一部关于适者生存、自然生长的世界的特写,同时又贯穿了利奥波德的整体主义思想。他认为人与大地是一个共同体,人类不是凌驾于自然界之上的存在着,而是自然界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影片的“神”集中于“自我繁殖系统”的一系列生命活动,“形”被抽象为计算机创造的3D粒子图像。影片中每一个被抽象为特定粒子图像的生物个体,被设计在屏幕“自然”的复杂环境中,与其他的生物个体殊死搏斗而变得强大,成功的生物个体得以幸存并繁衍后代。西姆斯讲述的是自然轮回过程的生物活动,诠释了生命形式的特殊概念,并将利奥波德的生态整体观很好地融入在了影片之中。

二、自然价值论:解读抽象动画之符号

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动画来讲,抽象动画在传达生态文明思想时,没有具体描绘的人物或动物等形象,也没有具体的故事情节,但却是作者对生态文明精神理解的表达。如引用罗尔斯顿的生态伦理观,它则是通过确立生态系统的内在价值,为我们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提供一个客观的、独立于人们主观偏好的道德根据,并提出了评价自然的全新视角与方法:自然价值论的核心就是论证自然的内在价值,也就是价值的客观性。同时,再通过提炼富有深意的符号,以代替具体形象和情节的表现,去托物言志、意象悟道,从而唤醒人们心灵深处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生命的尊重。

(一)符号叙事

在蕴含生态文明思想的抽象动画影片中,叙事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但这里的叙事不同于类似故事片的叙事方式,也不同于写实再现的叙事,而是建立在“符号”和“内容”二元关系上的、内容被完全溶解到由若干符号组成的整体或局部之中的“符号叙事”。通常,大家会误认为抽象动画影片中出现的符号就是“能指”或“所指”:“能指”是内容、思想概念,“所指”是形象。“能指”和“所指”在影片中不能分开,就好像一个个的文字和一页页空白的纸的关系,分别看两者毫无关系,只有当两者放在一起结合起来,才形成书籍、形成符号叙事。例如,在实验动画艺术家和教育家朱尔斯•安格尔的抽象动画作品《疾驶的火车》中,“能指”是通过人与自然的整体关系作出的对自然风景的评价,并且重新审视了人在自然中的位置和作用;“所指”是运用了多次重叠丝网印刷术,以黑白变化的块状构成抽象的火车及自然风景的形态,两者结合起来,从而塑造了一种快速移动穿越风景的符号叙事。叙事深入支配着这些抽象符号和意指实践系统,也支配着观众对影片的洞察力,而符号则承担着发现、描述和解释影片精神内涵的作用,并指引观众依据运动变化的符号去理解影片。

安格尔在影片中非常追求内容和形象的统一,他把作为内容的人类科技发展与自然是一个完整、稳定的生物共同体,隐藏在被抽象为建构生态叙事的文化符码的形态之中。抽象后的火车图形承载了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从而它更拥有符号叙事系统的价值。影片中那些黑白的、规则的或不规则的块状图形,属于整部影片符号叙事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属于自然进化、共生的一个环节。如果我们把整部影片、整个大自然看作是生命形态的存在,看作是一个拥有“内在价值”的存在物的话,那么,这些块状图形也就拥有了“内在价值”。再如,约希罗•川口的抽象动画影片《卵》,“能指”是细胞群的自我繁殖,并从客观视角的角度来看生物的自身自灭和自然的发展;“所指”是川口通过他具有艺术实验独特方法的“生长模型”程序,创作出色彩明亮的、有金属感的、或光滑、或有序而复杂的图形虚幻世界。两者共同搭建起了各种虚拟细胞群生生灭灭的信号合集:符号叙事。符号借用抽象的动画语言,解释着生态思想这一特定的文本内容,由此承载给观众这样的叙事信息和作者的指示。川口将电脑空间看作是一个能像神经网络自我繁殖的自然,这个自然生物系统拥有的内在价值显示了生命体所具有的主动适应与能动创造,并朝着复杂多样化和丰富精致化的方向进化。影片里面创造的一个个生态学的虚拟人造生物,其初始生命和人类一样,是单一的细胞群,随后,开始自我编组,诞生新的生物,当新的生物在编组中不断诞生时,它们之间的自生自灭也就在同时进行着。影片旨在宣扬内在价值的生态系统的优美和谐、平衡共处,以控制人类的物质欲望、经济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也阐明了不仅人类社会有价值关系,地球生物共同体同样也有价值关系,不仅人类能创造价值,其他生物、生态系统也一样能创造价值。

(二)符号编码抽象动画是对具象的超越,从而更接近表达生态文明自在的精神,而这一精神观念的呈现,正是符号编码给了抽象某种意义。抽象动画中的符号来源于作者对大自然感悟的信息,并结合个人对视觉形式的创新和归纳,由此呈现出新的形体、构成和镜头组接关系,从而成为新的符码系统。例如,在笔者的动画影片《红色幽灵》中,我将现实生活中一位病危的女孩,经过视觉语言的设计、重构、变化,抽象为一个隐约可见的红色虚化形体,而已被污染的城市的各处:街道、天空、楼房等等,则被提炼、概括、简化,编码为不同密度、不同深浅、不同造型的黑色块面。这些抽象化的符号已不同于几何形体固有的信息,经过赋有思想内涵的形体重新组合,编码为新的符号形体。在这些新的抽象符号形体里,凝固着不安的自然景象,以红黑形成强烈对比的符码系统表达着一种悲伤的心情,以重新审视人在自然中的位置和作用,从而去解释和评价自然,给人们以新的启示。

另外,这些抽象化的形体和色块符号又组成影片的若干个镜头,这些镜头又被赋予了不同的符号精神:或愉悦、或难过、或无助等等。镜头符号再结合影片叙事和意境的需要,再植入生态系统的内在价值去重新编码、重组,将自然价值论与符号融为一体,从而形成新的镜头语言符号,由此阐述着影片的精神内涵。编码后的符号,既暗示了保护生态环境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又突显了符码系统的视觉语言,同时也体现了自然价值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他对人和其他生命的生存有意义,满足人和其他生命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二是它自身的生存,保持地球基本过程的健全发展。前者就是自然的外在价值,后者就是自然的内在价值。

再如,拉里•库巴的抽象动画影片《计量运动》,是将简单的黑白线条、块状几何形体元素分解、组合、结构,编码为一系列饱含生态文明思想的赋有节奏韵律的运动图像符号。这些代表各种生物的符号被设计得非常精妙,表现为前层较为稠密的生物生长变化和后层较为平均、疏密适度的自然环境两层。“平等”呈现在屏幕这一有限的“自然”里,同时体现了所有生物都具有内在价值:例如影片中代表虫子的像丝带一样的线形图像符号,在飞舞运动消失前,屏幕里会横穿一条代表飞鸟的另一条线型轨迹。种种不同的有代表意义的符号,都根据影片的生态主题重新编码,呈现新的视觉图像和精神内涵,从而反映着自然及其所有生命形式都具有内在价值,人与所有生物是完全平等的,人类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应该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规范并削减人类对生态环境的权力,呼吁大家要尊重生命和自然的内在价值。

结语

将生态文明作为内容,以抽象动画作为艺术语言相结合来讨论的案例极少。对此,笔者不希望抽象动画被作为一种风格去研究它,而是希望把它作为一种艺术、文化、社会现象去关注它,因为它将把物质和社会带入一种新的动画语言。

参考文献:

[1]A.利奥波德著,侯文蕙译.沙乡年鉴[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2]A.史怀泽著,陈泽环译.敬畏生命[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3][法]罗兰•巴尔特著,李幼蒸译.符号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4]王诺.欧美生态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5]高名潞.美学叙事与抽象艺术[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07.

[6][英]莉斯•费伯,[美]海伦•袄尔特斯.动画无极限[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作者:王茜濡 单位:四川美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