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生态文明建设途径分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西部地区未来的发展不仅关乎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成败,维护民族团结、国家长治久安的大局,而且还对“美丽中国”目标地实现有着深远影响。在以GDP论英雄的时期,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仍是当前主要任务。怎样才能实现环保与经济并重,生态与发展同步成为了大家所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文章将以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为例,探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路径。
1西昌市生态文明建设概况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川滇交界处,面积6.04万km2,辖17县市,境内有彝、汉、藏、回等14个世居民族,总人口478.25万,其中彝族人口243.65万,占50%,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也是从奴隶社会形态一步跨越千年进入社会主义制度的全国唯一的彝族自治州。西昌市是其州府所在地,四季如春,气候宜人,素有“小春城”“月亮城”“航天城”的美誉。位于西昌城南5km、海拔2317m的泸山与四川省境内第二大淡水湖、湖面31km2的邛海相偎相依,共同构成了国家4A级风景区。其恢复、扩建的333.33hm2的烟雨鹭洲、西波鹤影邛海湿地,亦被评为“四川省风景名胜区最美景点”、“四川省风景名胜区十大最佳资源保护点”第一名。凭借着良好的生态环境,西昌市于2010年成为当年全国仅有的两个成功创建全国森林城市的县级市之一;2012年,西昌市继而启动创建国家级生态市,取得了一定成绩,其中西郊乡、高枧乡等6个国家级生态乡镇,大兴、阿七乡等6个省级生态乡镇均通过了四川省环保厅技术核查。生态乡镇“7+1”建设模式由此而获得国家环保部高度肯定。
2生态文明建设路径分析
2.1以创新工作机制为保障
西昌市作为国家西部地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现在正全力创建国家级生态市、国际级园林城市,在省级生态市创建过程中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推动了西昌市的生态文明建设。
2.1.1政府主导要有效推进西部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是需要以清醒的思想认识和有力的政治能力为前提的。在起主导作用的政府,尤其是具有决策、执行和评价权力的政府各级领导如果在思想深处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传统工业文明的消极面,仍然将决策的目标停留在发展GDP上;如果仍然不能进一步地做出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各种实质而具体的制度安排,那么西部民族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是难以在落实到工业化、城市化及现代化这些大规模的物质层面的建设上的。西昌市在省级生态市创建过程中,通过建立自上而下的约束机制及各级领导的教育和学习,政府各部门上下齐心、思想统一,通过主导创建内容、基本建设投入尤其是公共基础设施投入、加强各级各部门联动,共同打造了11条生态文明建设示范街,并协同周边喜德县、昭觉县实施邛海及城区周边可视范围生态恢复工程,欲将邛海打造成“国际重要湿地”,将自然生态景观与城市建设衔接起来、融为一体,推进了现代化的生态田园西昌的转型发展。
2.1.2规划龙头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科学而严肃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性、战略性、持续性地进程,必须以科学规划为指导。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规划,必须科学地分析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与条件、优势与劣势、前景与风险,科学地确认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则、目标、路径和模式,科学地界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科学地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环节和重点措施。(谷树忠等,2012)西昌市在理解生态文明建设总体目标基础上,根据当地具体情况,科学规划了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的核心建设内容,即生态乡镇“7+1”建设模式(“7”指:建一个重点新农村、一个农贸市场、一个生态休闲广场、一条示范街、一批垃圾中转站、一批公共厕所、一套长效管理机制;“1”指一套污水处理系统)由此而获得国家环保部高度肯定。
2.1.3产业支撑生态文明建设是全国的行动,在这场建设中,生态文明村、乡、镇都是生态文明的最基本元素,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石,只有每一个元素的建设都达标了,才能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然而,生态文明乡镇的建设如果没有产业支撑,就是一句空话。西昌市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及区位优势,按照“缩小战线、形成拳头、做大规模、做强优势”思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产业,成功创建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基地37个、特色农业村30个。同时,西昌洋葱、小香葱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建昌鸭、钢鹅、高山黑猪荣获农业部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2.1.4群众参与群众参与不仅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附加手段,同时也是避免决策失误的有效工具。通过加强以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为核心的舆论宣传力度,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浓厚氛围;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文明建设主题实践活动,形成人人参与的机制;通过建立生态文明建设决策与管理信息公布制度,鼓励群众对生态文明建设决策管理提供有建设性的意见和监督批评。西昌市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鼓励群众参与,形成了一套群众自我投入的制度,如在生态乡镇建设中对入户道路、房屋立面改造等方面,鼓励群众自己动手投工投劳,所以群众也就异常珍惜并积极管理自己的劳动成果。
2.2以四大生态体系建设为载体
2.2.1着力构建生态产业体系党的十八大提出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西昌市于2010年、2011年连续两届入选中国西部最具投资潜力百县,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基础,根据西昌市的具体情况,可以从新型生态工业、现代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产业等方面构建生态产业体系:首先,新型生态工业方面,科学规划成凉、经久、太和工业园区产业发展布局,加快传统工业转型升级;着力构建水电八局、晶康生物、思奇香等一大批精密机械加工制造、生物医药、食品等新兴产业;完成好医生、富万利等工业企业生产超标废气废水治理,完成新钢业脱硫和粉尘治理,完成航天水泥厂余热发电工程及再生资源回收专业市场建设。这些项目的完成既能填补西昌市的产业空白,也将成为西昌生态环保建设的新亮点。其次,将现代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产业二者融合发展,利用生态农业的优势资源及品牌效应,促进旅游业由传统观光型向生态休闲型转变。
2.2.2构建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体系建设生态文明是党中央基于对当今世界能源资源环境瓶颈约束、气候变化异常等问题进行科学分析而制定的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战略决策。要实现这一目标,林业发展至关重要,其不仅是生态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生态产品生产的主要阵地。我国目前仍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森林覆盖率仅为20.36%,虽然西昌市通过全国森林城市的创建活动,森林覆盖率达到了54.9%,但有些细胞乡镇的建设情况却不尽如人意,尚需进一步改善提高。除大力发展林业外,还需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噪声污染防治,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紫茎泽兰综合防控,农村新能源建设、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科学施肥与节水灌溉工程等方面加强和完成各项环境的综合整治,以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
2.2.3着力构建生态人居体系生态城市是一种发展理念,强调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和谐幸福。西昌市因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和生态环境,成为了备受追捧的一座亲山亲水型宜居城市,2012年楼市均价突破8000元/m2的现状便可足见一斑。为进一步推动建设现代化的生态田园西昌,应主要从优化城市功能布局,美化城市生态景观,完善公共绿地系统,打造生态住宅区,加强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切实开展集中连片综合整治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2.2.4着力构建生态文化体系生态文化是以人为本,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关系的文化,它反映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一种启迪天人合一思想的生态境界,是诱导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消费方式的文化。[4]构建生态文化体系首先要开展生态文化教育,培育崇尚自然的文化。将生态文化教育作为全民教育、全程教育、终身教育,采取政府导向、学校主导,同时综合利用各类媒体进行普及宣传,营造一种氛围,形成一种力量,使这种理念在每个人心中内化,进而转化成自觉的行动。其次,丰富生态文化载体,培育生态道德。利用将邛海打造成“国际重要湿地”的契机,大力发展湿地文化,同时进一步发展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建成一批生态文化博物馆、科技馆、标本馆。弘扬生态文化,要从娃娃抓起,小事抓起,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和熏陶,让娃娃们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态道德和习惯;再通过小手拉大手,促进家庭各成员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作者:李浩淼单位:西昌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