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构建生态文明社会思路探讨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构建生态文明社会思路探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构建生态文明社会思路探讨

1我国环境保护现状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空前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付出了相当的环境代价。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一系列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使我国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的任务更加艰巨。党和国家领导人始终高度关注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在第六次环保大会上,提出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是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前进中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搞好中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关键是加快“三个转变”:一是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二是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三是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面对日益严峻的污染现状,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法制框架内勤于实践、勇于创新,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环境保护新道路,是立法机关、理论界、实务界以及环保战线广大干部职工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积极建设“两型社会”

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环境已不堪重负。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因此,坚持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指导,积极探索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环境保护新道路,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1)在全社会培育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道德教育。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迄今为止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高阶段。我国已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并列的战略地位,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总体布局的有机组成部分。生态文明能否转化为人们的意识、能力和社会实践,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卓有成效地进行生态文明意识、生态文明知识和生态文明道德与法制的全民教育,提高全民实践生态文明的自觉行为和能力。首先,应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要反对不符合国情、大肆铺张浪费的行为,大力宣传和提倡生态文明观念,增强全社会成员的环境保护意识、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资源的责任感。其次,要加强人们的生态道德修养。通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途径,培育生态文明的文化氛围,树立尊重自然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使生态文明理念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第三,探索培育绿色消费模式。消费是生产的起点,也是生产的终点。树立适度消费、文明消费和绿色消费的理念,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消费环境。通过绿色消费带动绿色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形成绿色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让生态文明之花在每一个有觉悟的公民心中绽放。

2)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我国经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仍保持了8.7%的高速增长。但生产扩张与资源消耗、生产规模与环境恶化的矛盾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粗放型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要保持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更新发展理念,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特别要大力发展服务业,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向三个产业协同带动转变。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过程中,循环经济由于其自身特有的“资源化、循环化、高效化、清洁化”优势,成为建设“两型社会”的最佳选择。循环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使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实现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其实质就是一种生态经济。发展循环经济,可以从源头上减少污染、减轻环境压力,缓解环境和资源约束的矛盾,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两型社会”的重要步骤。立法机关应以现行的《清洁生产促进法》、《循环经济促进法》为基础,加大循环经济立法力度。各级政府作为建立循环经济社会机制的主体,应抓紧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逐步建立健全适应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管理体制和机制,构建“生产领域内部-消费领域内部-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之间”不同层次的循环体系,最大限度地做到排放的无害化。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通过财税、金融、价格等手段,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开展有利于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使经济活动合理地依托在自然生态循环之上,既能满足当代人的物质、环境和社会需求,又为子孙后代的发展预留生存空间,最终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

3)改革干部考核制度,将绿色GDP列入考核范围。

环境保护部周生贤部长指出:发展就是燃烧,烧掉的是资源,留下的是污染,产生的是GDP。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烧掉的资源越少越好,留下的污染越小越好。而长期以来,我国干部的政绩考核过于侧重经济增长,忽视社会全面发展,没有体现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环境损失和资源消耗成本,助长了盲目消耗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这种干部考核制度已经跟不上时展步伐,难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应完善新的政绩观,尽快将绿色GDP纳入政府考核体系。绿色GDP能够反映经济增长水平,体现经济增长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程度。以绿色GDP作为干部考核的基础,有利于真实衡量和评价经济增长活动的现实效果,克服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倾向,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根本上改变唯GDP至上的政绩观,使各级干部能够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统筹考虑。中国特色环境保护新道路的探索是一项史无前例的伟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应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立足我国国情,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指导,以加快实现环境保护“三个转变”为契机,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环境安全、生态文明”的环境保护战略指导思想,把探索中国特色环境保护新道路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等规划结合起来,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开拓进取,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让祖国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为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刘士国 单位:九江学院政法学院