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生态文明下的勤俭道德价值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生态文明下的勤俭道德价值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生态文明下的勤俭道德价值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

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还进一步指出:“坚持勤俭节约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3]由此可见,我国对于构建生态文明的重视程度正在与日俱增,并且将继续把勤俭节约作为一项国策来确保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在吸收十八大成果的基础上,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角度可以把生态文明看做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系统工程,它以建设魅力中国、维护生态环境为目标,反映了我国社会文明的进步。

二、勤俭道德与生态文明的关系

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勤俭形成了丰富的内涵。它发展到今天已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状态。勤俭的内涵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方面是“勤”,它指的是一种开拓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态度,勤于发现、勤于思考、勤于创新等都是“勤”的表现;另一方面是“俭”,它指的是一种科学、合理、绿色、节约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一种尊重自然规律、尊重劳动者及其劳动成果的价值观念;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念;一种积极开发、合理利用的绿色经济增长方式。由勤俭的内涵可以看出,践行勤俭道德与构建生态文明具有异曲同工之处,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首先,构建生态文明和践行勤俭道德都要求人们树立一种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既能够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保证,又能够确保人们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不给环境带来破坏。其次,构建生态文明和践行勤俭道德都要求人们构建一种资源节约型的生产方式。践行勤俭道德要求人们变粗放型的生产方式为资源集约的型生产方式,这样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消耗、降低环境污染,是构建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最后,构建生态文明和践行勤俭道德都要求建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践行勤俭道德就要求人们尽可能地减少占用其他物种的资源,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正是生态文明的题中之意。由此可见,积极构建生态文明,可以促进个人勤俭道德的培养,从而提升公民整体道德水平;践行勤俭道德对于构建生态文明也具有重要意义。

三、勤俭道德在生态文明构建中的重要价值

为了构建生态文明,我党在如何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发展与保护关系的问题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在节约型社会、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逐步把生态文明的理念贯穿到生产、生活、价值观各个领域。

(一)践行勤俭道德有助于构建符合生态文明的生活方式

自我国从农业社会迈向工业社会以来,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物质资料极大丰富,“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生活方式已不复存在,可是“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不能丢。我党在进入小康社会的这个时机提出的构建节约型社会就是要让我们继续坚持践行勤俭道德,在日常生活中建立一种科学、合理、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是以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上升为基础的,并且会促使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第一,树立勤俭的生活方式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动力。在当代社会,勤俭已然发展成为一种健康的、合理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有助于人们养成不畏艰险、锐意进取的精神,在环境艰苦的条件下,依然能够积极乐观地努力向上,克服一切困难,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即便在物质丰富、条件优越的情况下,依然能保持勤劳俭朴作风,奋发向上、开拓进取,不沉溺于物质享乐,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这种在勤俭的生活方式下养成的精神状态正是为我们构建生态文明所需要的,即便目前我国正面临着各种资源的短缺、发达国家污染的转移、生态的破坏等一系列的问题,但是有了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些问题终将被逐步地解决。树立勤俭的生活方式将为我们构建生态文明提供动力,为构建生态文明提供所需要的人才和精神力量。第二,建立低碳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降低污染、节省资源,从而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低碳生活是我国为构建生态文明所提倡的一种生活方式。它是建立在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基础上通过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以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是一种经济、健康、幸福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力所能及的,例如用节能灯替换白炽灯泡;在午休和下班后关掉电脑电源;手机一旦充电完成,立即拔掉手机充电插头,尽量在出行时选择步行或骑脚踏车等等。道和环境与发展研究所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心高级项目官员张蕙莲说:“低碳生活其实做起来很简单,洗澡水温度调低1度,每次洗澡可减少二氧化碳35克;做完饭随手关掉抽油烟机,每天少转10分钟,一年能省12度电”。可见,如果把勤俭的生活方式贯穿到日常生活的每个细节中将会对生态文明建设起到巨大的作用。而且,建立低碳的生活方式并不会影响我们的幸福指数,更不会让我们有所损失,它只是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避免浪费的现象和行为,这样就可以达到降低污染、改善环境、节省资源效果。

(二)践行勤俭道德有助于建立符合生态文明的生产方式

多年来,我国一直走的是一条高增长、高成本、高代价的发展道路。但是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种种现实情况都不允许我们再继续走这条道路。转变发展模式,走新型发展道路,已经刻不容缓。解决我国当前的问题无非就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就是开源,另一方面就是节流。勤是开源,俭是节流,前者是积极的创造的态度,后者是积极的防范意识。目前,革新技术、发展循环经济都是我国正在采用的重要的开源节流手段,并且对生态文明的建设已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第一,勤于创新、革新技术既有利于缓解资源短缺、保护环境又有利于经济发展。当前,在资源紧缺的条件下,开源的主要表现就是勤于创新,利用科技进步来解决资源短缺矛盾,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构建生态文明,解决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资源和环境问题,从根本上要依靠勤于创新,推动技术革新。通过创新科技,可以拓宽资源开发领域,勘探新能源,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有利于缓解资源短缺。通过科技创新,可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真正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实现低消耗生产。第二,倡导节俭、发展循环经济有助于节约资源、降低污染。所谓循环经济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界定,广义上是指“围绕着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所进行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狭义上是指“通过废弃物的再利用、再循环等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来发展经济,相当于‘垃圾经济’‘废物经济’范畴。”发展循环经济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将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化来降低环境污染,节省能源。众所周知,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资源的束缚和生态的约束是始终存在的,传统的生产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代经济的发展状况,我国不可以学习西方社会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所以与传统生产模式相对立而出现的循环经济给我们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节约资源、构建生态文明提供了一种整体、系统和积极的发展视角。发展循环经济是构建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是顺应时势和高瞻远瞩的抉择,它对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践行勤俭道德有助于建立符合生态文明的思想观念

我国的人口规模庞大,并且人口总量还会持续增长至16亿左右,人均消费水平会继续提高,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水平也会继续增长,如果全社会再不对勤俭道德予以足够的重视,我们的发展将不具有可持续性。因此,我们必须提高人民的资源忧患意识,构建一种足以影响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的核心价值观。这种价值观要在生态文明的指引下影响着全社会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即大到国家、地区,小到个人的生产行为和消费行为都应该受到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一旦这种价值观确立,就能够有力地引导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第一,践行勤俭道德,有助于提高资源忧患意识,从而促进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曾几何时,中国被冠以“地大物博”这个“美名”,使中国在漫长的发展中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它所面临的危机与困境。然而一直以来我国以“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率”为特征的发展方式和以牺牲有限的自然资源为代价而取得的经济发展,使得我国的资源面临枯竭,环境日趋恶化。人们为了发展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的欲望是无限的,但是大多数的自然资源却是有限的。因此,合理使用资源的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必须提高全民族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作为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资源贫乏的国家,我们必须走可持续发展这条路,人们必须抛弃所谓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旧观念,摒弃长期以来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的生产方式,一切活动都要充分尊重自然规律,确立人与自然的平等地位。只有从根本上改变了了人们对待资源的态度,才能够使我国有限的资源在更长的时间里发挥作用。只有每一个人都能够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才能够在生活和生产中自觉地遵守这一发展规律,这对于解决目前我国能源危机、土地资源危机、水资源问题、矿产资源问题都有着重要意义。第二,践行勤俭道德,有助于构建绿色、合理的消费观,从而促进美丽中国的建设。人们要求不断改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这是正当的、合理的,但是如果超过满足基本需要的标准而进行面子消费,为地位、虚荣而消费或者干脆为了消费而消费,这样的消费观不仅会对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对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甚至会扭曲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绿色消费观是人类为了拯救地球、保护自身生存环境而倡导的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型消费价值观念。它提倡让人们自觉遵循生态规律,鼓励人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治理污染,它是以科学、文明、健康、舒适为内容的可持续消费观。绿色消费观是基于生态伦理角度的理性消费意识,它不仅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还有助于环境保护、污染治理、资源合理利用和人类整体素质的提高。树立绿色消费观,它可以提醒人们在消费时,更加重视环境因素。例如,不吃不穿珍惜野生动物制品。当前,社会扩大再生产需要以扩大消费需求为基础,而资源的有限性又要求人们节制消费,传统的消费方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增长的需求,而西方消费主义所提倡的超前消费显然更不符合我国的国情,因此我们必须建立这样的一种消费观,它既可以满足当今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又不降低人们的物质生活标准,它必然就勤俭道德所倡导的这种科学的、合理的、适度的、绿色的消费观念。第三,践行勤俭道德,有助于构建和谐共生的生态价值观,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国古代强调“天人合一”,这实际上与勤俭道德是相统一的,即都是强调尊重自然发展规律,保护自然资源,促进生态健康,达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所以践行勤俭道德有助于在全社会构建起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价值观。过去,我们受到工业文明的价值观的影响太深,工业文明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人类中心主义,即“人是自然的主人”。在这种价值观的支配下,人类同大自然的关系是根本对立的,人类“对自然的实践态度一般是由利己的欲望决定的;需要所求的,是为我们的利益而利用自然,砍伐它,消磨它,一句话,毁灭它。”在工业文明价值观中自然单纯是用来满足人的需要和目的的手段、工具,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和达到自己的目的,就把自然当成征服和宰制的对象,这种对待自然的态度是毁灭性的。而在和谐共生的生态价值观的影响下,人们则会自觉地把自己看做是自然中的一员,承认并且尊重除人类以外的其他生物和自然界的价值;承认并且尊重除人类以外的其他生物和自然界的生存权利,正如恩格斯所说的那样,“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和谐共生的生态价值观倡导人类与其他物种共享地球与生态资源,要求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以维护生态平衡为道德原则,自觉地约束限制自己的行为,使人类和自然界中的其他物种可以和谐共生。可见,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价值观是构建生态文明的思想基础。只要我们不断地提高人们的勤俭道德意识,就有助于和谐共生的生态价值观的树立,从而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由于生态危机已经严重危及人类和地球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反思过去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生态文明就是人类对工业文明对人类生存及生态危机造成的恶果的深刻反思结果。它的提出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大飞跃。在生态文明的构建过程中无论是生活领域、生产领域还是价值观领域无一不渗透着我国传统美德———勤俭。所以,我们要在构建生态文明的过程中以勤俭道德作为价值观导向、行动原则和方法论,让勤俭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习惯、一种社会美德、一种人生境界。

作者:张大方仲鑫单位:大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