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大庆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大庆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大庆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生态文明绝不简单等同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护等活动,也不是对工业文明的负面效应简单地进行治理、修补和应急,而是对传统工业文明的经济模式进行革命式、预防式的反思和调整,是对工业文明的经济增长范式进行的系统性的反思,是对整个经济社会过程本身的改革和转型。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诸大建将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的差异比作浅绿色与深绿色的差异,认为深绿色的思考才是生态文明的真正内涵。“在驱动机制上,浅绿色的反思,较多地关注资源环境问题的描述和渲染它们的严重影响;而深绿色的反思,则重在探讨资源环境问题产生的经济社会原因。在问题状态上,浅绿色的反思,常常游走在经济增长与环境退化的两极对立之间,甚至演变成为反发展的消极意识;而深绿色的反思,则要弘扬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态度,并努力寻找环境与发展如何实现双赢的路径。在对策反映上,浅绿色的反思,较多地从技术层面讨论问题,并聚焦在针对问题症状的治标性控制对策;而深绿色的反思,则更多地提出针对问题本原的预防性解决方法,强调从技术到体制和文化的全方位透视和多学科研究。”[1]概言之,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从发展机制上防止资源环境问题的发生,其目的是建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文明,使人类和自然共生共存。

一、生态文明与大庆可持续发展的契合

1.目标的一致性。生态文明建设彰显的是新的发展范式,是生态理性对技术理性的批判,在技术理性思考基础上加入人文关怀,是以和谐、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可持续发展正是资源型城市最为关心和核心的问题。追求可持续是生态文明的理论品质。可持续,是对代内和代际公平的体现,是对人类所需要的资源进行全面整体长远的统筹。大庆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引下和生态理性的支配下,就会避免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覆辙,保证经济社会发展的健康科学,全面、协调和可持续。

2.价值取向的相通性。生态文明是在技术理性、生态伦理等多元价值指向下的文明形态,克服了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的片面价值取向。可持续、协调发展和统筹兼顾是生态文明的展开形式。在生态文明视域下进行的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才会在自然———社会的发展上体现合理性与全面性,才会在人———自然的和谐共生上体现平等性,才会在社会———制度上体现公平性,才会在与工业文明———扬弃中体现超越性。从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分析,投资驱动仍然是大庆市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从2005—2012年,大庆市投资增长总体来说呈上升趋势,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率为24.4%,明显快于地区生产总值年均11.2%增长率。从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分析,大庆市经济增长高度依赖第二产业特别是石油石化工业的扩张,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从经济增长的投入要素分析,经济增长高度依赖低成本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高强度投入,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2012年全市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1%,尽管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仍有差距(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0%~80%)。不难看出,大庆市目前的经济快速增长主要还是依靠增加物质要素投入和物质消耗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呈现的高投入、高增长、低效益的粗放特征在大庆也有一定程度的体现。在生态文明的视域下进行的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改变这种发展的路径依赖,缩短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时间,跨越资源型城市发展中的“资源诅咒”,真正实现大庆经济和社会转型的华丽转身。

3.时空境遇的必然性。大庆资源型城市转型是在“经济全球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庆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世情、国情和市情的背景下进行的。从全球化的世情来看,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不仅仅是机遇,同时也带来了生态危机的全球性。生态危机主要由西方向东方,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转嫁,由于大庆在全球化的产业链条中主要处于中低端的位置,面对全球化的浪潮必然遭受着生态危机与生态责任被转移、转嫁倍增的现实。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国情来看,大庆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必然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框架体系内的发展,走的是中国特色的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之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以及科学技术对大自然征服、掠夺规模的空前增大,使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日益走向生态危机。生态危机看似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究其实质是人与人之间、利益集团与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冲突之争,是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及其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在自然界的体现。“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自然主义”[2]道出了生态文明应当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应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指引。从大庆市情来看,大庆提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和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鉴于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生态要求以及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对生态建设的高标准,大庆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这是现代化城市和生态园林城市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大庆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性分析

(一)大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优势

1.坚实的工作基础。大庆开发建设50多年来,市委市政府、中直大企业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高度重视。尤其是近10年间,市委、市政府以远见卓识的政治智慧和超前务实的有力举措,把生态文明融入执政理念并一直在推进落实。上个世纪90年代,大庆开启环境保护之路。继大庆在2001年摘得全国内陆首家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殊荣后,又将“实施绿色生态战略,建设生态大庆”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六大战略之一”。如今森林覆盖率达到11%,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3.5平方米,全市有林面积达到349.8万亩,城区绿化面积增加到8942公顷;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草原“三化”治理率34.5%,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年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50天以上,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92%。

2.较强的经济实力。近些年来,大庆市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以上,综合实力不断提升。2012年,大庆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增长10%以上。人均GDP达到2万美元。大庆在全国地级城市综合实力排名中跃升到第11位。经济转型迈出坚实步伐,油与非油经济比重调整到46∶54,可持续发展能力居全国资源型城市前列。“十一五”期间,全市投入130多亿元用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较强的经济实力,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经济支撑。

3.丰富的自然资源。大庆地区蕴藏石油资源量为113亿吨,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61亿吨;天然气远景储量2万亿立方米,已探明1000亿立方米。宝贵的油气资源,是大庆长期稳定发展最主要的经济支撑和保证。全市有草原68.9万公顷,居黑龙江省第一,每公顷草原现在可产干草1200公斤;有湿地64.12万公顷,扎龙湿地、龙凤湿地等大多数湿地水草茂密,芦苇丛生,繁衍着丹顶鹤、天鹅、大雁等200多种水禽与鸟类;大庆可开发利用水资源总量为31.5亿立方米。有大小自然泡沼200多个,其中市区150多个。大庆还蕴藏着较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建有地下饮用水水源地46座,地下水可利用资源量10.06亿立方米。地热资源储量3000亿立方米。大庆还有较为丰富的土地、林地等资源。这些宝贵的自然资源对改善环境、保护生态、发展经济具有重要基础作用,是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4.良好的人文环境。大庆市委、市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认真研究解决生态建设重大问题,坚持资源、环境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大庆市委八届三次全会提出要优化生态涵养城市。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全力推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是大庆在生态文明视域下进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石油石化大企业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企业,把生态文明建设当做一项社会责任来履行,积极支持地方生态环境建设。油田公司提出了“不但要创建百年油田、而且要创建绿色油田”的目标。通过湿地文化节、环保世纪行、观鸟节、爱鸟周等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等系列创建活动,广大人民群众环境意识明显增强,初步形成了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生态建设的良好氛围。“努力让大庆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空气更清新,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已是大庆人的共识。

(二)大庆生态文明建设的瓶颈制约

1.生态环境脆弱,进一步恢复和改善的难度大。土地沙化、草原退化的治理任务还十分艰巨。全市沙化土地面积仍达到70万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33%;盐碱化土地面积达25.4万公顷,约占总土地面积的12%;土壤肥力降低,黑土层逐年变薄。

2.水环境问题突出,改造治理难度大。主要表现为缺水,地面水环境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浪费水资源现象大量存在。

3.经济结构调整空间巨大,节能减排难度大。经过多年努力,三次产业比例已由1997年的5.1∶85.2∶9.7调整到2011年的2.77∶82.74∶14.48,虽然调整力度较大,但变化幅度不大。在第二产业中,高耗能、重污染的石油开采和石油化工产业占绝对比重。2011年,大庆万元GDP能耗为1.2048吨标煤,能耗远远高于国家1.160吨标煤的平均水平。

4.城市功能布局有待完善,调整改造的难度大。由于历史的原因,石油化工生产区与居民区不分的现状还存在,现在还有石化、炼化企业部分老住宅小区与企业生产区毗邻或者距离很近。由于厂区和居民区环境质量标准不同,即使企业正常生产达标排放,也会对居民区形成环境污染,一旦发生事故,环境风险更大。一些商业、娱乐、餐饮等经营场所与居民区混杂。

三、大庆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以生态文明为基点,构建经济运行体系

1.发展绿色产业,着力推进产业结构由工业文明的黑色产业结构向生态文明的绿色产业结构的根本转变。绿色产业是可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新兴产业。目前,大庆市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只能走发展绿色产业,即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的发展道路。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先进的设备工艺、先进的管理水平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和提升,发展和延伸产业链,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庆市委八届二次全会提出“两个坚决避免”,即坚决避免引进已被其他地区淘汰的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和低水平、低效益、低附加值的项目,坚决避免重复建设。市委八届三次全会再次强调要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提出要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高端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坚决防止引进“三高三低”产业项目和发达地区已经淘汰的传统落后产业项目,全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大庆一产做优,二产做大,三产做强,前提不是透支资源和能源的消耗,而是靠技术更新,工艺改良,靠的是高新技术的应用,靠的是资源的高效利用,是在保证生态效益的前提下,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2.发展低碳、循环经济,着力推进能源经济结构由高碳黑色能源结构向低碳与无碳绿色能源经济结构的根本转变。(1)抓紧制定出台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我市循环经济发展思路、任务和目标。结合大庆实际,建议把石油化工、农产品深加工、资源综合利用等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2)探索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激励机制,出台支持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意见,制定鼓励发展循环经济奖励暂行办法。(3)以园区为平台、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支撑,形成循环经济发展体系,推进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资源循环式利用。对全市的工业园区结构布局进行重新整合,有发展循环经济优势和潜力的产业,应尽可能地向专业园区集中,以便于形成产业之间、企业之间的产业链条,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建议把散布在市区能形成产业链条的同类中小型化工企业集中到林源化工园区,建成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石油石化企业主要是通过技术改造,深化清洁生产,推进节能减排。要在全市范围积极推广太阳能、地热能、沼气等新能源技术。

3.发展创新经济,着力推进经济发展从过于依赖黑色增长向创新驱动、绿色增长的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党的十八大报告在讲到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时,提出要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大庆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要紧跟世界科技发展潮流,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不断加强科技创新,着力构筑架构清晰、功能完备、运转高效的科技创新体系。(1)合理选择科技创新体系营建模式。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全面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推进产学研结合,促进技术创新和科学技术成果转化。(2)理性架构科技创新体系运行模式。采用多种技术创新形式,推动多学科之间的集成创新,探索推广大庆市与其他区域合作共建产业基地、产业合作等多种模式,建立健全与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等周边区域间的创新发展合作机制,深入推进与哈尔滨、齐齐哈尔等产业聚集区的深层次创新合作,促进核心区技术、资源、要素、服务、成果、品牌的辐射和输出,形成黑龙江地区乃至东北地区技术产业一体化发展局面。(3)建立健全科学技术中介服务体系。加强各类园区建设,发挥科技成果产业化示范作用,加快大学科技园建设步伐,建立孵化平台。(4)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的保障机制。如建立健全多元化的投入保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保障机制等。

(二)以生态文明为核心,构建政府管理体系

1.推动政府观念创新,建设“以人为本位”的服务政府。资源型城市的核心问题是可持续发展问题,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是人的发展问题。“人的发展”不仅是指当代人的发展,“一切为了人”,更是“为了人的一切”,“为了当代人,为了后代,为了一切人”,这才是发展的全面性。随着工业文明的推进和现代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需求也在发生层次性的变化,人不仅要吃饱、穿暖,要公平、正义,要“蓝天碧水”,生态需求日益成为人的更高层次的需求。尊重人、满足人不能不考虑人的需求。“坐着宝马车,喝着被污染的水不是老百姓期待的现代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政府离开生态去谈“服务型政府”未免就是空谈。政府要真正立足于人的根本和长远利益,切实扭转“经济至上”、唯GDP论英雄的政绩理念,摒弃“见物不见人”的发展理念,建立绿色GDP政绩观,构建追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和谐发展的管理范式。

2.推动政府职能创新,建设“生态优先”的责任政府。“人类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这些行为在生物共同体意义上都是‘生态性’行为———负责,而且只有人类才能对此负责”[3]。人类必须为其生态行为下的生态危机负责。虽然生态责任是人类的“类责任”,谁都无法逃脱,但由于政府是“人类文明发展至今力量最强的政治组织系统,代表和实现着社会乃至整个生态系统的公共利益,更具有一般社会组织所没有的权威性和强制力[4]”。这些决定了政府是生态的“道德人”,是生态文明建设第一责任人,政府应承担起生态文明建设的监管、组织和引导的职责与使命。不同的文明形态同时也决定了政府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生态文明视域下大庆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推动政府管理模式生态化,对基于经济增长构建的政府管理模式进行变革,构建生态型政府。政府要把生态职能作为政府职能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者间发生矛盾冲突时,要秉承生态优先,保护生态利益,在生态建设上实行“一票否决制”,把政府领导干部生态建设的工作作为考核和评价政绩的重要内容。

3.推动政府管理方式创新,建设“多元治理”的高效政府。以往讲生态,在认识上一直存在这样一个误区:“生态”只是园林、林业、环保部门的事,与别的行业或部门没有关系或关系不大。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大庆可持续发展在政府管理方面必须要打破“生态是生态,经济是经济”分割体制以及“碎片化”的管理机制,打破部门与部门、行业与行业之间的组织壁垒和自我封闭的状态,加强部门之间的通力合作,整合政府信息资源,促进资源共享,加强业务流程的有效衔接,构建无缝式政府管理体制。建立绿色政府运行机制,如绿色采购机制,生态补偿投入机制,绿色财富、绿色幸福指数评价考核机制,绿色GDP运行机制,绿色政府与绿色干部绩效评价机制和生态文明管理创新激励机制等。此外,建立公众参与机制,搭建民众广泛参与的平台,通过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鼓励并吸纳非政府组织、社会中介机构、公民个体、企业等参与管理。

(三)以生态利益为价值取向,构建生态文化体系

1.充分认识重大意义。要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广泛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营造建设美丽大庆,实现大庆可持续发展的舆论氛围,增强公众的生态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建设美丽大庆的积极性。

2.创新环境教育模式。环境教育视点要前移,政府应设计并实施从幼儿园、中小学到大学的生态环保知识教育与绿色行为习惯的养成体系,培养市民的生态意识,强化公众的环保紧迫感。重点实施对企业和消费者的环保教育。探索建立多渠道的环境教育网络。

3.开展系列创建活动。在全市范围内,结合“四城”联创活动,深入开展绿色企业、绿色机关、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等系列创建活动,使建设美丽大庆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和自觉行动。

4.鼓励引导绿色消费。各级机关、各级干部应带头节能环保,引导公众树立崇尚节约、反对浪费的理念,大力倡导适度消费、健康消费,让绿色消费成为一种义务和责任,一种良知和时尚。

5.加强生态制度建设。构建生态文化体系要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公民的生态意识。用制度来引导、防止人们破坏自然、破坏生态的非理性的冲动,用制度来规范、约束和监督人们不尊重自然、不敬畏自然的非理性行为。

作者:王丽丽单位:中共大庆市委党校

文档上传者

相关期刊

大庆社会科学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大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黑龙江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