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矿山企业绿色发展的具体路径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矿山企业绿色发展的具体路径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矿山企业绿色发展的具体路径

绿色发展是一个有机体系,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都把绿色发展视为推动本国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和基本国策。作为社会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的矿山企业,在全球绿色发展的驱动下,也有着其内在的现实诉求。

绿色发展是矿山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矿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很大的比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改革开放以来,矿山企业的发展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矿产资源不同于其他资源,其自身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它的稀缺性、有限性。但是在长期的矿山开采中对资源的这一特性重视度不够,往往以高消耗、粗放型的传统发展模式生产,阻断了矿山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矿山资源的过度浪费,环境恶化,发展不平衡。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因而,要积极从经济发展、资源赋存、行业需求、矿山企业规模等多方位的来探索和推进“开局合理、资源集约利用、发展科技创新、加强节能减排”的矿产资源开采新模式。1.2矿山企业绿色发展是矿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矿业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础产业之一,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经济来源。因此,矿业经济的持续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还处于而且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国情决定了必须实施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矿业经济而言,必须以注重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可持续发展为要求,要充分考虑矿产资源的消耗与环境整治的因素,促使有质量、有效益的进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因而,绿色矿山的提出,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矿业经济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和理论升华。

矿山企业绿色发展是实现人和自然相和谐的必然道路自然界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人类社会只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并如同其他事物一样按着自身内在的规律进行着运演。但事物之间又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界这一个有机系统。马克思说:“自然界是我们人类即自然界的产物本身赖以生长的基础;在自然界和人以外不存在任何东西。”恩格斯也提醒人们:“不要过于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他们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充分说明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直接揭示了当代自然生态危机的主要成因是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出现了严重失调与对立;同时也指明了解决危机的必然途径,即必须实现它们之间的协调统一。

矿山企业绿色发展的具体路径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矿山行业由微观到宏观,从企业到产业,从生产系统内部到外部环境治理,都在进行着深入的改革调整。行业管理体制、资源开发、安全生产、环境治理、企业转产等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但要真正实现生态文明,还必须要不断深化和发展。第一,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现代生态理念。为了将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矿山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树立绿色发展观就是要树立资源有限、资源有偿、生态有价的价值观;树立保护绿色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绿色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发展观,从传统的“向自然宣战”、“征服自然”等观念,转向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同时还要积极构建绿色文化。绿色文化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灵魂、核心及动力源,具有清洁生产、环境保护、环保认证、精品意识等特征,在建设矿山生态文明的自始至终,要积极培育和打造绿色的企业环境文化、企业安全文化、员工心理文化及产品文化,以绿色文化推动经济发展。理念的树立、文化的建构,离不开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宣传教育。要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手段和活动来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第二,实施清洁生产、绿色循环的生产方式。传统的粗放式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一方面造成了矿产资源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使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承载负担明显加重。因此,应优化矿产资源开发模式,坚持保护与开发、预防与治理并重,努力转变资源、能源利用方式,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清洁生产,加强“三废”综合治理与开发利用,实现绿色循环。不仅要做到资本、资源、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及水流、物流的循环,还要采用矿山开采及生态修复新技术,实现绿色科技。在矿山开采过程中,采用新技术,应用新工艺从资源的开采、运输,到转化、利用等各个环节,力争做到能源消耗最小、排放最少、环境影响最低、产值最大,实现低炭化。对矿山开采所造成的长期占用、破坏、污染土地,改变了区域水系结构,破坏了动植物区系,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因而还要加强对矿山生态环境的修复,利用土地复垦技术,提高土地复垦率和生产潜力。第三,最后要积极融入社会,实现矿地和谐。在传统的矿山资源的开发中,往往忽视企业与当地社会的有效互动,过多地强调对资源的占有而无视矿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及生态环境的状况,正如“资源诅咒”理论所认为的那样:纵观全球国家和地区发展,越是资源比较丰富的地方,往往越是遭受贫困、受到资源贫乏国家和地区掠夺和奴役的地方。[2]这种具有掠夺性、侵占性的生产方式虽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但也凸显了矿地矛盾加深、生态破坏严重的恶果,不仅牺牲了环境,而且阻断了矿山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打破这一诅咒,其关键就在于矿山企业能否积极融入当地社会,实现矿地和谐。对于矿山企业来说,实行矿地对接,就是要把矿山企业融入当地社会的有机系统中,秉持矿业开发和环境保护为民的绿色发展理念,和社会系统的各个要素发生互动和互化,不仅要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能保障和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实现企业得效益、人民得实惠、社会得生态的美好愿景。

矿山企业绿色发展的制度保障

矿山企业绿色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在政府有效的绿色控制能力的指导下,着力加强制度、法规和环境建设,为以绿色发展促进科学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第一,提升政府绿色控制能力,建立长效机制。政府必须具备“绿色控制”能力,从追求单纯的经济增长到追求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将绿色发展理念不仅置于经济发展中,还要扩展到教育、科技、企业经营及废物处理等诸多环节之中。在矿山资源开发上坚持规划先行,把保护与开发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严格执行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将环境保护指标完成情况与领导干部业绩考核和经济工作考核相结合。提升政府绿色控制能力是矿山生态文明的关键环节。第一,完善绿色矿山质量认证标准,形成标准化评价体系;在全国开展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试点工作,为矿山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但对国家级绿色矿山的验收考核只是一个宏观性的框架,在具体实施当中还需要进行细化。由于矿山企业开采资源类型不同,开发利用方式均有不同,比如资源开发利用率、开拓方式、开采方式、产生的污染物以及治理方式等绿色发展的模式均有所不同,为能够对某一矿山行业形成具有针对性的考评标准,应根据不同的矿山行业,建立标准化的绿色矿山考评体系。比如金属矿山、非金属矿山、露天开采、地下开采等。第二,建立健全绿色矿山法律法规。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有力的政策保障,绿色矿山法律法规的制定、颁布和施行,将为促进绿色矿山、生态文明的发展提供保障。政府应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对现有的矿山企业进行规范管理,控制矿山企业生产污染行为,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严格执行国家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削减计划,全面实施排污许可制度。这样一方面明确了企业的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机会,使绿色矿山建设有法可依,更能激励企业提高环保意识、改善产品环保性能,从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第四,提高矿产开发准入标准。提高矿产开发企业的生产规模,在建立主生产系统以外,必须配备用以消除环境危害因素的辅助设施,在建厂前,必须有第三方的厂区规划以及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等方案,方案通过相关政府部门的评审、立项后,企业按照设计方案要求进行建设。完工后,在相关部门的联合验收后,符合方案设计要求,符合环保要求,同意投入生产。第五,加强矿山开采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储备。矿山企业的绿色发展,是为了人的发展,是依靠人的发展,离开了专门的矿山开采人才,矿山企业绿色发展将很难取得实效。因而,必须加强矿山企业人才的培养,比如与专业院校采取定向委托培养方式,定向培养以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为主,各级监管部门矿山企业必须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以战略眼光看待专业技术人才工作,充分认识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牢固树立“抓人才就是抓发展”的理念,为推动矿山企业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人才保证和技术支撑。同时建立专业技术人才使用和管理的新机制,做到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

作者:吴进和单位:康诚石矿(湖州)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